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風情惹人醉(我的僑鄉·我的家⑨)

2020-12-24 人民日報

  泉州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泉州人素有「愛拼敢贏」的精神和闖蕩天下的傳統。目前泉州籍華僑華人有950多萬,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中位居第一。

  「河裡青蛙從哪裡來,是從那水田向河裡遊來;甜蜜愛情從哪裡來,是從那眼睛裡到心懷……」

  在泉州洛江區,每當夜幕降臨,歡樂的印尼民歌《哎喲,媽媽》總在雙陽華僑農場的峇里風情園響起。居住在這裡的印尼歸僑穿著「巴蒂克」(註:印尼語,意為「蠟染花布」,印尼傳統服飾),隨音樂翩翩起舞。雙陽華僑農場居民大多是印尼歸僑及僑眷。數十年前,幾百名來自峇里島的歸僑來到了泉州安家落戶。

  這樣的華僑農場,在泉州有3個,安置有數千名歸僑和僑眷。幾十年來,這些農場一如既往地保留著南洋風情,時時洋溢著印尼樂曲,空氣中瀰漫著咖喱的香味。

  泉州的華僑村落、社區隨處可尋。但像華僑農場這樣有海外風情的聚居區,屈指可數。

  「南洋風情回來啦」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區裡歡樂的南洋風情又回來啦!」談起年初情形,南山社區居委會主任羅平感慨良多。從今年除夕以來,羅平就一直沒有休息過。她和其他社區幹部及志願者一起忙前忙後,勸導居民少出門,做消毒殺菌工作,在廣場發放口罩。

  待當地疫情由嚴峻轉為緩和時,社區又開始忙著防疫復工兩手抓。蓋亭子、修道路、裝修印尼美食街,一切工作忙碌而有序。「參與施工的工人健康信息要提前申報,每天上工前工人們都要接受體溫測量……」講到這裡,羅平興奮地介紹起社區的幾大工程:

  年初還在建設的峇里民俗文化園,現在已基本完工。園區內可以看到以茅草覆蓋的乘涼亭,休憩觀景區種有菠蘿蜜、香蕉樹、棕櫚樹、檳榔樹等特色植物,內有運動場、舞臺、峇里文化長廊、花池。

  此外,同樣主列印尼歸僑文化的雙陽華僑農場文化展示館也在規劃建設中,印尼美食街將於今年10月正式營業。這些都是雙陽街道「黨建幸福僑」項目的重要載體,在區、街道、社區三級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建設工作得以有序推進。

  「嘗一口童年回憶」

  「沙嗲肉串、千層糕,走一單!」打開雙陽華僑農場僑二代黃秀麗的朋友圈,記者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她製作的印尼小吃。隔著屏幕,我們也能聞到這些美食的香味。

  今年1月,記者來到雙陽華僑農場採訪,黃秀麗現場為記者演示了印尼糕點的製作流程:「這個糕點印尼語叫『馬達哈利』,因為長得像蜂窩,中文名字叫『蜂窩糕』。瞧,就是用手柄把蜂窩形的模具先伸進混合了澱粉、雞蛋液的原料裡,再把模具拎起來後放進熱油裡,一會兒糕點就成型了。像不像釣魚?」

  當時正要過春節,所以黃秀麗忙得連軸轉。「這幾天太忙了,微信訂單一個接一個,得做出好幾百斤糕點。都是鄉裡鄉親的,能滿足的儘量滿足。尤其對於印尼歸僑一代來說,嘗這一口小吃就是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環顧黃秀麗家的客廳,茶几上、地上、架子上,早已被雞蛋等原材料和做好的印尼風味糕點佔據。

  當記者來到社區的蔡金基老人家時,他連忙準備咖啡招待我們。「看,這個雕塑是印尼的國鳥,叫爪哇鹰鵰。這個是印尼藤編的籃子,透氣防潮;這是印尼的糕點,香甜可口,快嘗嘗……」他家中的印尼元素,讓人目不暇接。

  雙陽華僑農場的歸僑主要來自印尼峇里島,該農場所在的雙陽街道南山社區因而得名「峇里村」。而在距離雙陽華僑農場20餘公裡的南安雪峰華僑農場,歸僑回國前大多生活在印尼東爪哇省,「爪哇」二字對他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記者在雪峰華僑農場採訪時,李新妹老人正在廚房準備午飯的食材,客廳播放著印尼音樂。老人見到記者很興奮,用帶印尼腔調的普通話和我們交流起來:「謝謝你們來關心我。我正在『煮爪哇』(意思是煮飯),要不要嘗一嘗?」

  「來來來,我這兒有很多印尼香料,這個是南姜,印尼特色。這個是香茅,香不香?」跟隨李新妹的腳步,記者在雪峰華僑農場的社區裡轉了轉,發現處處種著印尼的作物,青檸、黃姜、菠蘿蜜等。這些都是印尼菜所需的佐料。被作物包圍的,是一棟棟大氣敞亮的獨棟別墅。

  「日子越來越紅火」

  「我住的這棟別墅有三層,客廳大,房間多,住著很舒服。」李新妹老人感慨道,剛來到這裡時,大家都住的是土木結構的瓦房。「閩南常下雨,所以那時候經常是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屋內總潮溼,生活很不方便。」

  李新妹居住條件的改變,得益於前些年福建省啟動的「僑居造福工程」。在各級政府的資金、政策支持下,雪峰華僑農場的居民們有條件的自建別墅,條件困難的低價租住農場公寓。

  而在雙陽華僑農場,富裕居民住別墅、普通居民住套房、貧困居民租公寓的多層次居住體系同樣得到完善,歸僑僑眷都「住有所居」。

  「生活有了保障,我們應該更多發揮餘熱,參與志願活動,為公益事業作貢獻。」精通印尼語的蔡金基,退休後經常參與農場和印尼方面的民間交流活動,多次當翻譯。寒暑假,他會教社區的小朋友印尼語,引導他們學習和承傳社區的獨特文化。

  「雖然我們家的生活過得不錯,但也有一些歸僑遇到困難。我應該多幫助他們。」在雪峰華僑農場僑聯主席張美忠家中,一張張表格列著不同歸僑的困難、生病情況和申請的救助等事項,這些都是張美忠幫他們填寫、申報的。

  如今在雪峰華僑農場,「老有所樂,幼有所學」。老人們經常到老年活動中心引吭高歌,或在廣場上身穿印尼傳統服飾跳廣場舞,或到僑鄉小學內的籠式足球場踢球。孩子們下課後,可以到課後學堂接受老師的免費輔導,到學校的菜園種蔬菜。而青壯年們也能因此放下後顧之憂,安心工作。

  「60年前,祖國接納了顛沛流離的我們,讓我們在農場安家;60年後,我們的日子正越來越紅火。感謝我的祖國!」雙陽華僑農場的林財峰老人動情地說。

相關焦點

  • 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我的僑鄉·我的家⑨)
    原標題: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我的僑鄉·我的家⑨)泉州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泉州人素有「愛拼敢贏」的精神和闖蕩天下的傳統。目前泉州籍華僑華人有950多萬,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中位居第一。
  • 南洋風情惹人醉(我的僑鄉·我的家⑨)
    目前泉州籍華僑華人有950多萬,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中位居第一。「河裡青蛙從哪裡來,是從那水田向河裡遊來;甜蜜愛情從哪裡來,是從那眼睛裡到心懷……」在泉州洛江區,每當夜幕降臨,歡樂的印尼民歌《哎喲,媽媽》總在雙陽華僑農場的峇里風情園響起。
  • 走進福建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
    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我的僑鄉·我的家⑨)泉州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泉州人素有「愛拼敢贏」的精神和闖蕩天下的傳統。目前泉州籍華僑華人有950多萬,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中位居第一。
  • 海南古民居·古建築攝影展展出僑鄉老街南洋風情
    海南古民居·古建築攝影展展出僑鄉老街南洋風情 該展覽展出100多幅精美而有史料價值的照片,其中不乏展現僑鄉古民居和騎樓的作品。  記者看到,一幅反映文昌市文南老街歷經滄桑騎樓的攝影作品尤其引人注目。該圖片再現著名僑鄉的騎樓風情,沿道是綿延的灰色騎樓,街道用青石板修葺,店鋪統一是清一色的木質招牌。  據了解,文昌市文南街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古城鎮建設之一。
  • 青田,跟歐洲越來越近(我的僑鄉·我的家⑨)
    謝人情、吃酒席,拿歐元表達心意;市場的賣菜阿婆熟知匯率,找零錢總是很麻利;銀行裡,醒目的歐元匯率牌上跳動的數字,牽引著很多人的心跳……「世界超市」經營7萬多種進口商品到青田,不能不逛的是僑鄉進口商品城,這是當地人口中的「世界超市」。9萬平方米的營業區內,248家公司經營著70多個國家的7萬多種商品。
  • 海南僑鄉中原鎮力爭今年完成南洋風情小鎮建設
    海南僑鄉中原鎮力爭今年完成南洋風情小鎮建設 記者從會上獲悉,2014年中原鎮將按照以產業興鎮、設施配套、宜居宜業、特色鮮明的要求,力爭全面完成南洋風情小鎮建設。  2013年10月,中原南洋風情小鎮中心段東街、西街立面改造和景觀改造工程竣工,改造涉及260餘戶居民,長度約2500米,總投資1800萬元。經改造,「南洋文化」與本地特色「土文化」完美結合,有力提升了墟鎮的品味和內涵,受到了省內外大量遊客的青睞,商戶收入有所提高。
  • 首屆「詩邑江門·醉美僑鄉」原創遊記徵文揭曉
    :有東漢遺蹟新會玉臺寺、唐代一行禪師觀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有被譽為「後珠璣巷」的良溪古村;有宋風遺韻的「皇族古村」;有新會崖門古戰場、陳白沙祠;有被稱為「天然攝影棚「的成片碉樓,僑墟;有被譽為「南粵古驛道」的海口埠;有新會小鳥天堂、恩平七星坑原始森林,還有香業特色小鎮片區、村落祠堂文化片區、濱水田園風光片區……鶴山古勞水鄉,小橋流水、荷塘成片、魚蝦豐饒;新會睦洲石板沙「一村一島一世界」,離岸風情、疍家風俗惹人醉
  • 瓊海博鰲別樣的南洋風情,2座僑鄉宅院,1個古官渡,1段留客情懷
    瓊海,海南國際旅遊島獨具魅力的田園城市,不僅有充滿詩意的田園風景,也有迷人的熱帶海島風光,獨特的民俗風情。不過,最讓人著迷的卻是具有濃鬱瓊海地域色彩的南洋風情。留客村是瓊海博鰲一座萬泉河畔的小山村,他的南洋風情著實有些特別,相比瓊海,乃至海南其他僑鄉,多了一份「留客」情懷。
  • 瓊海博鰲別樣的南洋風情,2座僑鄉宅院,1個古官渡,1段留客情懷
    瓊海,海南國際旅遊島獨具魅力的田園城市,不僅有充滿詩意的田園風景,也有迷人的熱帶海島風光,獨特的民俗風情。不過,最讓人著迷的卻是具有濃鬱瓊海地域色彩的南洋風情。,相比瓊海,乃至海南其他僑鄉,多了一份「留客」情懷。
  • 中原南洋風情小鎮
    中原鎮位於瓊海市東南部,距嘉積城區15公裡,面積112.69平方公裡,轄有22個行政村,264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3.08萬人,旅居東南亞、港澳臺等世界各地的僑胞近6萬人,是瓊海乃至海南省著名的僑鄉。2015年被評為「中國特色旅遊景觀名鎮」。
  • 僑鄉文昌市文南老街上演民俗文化風情表演
    僑鄉文昌市文南老街上演民俗文化風情表演   中新網文昌4月4日電(梁瑜 陳顯卿)正在海南文昌市舉行的「2013第二屆海南鄉村旅遊文化節暨文昌市南洋文化節」活動期間,文昌市文南老街熱鬧非凡,旅遊商品及民俗文化風情展、盅盤舞、瓊劇演出、瓊劇木偶戲服裝展示、寫對聯等「兩節」活動在這裡競相上演。
  • 青島·風情 即墨千畝紅葉惹人醉
    【青島·風情 即墨千畝紅葉惹人醉】初冬時分,即墨區金口鎮的2600畝美國紅楓依然葉紅似火,層林盡染的景致,連油彩畫都繪不出來。基地內的紅楓包括秋火焰、十月光輝、雞爪槭等30多個品種,入秋之後秋火焰率先轉紅,緊隨其後的是夕陽紅,等到了初冬時節,雞爪槭也換上紅衣迎接著遊客到來。
  • 「南洋風情,夢裡老家」!主播帶您遇見最美的世外桃源
    江口鎮是著名的僑鄉,以當地十裡蒜溪為紐帶連結起來的蒜溪片區,更是有著「南洋風情,夢裡老家」的美譽。近年來,江口鎮致力於將蒜溪片區打造成一座南洋文創小鎮,如今蒜溪已經成為莆田鄉村旅遊的新名片,今天的主播帶你遊就將走進蒜溪,感受「十裡蒜溪景,百年南洋風,千載驛道情」。
  • 西天尾鎮後黃村:南洋風情 夢裡老家
    在莆田荔城區,有座「華僑第一村」,這裡素有「南洋風情,夢裡老家」的美譽,村落內的百年華僑民居眾多,其風格受南洋建築、外來宗教等多元化因素的影響,既洋溢著濃濃的莆仙風味,又充滿了南洋特色。有價值的建築超過四十座,多為明清、民國時期的古民居與古建築,具有鮮明的民居文化、僑鄉文化、抗戰文化和雙擁文化。
  • 南洋文化採訪團走進文昌鋪前 感受僑鄉文化
    南海網記者陳望 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文昌3月7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望)3月7日,「南洋文化之旅·感受文昌魅力」大型媒體採風活動走進文昌鋪前鎮,在參觀美寶村吳家老宅、百年林家大院和溪北書院過程中,媒體記者們感受到鋪前厚重的漁港文化及僑鄉文化。
  • 歸僑農場變身印尼民俗風情村:閩南僑鄉南洋味濃
    他的家是一棟小樓,屋內乾淨整潔。近年來,僑居造福工程等一系列惠及僑民政策的實施讓作業區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坯房變成了整齊的小洋樓,各種生活配套設施也十分俱全。【同期】印尼歸僑 傅子貴我是(19)60年回來第一批的,我們剛回來的時候,我們這個牆壁是用紅土做起來的紅土牆,那個連牆壁都沒有粉的,一家人回來只有一盞小小的煤油燈,的確是很不習慣,隨著改革開放以後,不管是房子或者是我們生活方面都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就像我現在住的這個,如果過去哪裡敢想像有這麼一個小洋樓。
  • 網絡媒體走轉改:傳承百年僑鄉文化 莆田江口鎮煥新姿
    ,中西合璧的大厝,精美的磚雕彩畫……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的東大村是遠近聞名的華僑村,上世紀初以來,老一輩人前往東南亞創業,事業有成之後帶著南洋韻味的建築文化回到家鄉建造古厝,讓東大村獲得了「小南洋」的美譽。
  • 感受南洋風情,帶你感受萬寧興隆新玩法
    今天,繼續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走近這個充滿南洋風情的興隆,帶你一鍵get萬寧興隆新玩法!興隆溫泉旅遊區興隆是海南著名的僑鄉之一,從上世紀50年代起,東南亞歸僑陸續在這裡安家,形成獨特的僑鄉味道。來這裡,感受魅力萬寧、體驗多彩文化、一嘗東南亞美食,讓你不出國門就能領略東南亞風情~興隆熱帶植物園興隆熱帶植物園,始建於1957年,於1997年對外開放。目前園區內收集保存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3000多種,是集科學研究、產品開發、科普示範三位一體的綜合性熱帶植物園。
  • 【賞景】萬靈古鎮人氣旺 移民水鄉風情惹人醉
    【賞景】萬靈古鎮人氣旺 移民水鄉風情惹人醉 2020-03-22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瓊海中原吃上南洋風情飯 網媒記者咖啡館中品華僑文化
    樹後面是黃的、紅的、綠的各種靚麗顏色的騎樓建築,店面換上了統一的木質牌匾或是風格一致的店牌,而店面窗外擺放的豔麗小花盆栽,精緻的雕花立柱,風格懷舊的街燈,都為南洋風情小鎮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極大程度上凸顯南洋浪漫風情和色彩明快的色調。  「中原鎮為什麼選擇南洋文化為主題,來打造風情小鎮呢?」網媒行記者問道。「可以說,南洋風情是中原鎮的靈魂和文化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