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院建議:2030年實行「做四休三」。四天工作制聽起來很美好,但很多上班族的工作狀態卻緊緊的圍繞兩個字——加班。為什麼中國人休個假這麼難?你覺得「做四休三」如果現在實施,有效果嗎?
參照五天工作制在我國的落地路徑,四天工作制並非完全沒有「移植」的可能。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我國經濟發張速度趨穩,更追求質量。且國人對生活品質更講究,對休閒娛樂更嚮往。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遠比延長工作時間更有效率,也更有意義。再說休閒經濟是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可拉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居民休閒意識提升,休閒越來越成為衡量生活質量高低的關鍵因子。然而,現實確實是「骨感」的。但說到底。勞動者與其說需要「做四休三」,需要更多的法定休息日,不如說渴求儘快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渴求更高的勞動效率和收入。讓休假變得不再奢侈,這才是當前的重要課題。
中國人「休息時間嚴重不足」的邏輯關係,不是假期太少,而是很多假期自己說了不算。設麼多年來,帶薪休假年年喊,年年落實進度慢,「做五休二」還在很多企業執行不到位,哪怕規定「做一休六」又有何意義?所以與其畫一個「做四休三」的「餡餅」,不如先讓人們把「做五休二」的「饅頭」吃飽,把年薪年假的「加餐」吃好。
近年來,加班正在成為大多數職場人員的常態。我國關於「職場休息時間」的相關法律均屬於軟法,這導致勞動者無法通過仲裁或者起訴方式維護自身休假權利,勞動者沒有話語權。當然,即使法律夠硬,中國員工也可能不願休假,不敢休假。萬一領導認為員工休假工作態度有問題,後者發現公司沒你也照樣轉,又該怎麼辦?所以就算時間給了,無非是加班時間更多一些。
比起未來我們能不能「做四休三」更重要的是,在多年之後,我們能不能有機會「工作四天」。未來12年,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正在開啟一輪全新的重塑。也就是說,科技與資本的不斷結合,信息技術與人工智慧自然的發展,如果不早早進行制度設計與人為幹預的話,人類將會遭遇一個嚴峻而冰冷的現實:合成智能蠶食白領,人造勞動者替代藍領,人類生活被機器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