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外高加索三國自古是大國的角鬥場

2020-12-10 騰訊網

高加索地區,指的是位於裏海和黑海之間,高加索山脈所在的廣大地區。高加索山脈分為大高加索山脈和小高加索山脈,其中大高加索山脈是歐洲與西亞的分界線,小高加索山脈則是亞美尼亞與北方喬治亞、亞塞拜然的主要國界線。

以大高加索山脈為界,高加索地區分為兩部分,北方稱為「北高加索」,屬於俄羅斯;南方則稱為「外高加索」,指的就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國。

1、外高加索三國三宗教

在外高加索三國之中,

亞美尼亞在公元301年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世界上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政權,

不過亞美尼亞的基督教屬於使徒教會,是基督教最早的組織形式,與今天另外三派的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都不同。

亞塞拜然,信仰伊斯蘭教,與伊朗一樣屬於什葉派。

喬治亞,則與俄羅斯一樣信仰東正教。

三國三宗教,這一格局的形成正是數千年來中東和歐洲各大地緣力量——波斯、希臘、羅馬、阿拉伯、突厥、俄羅斯等博弈的結果。

2、波斯帝國徵服高加索地區

由於臨近兩河地區,外高加索地區的文明史其實極為悠久,這裡是葡萄酒的發源地,也是現代歐洲人的發源地之一,雖然這裡地理上屬於西亞。

當中東進入文明時代之後,兩河地區的阿卡德帝國、埃及的埃及帝國、小亞細亞的西臺帝國都曾入侵高加索地區,於是這裡成為了各個帝國重要的奴隸產區。

至公元前9世紀,高加索地區崛起了一個強大的

烏拉爾圖王國

烏拉爾圖王國曾與兩河地區的亞述帝國爭霸,並相繼徵服塞凡湖、雷扎耶湖和幼發拉底河上遊的廣大地區,最終在公元前6世紀被伊朗地區的米底王國所徵服。

公元前550年,伊朗的居魯士大帝起兵取代了米底王國,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整個外高加索地區全部被納入了帝國版圖。

正是在波斯帝國時期,外高加索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都波斯化了,波斯的拜火教也成為了外高加索大部分人群的宗教信仰。

3、亞歷山大帝國將高加索地區希臘化

外高加索地區的東南方是波斯帝國,西方則是希臘。

希波戰爭不僅將世界永久的分為了東方和西方,也影響了夾在兩大文明之間的外高加索地區。

至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徵徵服了波斯帝國,也開啟了外高加索地區的希臘化進程。

亞歷山大大帝病逝後,帝國一分為三,其中亞美尼亞地區屬於塞琉古王朝所統治。之後隨著塞琉古王朝被羅馬和帕提亞帝國所敗,亞美尼亞趁機取得了獨立的地位,這便是

阿爾塔什斯王朝。

公元前95-前65年,這是亞美尼亞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其疆域從裏海綿延至黑海,亞美尼亞人稱自己為「從海到海的亞美尼亞」。

正因如此,亞美尼亞是外高加索三國之中最有歷史存在感的國家。

但介於大國之間的地緣格局,決定了外高加索地區任何一個政權都無法長久。

4、羅馬和波斯的博弈場

公元前後,羅馬帝國將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湖,而外高加索地區也納入了帝國版圖,並持續希臘化。

與此同時,波斯地區先後出現的帕提亞帝國也將矛頭指向了外高加索地區。

羅馬VS帕提亞

,戰爭不斷在地中海東岸進行,從小亞細亞、兩河流域到外高加索地區都是兩大帝國的博弈場。

在羅馬帝國與帕提亞帝國的兩面夾擊下,亞美尼亞歷史上最輝煌的阿爾塔什斯王朝被滅,其西部成為羅馬的一個省,而東部則被帕提亞所吞併。

公元224年,波斯薩珊王朝崛起,在伊朗取代了帕提亞帝國。薩珊王朝幾乎恢復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版圖,

而為了不被波斯人的拜火教所同化,公元301年,亞美尼亞正式定基督教為國教。

波斯VS羅馬,

這一時期的亞美尼亞依然被兩大帝國所瓜分。

5、阿拉伯帝國崛起和突厥人的進入

當歷史的車輪進入公元7世紀,在波斯和東羅馬之間的阿拉伯人崛起了。阿拉伯帝國在公元651年滅了波斯薩珊王朝,同時也將勢力伸入外高加索地區。

阿拉伯人曾試圖強迫亞美尼亞人改宗伊斯蘭教,但最終沒有成功。

公元10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衰落,而東羅馬帝國馬其頓王朝則開始復興,並將阿拉伯人從外高加索地區趕了出去。不過,東羅馬帝國最後也沒能在外高加索地區建立有效的統治,許多小國在這裡建立了起來,後來突厥人正是利用這一四分五裂的局面徵服了外高加索地區。

突厥人最初出現在中東,源於阿拉伯帝國對朝中波斯人的壓制,阿拉伯人利用突厥人驅逐了掌控朝政的波斯人,卻變成了突厥人的傀儡,這便是突厥人的塞爾柱帝國。

公元1071年,塞爾柱突厥人在曼奇刻爾特戰役中擊敗了拜佔庭帝國,由此佔據了小亞細亞和外高加索地區。

這一戰役,不僅導致了後來的長達兩百年的十字架東徵,也使突厥人從此成為了外高加索地區的統治者。

塞爾柱帝國,後來分化出了羅姆蘇丹國,羅姆蘇丹國又分化出了奧斯曼帝國。而在波斯地區的突厥人建立了帖木兒帝國、黑羊王朝、白羊王朝。

突厥化,成為阿拉伯帝國之後公元11-19世紀中東歷史的主流,外高加索地區自然也不例外,這裡基本上一直處於不同的突厥霸主的統治之下。

突厥人,最終使亞塞拜然變成了伊斯蘭國家。

6、奧斯曼帝國、波斯薩非王朝、俄羅斯帝國的博弈

阿拉伯帝國滅亡之後的殘局,最終以突厥人的奧斯曼帝國和波斯薩非王朝(薩法維)東西並立而結束,奧斯曼帝國是遜尼派,薩非波斯史什葉派,奠定了今日中東的格局。

奧斯曼帝國與薩非波斯,為了爭奪伊斯蘭世界的霸氣戰爭不斷,猶如當年波斯與羅馬之爭的重複。

正是在兩大帝國的爭霸戰中,亞美尼亞高原最終被一分為三,分屬伊朗、土耳其和亞美尼亞,當年的亞美尼亞三湖——凡湖、賽凡湖、烏魯米耶湖,如今也分別被三國——土耳其、亞美尼亞、伊朗分開佔據。

之後,俄羅斯帝國崛起,與奧斯曼帝國又大戰兩百餘年,並同時逐漸南下蠶食波斯(愷加王朝)的領土,並最終吞併了外高加索三國。

如今,外高加索三國雖然都取得了獨立的地位,但在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等國的環繞下,極易淪為大國博弈的棋子。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團訪問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三國情況的書面...
    當前位置: 全國人大代表團訪問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三國情況的書面報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應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三國國民議會的邀請此訪是對三國議長近年分別率團訪華的回訪,也是三國獨立後我全國人大領導人對三國的首次往訪。三國對此訪極為重視,給予了高規格的熱情友好接待。除三國議長分別會見會談和宴請外,亞美尼亞總統彼得羅相、外長阿爾祖馬尼揚,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國務部長(相當於總理)列基什維利、外長梅納加裡什維利,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總理拉西扎德、外長哈桑諾夫會見了代表團。在會見中,王丙乾副委員長轉達了我相應領導人的問候。
  • 走進神秘的外高加索 喬治亞、亞美尼亞和卡拉巴赫攻略篇
    高加索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橫貫於黑海和裏海之間,高加索山脈以北為內高加索,這部分是俄羅斯高加索地區,高加索山脈以南是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習慣性上則把南高加索稱為外高加索。1991年蘇聯解體前,內高加索和外高加索都在蘇聯領土範圍內,蘇聯解體後,外高加索三國獨立出來,雖被劃分在中亞,但很多人認為它屬於東歐。地處亞歐交界、黑海沿岸的喬治亞被稱為「上帝的後花園」。
  • 外高加索三國「演義」
    由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大高加索山脈,將高加索地區自然分割為兩部分,以北屬俄羅斯西南邊疆區,稱作前高加索;以南被稱為外高加索,分布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國家。大體劃分如下,喬治亞境內的幾個基督教小國分別依附於周邊兩大勢力;亞塞拜然屬於薩非王朝,至今伊朗仍存在亞塞拜然族;亞美尼亞是奧斯曼控制區。
  • 外高加索三國「演義」
    由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大高加索山脈,將高加索地區自然分割為兩部分,以北屬俄羅斯西南邊疆區,稱作前高加索;以南被稱為外高加索,分布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國家。大高加索山脈橫貫黑海和裏海之間,主峰厄爾布魯士峰海拔5400多米,平均高度3000多米,因此被看作是西亞、南歐的天然分界線。
  • 裂變與憂思:管窺喬治亞等外高加索三國的現當代藝術
    就大部分人而言,對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三國相對陌生,也鮮少踏足,對於這三國的歷史與文化藝術更知之甚少。本文作者在為期兩月對三國的探訪中,深入美術館和藝術機構,從貫穿二十世紀的、以繪畫為主的現代藝術和當地以多媒介創作的當代藝術家為線索,從他們的作品反觀20世紀以來,當地文化與地緣政治,也可以看到藝術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發聲。
  • 亞美尼亞,為何被稱為「外高加索的以色列」?又是地緣決定命運?
    大高加索山脈從黑海東北岸俄羅斯的索契直達裏海西岸亞塞拜然的巴庫,相隔不遠的小高加索山脈則幾乎與之平行。高加索山脈北側稱前高加索或北高加索,南側稱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北高加索屬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分屬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而著名的「外高加索高地」則由亞美尼亞高原和小高加索山脈共同構成。
  • 外高加索三國為何一直戰亂不斷?
    外高加索地區位於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是由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三個國家組成的。由於地處高加索山脈的南側,所以他剛好也處在歐亞兩洲的分界線上。這也是外高被大國反覆角逐的原因之一。而處在這一地區的三國,就是在大國的博弈,以及外部勢力的滲透下,才會一直爭端不休。▲外高加索地區位於高加索山脈的南側,與俄羅斯,土耳其、伊朗領土接壤,並且夾在黑海與裏海之間在外高周邊的大國當中,對其影響最深的就是俄羅斯。
  • 關於外高加索三國你了解多少,它們曾是一個國家,都加入了蘇聯
    說起外高加索地區,現在關注這裡的人非常多。因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的戰爭,讓全球的眼光都集中到了這裡。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眼光雖然放到了這裡,但對這裡並不熟悉。尤其是對外高加索三國的狀況可以說並不了解,我們今天看一下這三國之間的狀況。歷史上它們曾經是一個國家,還都加入了蘇聯。
  • 充分利用發達國家籤證,最低成本搞定外高加索三國籤證
    是指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這三個緊密相連的國家、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安全綠」表示這三國是安全的旅遊目的地。,兩國互不建交,所以想一次性走完外高加索三國,理論上是要先飛抵亞美尼亞或亞塞拜然,再借道喬治亞前往第三國。
  • 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三國遊攻略,景美人少物價低
    外高加索三個小國就是積極行動起來代表地,通過簡化籤證的方式吸引中國遊客前往。雖然都不是免籤,但是亞塞拜然是落地籤,在出關前花5分鐘在機器上就搞定,喬治亞是有歐美或者日韓的發達國家籤證就是免籤,而亞美尼亞是落地籤,籤證費才30左右人民幣。要是你還想去伊朗,那麼伊朗免籤,如果想去土耳其,土耳其需要電子籤證。
  • 高加索(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自由行攻略——乾貨篇
    喬治亞首都▲Sheki古城, Azerbaijan亞塞拜然共和國Republic,自稱獨立,尚未認可高加索三國之間的矛盾紛爭和旅行順序亞塞拜然 - 喬治亞 - 亞美尼亞 -納卡-亞美尼亞因為錯綜複雜的歷史和民族原因。
  • 亞洲各國地形圖-高加索三國,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
    高加索地區,南北包括大高加索山脈、小高加索山脈、亞美尼亞高原北部,東西是從裏海到黑海。  高加索地區有四個國家,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後三個稱為高加索三國。  一、喬治亞  喬治亞面積約6.97萬平方公裡,人口約372.35萬(2020年1月),首都提比里西。  喬治亞西鄰黑海,陸地鄰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  喬治亞是高加索山脈一個民族,他們曾與周邊民族一起,建立過喬治亞王國。這個王國東起裏海,西至黑海,橫跨整個高加索山脈。
  • 高加索內陸國亞美尼亞,為何與亞塞拜然勢如水火?
    姆希塔良是亞美尼亞最有知名度的球星,如果沒有他,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亞美尼亞在哪兒。西亞有兩大火藥桶,一個是巴勒斯坦地區(包括以色列),一個就是高加索地區(車臣就在這裡),亞美尼亞就位於高加索地區中南部。蘇聯共有15個加盟國,很多都是「組團出現」的,比如中亞五國、波羅的海三國、外高加索三國。
  • 地緣決定命運,為何說波羅的海三小國比外高加索三小國「命好」?
    文/田瑞安波羅的海三國為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裡;外高加索三國為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總面積約18萬平方公裡,三個國家加起來才相當於我們一個河南省的面積,實屬彈丸小國。
  • 神秘中亞外高加索三國
    邀請您加入2019年5-6月行品「神秘中亞外高加索三國14天」之行。
  • 納卡衝突:納卡地區為什麼會成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死結?
    自古以來外高加索地區就是大國爭奪的目標。為了退出戰爭,1918年1月,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與同盟國籤訂《布列斯特和約》,承認外高加索三國(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喬治亞)獨立。▲《布列斯特和約》籤訂圖後來,在同盟國的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外高加索三國在蘇俄「幫助」下建立蘇維埃政權。1922年,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喬治亞以加盟共和國的身份加入蘇聯。
  • 俄專家:中國能成為外高加索地區舒適夥伴
    近年來,中國與外高加索地區國家合作的規模不斷擴大,成為該地區的影響力量之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喬治亞尚不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三國不與中國接壤,經濟合作雖然發展迅速,但目前規模不大。儘管如此,外高加索地區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地區,仍吸引著北京的目光。
  • 納卡: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什麼在納卡起衝突?該地究竟是誰的?
    1991年蘇聯解體後,包括哈薩克斯坦、烏克蘭、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國在內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然而蘇聯解體後留下的權力真空,使一些地區的民族矛盾日趨嚴重,尤其是在民族宗教成分複雜的外高加索地區,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因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州(簡稱納卡)及附近地區的歸屬而爭執不休。
  • 本是高加索近鄰,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何紛擾不斷?
    再就是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的高加索地區,車臣、南奧塞梯、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都屬於該地區,衝突和紛爭此起彼伏,難得消停幾年。高加索山脈南側被稱作外高加索,分布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國家,都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愛恨情仇
    自9月27日以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地區)武裝衝突不斷,人員傷亡不斷激增。亞美尼亞聲稱遭受亞塞拜然侵略,亞塞拜然認為亞美尼亞襲擊了境內平民,所以出動軍隊解放被亞美尼亞佔領的領土。雙方的爭議焦點在於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簡稱納卡地區)的主權歸屬,今天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兩國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