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麵包」緣何變成了「液體炸彈」?
●廠商方面:「新聞發言人出差」無法回應質疑姚堯實習生何康寬
深圳新聞網訊啤酒「爆瓶」傷人,是啤酒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在對雪花啤酒「爆瓶」傷人事件進行追蹤報導的過程中,本報又陸續接到數宗市民報料,稱其也遭遇過類似事件。然而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好端端的啤酒「爆瓶」傷人,灌裝「雪花」啤酒的玻璃瓶是否存在隱患,啤酒瓶的質量優劣究竟該怎樣辨識……在這一系列疑問得到解答之前,即使暢飲,大伙兒也未必都能開懷。
雪花「爆瓶」事件回放
「插頭引爆了啤酒瓶」
「啤酒瓶突然炸了,有塊碎片把我的右手腕大動脈割破,血流了一地。」武先生痛苦地回憶當時發生的悲劇。
8月10日上午9時許,武先生在家組裝電腦,在梳理電源線時,其中一個插頭碰到了放在地上的「雪花」啤酒瓶,該瓶忽然爆炸,啤酒瓶碎片割破了武先生右手手腕的動脈血管,血一下子湧了出來。隨後,在表弟萬先生的幫助下,武先生被送到了西鄉恒生醫院,所幸沒有生命危險。
「因為電源插頭輕輕碰了它一下,它就炸了。」回憶起啤酒瓶爆炸的場面,武先生心有餘悸,用他的話來說,那是「死裡逃生」。如今,經過大約一周的住院治療,武先生的身體已基本恢復,手腕處也消腫了,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還是感覺到麻。」
本月12日,武先生與雪花啤酒的相關負責人籤訂了一份爆炸現場的「情況說明」。他說:「如果雪花鑑定的結果是人為原因造成的,那這個鑑定結果對我來說,是第二次傷害,我是絕不接受的。」
昨日,在接受深圳晚報記者採訪時,武先生表示,他還需要住院觀察一些日子,才能決定是否出院。同時,雪花啤酒的人員也經常來看望他,「他們沒有跟我談賠償的事情,這兩天也沒有說事故責任的認定,但雪花啤酒表示會負責到底,支付其治療所產生的醫療費。」武先生笑著說,對於自己的病情,他十分樂觀,他也覺得雪花啤酒的工作人員蠻熱心的。
「新聞發言人出差了」
就深圳消費者武先生被雪花啤酒「爆瓶」炸傷的事件,本報記者採訪了華潤雪花啤酒(廣東)有限公司的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她表示,關於該起事故的原因,雪花的技術部門已經通過檢測——「人為所致。爆炸的瓶子經檢測,是全新的瓶子。」
「雪花啤酒瓶是否符合國家相關安全規定,以後是否還會發生類似爆瓶事故?對於該起事故的原因鑑定,有沒有讓第三方鑑定機構檢測?」記者就消費者關心的2個問題向該負責人提問。她回應道:「我們公司有嚴格的新聞發言人制度,我不是新聞發言人,所以沒辦法回答你這個問題。」當記者問及是否可以就此問題聯繫雪花公司新聞發言人時,她表示該新聞發言人目前已經出差了,要過幾天才能回來。她還表示:「目前我們就此事正在與總部溝通,有結果後會給予回應。」
隨後,記者就此事多方電話求證。雪花啤酒公司市場部一位員工表示,其公司新聞發言人確實出差了,目前無法對此事回應媒體,說罷即掛斷了電話。
「再『爆瓶』那就麻煩了」
8月11日,在記者對武先生被爆瓶炸傷採訪後,本報又接到了幾條關於雪花「爆瓶」的報料。
「如果當時我不是穿長褲的話,那就有可能給割破腳了。」市民王先生稱,本月8日晚上7點左右,王先生在華僑城沃爾瑪超市購物,本來打算購買另一品牌的啤酒,卻不料腳邊的「雪花」啤酒突然爆瓶。「當時,我蹲了下去,腳碰到了放在地上的『雪花』啤酒,」王先生說,「啤酒瓶倒在地上的瞬間就爆炸了,玻璃碎片濺了一地。」超市的工作人員忙問王先生有沒有受傷,隨後就叫人把碎片打掃乾淨,當時也沒有向王先生解釋爆瓶的原因。
「我覺得(雪花)廠家要重視一點(啤酒瓶安全),要是再發生幾宗爆瓶事件的話,那就很麻煩了。」王先生說。另外,還有市民報料稱其朋友在搬運啤酒的過程中遇到了「爆瓶」事件,所幸都沒有傷到人。
市民質疑
舊瓶新酒導致「爆瓶」?
雪花啤酒「爆瓶」傷人事件見諸報端之後,陸續有市民致電本報發表看法。市民張先生致電稱,「發生這樣的事,應該查一查原因,它的瓶身質量究竟過不過關?」王先生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質疑:「『雪花』用的啤酒瓶是不是多次灌裝的舊啤酒瓶……?」
是啊,「雪花」的舊瓶是怎樣處理的?記者在網絡搜尋引擎中鍵入「舊雪花啤酒瓶」,點擊後出現了數十條關於回收舊雪花啤酒瓶的信息。記者撥通一位「大量求購雪花啤酒瓶」的商家的電話,以顧客身份向其諮詢回收事宜。他表示自己只收雪花啤酒570ml的酒瓶,其餘一律不收,價格是每支啤酒瓶3毛錢。他說:「新、舊啤酒瓶都無所謂,只要是570ml的就行了……回收的價格絕對比原廠的高,你有多少我要多少。」至於回收啤酒瓶後的用途,該名商家未予答覆。
記者還特意走訪了一些大量銷售「雪花」的餐廳食肆,對空啤酒瓶的流向展開調查。南山桂廟一家餐館老闆告訴記者,他們經常批發雪花啤酒;至於空啤酒瓶他們會統一保留,一段時間內,總會有廠商的人上門回收。這位老闆稱:「國家有規定,啤酒瓶是可以重複使用的,都是送回廠家,重新包裝,檢測,灌裝,再投放市場。」記者在其他餐廳還了解到,經常有收廢品的人員上門回收啤酒瓶,但回收的價格略低於廠商的價格,所以餐廳更樂於等到廠商來回收。一位餐廳大廚稱:「舊瓶子,要麼是工廠回收,要麼是賣廢品,就兩條路。」
至於如何辨別手中的啤酒是新瓶灌裝還是舊瓶灌裝,銷售啤酒的人大都無從回答。
專家建議
買啤酒認準「B標識」
昨日,記者就消費者在運送和開啟啤酒瓶時,如何避免「引爆」啤酒瓶,如何安全飲用瓶裝啤酒等問題,採訪了廣東省啤酒行業組織的相關負責人。他表示,消費者在選購啤酒時,應該認準有「B字標識」的啤酒。所謂B字標識,就是在啤酒瓶瓶底以上20mm範圍內打有專用標記「B」、以及標明了生產企業的標記、生產的年和季等標識,沒有「B」標識的啤酒瓶耐壓力差,如遭碰撞或受熱不均,有爆炸危險。「但也不能說有B標誌的啤酒瓶就一定是安全的,但要比沒有該標誌的啤酒瓶安全得多。」
該負責人稱,他在啤酒組織行業中從業多年,凡是遇到爆瓶事件,消費者都會認為是啤酒廠商的責任,其實不然。引發爆瓶的原因分為多種,多數是由於消費者使用不當引起的。首先,啤酒不能放在高溫的環境中,5℃到25℃之間是理想儲存空間,一旦將啤酒瓶長時間置於高溫內,極容易引發爆瓶。其次,啤酒在搬運時不可以碰撞,開瓶時,應該用開瓶器,不可用其他方式打開瓶蓋,操作不當都可能引起爆瓶。
對於使用過的「二手」啤酒瓶,是否可以循環再利用,該負責人表示了肯定。他說:「我國規定的是,啤酒瓶可以重複使用2年左右,超時的啤酒瓶則要被處理。」如果啤酒瓶超過使用年限,其穩定性就會下降,發生爆瓶的機率則會增加。
「如果消費者因啤酒瓶爆瓶而被炸傷,怎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記者提問道。該負責人認為,發生事故後,一般是分析原因,確定事故責任,之後再尋求維權的方法,多數是廠商和受害者協商解決問題。
但他也表示,事故責任的鑑定比較困難,要根據現場和啤酒瓶玻璃碎片來判斷事故責任。如果啤酒瓶是由於撞擊導致爆炸,那麼瓶身應該有撞擊點,其碎片由該點向外散開;如果是啤酒瓶本身質量問題導致發生爆炸,其瓶身則沒有爆炸的中心點,碎片也是無規則放射的。但實際原因,還是要根據現場來進行判斷。
聲明:此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editor@jxwmw.cn。
稿源:深圳晚報 作者:姚堯
相關報導
江西文明網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