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世界三大無酒精飲品之首,紅茶則是茶類中的全球銷售冠軍。畢竟外國人都愛喝紅茶,尤其是茶痴英國人。
據說,紅茶佔世界茶葉貿易總量的70%,英國人更是將自己三分之一的生命消耗在紅茶之中。
對於英國人這種偏執的口味偏好,國人在訝異之餘,也曾有過不少看法,但說來說去,無非都是從運送條件和口味上來作解釋。
一種解釋是早年的海運條件有限,若想將中國的茶葉帶到英國,短則一年,氣候不給力的話甚至得耗上兩年,茶葉便在船上慢慢發酵成了紅茶,因此運到英國的茶葉只有紅茶。
其實,茶葉剛剛傳入英國時,英國人喝的還多是綠茶,18世紀後期才慢慢被紅茶取代。因此,這運送條件導致英國人只有紅茶喝的說法顯然不太靠譜。
還有種說法是說紅茶的口味醇和甘美,適合與其他調味品搭配飲用。英國人飲茶愛加糖加奶,因此紅茶就成了英國人的最佳選擇。這個解釋一樣靠不住。畢竟,加糖加奶的飲茶習慣,英國人是在紅茶開始流行之後從印度學來的。
由於英國的茶園大多在印度,而印度人在許久之前就有了在茶湯中加糖加香料的習慣,因此這些有趣的習慣也漸漸影響了英國殖民者的茶俗。很顯然,調味茶飲也不是紅茶徵服英國人的原因。
說起紅茶成為英國茶飲主流的真相,英國人可能有些難於啟齒。這個原因就是綠茶造假引發的信任危機。
說起英國人的飲茶史,還真是一波三折。18世紀,是英國人對茶葉的需求瘋狂增長的時期。茶成了英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是這個時期英國人對茶葉徵收的高賦稅,帶來的則是屢禁不止的茶葉走私和肆無忌憚的茶葉造假。
18世紀的英國茶葉稅據傳基本維持在119%。誇張的稅收並未降低人們喝茶的熱情,人們為獲得廉價的茶葉而腦洞大開,無良商人則花樣百出,造假無疑是低成本的首選。
英國的無良商人開始在茶葉中混入各種樹葉,海關人員對此也束手無策。奸商屢屢得手,越發肆無忌憚。
漸漸地,以其它植物的葉子炮製而成的「茶葉」漸漸取代了真正的茶葉。據傳有段時間,英國本土種植的山茶葉子,竟被不加任何掩飾地作為「英國茶」出售,甚至吹噓「可以媲美最好的進口武夷茶」。
收智商稅畢竟無法長久,於是,越來越多人開始假冒仿製中國綠茶。畢竟,喝綠茶依舊是當時英國社會的主流。漸漸地,開始有人使用染色劑,染色劑原料則五花八門。
比如說羊糞,聽起來雖已足以讓人產生陰影,但它已經算是諸多染色劑中最安全的了。其它染色劑還包括作為油畫原料的普魯士藍(亞鐵氰化鐵)、用於裝飾顏料的荷蘭粉紅、可用於製作殺蟲劑的碳酸銅、用於製作消毒劑的硫酸鐵……小約不禁再次感嘆:西方人口少,還真不是沒有原因的。英國人想喝口茶,也實在太難了!
這些造假行為被查處並公布後,頓時震驚了英國民眾。據估算,每年至少有數萬磅綠茶涉及造假,這雖然足以讓民眾對茶葉安全憂心忡忡,但依然無法阻擋英國人對茶葉的熱愛。
鑑於大部分造假行為都集中在綠茶上,於是,既想喝茶,又想保命的英國人,紛紛將熱情由綠茶轉向紅茶,並漸漸成為了一種文化習慣。
居高不下的茶葉稅,不單引發了駭人聽聞的茶葉造假事件,更導致了英國的全民走私局面。據傳,當年英國的茶葉武裝走私團夥還曾公然挑釁英國官方,其囂張程度不亞於如今的墨西哥DF。大家若有興趣了解這段歷史,不妨關注小約,待下回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