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在湖南過春節是快樂的。這裡文化傳統深厚,又包容開放,文化活動形態豐富。傳統的、現代的,活潑的、嫻雅的,總有一個文化活動合你的心意。
多彩民俗復原傳統年味
文化底蘊深厚,農耕文明發達,漢、苗、瑤、侗、土家等民族活躍山水之間,滋養了湖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今年春節假期前後,215項非遺活動和數百場民俗活動在湖南城鄉舉行,正宗的傳統年味撫慰了人們一年勞作的疲憊,讓心中的鄉愁有根可依。
2月4日,農曆除夕,江永縣源口瑤族鄉小河邊村,瑤族村民敲鑼打鼓耍春牛、舞龍獅,熱熱鬧鬧迎新春,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農曆正月初一,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平日村舉行一年一度的傳統「架水節」祈福活動,身著民族服飾的侗族村民歡聚一堂。舞龍舞獅、猜燈謎、套鴨子……花垣縣龍潭鎮龍門村的文體活動吸引了周邊鄉鎮數千人前來,鄉土氣息濃鬱、趣味十足的套鴨子尤其受到青睞。
今年是文旅融合後的首個春節,各個景區深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對心靈的觸動讓遊人對景區更加眷戀。永州《年味中國·趣味古城》零陵古城春節趣味主題活動、福聚瀟湘·零陵廟會等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及遊客。春節假日期間,零陵區各大景點共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紅色旅遊持續受到熱捧,僅2月8日一天,韶山就接待遊客9.943萬人次。
惠民服務打造幸福節日
2月11日至12日,歌舞《相逢春天·築夢未來》演唱會在湖南戲曲演出中心連演兩場。《敖包相會》《我的中國心》等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激發了現場觀眾的熱情,臺上臺下同歡唱。春節期間,省湘劇院、省話劇院、省歌舞劇院等8個省直院團在省會長沙為市民送上16場免費演出。
以「我們的中國夢·湖湘文化進萬家」為主題,720餘場次群眾性文化惠民活動在三湘四水開展。這些活動以文藝小分隊為主要力量,將惠民活動與脫貧攻堅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相結合,覆蓋了我省國家級貧困縣的每個鄉鎮,文化活動包括19個地方劇種的演出、農民工春晚、燈謎燈會、遊藝聯歡等。
鳳凰縣是全省兩個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之一,這裡的春節活動既傳統年味十足,又散發著新時代的文明氣息。來自該縣各地的民間文藝隊伍身穿節日盛裝載歌載舞;鳳凰古城入口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00個笑臉」攝影徵集作品展吸引人們駐足;「錦繡瀟湘文明旅遊」公益宣傳和志願服務、「美麗湘西、文明同行」等活動讓人們遊玩更舒心。
主題閱讀、徵文寫作、經典誦讀、燈謎競猜、書畫攝影……農家書屋成為村民度過春節的好去處,不少返鄉大學生自發輔導本村的少年兒童閱讀。
多種文化形態孕育新年俗
看電影、聽音樂會、參觀藝術展、參加博物館的研學活動和各種展會……「湖南有一個特色,就是文化活動的形態豐富,人們的選擇餘地很大,已然形成了新年俗。」分析近年來的春節文化活動,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總結說。
全省150家國有和民營博物館、紀念館共推出超過100項新春文化活動。長沙博物館聯合省內19家博物館、紀念館同步推出「金豬拱福——己亥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並配套舉辦了「我的朋友小亥」趣味參觀、「我的年夜飯」大徵集、「多面小豬」繪畫等活動,吸引了眾多青少年參與。
近年來,隨著長沙濱江文化園開放,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落成,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李自健美術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等開館,長沙的文化藝術氛圍越來越濃厚,聽歌劇、看畫展成為很多市民過年活動的必選項。農曆正月初四到初六,謝子龍影像藝術館的參觀人數超過1萬人次。
更多新活動增添樂趣。
在長沙橘子洲頭,歌唱家、奧運健兒和市民們,萬人同唱《我和我的祖國》,家國情懷感染眾人。
陰雨天,網絡書香讓春節不枯燥。湖南圖書館推出網絡書香過大年活動;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推出「聽書大拜年」、新春「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大闖關」等多項線上答題活動以及新春主題展覽,為讀者送上數字文化資源大餐。
益陽現代農業嘉年華首屆牡丹藝術文化節展出了九大色系的牡丹,並結合《貴妃賞花》《牡丹亭》等傳統故事打造了不同主題的花園;雪月花冬日祭常德站動漫展吸引了許多動漫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