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22日向四川省反饋的督察情況顯示,長江部分支流水環境形勢嚴峻。2016年,長江幹流四川段、金沙江、沱江、岷江、嘉陵江等五大流域約30%的監測斷面水質不達標。
督察指出,四川省是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發展與保護任務繁重。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雖然有所改善,但與中央要求和群眾期盼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反饋情況顯示,沱江是長江重要的一級支流,但流域內38個省控以上斷面Ⅳ和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從2013年29.0%上升至2016年66.7%,水環境質量持續惡化。流域內應提標改造的71個汙水處理廠有67個未按期完成;1928家規模化養殖場有662家無治汙設施,719家仍位于禁養區。
督察指出,岷江是長江重要支流,2016年流域水質達標率僅為61.5%。眉山市位於岷江幹流的中遊,由於全市小流域汙染治理工作不力,導致思蒙河、醴泉河、毛河、金牛河等岷江支流水質長期為劣Ⅴ類,嚴重影響岷江幹流水質。該市主城區及岷東新區、彭山城區每天約6萬噸生活汙水直排;12個市級以上工業園區有6個未建集中汙水處理設施;1455個規模化養殖場僅161個開展治理,應關閉的221個養殖場僅完成7個。
此外,根據反饋情況,四川全省建成的4871個水電站多數採用引水式開發,由於下洩流量工程措施和監控措施不到位,生態流量下洩監管困難,部分河段出現河道減水或斷流。青衣江和大渡河流域幹支流水電開發建設密度大,多級電站截流,下洩生態流量得不到保障,水生態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周公河雅安段不到50公裡建有近10座水電站,並且全部截斷河流;小水河在34公裡河道上建有28座水電站,開發強度過大和無序開發問題突出,帶來不良的生態影響。
督察要求,四川省堅持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與加快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系統謀劃、綜合施策、統籌推進沱江、岷江等長江支流水汙染防治和成都平原等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系統保護水平。
(見習編輯:於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