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衣尚中國》品婚服之美

2020-12-12 海報新聞

先秦結婚是在黃昏,唐代的婚服是紅綠搭配,明代的鳳冠霞帔最讓人嚮往,「帔」與當今的紗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衣尚中國》之「良緣之美」讓人輕輕鬆鬆地「漲姿勢」,了解到婚俗的演變歷程,舉重若輕地帶領觀眾穿越古今,讀懂了婚服中蘊含的精神圖騰。

婚服曾經流行「紅配綠」

如果說《衣尚中國》第一期選擇了「錦繡之美」,是因為它背後有著「河山」、「中華」之磅礴寓意。那麼剛剛播出的第二期選擇以「良緣之美」為主題,則是因為嫁衣之中寄託著中國人幾千年的浪漫深情。

節目通過歷史、匠心、創演三大表達空間,打通過去現在和未來,用表演、訪談、秀演三類形式,聯合探尋服飾背後的表達。

在「歷史空間」環節中,舞臺劇《黃昏親迎》、舞蹈《青廬交拜》、戲劇《桃花仙》三段表演講述了關於婚姻的故事,通過玄纁、青紅和紅色三套婚服的外化體現出不同時期中國女性的婚姻命題。

《黃昏親迎》作為開篇,一下讓觀眾感覺到「暴擊」,先秦時的婚俗與當今竟有如此不同,婚服以黑色為主,淺紅色為輔,結婚的氛圍十分肅穆,不能舉樂慶賀。節目中,惠英紅扮演的母親,如訴如泣,憂思女兒遠嫁他鄉,黃昏時天光黯淡更為新娘添一番愁緒;而在第二段舞臺劇《青廬交拜》時,則風格一轉,讓人看到了唐代新人的熱烈喜慶,「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的催問讓人想起了有趣的「擋門」風俗,而新娘嫁衣「紅配綠」的大膽組合也別有一番風情;第三段《桃花仙》則用明代唐伯虎的一段愛情故事,講述一個人心中有愛便不孤單,也呈現出明代婚服大度規整,鳳冠霞帔、雍容華麗。

在「匠心空間」環節,古代服飾研究者董進帶來一套明代大紅四獸朝麒麟袍的複製件,再一次印證了古人對紅綠配色的喜愛。節目主持人李思思現場試穿這件麒麟袍,亭亭玉立端莊大方,頗有新嫁娘的味道。婚嫁習俗中「三金的由來」、「新娘為什麼要帶紅蓋頭」等知識點也在不停輸出,節目有意思又有意義。

擷取東方美學元素 設計當代的中式嫁衣

創演空間的主題秀是《衣尚中國》節目的創新環節,第一期享譽國際的中國服裝設計師勞倫斯.許選用了國寶級面料「南京雲錦」,向觀眾展示了中國工藝的高端水準以及傳統面料在當今社會時裝中的創新運用。本期良緣主題,第一位被法國高級定製時裝聯合會高定邀請在巴黎高定周官方日程內展示個人作品的中國設計師郭培為節目設計了九十九件婚服,取意「長長久久」。雲肩鳳尾、東方翹簷、九龍戲水的等東方元素都被她融入了現代感的婚服中。

郭培設計的婚服中,創新的鳳凰紋樣有一對誇張的翅膀,對此她解讀到:「因為我覺得女性很重要的就是她對生活的那份包容,一個女人從女孩慢慢成為了一個女人,她隨之就要有包容的胸懷,所以用一對很大的翅膀展開,然後擁抱美麗的生活,創造生活。」

每個人對「美」的理解和認識各有不同,羅丹曾說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衣尚中國》則帶領觀眾一步步地探尋愛情中美的精神內核。鳳冠霞帔的神韻並沒有遠去,在中國文化的熱潮中,嫁衣上羅織的龍鳳、鴛鴦、花朵仿佛是女子的幸福組合,寓意著對於美好未來的無限期盼。

婚服為愛而生 讀來就是永恆

中國人的情感雖然內斂深沉,但是,對於美好愛情的渴望從未改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個平凡而真誠的諾言歷經兩千多年,至今在耳久久迴蕩,成為歲月中難以磨滅的記憶與回答。 注重家庭觀念的中國人早已把對於美好生活的期許繡進了婚服中,一針一線都是對於愛情的歌詠,也維繫著中國人獨有的血脈和情感傳承。

節目組精心策劃了一個愛情創意短片,邀請五對夫妻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穿上了中式婚服,不同的年齡、同樣的感動,有的夫妻風華正茂,有的夫婦已是白髮蒼蒼,婚服仿佛讓他們重回熱戀時期,再一次深情凝視彼此,回望一路走來的艱辛,那種「繁華落盡與君老」的不變初心令觀者震撼,不經意間已經紅了眼眶。 其中有一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年近八十歲的金婚夫婦,第一次看到對方穿婚服,老爺爺的一句「仙女一樣」是世間最美的情話。

在節目主題紋樣推薦環節中,從歷史寶庫中精心挑選的「鴛鴦卷草紋」走進大眾視野,觀眾可以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衣尚中國」定製的專屬文創小程序,對該紋樣進行創意設計,真正做到了讓傳統紋樣走進生活。騰訊旗下天涯明月刀IP也將根據《衣尚中國》推薦的「良緣之美」主題紋樣,攜手郭培,在遊戲內實現國風華服的數位化重塑。

《衣尚中國》對於婚服的講述已經超越了外在的表達,呈現出中國人獨特的審美價值系統、審美風尚、審美觀念,成為國人精神內核的外化。正如《衣尚中國》審美解讀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所說:「婚服為愛的時刻而生,中國婚服的千變萬化從中看到的卻是永恆,一針一線的巧思,寓意深遠的紋樣,吉祥喜慶的圖案、關於愛的諾言,婚服是回憶的載體,是文獻價值的藝術品,是中華獨特文化符號,是用傳統審美技藝串接歷史、承接當下、對話未來。」

相關焦點

  • 總臺《衣尚中國》「良緣之美」深情來襲 惠英紅、於朦朧、邢菲攜手...
    上周六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式迎來首播,作為首檔聚焦「美」的文化類節目,節目一經播出便收穫了眾多觀眾的好評與關注。本周六11月14日19點10分,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的《衣尚中國》將迎來第二期主題「良緣之美」,中國人從古至今傳承的是怎樣的「良緣願景」?表演嘉賓惠英紅、於朦朧、邢菲將演繹什麼樣的「良緣故事」?本期的服飾研究者董進、設計師郭培又會如何解讀「良緣之美」? 第二期《衣尚中國》將繼續「跨越千年」,共同探尋服飾背後的審美表達與文化傳承。
  • 《衣尚中國》:《國家寶藏》之中國傳統服飾版
    01.文字之美《衣尚中國》,讓中國美給你看。為了這臺節目的臺詞,我竟然把節目整整看了兩遍。劇中的解說詞太美了,深具文學色彩,美得我都好奇,誰是這些臺詞的作者?結果一查,覺得美成這樣並不意外,《衣尚中國》和《國家寶藏》的文學總撰稿是筆出同人:央視編導於新玲。從《國家寶藏》起,我便驚嘆其中苑若珍珠的文字,將一件件寶藏穿連直起,看到語言精妙之處,甚至一人看節目也要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
  • 節目《衣尚中國》:呈現「雅韻之美」衣品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中國古典文化之美的精髓在於雅,在於韻。《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 《衣尚中國》:那些被時光洗禮卻熠熠生輝的美
    近日,央視推出一檔名為《衣尚中國》的服飾文化節目,節目第一期一襲「白衣書生」裝扮的周深演唱了主題曲《畫絹》。這檔傳統文化類綜藝已播出了四期,分別是:錦繡之美、良緣之美、驍勇之美以及節慶之美,四期節目分別邀請了不同的嘉賓身著傳統服飾,通過講述一段故事讓觀眾體會到服飾背後的意義。
  • 央視《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中國古典文化之美的精髓在於雅,在於韻。《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 《衣尚中國》綜合解構服飾文化 展現中國美學精神的傳承和創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便以服飾為題,聚焦服飾之美,力圖通過豐富的藝術創意、年輕態的視覺來營造關於中國服飾的審美意境和審美表達。節目第二期的良緣之美在歷史空間以舞臺劇、戲劇等方式演繹了《黃昏親迎》《青廬交拜》《桃花仙》三段關於婚姻的故事,通過玄纁、青紅和紅色三套婚服的外化體現出先秦、唐朝、明代不同時期中國女性的婚姻命題,在「匠心空間」環節,古代服飾研究者董進和著名服裝設計師郭培分別從傳承和創新兩個層面解讀了婚服的細節內涵。
  • 《衣尚中國》第五期呈現「雅韻之美」衣品,內在於心 外在於行
    《衣尚中國》第五期「雅韻之美」就帶領人們從南宋才女的衣櫥中,從古人的長裙雅步中,從音樂人張信哲收藏的旗袍中,發現和品味這份簡約、清透、樸素、內斂的東方雅致。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在熱播,節目以審美的視角探尋服飾背後的文化,展示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採,讓觀眾看得欲罷不能,每一期過後都是「全網催更」。
  • 《衣尚中國》聚焦「節慶之美」 讓藝術照進現實
    節日是中國的祖先在時間線上打上的漂亮的「中國結」,《衣尚中國》第四期節目通過「節慶之美」點亮了「中國之美」,呈現了中國節日中散發的獨特生活美學與民族情感,讓觀眾看到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採。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正在熱播,節目因以審美的視角探尋服飾背後的文化而吸粉無數,在第四期中,《衣尚中國》以包容萬象的氣度,展現了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在節慶時的盛裝服飾,它們就像是穿在身上的歷史,映射出藝術發展的悠長紋絡,同根同源、一脈相承。
  • 周深:新歌被央視欽定為《衣尚中國》主題曲,錄音室版更有畫面感
    著名男歌手周深 2020年11月22日 12:31,之前個人社交平臺發文稱:發歌啦啦啦,也很榮幸這首歌可以成為《衣尚中國》的主題曲!在節目裡已經聽過現場版了吧!錄音室版有沒有不一樣的感覺~在小雪這天發歌、好像很應景,剛好雪把很多地方都「鋪」成了畫一樣,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 《衣尚中國》周六盛裝來襲 喜聚一堂共賞服飾「節慶之美」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節日寄予了別樣的理想與憧憬,而在節慶之日穿著隆重的服飾不僅是對長輩和自己的尊重,更是對節日的一種禮讚。本周六晚(11月28日)7點檔,《衣尚中國》第四期「節慶之美」將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盛大播出。本期節目中,演員葉祖新、張馨予將同數名專家學者、民族服裝設計師一起,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探尋獨屬於節慶之日的服飾美學。
  • 《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戲服,會講故事的全能藝術家
    唱念做打,巧目顧盼,水袖揮動,霓裳翻飛……中國的戲曲舞臺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風骨和風情,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第六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便帶領人們遊曳於有聲有色的戲曲藝術舞臺上,探究戲服背後的人文精神、歷史變革,在戲服的意蘊中品讀中國文化的山高水長。
  • 央視《衣尚中國》本周六晚盛裝來襲!葉祖新、張馨予共賞服飾「節慶...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節日寄予了別樣的理想與憧憬,而在節慶之日穿著隆重的服飾不僅是對長輩和自己的尊重,更是對節日的一種禮讚。本周六晚(11月28日)7點檔,《衣尚中國》第四期「節慶之美」將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盛大播出。本期節目中,演員葉祖新、張馨予將同數名專家學者、民族服裝設計師一起,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探尋獨屬於節慶之日的服飾美學。
  • 《衣尚中國》聚焦「節慶之美」把傳承穿在身上 讓藝術照進現實
    節日是中國的祖先在時間線上打上的漂亮的「中國結」,《衣尚中國》第四期節目通過「節慶之美」點亮了「中國之美」,呈現了中國節日中散發的獨特生活美學與民族情感,讓觀眾看到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神採。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
    《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錦繡山河、錦繡前程、錦心繡口……「錦繡」何以成美的代言?作為絲綢中的精品,錦繡霓裳當然都能標註華彩之美。探討中華美學,更兼談背後的精神符碼,這是央視《衣尚中國》正在做的事。作為首檔聚焦服飾之「美」的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播出三期以來,節目的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超1.6億。
  • 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11月7日將播
    &nbsp&nbsp&nbsp&nbsp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李思思首次擔綱製作人、總導演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將於11月7日每周六晚7點檔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播出。
  • 央視《衣尚中國》:展示服飾文化,探尋美學精神
    央視綜藝頻道近期播出的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即以「綜藝+紀錄+設計師+品牌」的形式展示服飾文化,通過對中國古代服飾在人生重大禮儀中的演繹,以及在當代生活中的創造性轉化呈現了「中國節穿中國衣」的構想,回顧和闡釋了中華服飾文化中的智慧與情感、創造與包容,表現了中國服飾的美學精神,在傳播中華服飾之美的同時,提振了文化的自豪感,提出了當今服飾設計的新命題。
  • 《衣尚中國》山水取形、草木採色,藏在衣服中的自然與詩意
    從18000年前,山頂洞人嘗試用樹葉、獸皮裝飾自己,形成中華服飾文化的雛形,到2600年前,東門之池,漚麻的姑娘小夥一邊勞動一邊對歌,再到絲綢書寫出中華服飾新篇章,中華服飾的發展始終蘊含著古人對自然的領悟。
  • 《衣尚中國》節目啟動 探尋中華古代服飾文化淵源
    中新網9月27日電 9月26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舉辦的《衣尚中國》節目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 據悉,《衣尚中國》是一檔大型服飾文化節目。旨在「探尋中華古代服飾文化淵源」,尋找中華禮儀之邦的服飾文化根脈。
  • 喜聚星旗下兒童演員孫銳軒參與CCTV3綜藝《衣尚中國》節目錄製
    《衣尚中國》是CCTV3推出的大型服飾文化節目,由央視主持人李思思擔任製作人與主持人,旨在探尋中國古代服飾文化淵源、尋找中華禮儀之邦的服飾文化根脈,將通過豐富的舞臺藝術形式展示中華服飾文化,體現中華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情感與寄託,並從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體現人民的創造性,與民族的包容性
  • 同是婚服,日本VS印度,欣賞不了的美,看到中國:想嫁了
    hello大家好,結婚對女孩子來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了,而且當天的穿著也是不一樣的,仿佛全世界只有新娘是最美的,今天就來看看各個國家的婚服吧。同是婚服,日本VS印度,欣賞不了的美,看到中國:想嫁了!先看這一組就是日本的婚服了,相信這個狀態你也是覺得非常奇怪了,要說明的是,只有有錢的人家才可能以這樣的操辦婚禮呢,雖然衣服咱們看不慣,但這象徵著純潔,也是別有一番重大的意義了。而且這款的還是比較不錯的,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這種審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