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麗水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麗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2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麗水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2020-2022年)
為貫徹落實國家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決策部署,快速達成省政府三年見成效的要求,加快建立麗水高質量、現代化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與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
把握新基建歷史機遇,聚焦數字基礎設施、智能化基礎設施、創新型基礎設施三大重點方向,全面落實浙江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萬億計劃(「NI10000計劃」),充分結合麗水當地資源稟賦、社會經濟發展特色、城市發展的新需求,以「綠色生態、智慧康養、鄉村治理、產業融合」等特色行動為抓手,全面落實麗水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千億計劃(「NI1000計劃」),全力打造新基建特色領先的標杆地市。
(二)發展目標。
圍繞「綠色生態、智慧康養、鄉村治理、產業融合」的總體要求,踐行生態、集約、高效的山區中等城市特色新型城市化發展路徑,加快麗水地區新型基礎設施的統籌部署,以打造綠色生態新環境、智慧康養新名片、鄉村治理新模式、產業發展新動能為重點,將麗水市打造成全國新基建特色領先標杆地市。到2022年,全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高速、泛在、融合、智敏的高水平發展格局基本形成,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全面融合到城市生產生活,新型基礎設施成為麗水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效治理的有效支撐。
打造綠色生態新環境。依託5G、物聯網、衛星通信等數字基礎設施,全面建成麗水市自然資源與生態環保智能監測體系,實現空天地一體化國土、山林、水域的精細治理與生物多樣性高效監管,全面提升水、大氣、固廢等環境監測治理水平,打造綠色生態新麗水。到2022年,新建自然資源與環保監測點位1000個以上,部署百萬級以上的行業感知設備,實現生態感知全域覆蓋。
打造智慧康養新名片。推進國家森林公園、康養小鎮等重點康養區域5G、物聯網絡及設備的高質量覆蓋,加快康養機器人、康養理療床等智能康養設施設備的創新應用,建設「康養+文化+旅遊+醫護」的四位一體城市康養雲平臺,打造「少年養智、青年養心、中年養身、老年養生」的特色康養新名片。到2022年,實現重點康養區域5G網絡、移動物聯網絡的優質覆蓋,建成10個以上智慧康養示範基地。
打造鄉村治理新模式。推進益農信息社行政村全覆蓋,加快信息進村入戶,推進視頻監控入農家,實現感知數據全面接入與共享。針對鄉村民宿聚集區等重點區域加快5G網絡覆蓋,建設基於CIM的數字鄉村治理平臺,實現鄉村治理一圖感知、一屏服務的智慧化新模式。到2022年,部署行政村視頻監控設備10萬臺以上,實現農村監控無死角;完成重點鄉村民宿聚集區5G網絡全覆蓋。
打造產業發展新動能。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數據賦能」生產新方式,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賦予強勁、可持續發展動能。加快推動農業智慧化升級,著力提升智能製造水平,積極探索麗水全域智慧旅遊新模式。到2022年,實現全市重點農業示範區、工業園區、旅遊景區5G網絡、物聯感知網絡全覆蓋,建設一批智慧農業、智能製造、智慧旅遊示範平臺。
二、重點實施八大行動
(一)統籌布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1.加快5G網絡設施建設。
推進5G網絡高質量建設。全面推進5G網絡建設,鼓勵5G基站共建共享。加快蓮都、青田、縉雲城區及重要場所的精品網覆蓋,有序推進縣城以上及重點鄉鎮5G網絡的連續覆蓋,確保重點應用場景和區域實現連片優質覆蓋。優先在有宣傳示範效應的交通要道、產業園區、風景區及公共場所等區域進行智慧杆部署,有序推進杆塔資源的共建共享。到2022年,全市共建成5G基站6000個,主城區實現5G網絡覆蓋水平與4G網絡相當,實現全市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連片優良覆蓋,「微基站+智慧杆」的5G微基站點佔比達到5%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鐵塔公司、市各通信運營商、各縣〔市、區〕政府)
2.推動下一代網際網路建設。
持續推進光網城市建設。加強城鄉光網覆蓋深度與質量,城市小區住宅全部實現光纖到戶,所有行政村實現光網全覆蓋,推動10G PON網絡大規模應用部署,加速光纖網絡擴容升級。到2022年,市縣城區萬兆到樓、千兆到戶,所有鄉鎮實現千兆到村。(責任單位:市通發辦、市各通信運營商、各縣〔市、區〕政府)
加快基於IPv6的下一代網際網路部署。推進現有政務外網、網際網路、物聯網、數據中心等骨幹網IPv6升級改造,提升行業網站及網際網路應用的IPv6濃度,顯著提升IPv6的網絡流量。開展基於軟體定義網絡、網絡功能虛擬化等網絡技術的試驗網建設,推動內容分發網絡建設部署,形成面向AR、VR、MR、視頻直播等領域的智能化、高效化內容分發處理能力。到2022年,全面完成IPv6升級改造,初步建成智能、敏捷、安全的下一代網絡,信息通信服務實現按需供給。(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大數據局、市各通信運營商、各縣〔市、區〕政府)
3.加快廣播電視網絡改造升級。
加快廣電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4K、5G、IPv6、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融合應用,加快幹線光纜傳輸網、廣電寬帶數據網、分布式廣電雲數據中心、新型融合智能終端、有線無線融合網等的升級改造,打造全IP化、分布式的兼具宣傳文化和信息服務特色的新型廣播電視網絡。統籌開展全市融合媒體廣播平臺建設,有序推進5G+4K/8K超高清試點、「無限麗水」APP改造升級和新聞綜合頻道高畫質化改造等工作,推動超高清應用從家庭向應急、教育、製造等領域的拓展。到2022年底,初步完成新型廣播電視網絡改造升級,完成5G超高清移動播出製作系統建設和電視播控系統高標清同播改造。(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華數數位電視有限公司、市廣播電視總臺、麗水日報)
4.建設衛星時空配套設施。
打造衛星時空信息服務設施。完善基於北鬥導航定位系統的配套服務設施,為麗水在水文監測、智慧交通等領域提供系統授時、精準定位、數據處理等服務。新建衛星星座網際網路地面設施,重點實現對麗水應急通信、山林偏遠區域通信的網絡支撐。到2022年,建成包括衛星地面接收站、便捷衛星通信終端在內的完備配套服務設施,實現對各類重點領域應用的有效支撐。(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利局)
5.優化布局雲數據中心設施。
加快建設高水平數據中心。充分發揮麗水、雲和等地在數據中心資源方面的優勢,統籌建設1-2個大型雲數據中心,加快推進全市中小型數據中心的淘汰改造升級,努力將麗水打造成全國生態、康養、農業農村領域的大數據基地,有效支撐麗水及周邊地區政府數位化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數字社會建設。在數據量大、時延要求高的應用場景集中區域部署邊緣計算設施,促進分布計算、邊緣計算和超級計算協同發展。到2022年底,推進布局新建1個以上大型數據中心,機架服務能力超過萬架規模,各縣(市、區)有序推進邊緣數據中心節點建設,基本形成向周邊省市產業輻射的大數據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大數據局、市經信局等)
6.部署全域感知基礎設施。
打造全域感知終端體系。推進公安、執法、建設、安監等條線視頻監控設施共建共享,規模化部署人臉識別監控,實現街道、社區、鄉村的視頻監控全覆蓋。推進環保、水利、氣象、林業、交通、安監、應急、康養、物流、工業等領域傳感設施和服務終端共建共享,實現城區、山林、河湖等重點區域的物聯感知全覆蓋,構建智能、有序的萬物互聯環境。到2022年底,部署超千萬個神經元節點,生態領域感知終端覆蓋水平和服務能力達到全省領先水平。(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利局等)
建立移動物聯網絡綜合生態體系。加大NB-IoT網絡部署力度,按需新增建設NB-IoT基站,主城區及重點鄉鎮實現普遍覆蓋,面向生態環保、城市治理、市政服務、工業製造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到2022年底,實現物聯網絡重點鄉鎮以上覆蓋,生態環境監測等重點應用場景深度覆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利局等,市各通信運營商、各縣〔市、區〕政府)
(二)集約聯動的城市數據中樞建設行動。
1.打造城市公共數據底座。
加強公共數據平臺支撐能力保障,築牢城市數據基座。按照互聯互通、統分結合、充分共享、不重複投資的原則,統籌規劃、集約建設省、市兩級公共數據平臺,分級支撐全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基於公共數據平臺,開發建設公共數據開放域系統,為公共數據、社會數據安全有序融合應用提供技術支撐。推進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在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服務中的應用,建立集地理、人口、城市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建築、新基建設施等數字要素於一體的城市「一張圖」。到2022年,建成城市公共數據底座,形成城市基礎信息「一張圖」。(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市自然資源局)
2.深化花園雲城市大腦建設。
推進花園雲城市大腦建設,打造全市數字能力集成創新樞紐。推進物聯網、視頻共享、融合通信等城市基礎數字能力平臺建設,加快形成物聯網感知設備統一接入、視頻圖像資源全市共享、通信服務融合調度等能力。持續優化共性業務支撐能力、服務應用集成開放能力、運營分析管理能力,為城市大腦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應用提供有效支撐。加快部署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能力,構建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交互、機器學習、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智能合約等通用技術組件,為「智治」政府建設全面賦能。到2022年,全面建成花園雲城市大腦,數字能力集成創新樞紐地位初步形成,有效支撐生態治理、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等領域智慧化應用。(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
(三)和諧共生的生態治理設施建設行動。
1.部署自然資源數智化基礎設施。
打造空天地一體化自然資源監測體系。建設面向麗水全域自然資源的衛星遙感觀測配套設施,支撐全市違建、基本農田變化與國土空間規劃監督實施監測等應用服務,實現麗水全市國土空間「一張圖」,全面、及時、準確掌握國土空間利用現狀。基於自然資源衛星遙感觀測設施,建設物聯網絡傳感與視頻監控設備地面觀測、無人機設備天空觀測為一體的空天地監測體系,利用大數據、AI智能圖像識別等技術,實現對百山祖國家公園等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的生態紅線變化監測,對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森林災害隱患區域實現災害預警防護等應用服務。到2022年,實現對麗水全域衛星遙感監測全覆蓋,完成麗水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的森林感知監控設備部署,實現對全市現有地質災害點與森林災害隱患區感知終端的深度覆蓋。(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林業中心)
推進智能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聚焦水災害防禦、水資源保障、河湖庫保護等重點需求,加強甌江沿線等重點流域、緊水灘水庫和灘坑水電站等中大型水庫與水電站等區域的感知終端深度部署。以省水管理平臺為基礎,加快市級水利數據倉和特色應用建設,全面實現統一門戶、統一用戶、統一地圖、統一安全。到2022年底,完成對市內甌江沿線重點區域視頻監控設施的高質量部署,實現對全市30座左右中大型水庫、近700多個水電站的生態流量下洩監控。(責任單位:市水利局)
建設生物多樣性監測基礎設施。建設麗水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多樣性監測專項網,在遂昌牛頭山、蓮都峰源等野生動物重點活動資源保護區進行視頻監控與物聯感知設備部署,利用熱感成像、紅外監測、遠程視頻實時監控等手段,加強中華斑羚、鬣羚等珍惜野生動物的觀測、跟蹤與保護,有力打擊違法狩獵活動。建設麗水重點保護植物多樣性監測專項網,在百山祖國家公園、遂昌九龍山在內的自然保護區部署溫溼度監測、土壤監測等感知設備,有效支撐對百山祖冷杉、九龍山榧等國家級重點野生植物的專項監測保護。建設生物多樣性監管平臺,形成生物多樣性監管「一張圖」,有效支撐珍稀動植物的實時統計、監測、預警和保護,為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護地監管等提供數據和管理支撐。到2022年底,完成對麗水6大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動物與植物專項監測網絡覆蓋,實現對全市省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以及二類以上保護動物重點活動區域的專項監測設備部署,初步建成生物多樣性監管平臺。(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生態林業中心)
2.建設生態環保數智化基礎設施。
建設生態環境智能化基礎設施。完成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項目,以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立體化、自動化、智能化為方向,形成統籌水、氣、噪聲、輻射等各種環境要素,延伸至鄉鎮的監測網絡體系,實現環境治理決策科學化、管理可視化、考核數位化。部署無人機、無人船、機器人、視頻監控與感知終端等設備,加強對水、大氣、固廢等環境的監測管理,水環境領域在城市地下管網、重點汙水排放企業、甌江在內的主要流域和中大型以上水庫等區域進行重點部署,大氣環境領域在市縣主要交通幹道、重點大氣排汙企業、主要建設工地等區域進行重點部署,固廢環境領域針對全市垃圾處理站、重點固廢排汙企業等進行重點部署。集成地理信息、地面物聯網觀測、實時視頻監控及社會經濟統計等多源數據資源,以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為支撐,進行全面整合、智能分析、智慧預警,實現包括水質實時與大尺度監測、大氣與固廢環境動態立體化監測等重點應用,為麗水成為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綠色發展成果經驗的重要窗口提供有力支撐(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打造麗水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及動態展示平臺,建立GEP核算報表體系,提供「麗水GEP核算一鍵版」自動計算、展示和推動服務,打造全國GEP核算及動態展示樣板(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統計局)。到2022年底,水環境領域完成市區地下管網主要節點、重點汙水排放企業、全市中型以上水庫的水質監測設施部署,大氣環境完成縣級以上主要交通幹道、重點大氣排汙企業和大型工地的感知設備部署,固廢環境領域完成縣級以上主城區內主要垃圾處理站、全市重點固廢排汙企業的感知終端部署,建立完成麗水GEP統計報表制度,為全市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生態監測專題數據產品。
(四)精細善治的城市治理設施建設行動。
1.深化城市管理數智化基礎設施。
推進城市建設領域智能化基礎設施部署。加快市縣主城區在建工地智能感知設備部署,整合建築工地人員管理、設備運行監控、遠程視頻監控、施工環境監測等數據信息,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監管。加快市縣保障房智能感知設備部署,歸集包括項目名稱、項目位置和坐標、項目總套數、保障房分配入住情況等基本信息,打造全市住房保障一張圖,實現保障房精準分配。加大市縣危舊房監測力度,依託北鬥高精度衛星、無人機以及高精度傳感器設備對危舊房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實現危舊房提前預警。建設基於CIM的建管一體化的全生命周期綜合管理平臺,通過物聯網、智能化、移動等技術實現管理業務縱向打通,數據實時互聯。到2022年底,市縣主城區規模以上在建工地、保障房、危舊房80%部署智能感知設備,建成全生命周期城市建設綜合管理平臺。(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各縣〔市、區〕政府)
加快城市管理領域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城市管理智能感知體系,加快市縣主城區公共設施(窨井蓋、路燈、垃圾桶等)、重點區域場所(公共活動中心等)、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和學校食堂油煙管道等智能感知設備部署,實現對城市網格化管理、可視化監控。到2022年底,市縣主城區公共設施、重點區域場所、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油煙管道100%部署智能感知設備。(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各縣〔市、區〕政府)。建設一體化智慧執法平臺,對不同來源、不同渠道事件統一接入、統一受理,依託城市大腦智能分析研判能力,對人行道違法停車、流動攤販、油煙排放、出店經營等事件智能化分析,實現城管領域智能識別、抓拍、提醒、派單全流程執法,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效率,建成智慧執法平臺。(責任單位:市綜合執法局)
建設市場監管領域智能化基礎設施。提升餐飲智能化監控水平,加快城市大型餐飲單位、學校食堂等視頻監控設備的部署,並接入浙江省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數位化協同應用平臺,打造餐飲「陽光廚房」工程。推進特種設備智能化監控,針對全市所有在用乘客電梯加裝NFC晶片,建設全市電梯應急處置平臺,實現實時監測、動態監管、應急協調指揮、風險監督等功能。到2022年底,城市大型餐飲單位、學校食堂100%部署視頻監控設備,全市所有在用乘客電梯100%加裝NFC晶片,建成全市特種設備電梯應急處置系統。(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
2.夯實城市安全數智化基礎設施。
紮實推進麗水公安大數據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雲上公安·智慧警務」大數據戰略,聚焦智慧警務創新應用,牽引現代警務智能化體系建設。持續加強智慧警務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新一代公安網、新一代公安大數據安全體系、警務雲平臺、物聯感知體系等,做大做強物聯感知體系,持續開展智能化視頻監控、治安小區建設,為大數據智能化建設提供基礎支撐。不斷提升智慧警務公共支撐平臺建設,搭建麗水公安大數據平臺基座,深化實戰應用,實現「數據服務實戰,警務智能高效」的建設目標。強化指揮、管控、偵查、防控、交通管理、民生服務(含銀齡衛士)等智慧警務創新應用,全面助推麗水公安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到2022年,建成警務雲和新一代公安信息網,移動物聯感知設備實現全市社區和主要鄉鎮村莊100%覆蓋,全市小區100%部署感知設備,實現對電信、移動、聯通三家運營商出口帶寬管控,建成公安大數據平臺、融合指揮子平臺,「銀齡衛士」實現麗水市全域覆蓋。(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推進應急管理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覆蓋全市的高空瞭望視頻監控系統,推動衛星通信地面接收配套設備深入鄉鎮,配備無人機、衛星便攜站、應急通信指揮車等應急指揮設備,加大救援機器人、智能消防車等快速響應、全域直達型救援裝備應用,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和應急指揮水平。完善升級應急管理平臺,有效支撐消防管理、防汛防臺、小流域治理、危化車輛管理、礦區監管、城市內澇監管等典型應用場景。依託花園雲城市大腦,推動基礎設施數據、環境數據、保障資源數據、事故數據等監測數據的匯聚整合、共享互通,加快建設應急管理數據圖譜、專題資料庫、數據分析模型和綜合分析研判系統,提升各類突發事件趨勢研判和預警、統一部署及救援實戰能力。到2022年底,高空瞭望設備覆蓋麗水市區,衛星通信地面接收站配套設備實現鄉鎮及以上全覆蓋,全面實現消防管理、防汛防臺、小流域治理、危化車輛管理、礦區監管、城市內澇監管應急應用。(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
3.建設鄉村治理數智化基礎設施。
推進鄉村治理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信息化與鄉村政務深度融合,推動鄉村信息服務站點在行政村的全覆蓋。完善鄉村電子商務物流基礎設施,構建快遞到鄉、配送到村組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打響「麗水山耕」品牌。建設鄉村智慧化旅遊基礎設施,加快鄉村民宿(農家樂)視頻監控設備部署、5G網絡覆蓋,並實現統一接入和管理,助力「麗水山居」建設。建設鄉村智慧化養老基礎設施,加快視頻監控設備深入農戶,實時記錄老年人行動軌跡,推動「銀齡衛士」深入鄉村。探索「網際網路+網格管理」鄉村治理新模式。以基層治理四平臺為基礎,建設基於CIM的數字鄉村治理平臺,實現網格內「人、房、部件、組織」等要素信息常態化管理,面向村民提供電子黨務、電子政務、電子村務和電子商務於一體的線上數字生活服務,實現鄉村治理一圖感知、一屏服務的智慧化模式,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數位化水平。到2022年底,益農信息社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建成快遞到鄉、配送到村組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基本實現主要快遞品牌進村全覆蓋,鄉村民宿(農家樂)視頻監控農戶覆蓋率100%,初步建成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
(五)智慧融合的市政服務設施建設行動。
1.建設交通物流數智化基礎設施。
加快交通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麗水城市軌道與城際鐵路建設,完善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體系。針對市縣主城區重要隧道、橋梁部署壓力感應等感知設備,推進市縣主城區交通信號燈和公交站牌智能化升級;強化交通設施智能化融合創新,完善市級共享停車平臺,全面接入公共停車場和道路停車場的動靜態數據;推進車聯網試點建設,逐步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豐富測試場景;建設「人、車、路、雲」協同互聯的城市智慧交通平臺,提升一鍵護航、交通態勢感知、渣土車管理、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監管能力。到2022年,市縣主城區隧道、橋梁100%部署智能感知設備,市縣主城區智能公交電子站牌覆蓋率達到45%,交通信號燈100%智能化升級,建成城市智慧交通平臺。(責任單位:市建設局、市交警支隊、市綜合執法局、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政府)。
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基礎設施。開展智慧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普洛斯智慧物流園、圓通智創園、網營物聯智慧供應鏈產業園等重點物流園區實現光網萬兆到樓、5G網絡覆蓋。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加快農產品分揀、加工、包裝、預冷等一體化集配設施智能化升級。大力發展無接觸配送,加快社區級智能共享投遞平臺建設和智能快遞櫃布局,實現城鎮重點場所、社區和行政村全覆蓋。到2022年底,全市重點物流園區實現光網萬兆到樓、5G網絡全覆蓋,全市冷鏈物流智能化升級全部完成,智能末端配送設施實現城區社區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2.部署能源數智化基礎設施。
全面推廣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加快電網系統智能感知設備部署,推動北鬥系統在偏遠山區電力信息採集中的應用,打造源網荷儲彈性互動示範樣板。開展配電自動化建設應用,打造全國山區配電自動化建設示範窗口。到2022年底,基本實現全市配電自動化全覆蓋,架空線路合閘速斷型FA全覆蓋,蓮都城區電纜線路全自動FA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麗水電業局)
加快推進充電樁設施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城市道路臨時泊位、公共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場所的公共快速充電樁建設,有序推進公交快充站、城區民用快充站、高速服務區快充站、計程車快充站等設施建設。加快智能充電平臺建設,積極引導公用、專用、自用充電設施接入平臺,持續提昇平臺的公共服務能力,實現車樁協調發展。到2022年底,建設公共充電樁100臺以上,專用充電樁100臺以上,綜合供能站縣域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麗水電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建設局)
(六)全面觸達的幸福民生設施建設行動。
1.建設未來社區數智化基礎設施。
加快未來社區智能化設施建設。推進5G網絡、移動物聯網絡在未來社區的覆蓋,加快人像卡口、高空拋物探頭等視頻監控設備、智能垃圾箱、智能燈杆、智慧井蓋等市政智能傳感設施、智能售貨機、無人販賣機、智能回收站等末梢零售及配送智能終端的部署,完善未來社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CIM城市信息平臺為基礎,加快建設社區智慧服務平臺,實現社區各類數據的全匯聚,社區黨務、管理、服務一體化應用的全集成。到2022年底,實現全市未來社區5G網絡、移動物聯網絡全覆蓋,將蓮都靈山社區打造成為未來社區新基建示範標杆。(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建設局、市公安局,各縣〔市、區〕政府)
2.部署智慧康養數智化基礎設施。
加快部署智慧康養基礎設施。推進5G網絡在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康養基地、「康養600」小鎮等區域的覆蓋,加快重點康養區域的物聯感知終端的規模部署,實時動態監測土壤、水質、空氣等康養環境,全面推進康養機器人、智能健康管理、移動便攜康復等智能康養設施設備在重點康養區域的創新應用。建立集文化、旅遊、健康管理等於一體的城市康養雲平臺,打通與文化館、圖書館等系統接口,面向中小學生提供麗水特色文化(攝影文化、華僑文化、畲族文化)科普教育相關康養服務,寓教於樂,實現「少年養智」;結合麗水鄉村特色,面向青年群體提供農業生產、農事體驗、節事參與等康養服務,加深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理解,實現「青年養心」;依託智慧康養設施,面向中年人提供自助康養、智慧理療等服務,緩解身體不適,實現「中年養身」。做好與醫護平臺的對接,面向老年人提供遠程醫療、居家養老等服務,實現「老年養生」。到2022年底,建成「康養+文化+旅遊+醫護」的四位一體城市康養雲平臺,打造10個以上智慧康養示範基地,強化長三角地區智慧康養第一品牌。(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林業中心,各縣〔市、區〕政府)
3.深化智慧教育數智化基礎設施。
有序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推進全市中小學校園網絡建設,實現5G、IPv6、萬兆寬帶等網絡覆蓋,部署交互式一體機、錄播教室、智能門禁、網閱系統等校園基礎設施,探索建設新型教學空間、5G及人工智慧實驗室和交互體驗中心等基礎設施,逐步建成智慧校園。深化建設和應用「兩平臺一中心」。建設麗水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麗水教育智慧管理平臺及教育大數據中心,開發服務於學校管理、服務於教師成長、服務於學生及家長的三大類應用系統,實現對教育教學及師生成長全過程數據的全面採集。到2022年底,實現全市中小學5G、IPv6、萬兆寬帶等網絡全覆蓋,實現全市中小學智慧校園基礎設施全覆蓋。(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4.完善智慧醫療數智化基礎設施。
完善智能化公共衛生安全設施。建設智慧高效的公共衛生安全網絡,全面升級網際網路+公共衛生信息化體系。統籌建設全市疾病監測預警平臺,實現全市衛生系統聯通和共享。強化公共衛生大數據應用能力建設,提升流行病監測分析和事前預警能力。打造智慧醫院省級標杆。擴大麗水市中心醫院、麗水市人民醫院等市縣二級以上醫院5G網絡、移動物聯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推進重點三甲醫院智能醫療終端試點部署,完善終端設施、智能移動診療設備等智慧應用的基礎支撐,加快AI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建設。深化麗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平臺,完成市、縣二級以上醫院HIS系統、電子病歷、集成平臺基礎系統建設,完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等數據採集、治理,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監督平合、醫院綜合管理及績效評價管理平臺。(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完善智慧醫保建設。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醫保經辦服務網,不斷擴大醫保跨省就醫實時結算醫療機構的數量,推動人工智慧在醫保支付方式和醫療績效評價方面取得突破(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到2022年,初步建成全市疾病監測預警平臺;實現市縣二級以上醫院5G網絡、移動物聯網絡全覆蓋,各大醫院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實現市級統一部署、共用共享,全市分級診療水平大幅提高;醫保支付結算水平大幅提升。
5.深化智慧體育數智化基礎設施。
加快體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網絡在麗水「山水陸空」戶外運動場所及麗水體育中心等大中型體育場館的覆蓋,加快體育場所中物聯感知終端、新型智能硬體設備等的規模部署,積極推動智慧體育場館雲轉播中心建設,促進4K/8K超高清在重大體育賽事轉播中的應用。打造市級智慧體育共享服務平臺,為全市場館及體育設施狀態查詢及預約、全民健身輔導、活動信息查詢及購票等提供有效支撐。到2022年底,完成全市大中型體育公共場館全部接入到智慧體育管理服務平臺,實現面向麗水市民的便捷場館服務。(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體育發展中心)
(七)高質示範的產業融合設施建設行動。
1.升級工業網際網路數智化基礎設施。
打造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落實中小型企業千兆寬帶、大型企業及工業園區萬兆寬帶接入能力,推進企業內網IP化、扁平化、柔性化改造,按需推動企業部署PON、工業乙太網、工業無線網等新型工業網絡,鼓勵建設窄帶物聯網(NB-IoT)、5G、北鬥導航等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培育孵化領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打造1家以上有影響力的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培育發展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示範性工業APP和工業軟體。建設示範數位化車間、智能工廠。圍繞電器、皮革、工具機、冶金等重點行業打造一批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的未來工廠,加快推動行業工業知識和模型的轉化匯聚,逐步形成覆蓋全供應鏈的創新工業行業解決方案。到2022年底,在全市12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區)實現5G、IPv6等技術在工業網際網路多樣化場景的應用部署,68個鄉鎮工業功能區實現工業網際網路基本覆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
2.完善智慧文旅數智化基礎設施。
加快智慧文旅數智化設施建設。加快特色小鎮、4A以上景區、紅色旅遊基地及重要場館5G網絡全覆蓋,引入高清攝像頭、全息成像、AR導覽、虛擬拍照系統等多媒體互動設備,試點部署景區無人公交駕駛,實現智慧景區的數位化引導、沉浸式體驗和智慧化管控。建設麗水旅遊大數據平臺,提升全域旅遊大數據分析能力和全域旅遊監控指揮調度能力。建設「帶你玩」智慧旅遊服務平臺,實現個性化定製、旅遊諮詢、遊玩推薦、產品預訂、行程設計、投訴服務、宣傳活動等功能。加快特色旅遊基地數位化轉型。推動紅色旅遊示範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的智慧化改造升級,打造示範性數位化旅遊教育基地。到2022年底,實現靈康杏福康旅小鎮等特色小鎮、雲和湖仙宮等4A以上景區5G網絡全覆蓋,建成旅遊大數據平臺、「帶你玩」智慧旅遊綜合服務平臺。(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市教育局、市大數據局)
3.部署智慧農業數智化基礎設施。
完善農業數字基礎設施。推進農業電氣化,針對麗水菌菇、茶葉、柑橘等特色種植園區加快物聯網設備、VR設備、無人機、機器人等先進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引入,實時動態了解土壤、水質、空氣等生產環境,客觀掌握農作物生產周期,保障精細化種植管理。打造農業大數據平臺與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推動農業部門+產業園/農企共同建雲上雲用雲,推進生產管理系統、商家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在農業企業中的全面應用,打通數位化管理系統下鄉進村的最後一公裡。積極引入區塊鏈溯源應用。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農業食品溯源質監平臺,跟蹤溯源菌菇、茶葉等特色農產品種植、生產、運輸、銷售全流程,實現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環節集成化的質量全程控制。加快建設全域農藥化肥使用監管協同應用。對全市農藥化肥的銷售、使用、回收環節實行全域在線監管和可視化管理,完善農產品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打造麗水農業數字名片。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功能提升,建立一圖一碼一指數,打造園區高效管理的新名片。到2022年底,全市範圍內打造形成十張以上特色農業名片,以舒洪黃龍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為代表的七大省級以上示範園全面實現數位化升級。(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
(八)創新引領的科研數智化建設行動。
1.部署一批重點實驗室分中心。
優化提升一批現有重點實驗室,實現提質增效。一是提升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研究水平,加快醫療、智能製造領域省級重點實驗室智能化改造,實現對建築、設備、數據、環境、人員等的智能化管理。二是優化現有重點實驗室,完善儀器設備、相關配件等的配置,依託大數據平臺能力建設,優化提升茶葉、農林產品加工、輕工業洗滌劑等領域的研究條件和水平。到2022年,力爭建成1家以上省級重點實驗室。(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衛生健康委、麗水市中心醫院、麗水學院)
謀劃新建一批重點實驗室及分中心,帶動產業進步。圍繞生物醫藥、原能細胞研究等大健康領域,創建一批公共重點實驗室。圍繞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高端裝備製造等高新技術產業,依靠康養基地、全優級生態環境等優勢吸引杭州、上海等周邊強市的重點實驗室分中心落地麗水。到2022年,力爭實現省級以上(含)重點實驗室分中心零的突破。(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各縣〔市、區〕政府)
2.打造若干重點領域創新服務平臺。
加快推進重點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面向傳統重點領域,建設技術研發服務平臺、成果轉化平臺、技術人員培訓平臺等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面向智能裝備、人工智慧、等新興重點領域,支持合作研發平臺、公共測試平臺等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面向食藥用菌、細胞研究等生物醫藥領域,支持建設一批器械檢測中心、醫藥檢測中心等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加快特色小鎮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布局,在小鎮中率先布局新一代信息和數位化基礎設施,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先行先試。到2022年底,新建或完善形成9個以上重點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省級特色小鎮和高新技術小鎮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各縣〔市、區〕政府)
積極布局重點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以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大院名所等多方參與的形式,升級和打造一批以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為基礎,功能齊備的重點領域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為廣大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全鏈條服務。一是完善現有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功能和服務體系。二是聚焦製造業等傳統特色產業升級,主動布局一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三是聚焦招商引資、創業服務等重要目標,借鑑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模式,統籌實施麗水各項人才計劃,建設若干人才創新創業服務綜合體。到2022年底,新建市級以上(含)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2個,推動市級以上(含)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縣(市、區)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統籌。
在市深化數字麗水建設領導小組框架下,加強對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統籌協調,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各縣(市、區)、市級有關部門要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目標任務納入政府或部門工作重點,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確保落實到位。(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大數據局等市級有關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二)強化項目支撐。
加大力度謀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滾動實施一批引領性、帶動性和標誌性項目,優先列入全市「十四五」重大項目建設規劃和項目庫清單。研究建立項目統計體系和評價體系,創新項目數位化管理,項目推進情況納入全市擴大有效投資考核。(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大數據局等市級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
(三)完善數據安全。
強化網絡安全建設和管理,推進安全密鑰技術應用,推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產品國產化替代。明確數據產權界定,建立統一規範的數據管理和數據分類分級安全保護等相關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數據的開放機制、企業數據的交換機制、個人數據的保護機制、數據交易的利益機制。(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市委網信辦、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落實要素保障。
各縣(市、區)政府要將市級分解的能耗增量指標按比例用於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退出的用能指標由項目所在地按比例實施激勵獎勵。推動5G基站、數據中心參與電力市場直接交易,分批開展5G基站直供電改造。對用地面積小、需多點分布的5G基站及配套邊緣計算機房,可採取配建方式供應土地。建立新型基礎設施投融資服務平臺,鼓勵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以及商業銀行,給予優惠信貸支持。支持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依規用於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鼓勵開展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等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
(五)優化營商環境。
探索政府與企業合作模式,通過投資補助、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引導國有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的建設與運維。推進建設和運營模式創新,經費補助與項目績效直接掛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推進開發區「政策計算器」在全市推廣應用,實現惠企政策智能匹配,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等有關部門,各縣〔市、區〕政府)
附件
麗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一覽表
項目類型
行動名稱
序號
項目
名稱
項目內容/目標
投資估算(億元)
責任單位
合計
27項
1080
數字基礎設施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1
5G網絡建設
加快蓮都、青田、縉雲城區及重要場所的精品網覆蓋,有序推進縣城以上及重點鄉鎮5G網絡的連續覆蓋,確保重點應用場景和區域實現連片優質覆蓋。優先在有宣傳示範效應的交通要道、產業園區、風景區及公共場所等區域進行智慧杆部署,有序推進杆塔資源的共建共享。到2022年,全市共建成5G基站6000個,主城區實現5G網絡覆蓋水平與4G網絡相當,實現全市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連片優良覆蓋,試點開展「微基站+智慧杆」的5G微基站點。
17.0
市經信局、市鐵塔公司、市各通信運營商、各縣〔市、區〕政府
2
光網城市建設
加強城鄉光網覆蓋深度與質量,城市小區住宅全部實現光纖到戶,所有行政村實現光網全覆蓋,推動10G PON網絡大規模應用部署,加速光纖網絡擴容升級。到2022年,市縣城區萬兆到樓、千兆到戶,所有鄉鎮實現千兆到村。
8.0
市通發辦、市各通信運營商、各縣〔市、區〕政府
3
廣播電視網絡建設
加快4K/8K、5G、IPv6、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融合應用,加快幹線光纜傳輸網、廣電寬帶數據網、分布式廣電雲數據中心、新型融合智能終端、有線無線融合網等的升級改造,打造全IP化、分布式的兼具宣傳文化和信息服務特色的新型廣播電視網絡。統籌開展全市融合媒體廣播平臺建設,有序推進5G+4K/8K超高清試點、「無限麗水」APP改造升級和新聞綜合頻道高畫質化改造等工作,推動超高清應用從家庭向應急、教育、製造等領域的拓展。到2022年底,初步完成新型廣播電視網絡改造升級,完成5G超高清移動播出製作系統建設和電視播控系統高標清同播改造。
5.0
市文廣旅體局、市華數數位電視有限公司、市廣播電視總臺、麗麗水日報
4
衛星時空信息配套設施建設
1.完善基於北鬥導航定位系統的配套服務設施,為麗水在水文監測、智慧交通等領域提供系統授時、精準定位、數據處理等服務。
2.建設衛星星座網際網路地面設施,重點實現對麗水應急通信、山林偏遠區域通信的網絡支撐。
到2022年,建成包括衛星地面接收站、便捷衛星通信終端在內的完備配套服務設施。
0.5
市發改委、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利局
5
高水平數據中心建設
1.統籌建設1-2個大型雲數據中心。
2.加快推進全市中小型數據中心的淘汰改造升級,努力將麗水打造成全國生態、康養、農業農村領域的大數據基地。
3.在數據量大、時延要求高的應用場景集中區域部署邊緣計算設施,促進分布計算、邊緣計算和超級計算協同發展。
到2022年,推進布局新建1個以上大型數據中心,機架服務能力超過萬架規模,各縣(市、區)有序推進邊緣數據中心節點建設。
25.0
市發改委、市大數據局、市經信局等
智能化基礎設施
城市數據中樞建設行動
6
城市公共數據底座建設
1.按照互聯互通、統分結合、充分共享、不重複投資的原則,統籌規劃、集約建設省、市兩級公共數據平臺,分級支撐全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工作。
2.基於公共數據平臺,開發建設公共數據開放域系統,為公共數據、社會數據安全有序融合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3.推進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在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服務中的應用,建立集地理、人口、城市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建築、新基建設施等數字要素於一體的城市「一張圖」。
到2022年,建成城市公共數據底座,形成城市基礎信息「一張圖」。
3.0
市大數據局、市自然資源局
7
花園雲城市大腦建設
推進花園雲(城市大腦)建設,打造全市數字能力集成創新樞紐。推進物聯網、視頻共享、融合通信等城市基礎數字能力平臺建設,加快形成物聯網感知設備統一接入、視頻圖像資源全市共享、通信服務融合調度等能力。持續優化共性業務支撐能力、服務應用集成開放能力、運營分析管理能力,為跨層次、跨地域、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應用提供有效支撐。加快部署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能力,構建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交互、機器學習、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智能合約等通用技術組件,為建設「整體智治」數字政府全面賦能。到2022年,全面建成花園雲(城市大腦)智慧平臺,數字能力集成創新樞紐地位初步形成,有效支撐生態保護、經濟運行、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安全應急、民生保障等領域智慧化應用。
10.0
市大數據局
生態治理設施建設行動
8
天地一體化國土與山林資源監測體系建設
1.建設面向麗水全域國土資源的衛星遙感觀測配套設施,支撐全市違法違建、基本農田變化與國土規劃建設等應用服務。
2.建設物聯網絡傳感與視頻監控設備地面觀測、無人機設備天空觀測為一體的空天地監測體系,利用大數據、AI智能圖像識別等技術,實現對鳳陽山-百山祖等省級以上自然資源保護區的山林生態保護紅線變化監測,對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森林災害隱患區域實現災害預警防護等應用服務。
到2022年,實現對麗水全域衛星遙感監測全覆蓋,完成麗水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的森林感知監控設備部署,實現對全市現有地質災害點與森林災害隱患區感知終端的深度覆蓋。
1.5
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林業中心
9
智能化水利設施建設
1.加強甌江沿線等重點流域、緊水灘水庫和灘坑水電站等中大型水庫與水電站等區域的感知終端深度部署。
2.以省水管理平臺為基礎,加快市級水利數據倉和特色應用建設,全面實現統一門戶、統一用戶、統一地圖、統一安全。
到2022年底,完成對市內甌江沿線重點區域視頻監控設施的高質量部署,實現對全市30座左右中大型水庫、近700多個水電站的生態流量下洩監控。
0.5
市水利局
10
生物多樣性智能設施建設
1.建設麗水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多樣性監測專項網,在遂昌牛頭山、蓮都峰源等野生動物重點活動資源保護區進行視頻監控與物聯感知設備部署,實現野生動物觀測、跟蹤與保護。
2.建設麗水重點保護植物多樣性監測專項網,在百山祖國家公園、遂昌九龍山在內的自然保護區部署溫溼度監測、土壤監測等感知設備,實現對國家級重點野生植物的專項監測保護。
3.建設生物多樣性監管平臺,形成生物多樣性監管「一張圖」。
到2022年底,完成對麗水6大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動物與植物專項監測網絡覆蓋,實現對全市省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以及二類以上保護動物重點活動區域的專項監測設備部署,初步建成生物多樣性監管平臺。
1.0
市生態環境局、市生態林業中心
11
生態環保智能設施建設
1.完成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項目,以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立體化、自動化、智能化為方向,形成統籌水、氣、噪聲、輻射等各種環境要素,延伸至鄉鎮的監測網絡體系,實現環境治理決策科學化、管理可視化、考核數位化。
2.部署無人機、無人船、機器人、視頻監控與感知終端等設備,實現包括水質實時與大尺度監測、大氣與固廢環境動態立體化監測等重點應用,並打造麗水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及動態展示平臺。
到2022年底,水環境領域完成市區地下管網主要節點、重點汙水排放企業、全市中型以上水庫的水質監測設施部署,大氣環境完成縣級以上主要交通幹道、重點大氣排汙企業和大型工地的感知設備部署,固廢環境領域完成縣級以上主城區內主要垃圾處理站、全市重點固廢排汙企業的感知終端部署,建立完成麗水GEP統計報表制度。
2.5
1.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
2.市發改委、市統計局
城市治理數智化基礎設施
12
城市建設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市縣主城區在建工地、市縣保障房、市縣危舊房智能感知設備部署,依託北鬥高精度衛星、無人機以及高精度傳感器設備實現在建工程質量監管、保障房精準分配、危房提前預警水平。
2.建設基於CIM的建管一體化的綜合管理平臺,通過物聯網、智能化、移動等技術實現管理業務縱向打通,數據實時互聯。
到2022年底,市縣主城區規模以上在建工地、保障房、危舊房80%部署智能感知設備,建成全生命周期城市規劃建設綜合管理平臺。
10.0
市建設局、各縣〔市、區〕政府
13
城市管理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
1.建設城市管理智能感知體系,加快市縣主城區公共設施(窨井蓋、路燈、垃圾桶等)、重點區域場所(公共活動中心等)、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和學校食堂油煙管道等智能感知設備部署,實現對城市網格化管理、可視化監控。到2022年底,市縣主城區公共設施、重點區域場所、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油煙管道100%部署智能感知設備。
2.建設一體化智慧執法平臺,對不同來源、不同渠道事件統一接入、統一受理,依託城市大腦智能分析研判能力,對違法停車、流動攤販、油煙排放、出店經營等事件智能化分析,實現城管領域智能識別、抓拍、提醒、派單全流程執法,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效率,建成智慧執法平臺。
10.0
1.市建設局、市綜合執法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各縣〔市、區〕政府
2.市綜合執法局
14
「雲上公安,智慧警務」項目
紮實推進麗水公安大數據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雲上公安·智慧警務」大數據戰略,聚焦智慧警務創新應用,牽引現代警務智能化體系建設。持續加強智慧警務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新一代公安網、新一代公安大數據安全體系、警務雲平臺、物聯感知體系等,做大做強物聯感知體系,持續開展智能化視頻監控、治安小區建設,為大數據智能化建設提供基礎支撐。不斷提升智慧警務公共支撐平臺建設,搭建麗水公安大數據平臺基座,深化實戰應用,實現「數據服務實戰,警務智能高效」的建設目標。強化指揮、管控、偵查、防控、交通管理、民生服務(含銀齡衛士)等智慧警務創新應用,全面助推麗水公安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到2022年,建成警務雲和新一代公安信息網,移動物聯感知設備實現全市社區和主要鄉鎮村莊100%覆蓋,主要道路全部部署人像卡口,全市小區100%部署感知設備,全市30個路口部署行人闖紅燈違法及非機動違法抓拍系統,實現對電信、移動、聯通三家運營商出口帶寬管控,建成公安大數據平臺、融合指揮子平臺、城市智慧交通平臺,「銀齡衛士」實現麗水市全域覆蓋。
14.5
市公安局
15
應急管理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覆蓋全市的高空瞭望視頻監控系統,推動衛星通信地面接收配套設備深入鄉鎮,配備無人機、衛星便攜站、應急通信指揮車等應急指揮設備,加大救援機器人、智能消防車等快速響應、全域直達型救援裝備應用。完善升級應急管理平臺,有效支撐消防管理、小流域治理、危化車輛管理、礦區監管、城市內澇監管等典型應用場景。依託花園雲城市大腦,推動基礎設施數據、環境數據、保障資源數據、事故數據等監測數據的匯聚整合、共享互通,加快建設應急管理數據圖譜、專題資料庫、數據分析模型和綜合分析研判系統。
到2022年底,高空瞭望設備覆蓋麗水市區,衛星通信地面接收站配套設備實現鄉鎮及以上全覆蓋,全面實現消防管理、小流域治理、危化車輛管理、礦區監管、城市內澇監管應急應用。
5.0
市應急管理局
16
鄉村治理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
1.加強信息化與鄉村政務深度融合,推動鄉村信息服務站點在行政村的全覆蓋。
2.構建快遞到鄉、配送到村組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打響「麗水山耕」品牌。
3.建設鄉村智慧化旅遊基礎設施,加快鄉村民宿(農家樂)視頻監控設備部署、5G網絡覆蓋,並實現統一接入和管理,助力「麗水山居」建設。
4.建設鄉村智慧化養老基礎設施,加快視頻監控設備深入農戶,實時記錄老年人行動軌跡,推動「銀齡衛士」深入鄉村。
5.探索「網際網路+網格管理」鄉村治理新模式,以基層治理四平臺為基礎,建設基於CIM的數字鄉村治理平臺,實現網格內「人、房、部件、組織」等要素信息常態化管理。
到2022年底,益農信息社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建成快遞到鄉、配送到村組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基本實現主要快遞品牌進村全覆蓋,鄉村民宿(農家樂)視頻監控農戶覆蓋率100%,初步建成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
45.0
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
市政服務設施建設行動
17
交通物流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推進麗水城市軌道與城際鐵路建設,線路全長約35.02km
2.針對主要道路、隧道、橋梁部署視頻監控、壓力感應等感知設備,推進交通信號燈和公交站牌智能化升級。
3.強化交通設施智能化融合創新,完善市級共享停車平臺,全面接入公共停車場和道路停車場的動靜態數據。
4.推進車聯網試點建設,逐步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豐富測試場景。
5.建設「人、車、路、雲」協同互聯的城市智慧交通平臺,提升一鍵護航、交通態勢感知、渣土車管理、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監管能力。
到2022年,市縣主城區主要道路、隧道、橋梁100%部署智能感知設備,市縣主城區智能公交電子站牌覆蓋率達到50%,交通信號燈100%智能化升級,建成城市智慧交通平臺。
135.0
市建設局、市交警支隊、市綜合執法局、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政府
18
能源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
1.全面推廣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加快電網系統智能感知設備部署,推動北鬥系統在偏遠山區電力信息採集中的應用,打造源網荷儲彈性互動示範樣板。開展配電自動化建設應用,打造全國山區配電自動化建設示範窗口。到2022年底,基本實現全市配電自動化全覆蓋,架空線路合閘速斷型FA全覆蓋,蓮都城區電纜線路全自動FA全覆蓋。
2.加快推進充電設施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城市道路臨時泊位、公共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場所的公共快速充電樁建設,有序推進公交快充站、高速服務區快充站、計程車快充站等設施建設。加快智能充電平臺建設,積極引導公用、專用、自用充電設施接入平臺,持續提昇平臺的公共服務能力,實現車樁協調發展。到2022年底,建設公共充電樁100臺左右,專用充電樁100臺以上,綜合供能站縣域全覆蓋。
35.0
1.市發改委、麗水電業局
2.市發改委、麗水電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建設局
幸福民生設施建設行動
19
未來社區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
1.推進5G網絡、移動物聯網絡在麗水5個未來社區的覆蓋,加快人像卡口、高空拋物探頭等視頻監控設備、智能垃圾箱、智能燈杆、智慧井蓋等市政智能傳感設施、智能售貨機、無人販賣機、智能回收站等末梢零售及配送智能終端的部署,完善未來社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2.建設社區智慧服務平臺,實現社區各類數據的全匯聚,社區黨務、管理、服務一體化應用的全集成。
到2022年底,實現全市未來社區5G網絡、移動物聯網絡全覆蓋,將蓮都靈山社區打造成為未來社區新基建示範標杆。
315.0
市發改委、市建設局、市公安局,各縣〔市、區〕政府
20
智慧康養基礎設施建設
1.推進5G網絡在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康養基地、「康養600」小鎮等重點康養區域的覆蓋,加快重點康養區域的物聯感知終端的規模部署,實時動態監測土壤、水質、空氣等康養環境,全面推進康養機器人、智能健康管理、移動便攜康復等智能康養設施設備在重點康養區域的普及。
2.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建立集文化、旅遊、醫護、健康管理等於一體的康養雲平臺,實現「少年養智」「青年養心」「中年養身」「老年養生」。
到2022年,建成康養雲平臺,打造10個以上智慧康養示範基地,強化長三角地區智慧康養第一品牌。
110.0
市發改委、市生態林業中心,各縣〔市、區〕政府
21
智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1.深化建設和應用「兩平臺一中心」。建設麗水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麗水教育智慧管理平臺、教育大數據中心,市級建設,市縣校三級使用,涵蓋服務於學校管理、服務於教師成長、服務於學生及家長的三大類應用系統,對教育教學及師生成長全過程的數據進行全面採集。
2.建設智慧環境。校園網絡萬兆接人率、無線網絡覆蓋率、5G網絡覆蓋率、交互式一體機覆蓋率、錄播教室覆蓋率、創新實驗室覆蓋率、智能門禁覆蓋率、網閱系統覆蓋率均實現百分之一百。持續推進新型教學空間、校園電視臺、5G及人工智慧實驗室、校園物聯網等的建設,實現全市中小學智慧校園全覆蓋。
13.0
市教育局
22
智慧醫療基礎設施建設
1.擴大麗水市中心醫院、麗水市人民醫院等市縣二級以上醫院5G網絡、移動物聯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
2.推進重點三甲醫院智能醫療終端試點部署,完善終端設施、智能移動診療設備等智慧應用的基礎支撐,加快AI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建設。
3.深化麗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平臺,完成市、縣二級以上醫院HIS系統、電子病歷、集成平臺基礎系統建設,完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等數據採集、治理,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監督平合、醫院綜合管理及績效評價管理平臺。
4.完善智慧醫保建設。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醫保經辦服務網,不斷擴大醫保跨省就醫實時結算醫療機構的數量。
到2022年,初步建成全市疾病監測預警平臺;實現市縣二級以上醫院5G網絡、移動物聯網絡全覆蓋,各大醫院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實現市級統一部署、共用共享;醫保支付結算水平大幅提升
13.0
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
產業融合設施建設行動
23
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
1.打造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落實中小型企業千兆寬帶、大型企業企業及工業園區萬兆寬帶接入能力,推進企業內網IP化、扁平化、柔性化改造,按需推動企業部署PON、工業乙太網、工業無線網等新型工業網絡,鼓勵建設窄帶物聯網(NB-IoT)、5G、北鬥導航等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
2.培育孵化領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打造1家以上有影響力的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培育發展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示範性工業APP和工業軟體。
3.建設示範數位化車間、智能工廠。圍繞電器、皮革、工具機、冶金等重點行業打造一批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的未來工廠。
4.到2022年,在全市12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區)實現5G、IPv6等技術在工業網際網路多樣化場景的應用部署,68個鄉鎮工業功能區實現工業網際網路全覆蓋。
100.0
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
24
智慧文旅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5G基站建設,保障特色小鎮、4A以上景區、紅色旅遊基地5G網絡全覆蓋,引入5G攝像頭、全息成像、AR導覽、虛擬拍照系統等多媒體互動設備,推進現有文化場館和資源的數位化改造。
2.建設麗水旅遊大數據平臺與「帶你玩」智慧旅遊服務平臺,提升全域旅遊大數據分析能力和全域旅遊監控指揮調度能力,實現個性化定製、旅遊諮詢、遊玩推薦、產品預訂、行程設計、投訴服務、宣傳活動等功能。
3.加快紅色旅遊示範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的智慧化改造升級,打造示範性數位化旅遊基地。
到2022年,實現靈康杏福康旅小鎮等特色小鎮、雲和湖仙宮等4A以上景區5G網絡全覆蓋,全面接入「帶你玩」智慧旅遊綜合服務平臺。
6.0
市文廣旅體局、市教育局、市大數據局
25
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1.針對麗水菌菇、茶葉等特色種植園區加快物聯網設備、VR設備、無人機、機器人等先進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引入,實時動態了解土壤、水質、空氣等生產環境。
2.推動農業部門+產業園/農企共同建雲上雲用雲,推進生產管理系統、商家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在農業企業中的全面應用。
3.建立農業食品溯源質監平臺,跟蹤溯源菌菇、茶葉等特色農產品種植、生產、運輸、銷售全流程,實現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環節集成化的質量全程控制。
4.對全市農藥化肥的銷售、使用、回收環節實行全域在線監管和可視化管理,完善農產品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
5.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功能提升,建立一圖一碼一指數,打造園區高效管理的新名片。
到2022年,全市範圍內打造形成十張以上特色農業名片,在以舒洪黃龍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為代表的七大省級以上示範園全面實現數位化升級。
3.5
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
創新基礎設施
創新引領數智化行動
26
浙西南科創中心產業園建設
1.發揮浙西南科創產業園作為浙西南科創中心核心承載區、全市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產業化戰略高地的作用,推動產業園區科研實驗室、技術開發、人才培訓基地等綜合配套設施建設,打造浙西南科創服務綜合體。
2.加大政策傾斜,集中力量加快招大引強選優,引入傳統特色產業、新興技術產業龍頭及創業創新企業,與周邊科技、會展等要素聚合複合,積極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園區發展的重點產業和關鍵環節聚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到2022年,完成浙西南科創產業園及配套設施建設,將浙西南科創產業園打造成為浙西南科創走廊的龍頭和產城融合的示範。
27.0
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
27
開發區晶片產業園區建設
聚焦構建從晶片設計、材料、製造封測、裝備到應用的全產業鏈,在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千畝晶片產業園建設,總投資164億元。
164.0
麗水開發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經信局等
麗政辦發〔2020〕97號.ce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