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興寧:永和鎮新寨村,產業扶貧與文化扶貧融合發展

2020-12-21 客家新印象

【本文整理自《興寧市廣電臺》】

網絡配圖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扶貧和文化振興。近年來,興寧市永和鎮新寨村在黨政各級的關心支持下,特別在天河區商務金融工作局的對口幫扶下,多措並舉推動產業扶貧與文化扶貧融合發展,點亮鄉村振興藍圖。

藍天下的新寨村,群山環抱,樹木蒼翠,道路整潔,廣場靚麗,村舍民居錯落有致……這裡,既有世外桃源的幽靜,又有一絲都市的氣息。漫步其中,令人流連忘返。近年來,新寨村在鄉村振興大潮中,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大力推進脫貧攻堅,著力推進產業扶貧與文化扶貧融合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努力走出一條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之路。

村民說:「當時的路十分髒亂,通過這兩年工作隊進村和黨委政府的帶領,我們這個村的路道建設得相當整潔,所以我們覺得十分舒服,我當時在廣州住,現在我都不肯出了,我覺得實在是在家裡住得比較舒服。」

網絡配圖

立足生態優勢,打造扶貧產業,是新寨村開展產業扶貧的一個重要舉措。新寨村是省定貧困村,相對貧困戶33戶91人。截至當前,天河區商務金融局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600多萬元,開展實施戶、村幫扶項目共34個,累計脫貧32戶88人。

村民說:「扶貧政策讓我生活改變十分大,以前一個人十分辛苦(維持生計),現在基本上食用各方面十分豐富,家裡養了八條豬,還養了雞,種了果樹,十分感謝政府的幫助。」

期間,新寨村先後引進了梅一客、南方種養項目、京旺生態農業項目等,為村裡的產業發展注入活力,為村民增產增收鋪就一條陽光大道。

「梅一客」負責人張雪蓮說:「我們從2016年入駐這裡新寨村以後,提供近二十幾個的工作崗位給這裡的本地村民。同時我們也提供技術、提供種子幫助村民去種我們的板慄南瓜,我們保價收購去回收。」

新寨村村主任潘新東說:「目前貧困戶2018年75%的都脫貧了,村集體收入總收入有17.5萬元,村民的年平均收入最低的都有一萬五以上。」

網絡配圖

創新文化扶貧方式,是新寨村開展鄉村振興的一個亮點。近年來,該村投入8萬多元,樹立宣傳牌30塊以及建立扶貧宣傳長廊,廣泛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及家風家訓、慈愛文化等,實現「以文化人」的目標,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永和鎮幹部袁志嶽說:「新寨村的文化廣場首先是規劃好,充分利用了籃球場,運動場,而且是結合實際,營造了內容豐富陣地作用明顯的宣傳氛圍,它的很多內容都是很新的,而且經常更新。」

今年上半年,掛鈎單位與聯合中油碧闢石油有限公司,在新寨村和永和小學捐建了兩個圖書室,通過建立「兩室互動」機制,進一步吸引大人、小孩前往「悅讀」,打造「書香村居」。

廣州市天河區商務和金融工作局駐新寨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彭運力:「目前來說村裡這個圖書室的開展運營非常好,南方閱讀公益基金會的志願者和永和小學的老師帶動學生,甚至部分村民一些老人家也會參與在裡面。」

產業扶貧有方向,文化扶貧有溫度。如今的新寨村一路春風,不論是三清三拆,還是道路、橋梁、廣場等方面的建設,都得到村民的熱烈響應,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鄉村美麗、鄉風文明、生產發展的氣象,讓昔日貧困村煥發出新的光彩。

相關焦點

  • 廣東興寧:永和鎮新寨村,產業扶貧與文化扶貧融合發展
    近年來,興寧市永和鎮新寨村在黨政各級的關心支持下,特別在天河區商務金融工作局的對口幫扶下,多措並舉推動產業扶貧與文化扶貧融合發展,點亮鄉村振興藍圖。藍天下的新寨村,群山環抱,樹木蒼翠,道路整潔,廣場靚麗,村舍民居錯落有致……這裡,既有世外桃源的幽靜,又有一絲都市的氣息。漫步其中,令人流連忘返。
  • 瀏陽市永和鎮:變「產業特色」為「扶貧亮色」
    周梘(左)在永和鎮永福村鮮花基地了解鮮花的種植情況。張可夫攝姿態優美的羅漢松,豔麗奪目的紅花檵木,精緻勻圓的金姬女貞……在瀏陽市永和鎮扶貧辦主任周梘看來,永和鎮的一花一樹,不僅是帶富一方百姓的特色產業,也是永和鎮9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致富的新路子。
  • 「我的扶貧故事」行走在大山裡的扶貧醫生丨普定縣雞場坡鎮新寨村...
    帶著滿腔熱血,我來到了這個大山裡的小村莊——雞場坡鎮新寨村。蔡亮向村民宣傳扶貧政策剛放下行李,我就迫不及待地查找資料,了解到新寨村16個村民組,耕地面積1580畝,963戶,396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89戶1263人。
  • 幸福永和文旅花開別樣紅:這是興寧文化旅遊、城市提質擴容的「新名片」
    而熙和灣·客天下花燈文化特色小鎮的建設,更進一步推動了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讓幸福永和「景」上添花。漫步在花燈小鎮內,形態各異的花燈點綴裝飾著人們的視野,濃厚的花燈文化撲面而來。興寧是「中國花燈之鄉」,興寧花燈起於明朝,盛行於清代、民國時期,歷經600多年,未曾停滯和斷絕。近年來,中國、廣東省花燈文化節的成功舉辦,讓八方遊客盡情領略「火樹銀花滿街舞,簫鼓喧鬧到天明」的熱鬧景象,深切感受到了千年客邑·文化興寧的獨特魅力。
  • 興寧農商銀行 打好金融扶貧「四手牌」 助力蘇區奔小康
    在金融扶貧過程中,興寧農商銀行黨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提升政治站位和戰略定位,把精準扶貧和實施全行發展規劃綱要有機結合。2019年初,該行全面推進千行千村黨支部結對共建工作,全轄區23個黨支部結對幫扶到村,切實落實「萬企幫萬村」行動,幫助解決共建村的供水設施、村址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等,實現結對共建村的脫貧,與重點幫扶村結成對子,一對一進行幫扶,取得良好成效。
  • 廣州市天河區供銷社赴興寧扶貧「回頭看」鞏固扶貧成果
    天河區供銷聯社為發揮助農、助學、助醫的長效幫扶機制,落實扶貧點跟蹤聯繫制度,鞏固扶貧成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12月1-3日,天河區供銷聯社主任吳小妹帶領天河區供銷系統幹部職工、愛心企業家和醫學專家組成的扶貧隊一行14人赴梅州興寧黃槐鎮下寶龍村開展扶貧「回頭看」工作和義診活動。
  • 廣東興寧賞花燈 - 中國經濟周刊
    春節前夕,在廣東省興寧市永和鎮藍排村的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下稱「熙和灣」) 內,美輪美奐的花燈形成了一片華麗的「燈海」。1月14日晚,「2020 中國 (興寧) 花燈文化節暨廣東省第八屆花燈文化節?梅州興寧第二屆花燈文化旅遊節」開幕了。
  • 探尋產業扶貧的「廣梅智慧」!「一盤棋」推進,廣州幫扶梅州產業...
    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以來,廣州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廣東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一盤棋推進產業共建與精準扶貧,大力實施造血幫扶,創新「六重六動」工作方式,總結「大帶小、小促大」典型經驗,推廣村村聯動發展模式,真正做到「一盤棋」排兵布陣、統籌調度、一體推進,全力助推梅州決勝全面小康、
  • 萬樟集團: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林業產業扶貧
    產業模式 湖南萬樟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該公司打破傳統造林模式,以珍貴樹種、名貴花卉、優質水果和「三茶」(油茶、茶葉、茶花)苗木綠化荒山,創建10萬畝、100餘平方公園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又將產業園與當地山水林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整合,打造成「中國花湖谷」旅遊景區,並發展相關農產品加工業,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優質扶貧產業。公司對標國家提倡的低碳經濟、綠色環保產業,緊貼「三農」,做強了農業產業,美化了農村環境,帶富了當地農民。
  • 【新春走基層】廣州天河花市專設16個扶貧檔 各方土特產受熱捧
    延安蘋果、納雍土雞、興寧柚子、正果腊味、泰來大米……天河花市連續3年擴大「扶貧檔」規模,今年更匯集了廣東、貴州、陝西、黑龍江等8個縣區的正宗農特產品。在探索推動消費扶貧的路上,天河區早已利用花市等平臺,幫助對口幫扶地區不斷拓寬農產品銷路,從而促進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 扶貧扶志扶信心!梅州興寧至今年底脫貧率將達98%以上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的扶貧工作隊進駐興寧徑南鎮寶山村後,幫助村民發展茶產業。圖為寶山村茶田。 在產業幫扶過程中,興寧市充分發揮「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示範帶動作用,推進「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光伏產業」「旅遊扶貧」等扶貧模式,帶動有勞力的貧困戶發展種養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餘慶縣白泥鎮新寨村駐村第一書記...
    我是餘慶縣白泥鎮新寨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軍,同時任省科協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掛職任餘慶縣委副書記。2018年3月,我主動請纓,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為了讓群眾增加收入,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我打起了發展集體經濟的主意。我與村支兩委齊心協力成立了股份制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積極幫助對接市場,在保證村民短期收益的同時,發展長期支柱產業。如今,新寨村種植經果林600畝、茶葉400餘畝;組織引導群眾種植辣椒1200畝、太子參500畝、花椒300畝、旱菸300畝。
  • 精準扶貧 文化先行——中國體育舞蹈國家隊隊員到甕安縣永和鎮木孔...
    10月17日上午,由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葉靈燕導演,中國體育舞蹈國際級裁判、貴州省體育舞蹈運動協會主席張新葑女士帶領的中國體育舞蹈國家隊、國奧隊、國青隊隊員一行30人來到甕安縣永和鎮木孔村,舉行了「10·17」全國第六個扶貧日暨國際消除貧困日文化扶貧慰問演出,為木孔村的村民們送來了一場扶智暖心的文藝演出
  • 甕安縣永和鎮:產業發展有看頭 農民收入有賺頭
    永和產業基地。今年以來,甕安縣永和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依託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深挖轄區內現有的優勢資源,圍繞「兩帶三區」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產業發展有看頭,農民收入有賺頭。
  • 甕安縣永和鎮:產業發展有看頭 農民收入有賺頭
    永和產業基地。今年以來,甕安縣永和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依託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深挖轄區內現有的優勢資源,圍繞「兩帶三區」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產業發展有看頭,農民收入有賺頭。
  • 梅州興寧:「扶貧鴿」飛出致富路,貧困戶翻身當「老闆」
    這是梅州市金綠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綠公司」)舉行的一次公益技能培訓。「我們從2017年就開始組織面向貧困戶、當地農戶的技能培訓,每年至少兩次。」該公司總經理陳偉波告訴記者。 說起陳偉波,龍田鎮周邊群眾幾乎無人不曉。從廣州大學畢業後,陳偉波於2010年毅然辭去深圳外企的工作,決定回鄉養鴿子,並創立「陳小鴿」品牌。
  • 「我的扶貧故事」志智雙扶 共赴小康丨甕安縣永和鎮長嶺村扶貧幹部...
    我叫劉朝遠,2018年2月,由於工作調整,我被抽調參加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永和鎮長嶺村的扶貧工作。仍記得入村那天,冬意未消,細雨飄灑,深處大山的長嶺村顯得更加清冷。我坐著車帶著行囊經過村寨,窗外依稀能看見幾個穿著樸素的群眾路邊閒聊。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漫漫扶貧路 ︱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幫扶幹部...
    在滄江鄉扶貧,我幫扶的貧困戶經歷了「脫貧、返貧、再脫貧」的曲折過程。我幫扶的貧困戶脫貧後,生活逐漸走向富裕。2017年,我到興義市滄江鄉工作,成為滄江鄉的一名扶貧幹部。  我幫扶的新寨村何芝春戶,7口人,因殘和缺勞動力致貧,人員結構兩老、兩中年(丈夫聾啞)、三小孩,收入低,日子過得較為艱難。
  • 廣東交通產業扶貧蹚出金光道
    2016年,省交通運輸廳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制定了「強一個支部、修一條道路、建一個基地、推一個品牌、富一方群眾、樹一個示範」的扶貧脫貧攻堅方案。目前,金光村33戶貧困戶已全部實現「八有」,全部達到貧困戶退出標準。黨建引領 脫貧「造血」金光村地處粵北山區,土地狹小、交通閉塞導致了該村發展受限。2015年,全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僅65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