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陽泉】連莊刀切面 代代相傳的醇正味道

2021-02-17 陽泉日報

連莊刀切面據傳由連莊村的先祖李鉛在大明洪武二年,將洪洞平陽府(現臨汾)的一種傳統麵食技藝加以改良而成,經過連莊村民代代相傳,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連莊刀切面因做工考究、配料鮮美、口感獨特而遠近聞名。

  山西麵食,花樣繁多、歷史悠久。傳承已久的刀切面,是山西麵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位於市區東部20公裡處的平定縣巨城鎮連莊村依山而建。臨近晌午來到這裡,大夥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廟會忙碌著,年過七旬的村民李慕元屋中飄出陣陣面香。他所烹飪的美食正是有名的連莊刀切面。

  連莊刀切面的具體起源已無從查考,據傳由連莊村的先祖李鉛在大明洪武二年,由洪洞平陽府(現臨汾)帶來的一種傳統麵食技藝,加以改良,經過連莊村民代代相傳,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連莊刀切面因做工考究、配料鮮美、口感獨特而遠近聞名,並成為當地喜宴、滿月宴、壽宴等活動常備麵食。

  刀切面的製作步驟看似簡單,實則大有學問。和面用小麥精粉,加入食鹽、食用鹼等配料,再用深井水攪拌和成麵團,然後用雙手軋擄麵團並反覆揉捏,直到麵團柔潤光滑為止。

  蓋上乾淨的溼布,醒面30分鐘後開始擀麵,將麵團放在案板上揉搓,加強韌性,用大擀杖擀成薄片,表面撒滿玉米面後摺疊碼好,隨後用40公分長的專用大刀切面。

  刀切面是出面速度最快的面,麵條隨刀而出,如銀燕出巢、魚貫而入。不一會兒,粗細均勻的麵條便被切出,每根麵條之間絲毫沒有粘連。「啪」,李慕元熟練地提起麵條往面板上一甩,隨後輕鬆捆成一團,放在一旁等待下鍋。

 

 「這面看著做起來簡單,其實裡面有很多經驗和竅門。冬天和夏天氣溫不一樣,所以要求和面的水溫也不一樣,而且必須一次加水成功,這樣才能保證和出來的面口感最好。加入調料的比例、還有刀工,都需要日積月累的鍛鍊才行,學會做很簡單,但要做好卻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李幕元說,他做刀切面已有54年。

  「在連莊,家家戶戶都會做,但要說做得最好的,還要屬李幕元了。只要有廟會,就肯定少不了李幕元的刀切面,我們都是從小吃到大的。」村民李軍祥說。

  連莊刀切面分清湯麵、臊子麵兩種,臊子有葷有素。素的有白菜、綠豆芽、炸豆腐絲、粉條、酸菜等。葷的有肉炸醬、過油肉等。麵條在鍋中煮熟撈出,澆上臊子,輔以蔥花、香菜,一碗汤滷清鮮、熱氣騰騰的刀切面便做成了。

  

面一入口,滷湯鮮香,麵條軟硬適中,滑嫩且有嚼勁。你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配上辣椒醬或是當地的野菜,口感更佳。

  連莊刀切面作為北方麵食的一種,除了歷史悠久、口感獨特以外,還有養生功效,刀切面呈弱鹼性,可以中和胃酸,有降尿酸、治痛風的功效。

  李幕元說:「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無論如何也不能丟,一定要傳下去,只不過現在年輕人越來越不重視了,嫌麻煩……」

  連莊刀切面來源於民間,取材於當地,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繼承原汁原味的製作技藝,代代相承。它不僅是一款傳統美食,更蘊含著豐富的地域文化內涵。

  (張政文/圖)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阜陽 吃貨的天堂」——刀切面與疙瘩湯
    而我說的津津有味的美食,都是名不見經傳的草根美食,鄉土味道,更貼切地說就是母親的味道。即便是母親炒的一碗新鮮的野菜,馬蘭或者是苜蓿菜,都是醇香可口。飄蕩著濃鬱的鄉土氣息,總讓我陶醉其中。  那些年,雖然日子過得很艱難,母親卻不辭辛勞,打理著一日三餐,為我們想方設法烹製可口的飯菜。就是普普通通的刀切面、疙瘩湯都讓我回味至今。在記憶中呼之欲出,好像就在眼前,聞之香氣縷縷,縈繞舌尖!
  • 舌尖上的陽泉山西美食——豆角燜面(燜條)
    點擊掌上陽泉365關注我喲☀ 每日推送陽泉精彩內容:有獎活動,同城交友,吃喝玩樂,資訊八卦,商家優惠等諸多優質內容應有盡有。
  • 昌化刀切面難忘「媽媽的味道」 因為幸福所以溫暖
    ①擀麵②麵皮③切面④完工的刀切面⑤剛出鍋的刀切面,料兒十足  浙江在線06月14日訊提起昌化,或許很多人腦袋中首先閃現的並不是那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而是一碗碗美味的刀切面。地處浙西的昌化,有著許多令人叫絕的傳統小吃:昌化豆腐乾、昌化醃菜(醃黃瓜)、昌化石斑魚、昌化饅頭幹、昌化刀切面等等,這些可都堪稱浙西地區的美食,而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昌化刀切面」了。  從昌化走出來的人,大都喜歡昌化刀切面,或許是因為鄉土情結,而這種情結往往是與親情緊緊相連的,因為簡單,所以幸福;因為幸福,所以溫暖。
  • 【美食】韓式刀切面
    明洞交子 近50年來在相同的地方賣著刀切面的明洞交子。明洞交子的總店和分店只有兩家,都在明洞。 明洞交子的交子是交子桌的意思,意味著給客人精心準備出一桌飯菜。  明洞交子刀切面是將面放入肉湯中一起煮的忠清道做法。營業初期,在牛骨頭湯中將雞肉絲作為點綴鋪在上面,現在在雞湯中放入豬肉和小餃子。
  • 經典美味,家的味道:傳統刀切面,雜糧粥(超級多寶粥),蔥花餅
    所謂的雜糧粥,就是精選幾十上百種天然優質食材,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吸收日月精華混合精煉熬製……,額,好像不對,其實就是把你家裡能夠放到粥裡的米啊、豆子啊、果乾啊都放在一起熬出來的粥,一百家肯定有一百種味道,你家的粥味道是不是最獨特的呢?
  • 舌尖上的陽泉:這就來說說陽泉的特色美食,你都吃過哪些?
    特色小吃有:山西過油肉、山西河撈麵、陽泉漂抿曲、炒不爛、盂縣滷土豆、粉條豆腐絲……不行了,已經開始流口水了!所以,今天來談談舌尖上的陽泉:這就來說說陽泉的特色美食,你都吃過哪些?過油肉:這是山西省著名的傳統菜餚,起源於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後來傳到太原一帶民間,再逐漸傳播至山西其他地區。
  • 【舌尖上的陽泉】醬油醋羅非魚
    羅非魚是陽泉人平時經常能吃到的一種魚肉,在陽泉人的菜譜中,羅非魚是坐席宴請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 【圍觀】陽泉連莊辣椒醬,純正家鄉味,比「老乾媽」還下飯!!
    辣椒在農家人的餐桌上,不是一道菜卻勝似一道菜。這個秋天,我慕名來到了平定辣椒之鄉連莊古村,實地探訪歷史悠久的太行純手工辣椒醬製作技藝。沿著山路拐了幾個彎,遠遠地看到山堖上有一處寬敞的院落,攀上小坡到了院中,展現在眼前的是別樣風景,紅彤彤的辣椒鋪攤在院中,如同火紅的地毯,做辣椒醬的人們圍在周邊,有的在選辣椒,有的在剁辣椒,有的在剝蒜,有的在配料,還有的人在熬醬裝瓶,空氣中瀰漫著辛辣又略帶甜香的味道,絕對是一場赤裸裸的味蕾誘惑,誰說這做辣椒醬的場面不是一道獨特的秋日風景呢?
  • 《舌尖上的陝西》之五十四:銅川大刀面
    《舌尖上的陝西》之五十四:銅川大刀面>銅川大刀面,因為用大刀切面而得名,是銅川的一道著名麵食,以製法獨特、工藝精堪、香味濃鬱、酸辣可口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先把食鹼用水化開,與麵粉一起倒入盆內和勻,搓成面絮,倒在平案上用木槓壓,壓成硬塊後,用溼布蓋好餳30分鐘(冬天放暖和處)。再把麵團放在平案板上用長擀麵杖擀成約0.1釐米厚的麵皮,提起擀麵杖反覆疊起來,然後用刀身長75.6釐米,刀背前端寬9釐米,後端寬12釐米,重約6000克的大刀切成很細的麵條,抖開放在案板上。
  • 要上央視了!《味道》欄目聚焦陽泉!猜猜哪些本地傳統美食上鏡→
    》欄目組走進我市進行了為期8天的取景拍攝,目前《陽泉篇》已完成後期製作,將於10月11日18點54分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為觀眾呈上獨具陽泉特色的美味「大餐」。在時長45分鐘的《國慶節有味道·豐收中國·陽泉篇》中,我市的桃仁月餅、
  • 麵包切出平整切面,不掉渣,全靠這把刀
    那時候我對貝印的認知只停留在「生產非常好用的烘焙工具和美妝工具」上,畢竟貝印的修眉刀便宜又好用。 直到近幾年,貝印旗下「關孫六」、和高端「旬」系列的廚刀進入中國市場,才漸漸發現,貝印原來在刀剪領域也是如此強大。在日本,貝印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國民品牌,核心產品是尖端刀剪具。於是當看到這款麵包刀的時候,我就毫不猶豫地入手了。
  • UP2016:《天涯明月刀》大電影公布 徐皓峰演繹醇正古龍風
    UP2016:《天涯明月刀》大電影公布 徐皓峰演繹醇正古龍風   騰訊旗下的MMORPG大作《天涯明月刀》
  • 舌尖上的美食——麵條的種類
    根據歷史史料記載,蘭州牛肉麵起源於我國的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切面豆絲幹線粉,魚餐圓子滾雞湯。 20世紀初,食販李包延續前人切面做法,將面煮熟、瀝水、拌上香油等做成了風味獨特的熱乾麵。後蔡明偉繼承了李包的技藝,並反覆改良形成了一套特定的技藝流程,打造了"蔡林記熱乾麵",以其"爽而勁道、黃而油潤、香而鮮美"著稱。
  • 外形有趣可愛的辮子麵包,味道醇正,口感柔軟,讓人垂涎欲滴
    辮子麵包的味道很醇正,吃到嘴裡的感覺很有質感,外酥裡軟。但是,辮子麵包不是所有的蛋糕店裡面都有辮子麵包。因此,自己學著在家做辮子麵包,是很方便的。那麼,接下來,小王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辮子麵包的烹飪做法。
  • 舌尖上的陽泉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炒不爛又名窟壘,「不爛」其實是一種製作方式,山西方言中「不爛」用了反切的方式表達,取反切上字聲母,反切下字的韻和調,所以「不爛」其實是「拌」的意思,食物製作過程中先要將擦成絲的土豆與麵粉拌勻再蒸熟,故而得名。
  • 【純正 chún zhèng 醇正】
    醇正:(氣味、滋味)濃厚純正。「醇正」 偏重於「醇」,強調質量好,味道濃厚純正。③二者適用範圍不同。「純正」適用範圍廣泛,既可用於有滋味、氣味的具體事物,也可用於各種抽象事物;「醇正」適用範圍較小,僅用於有滋味、氣味的具體事物。
  • 乙亥陽泉電影年的哪吒小英雄張先 連闖平遙和華沙兩大國際電影節
    建國70周年獻禮大片首度全國公映《鐵血陽泉》原汁原味的講述陽泉故事這也是陽泉歷史上第一次電影講述陽泉自己城市解放的故事在外陽泉人也不甘落後>但這還不是乙亥陽泉電影年的全部乙亥年還有一個陽泉萌娃連闖平遙和華沙兩大國際電影節取得佳績這就是乙亥陽泉電影年的哪吒小英雄張先
  • 3分鐘教你做超簡單的西北刀切面,勁道爽滑,一不小心吃了2大碗!
    5、只用油炒炒,加半勺鹽大火炒熟,拌麵味道也是很好的。8、用刀橫切兩刀,分成3份,拿出一份開始切面。11、將煮好的麵條撈入碗中,再依次放上雞蛋滷,韭菜,最後放鹽,醋,辣椒油也可以自己調製(辣椒油的量隨自己的口味來放)。
  • 留日尤溪人展示家傳切面刀 稱日本烏龍麵來源朱熹家鄉
    原標題:留日尤溪人展示家傳切面刀 稱日本烏龍麵來源朱熹家鄉   人民網福州2月17日電(林長生)他的住處牆上,一本羊年的掛曆上印著「日本烏龍麵,源於尤溪」的字樣。這是曾經留學日本8年的一個民間人士不可思議的「較真」,為此,他20年來被別人稱為「不務正業」,甚至被稱為「神經病」而不曾放棄。
  • 「陽泉味道」壓軸出場!多位參與者感嘆:能推薦家鄉美食,榮幸之至!
    10月11日晚6點54分,央視科教頻道大型美食文化節目《國慶節有味道·豐收中國》陽泉篇迎來首播。 「打核桃、做月餅,為什麼陽泉人最愛核桃仁餡?在味道調查員曹洋的介紹中,鏡頭開啟了陽泉味道調查之旅,45分鐘的節目裡聚焦了桃仁月餅、醬油醋羅非魚、壓餅、紅豆湯等傳統特色美食,讓全國觀眾對陽泉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