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評論】在各式各樣的I/O傳輸接口規格中,串行SCSI(Serial Attached SCSI,SAS)接口,可謂是對企業IT應用最重要、最基礎的一種存儲接口規格,SAS既是企業級磁碟驅動器的標準連接接口,同時也是外接擴展存儲應用的標準傳輸接口。因此每一次SAS接口的規格更新,對於企業級存儲應用也具有格外的影響力。
近來開始普及的12Gb SAS,是SAS接口的第3代規格,正式說法是SAS-3,在沿續了前兩代SAS界面應用架構與向下兼容性之餘,一舉將傳輸速率提高兩倍,已成為新一代企業級基礎存儲接口。更高的帶寬,賦予了SAS-3支持更大規模存儲環境的能力,並能更充分地應對固態存儲與虛擬化應用發展,滿足所急迫需要的更高傳輸效能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擺脫上一代SAS-2帶寬有限所造成的效能瓶頸,配合PCIe 3.0等新一代總線,共同構築從伺服器端到存儲設備端、涵蓋內接與外接應用的高速I/O環境。
帶動存儲I/O進化 雙倍帶寬打破存儲性能瓶頸
隨著PCIe 3.0成為伺服器與存儲系統控制器的主流總線,後端的SAS接口規格,也必須跟著升級到12Gb SAS,才能充分發揮PCIe 3.0的傳輸率潛力。
在每次更新中將傳輸速度提高一倍,是I/O規格升級的慣例。在上一次從SAS-1到SAS-2的更新中,傳輸率從3Gb/s提高到6Gb/s,而這一次從SAS-2到SAS-3的升級,則從6Gb/s提高到12Gb/s。
扣除編碼損耗後,12Gb/s傳輸率可以提供1,200MB/s的數據傳輸帶寬,SAS-3傳輸率的提高,不僅有助於因應更大規模的磁碟存儲架構,更重要的是可以解放SSD的性能,同時也讓SAS不再是制約伺服器或存儲控制器性能的瓶頸。
SAS的規格進化
SAS規格大約每4年便更新一代,每次更新都會將傳輸率提升一倍,目前最新一代的SAS-3可提供12Gb/s,預定於2017年推出的下一代SAS-4,則將擁有24Gb/s的速度。
相較於效能成長已陷入停滯的機械式硬碟,SSD憑藉著半導體技術的持續進步,效能幾乎是年年翻新紀錄。
在上一代SAS-2剛進入市場的2009年當時,SSD傳輸速度不過100~250MB/s,而今日的主流SSD產品讀寫速度已可輕易超過500MB/s,甚至還能達到1000MB/s等級速度。
顯然的,若不進一步擴展SAS傳輸帶寬,便會限制SSD在SAS接口上的發展,將會迫使未來的SSD產品捨棄SAS接口、轉往PCIe、NVMe等高速傳輸接口發展,回過頭來又會給SAS接口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而SAS-3的問世,適時滿足了當前SSD應用的傳輸帶寬需求,讓SAS界面在固態存儲風潮中仍能繼續佔有一席之地。對於內接存儲應用來說,SAS-3的12Gb/s傳輸速率,雖然遜於嫁接在PCIe上的NVMe、SATA Express規格,但還足以應付目前主流SSD的傳輸速度需求。有必要的話,也可啟用SAS的MultiLink連接頭規格,匯聚出2倍的24Gb/s傳輸率。
對於外接存儲應用,SAS-3也可藉由匯聚4條傳輸通道的寬埠(wide port)規格,提供高達48Gb/s傳輸率,足以因應包括全快閃數組在內的存儲櫃外接傳輸帶寬需求。
牽手PCIe 3.0 打通高速I/O環境
IT系統的I/O效能,是由整個存取鏈路中最慢的那個環節所決定,存取鏈路各個環節的傳輸率必須互相配合,才不會形成拖累整個系統的瓶頸。
對於採用PCIe 2.0的上一代伺服器來說,6Gb SAS大致還能跟上I/O效能需求,不過當PCIe 3.0開始普遍應用後,6Gb SAS便明顯跟不上PCIe速度,必須改用12Gb SAS才能配合PCIe 3.0。
2018年!下一代SAS-4
▲SAS發展路線圖
根據SCSI貿易協會(SCSI Trade Association)的SAS發展路線圖,繼SAS-3之後的下一代SAS-4規格,大約會在2018年問世。除了將傳輸率提高一倍外,SAS-4還可能還會引進更有效率的數據編碼方式,從而獲得更大有效帶寬。
從SAS-1、SAS-2到SAS-3,都是採用8b/10b編碼方式,每8位數據串以10位數據來編碼,也就是說每10位數據中,只有8位是實際的數據,編碼耗用(Overhead)是20%。以SAS-3來說,每條通道的傳輸率(transfer rate)是12Gb/s,也就是1,500MB/s,但扣除數據編碼造成的Overhead後,實際傳輸帶寬(bandwidth)是1,200MB/s。
而SAS-4據稱考慮改用新的128b/150b編碼,每128位數據串以150位數據來編碼,如此一來,Overhead將可降到15%以下。如果SAS-4的傳輸率提高到24Gb/s的話,使用舊的8b/10b編碼方式時,實際傳輸帶寬將是2,400MB/s,但若改用128b/150b編碼,便能得到2,560MB/s的實際帶寬,有助於進一步改善傳輸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