當下是荷花、紫薇花等花卉盛開的季節,我隨追風俱樂部的騎友們騎行來到雙清區火車站鄉蓮荷村,這裡相距邵陽市城區十餘公裡,西靠雙清區城東鄉,北與新邵縣雀塘鎮清水塘村相鄰。
站在蓮荷盤山公路高處放眼望去,風景秀麗,自然森林枝繁葉茂,到處鳥語花香,果林蔥鬱,綠樹掩映下的人工湖泊鮮翠欲滴,波光粼粼;花卉苗木基地奼紫嫣紅,花卉競相綻放,吐露芬芳;齊整潔淨的村落田裡有花,山上有樹,樹上有果……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卷。
我們拾階而上走進林區,林木參天, 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幽深蔥鬱,呼吸著新鮮空氣,感覺十分愜意!
這裡森林覆蓋率達85%,集中公共綠地綠化率近100%,是古城邵陽市轄三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氧吧」,是邵陽城區森林資源保存完好、空氣品質優良的一片淨土,被譽為邵陽市的「城市後花園」。
真沒想到在邵陽城郊還有這麼一個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只見遊客三五成群結伴自駕來蓮荷盡情賞花、拍照,親近大自然,享受著夏日清涼舒暢的美好時光。
我隨即進行採訪獲悉:蓮荷村雖然相距邵陽城區不遠,但以前這裡村民卻守著4000畝青山和上千畝「望天田」過著窮日子,是個典型的貧困村。曾餵過奶牛,養過波爾山羊,尋求致富路。
進入新世紀以來,雙清區、火車鄉選派扶貧工作組進駐蓮荷村,他們在充分調研、論證和試驗的基礎之上,借鑑瀏陽市柏加鎮花卉苗木種植經驗,將蓮荷定位為城郊生態型新農村,充分利用地處邵陽市城郊的區位優勢、森林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圍繞休閒、生態、觀光、旅遊農業,以及花卉苗木、精品水果等生態型農業產業化做文章, 在田壠裡種花,建設花卉苗木基地,大規模發展綠色產業,使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維護生態環境、創建森林公園。為了保護生態完整,蓮荷村禁止隨意砍伐,嚴厲打擊盜砍盜伐行為;加強森林巡查和防護工作,嚴防火災;堅持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工作;做好村民房前屋後的庭院綠化美化工作。
改善基礎設施,加強水利建設。在實施新農村振興戰略中,「要想富,快修路」。逐步形成了縱橫交錯、幹支銜接、布局合理、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蓮荷村缺水,因此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於是,對雞冠石水庫等骨幹山塘進行去漏加固處理,在花卉苗木基地內鋪設節水灌溉管道,新修、維修渠道,大大改善耕地的灌溉條件。
如今,該村花卉苗木基地面積達1000多畝,並以蓮荷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幾個村種植花卉苗木,擁有杜櫻、小葉女貞、紫薇、玫瑰花等花卉苗木品種50多個,成為全市「花卉苗木第一村」。尤其是引進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龍頭企業,領辦花卉苗圃基地和精品水果基地,帶動全村花卉苗木產業向規模化、精品化發展。山上森林與田中花卉形成一座天然的生態公園。
同時,蓮荷村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實現了廣播、電話、電視、寬帶網絡覆蓋全村,廣泛開展了農民遠程電化教育等,使廣大農民通過信息網絡服務得到了實惠。特別是通過利用媒體和網絡,推動了蓮荷花卉苗木、精品水果的銷售以及蓮荷休閒旅遊產業的發展。
蓮荷村通過大力招商引資,建成了紫薇花卉基地、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苗木基地。目前,花卉苗木協會、精品水果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十分活躍,既提供技術和服務,又幫助開拓市場,受到普遍歡迎。
蓮荷注重加強村容村貌整治,按照節約土地、設施配套、節能環保、突出特色的原則,引導農民合理建設住宅,按照「保留農村的歷史文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堅持不搞千篇一律、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的辦法,對破舊房屋進行外包裝,同時進行「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廁、改路」和庭院整修、綠化、果化工作,大力推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建設和利用。由此,蓮荷村舊貌換新顏。 蓮荷村黨群服務中心成為一個集村黨支部辦公室、村委會辦公室、黨員活動室、治安調解室、計生服務室、圖書閱覽室、醫療衛生室、文體活動室為一體的多功能地標式建築物。
蓮荷生態環境好,健康長壽者亦多,火車站鄉將敬老院修在山清水秀的蓮荷村,使一批老人在蓮荷安享幸福的晚年。
我們沿著村道前行,在進入密林深處的馬路旁邊,有兩口方形池塘,池塘裡的水不深也不淺,水面上浮起造型別致的裝飾物,惹人喜愛,十分耀眼,池塘與池塘之間的岸上,豎立著一座風雨橋,成為蓮荷森林公園的一大景觀!
優越的自然環境促進蓮荷鄉村旅遊的興起,從而帶動了當地「農家樂」的發展,成為村民增收的新門路。蓮荷村建有不同風味的「農家樂」,遊客絡繹不絕,在這裡既可一飽口福,品嘗土家菜,又可以觀景採摘、垂釣休閒,成為市民盛夏避暑遊覽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