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能知道二戰時代美國的生產能力,那麼你就會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再有質疑。美國在參戰前就是世界上經濟最富有科技也最發達的國家,在二戰前期的軍火貿易也讓美國發了戰爭財,面對如此強勁的對手日本想取勝那簡直是不可能。
美國本土未受到攻擊因此爆發了強大的生產能力
1942年的美國一年可以生產飛機4.7萬架,平均一天128架飛機。到了1944年美國年產飛機就達到了10萬架,一天能生產270架飛機,這個產量基本上是日本的10倍以上。1942年的美國一天可以生產50輛坦克一年下來就是18000輛,這個數據到了1944年也是提升了不少,美國在短短的三年間造出了超過10萬輛的坦克。
重點說海軍,因為日本想打敗美國就必須打敗美國的海軍,畢竟兩個國家陸地不接壤需要跨越太平洋才能進行戰爭。但是美國在1942年後僅是航母就造出了131艘,加上48艘的巡洋艦和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足以組成了實力強大的超級艦隊,而美國還生產了潛艇203艘、64500艘登陸艇以及大量的補給艦和輔助艦船,其總噸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200萬噸。
日本雖然海軍強大但還不至於強到沒有對手
日本雖然在珍珠港把美軍太平洋艦隊打的沒脾氣,但美國海軍還是在一年之內就重新恢復的戰鬥力並在中途島海戰中將日本聯合艦隊重創,美軍僅僅損失一艘航母而日本損失了四艘,自此之後美軍逐步掌握了太平洋的制海權。
面對如此強悍的對手日本卻受制於狹小的國土和匱乏的資源製造能力嚴重不足,只能通過侵略和掠奪來繼續維持戰爭的消耗,隨著戰爭的不斷深入,日本和美國的差距逐步拉開,實力的差距讓日本陷入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但是美國卻越打越輕鬆。
總結
在美國投放了兩枚超級武器原子彈後,日本終於是撐不住了,還沒過一周日本就宣布無條件投降了。畢竟面對美軍的地毯式轟炸,日本已經沒有了還手之力。
二戰時期的美國實力太過於強大,日本想打贏這場戰爭是不可能的,面對實力稍差的中國尚不能取勝,那麼面對實力超強的美國也只有挨揍的份了,因此日本投降才是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