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傳入歐洲的茶葉先是紅茶還是綠茶,歷來有過各種臆測。大多學者認為,船裝上綠茶從中國出發,途經印度洋受酷熱影響而發酵,抵達英國時已完全成為紅茶了。
其實,中國當時輸出商品,以廣州港為中心的廣東、福建港口,輸出的茶就是本地產的茶,其中多為福建武夷茶。武夷茶不是綠茶,而是近似紅茶的半發酵茶,由此推斷,開始運往英國的茶是紅茶。
英國人模仿中國人在茶館邊淡生意邊品茶的習慣,在英國建了許多茶室。使寒冷的冬天,讓海上旅行回來的人們有了取暖、聊天、喝茶的地方,一度讓茶室生意義爆。茶葉也成的緊俏商品,來中國做茶和茶具生意成為英國人的發財途徑。
一貫重視傳統的英國人,在下午五點以後是不飲茶的。英國人飲茶制定了「茶時」,早晨醒來飲一杯,早餐時飲一杯,十一點一邊工作一邊飲茶,午餐時飲一杯。下午一到四點飲茶早多,即使在工作中也要邊工作邊飲茶。五點以後就不喝茶了,不過聽從英國回來的人講,現在英國人在臨睡以前是要喝一杯茶的,並不像我們一些人害怕失眠,睡前不喝茶。
據統計,英國人現在一天要飲六到七次茶,高於中國和其它習慣飲茶的國家,成為了全世界的飲茶冠軍。有人說,這和王室有關。在近一百年來,皇家認為飲茶對人體有益,而且飲茶是談工作、人際交往、禮尚往來等不可缺少的。加之英國本是紳士國家,茶文化象徵著文明、進步和融合。因此,伊麗沙白二世女王一直提倡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