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遊園內,市民圍著微縮銅鐘討論著,歷史的畫卷蔓延開來;城南遊園內,對著籃球較勁的年輕人與悠閒博弈的老大爺相映成趣……城內,一處處「邊角餘料」地塊上,風格多樣、功能臻備的「口袋公園」繁花綠景,令人流連忘返。秋末冬臨,本該蕭瑟的城市卻因散布在街頭巷尾的「繁星點綠」活潑起來。2016年以來,泰州市區因地制宜,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充分利用零星地塊,見縫插「綠」,將小、散、碎地塊打造成適合公眾休閒的「口袋公園」。
城市實施「微添綠」 線上徵集「金點子」
2016年4月1日,經過實地走訪調研後,泰州市區決定實施「微添綠」工程。該工程結合城區改造,計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具有文化品位的袖珍公園。「城市可用空地越來越少,除大型公園、主題公園外,更要關注居民的日常休閒需求。」海陵區住建局副局長劉飛表示,「微添綠」工程是對一些長期呈斑塊狀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的地塊進行改造,讓市民能開門見綠。改造後,這些空地會變成免費開放的小公園,由於選址靈活、離散性分布等特點,「微添綠」工程不僅綠化了空地,改造成本也相對低廉。「4月到5月是在網上向市民徵集建議。」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民可對選址、名稱等提出建議。
曾經城區「邊角料」 如今成了「香餑餑」
城中遊園位於鐘樓巷西,改造前是一塊400多平米的荒地。施工單位將垃圾清運掉後,栽上了羅漢松、桂花等樹種,同時結合人文特色,將原鐘樓巷銅鐘(現銅鐘在古光孝寺)做成模型安放到遊園中。至此,公園也有了詩意十足的主題:坐聽松濤。2016年8月1日,歷時三個月,首批23個遊園正式對外亮相。除人文特色外,「口袋公園」的建設還注意對歷史原貌進行恢復。揚橋口自古就為手工業勞動者的集聚地,楊橋口以北的「微添綠」項目改造時還結合地理現狀增設泰式景牆等,與一路之隔的吳同甲故居相呼應。「現在好,走兩步就到園子,早晚鍛鍊都有了場所。」家住稻河灣小區的李大爺每天都會約著老友去園子裡坐坐、嘮嘮。
「添綠造景」再提檔 遊園功能「1+N」
2018年12月初,微添綠項目——東城遊園捧回省「優秀園林工程」二等獎。東城綠地遊園位於海陽路與智堡路交叉口,以鄭板橋為主題,主入口以泰山石和黑松為背景,石頭上刻有「清風」二字,「廉政文化是主色調。」據悉,該遊園實現了廉政文化與綠化遊園有機融合。此外,其他遊園也因時提檔採用了「文化+教育」、「文化+休閒」等模式,設置鄉賢長廊、文化長廊等,讓群眾在休閒中接受教育。隨著遊園新增學習、宣傳功能,「微添綠」項目「1+N」模式逐漸打開,小遊園內處處彰顯著「大民生」。
「畸零」土地織綠造景 新公園覆蓋全年齡段功能
「城市發展過程中,會產生位置、空間、大小各不相等的畸零空間。」畸零空間是可以進行二次設計、規劃,挖掘功能的區塊。據悉,泰州在提出的「畸零綠地公園」概念中,或將利用「物種自我調節」保留公園原生態,對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修復發揮生態效益。同時,還將增加青少年遊玩、健身項目,吸引年輕人走出家門,擁抱綠色。「『品質精、布局均』是遊園繼續堅持的規劃方式,『功能全、生態好』是遊園的新目標。」
「添綠」精緻泰州城 「傳情」幸福泰州人
截至目前,泰州市區先後打造100多個風格各異的街頭遊園,新增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建設精緻城市,落腳點要放在人民幸福上。在「微添綠」節點,幸福細節隨處可見:棋類愛好者有了博弈的「比武場」;花叢中洋溢著銀鈴般的笑聲;古泰州文化在枝枝丫丫間傳承;隔絕了道路繁忙的綠景內,人們悠閒地散著步……「微添綠」項目不僅給泰州帶來了春的希望,更把工作都辦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綠蔭耀光輝,笑聲滿鳳城」,你瞧,繁花盛景中,一張張滿溢著笑容的臉龐,正是生活在泰州的人們為「微添綠」項目打出的高分。(顧原崧 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