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風物誌之五十五篇 大海陽路上篇
大海陽路為煙臺第一古老的街
現在煙臺版圖上,有許多道路是由河流加蓋後由河變路。如西南河路,通伸路。
在解放前,流經煙臺市區的河流,粗略數一下大大小小的有三十八條之多。比較出名,由東而西:虹口河、解放河、西南河、毓璜頂河(即後來的文化宮河)、通伸河、幸福河等,其中河面最寬,河道最直,兩岸最規整的,當屬大海洋河。
大海洋河已經加蓋成了地下河,修建的路被稱為大海陽路。
大海陽路的景色
大海洋河發源於大海洋山,大海洋山位於現在的璜山南路東首,一座不算起眼的小山坡上。山上有一個泉眼,經年不涸,形成一條小溪,曲曲彎彎,繞山而下,最後在山腳下,幾處小溪流匯聚成海洋河。大海陽河在芝罘彎南流淌了六百多年,因為它與煙臺的東河(即解放路下的地下河),西河(青年路的地下河)一樣重要。
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河寬水旺的大海陽河發源地,早在1300左右就有人居住。這也被視為老煙臺的最早村落。
大海陽路上的夜色,2019年9月。
據老《福山縣誌》,在元朝末期,因為戰亂頻發,有膠東方神道道士在大海洋山上修練傳教,建築了三間道觀,此為毓璜頂道觀前身。
大約1368年,有文登縣(現屬於威海市,舊為寧海縣,即現煙臺市牟平區)大水泊村于姓三兄弟,遷此地落戶。後又有徐姓,劉姓等聚此而居。
因為南鄰海洋山故得名海洋村。1522年以後,奇山所城千戶張姓因與於家結為親家,隨也遷居於此。張姓子弟在此大修土木,村子迅速擴張。
1900年左右的大海洋路
方神道的道士遂為村子建立碑文,其中開頭一句為:福山縣府東北,有山曰大海洋山,山腳有村曰大海洋村……
自此大海洋村名定下,成為煙臺開埠前有記錄的第一村落,參予了煙臺六百年的滄海桑田!
欲知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少Ⅹiao的Ak一47,一枚醉心於舞槍墨的膠東兒郎。
大海洋河的入海處芝罘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