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興寧市廣電臺》】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扶貧和文化振興。近年來,興寧市永和鎮新寨村在黨政各級的關心支持下,特別在天河區商務金融工作局的對口幫扶下,多措並舉推動產業扶貧與文化扶貧融合發展,點亮鄉村振興藍圖。
藍天下的新寨村,群山環抱,樹木蒼翠,道路整潔,廣場靚麗,村舍民居錯落有致……這裡,既有世外桃源的幽靜,又有一絲都市的氣息。漫步其中,令人流連忘返。近年來,新寨村在鄉村振興大潮中,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大力推進脫貧攻堅,著力推進產業扶貧與文化扶貧融合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努力走出一條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之路。
村民說:「當時的路十分髒亂,通過這兩年工作隊進村和黨委政府的帶領,我們這個村的路道建設得相當整潔,所以我們覺得十分舒服,我當時在廣州住,現在我都不肯出了,我覺得實在是在家裡住得比較舒服。」
立足生態優勢,打造扶貧產業,是新寨村開展產業扶貧的一個重要舉措。新寨村是省定貧困村,相對貧困戶33戶91人。截至當前,天河區商務金融局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600多萬元,開展實施戶、村幫扶項目共34個,累計脫貧32戶88人。
村民說:「扶貧政策讓我生活改變十分大,以前一個人十分辛苦(維持生計),現在基本上食用各方面十分豐富,家裡養了八條豬,還養了雞,種了果樹,十分感謝政府的幫助。」
期間,新寨村先後引進了梅一客、南方種養項目、京旺生態農業項目等,為村裡的產業發展注入活力,為村民增產增收鋪就一條陽光大道。
「梅一客」負責人張雪蓮說:「我們從2016年入駐這裡新寨村以後,提供近二十幾個的工作崗位給這裡的本地村民。同時我們也提供技術、提供種子幫助村民去種我們的板慄南瓜,我們保價收購去回收。」
新寨村村主任潘新東說:「目前貧困戶2018年75%的都脫貧了,村集體收入總收入有17.5萬元,村民的年平均收入最低的都有一萬五以上。」
創新文化扶貧方式,是新寨村開展鄉村振興的一個亮點。近年來,該村投入8萬多元,樹立宣傳牌30塊以及建立扶貧宣傳長廊,廣泛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及家風家訓、慈愛文化等,實現「以文化人」的目標,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永和鎮幹部袁志嶽說:「新寨村的文化廣場首先是規劃好,充分利用了籃球場,運動場,而且是結合實際,營造了內容豐富陣地作用明顯的宣傳氛圍,它的很多內容都是很新的,而且經常更新。」
今年上半年,掛鈎單位與聯合中油碧闢石油有限公司,在新寨村和永和小學捐建了兩個圖書室,通過建立「兩室互動」機制,進一步吸引大人、小孩前往「悅讀」,打造「書香村居」。
廣州市天河區商務和金融工作局駐新寨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彭運力:「目前來說村裡這個圖書室的開展運營非常好,南方閱讀公益基金會的志願者和永和小學的老師帶動學生,甚至部分村民一些老人家也會參與在裡面。」
產業扶貧有方向,文化扶貧有溫度。如今的新寨村一路春風,不論是三清三拆,還是道路、橋梁、廣場等方面的建設,都得到村民的熱烈響應,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鄉村美麗、鄉風文明、生產發展的氣象,讓昔日貧困村煥發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