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震後第三天,也是從人員搜救全面轉向安置的第一天。今天,《法制日報》記者再次趕到甘肅岷縣漳縣6.6級地震震中岷縣梅川鎮永星村、車路村,跟蹤採訪了設在震中的兩個臨時
帳篷派出所,與救災民警一起走村串鄉,度過了平凡而又充實的一天。
副局長臨危「降格」採訪時間:7月24日9時-14時
採訪地點:永星村帳篷派出所
上午9時,當記者準時趕到震中岷縣梅川鎮永星村時,永星村村民安置點正在發放當天的救災物資,受災村民排成了長隊,依次領取棉被、摺疊床、方便麵、礦泉水等救災物資。
每天的這個時候,是臨時設立的永星村帳篷派出所民警最忙碌的時候。他們要負責維持物資發放的秩序,確保這些救命物資萬無一失。
在十幾名維持秩序的民警中,我們見到了兩位特殊的「所長」,他們分別是岷縣公安局副局長王正平和隴西縣公安局副局長王成祥。
由於救災的需要,他們離開原來的領導崗位,在災情最為嚴重的村落任帳篷派出所「所長」,統率著十幾個民警日夜堅守。他們戲稱,這是「降格」使用。
「你先等等,在發放物資呢!」王正平邊維持秩序邊告訴記者,由於民警的堅守,地震3天以來,這裡沒發生過一起物資哄搶事件。
物資發放完畢,民警們的下一個任務便是走村串戶,一來是在災區巡邏,二來也可以順便幫助村民清理廢墟,搶救物資。
在這間隙,兩位「所長」接受了記者的短暫採訪。「來這裡的民警都無需動員,災區需要幹啥,我們就幹啥;哪裡缺少人手,我們就趕到哪裡。」王正平說。
雖然家在岷縣,但3天來,王正平沒有回過家一次。「這是震中,災情重,家裡就暫時顧不上了」。
和王正平一樣,王成祥也是在災情發生後的第一天就帶領應急處突隊員趕到永星村,成為較早到達災區的外地救援力量。
採訪期間,妻子和孩子打來電話,王成祥說:「你們放心吧,當地政府對我們照顧得很好,我也會照顧好自己。」
事實上,民警在這裡非常艱苦,特別是在地震發生的第一天,他們幾乎沒有休息。因為沒有開水,餓了就將幹方便麵揉碎,用礦泉水往肚子裡衝。
記者跟著民警走進了受災群眾包正平家,他家的房屋已全部倒塌,院子裡到處都是殘垣斷壁。
看到民警來了,包正平迎了過來,握住了民警的手,寒暄了起來。
民警:「帳篷搭好了沒?」
包正平:「正在搭,你們給指導一下。」
民警:「院子裡肯定不行了,危房隨時都有危險,就搭在院外的空地上吧。搭的時候給我們說一聲,我們能幫上忙。」
包正平告訴記者,因為有了帳篷派出所的民警晝夜巡邏,他們所有的物品都露天擺放著。「有民警在,我們放心。」包正平說。
帳篷臨時「戶籍卡」採訪時間:7月24日14時-17時
採訪地點:車路村帳篷派出所
告別永星村,記者一行又趕往緊鄰永星的另一個震中車路村。這個村名字雖然叫車路村,但村裡的公路條件非常差,路兩旁到處都是塌方,剛搶通的公路崎嶇不平,塵土飛揚。
剛到達村裡,岷縣公安局副局長、車路村帳篷派出所所長李成忠就帶領民警走進受災群眾帳篷進行入戶調查。
從一戶帳篷裡出來,記者發現這頂帳篷門口貼著一張紙,紙上詳細記錄了這頂帳篷裡所住的受災群眾的姓名。這頂帳篷共住了8名大人和4名小孩。由於帳篷緊缺,這個臨時的「家」是由兩戶組成的,「戶主」是王有勝。
王有勝告訴記者,這裡所有的帳篷都是民警搭建的,建好後他們只需搬進來住。作為這個臨時「家」的戶主,他經常向帳篷派出所求助。
李成忠說,車路村受災群眾全部住在141頂帳篷內,為了方便服務管理,帳篷派出所為每頂帳篷都建立了臨時「戶籍卡」,每頂帳篷內住的人都一目了然。
正當記者抽空採訪李成忠的時候,村民王仲仲趕到帳篷派出所,請求民警幫助他取出壓在臥室內的2萬元現金。
原來,幾天前,王仲仲賣藥材賺的2萬元現金,還沒來得及去銀行存,就發生了地震,現金被壓在了臥室內。
李成忠立刻帶領帳篷派出所民警、岷縣閭井鎮派出所副所長孟亮亮前往王仲仲家。查看了房屋情況後,民警找來一根槓子,將壓著現金的木頭和土方慢慢撬開,最後小心翼翼地將裝在塑膠袋裡的2萬元現金取了出來。
取出現金後,民警又發現王仲仲家院子裡廢墟下壓著的兩頭豬還活著,雖然餵養還行,但上方幾根大柱子隨時都有壓下去的危險,民警立刻又去抬柱子。
雖然柱子很快被移走了,但孟亮亮的腳不小心被壓了一下,走起路來都一跛一跛的,但他說,「沒事,就是壓青腫了」。
民警離開時,王仲仲送民警走了很遠。「以前不太了解,經過這次的地震後,我覺得民警就是我們的親人。」王仲仲說,沒有民警,災難發生後,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本報岷縣(甘肅)7月24日電
(原標題:副局長「降格」任帳篷派出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