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婚請客退了你的紅包?並非對你有意見,而是土豪佛山人是不收紅包的,2、土豪眾多、GDP排名全省第三的佛山,佛山人過年紅包卻都是5元、10元的,
3、就算滿桌子人都在講粵語,只要有一個人講了一句普通話,所有的粵語都會開始切換為普通話,
4、所有的餐廳都有茶位費,按人頭算。上菜前先上一壺茶,茶壺離誰近,誰就負責幫周邊的人斟茶。而別人幫你斟茶的時候,你需要用手指指尖扣茶杯前的桌面,以示感謝
盤點那些讓外地人「驚呆」的佛山民俗文化「潛規則」,還有什麼「潛規則」,歡迎直接回複本微信,告訴小編。
佛山800萬常住人口中,戶籍人口僅佔了一半左右,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在這裡工作生活,愛上這座城市。佛山有句老話「入鄉隨俗,入水隨灣」,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在佛山人「地頭上」,無論說什麼話穿什麼衣服,你都能感受到「潛規則」。「潛規則」深深植根於佛山人生活中,他們更是亙古不變的時尚。「潛規則」一:婚禮紅包折角退回
提到讓外地人「驚呆」的佛山潛規則排名第一位的,不少人都會首先想到,佛山人結婚請客居然是不收紅包的!
來自四川的李利鋒今年25歲,剛到佛山從事廣告行業沒多久,就遇到令他措手不及的情況。近日李利鋒去參加同事傑仔(佛山本地人)的婚禮,他送上600元的大紅包祝福一對新人。沒想到過了一會,傑仔居然給回紅包。李利鋒一看,紅包只是折了一角卻原封不動,心裡大驚:「難道是太少了傑仔不開心?」於是李利鋒連忙再次將紅包送上給新人。
這時,傑仔才說道:「佛山人擺酒一般是不收紅包的,即使收了也會折角、撕邊後全部退回給客人。」李利鋒這才恍然大悟。大佛山土豪們這麼「通情達理」,以後遇到「金九銀十」結婚旺季,紅包炸彈連續來襲的時期,自己一點也都不擔心啦。
「潛規則」二:過年紅包5元10元好常見
在佛山工作了5年的曾小姐今年33歲,從事教育行業。對於剛來到佛山市遇到的「窘事」,曾小姐依然印象深刻。過年期間包紅包的情況在老家及佛山兩地簡直是遭遇「冰火兩重天」。「一回到湖南老家,家裡人給我小孩封的紅包都是600元、800元。」曾小姐回來佛山給一位好友的子女依舊包上這麼大的紅包,但回家後拆開別人給的紅包卻發現都是5元、10元、20元的。
原來,除了結婚不收紅包外,在紅包方面,佛山人還有一個獨特的潛規則。土豪眾多、GDP排名全省第三的佛山,佛山人過年紅包卻都是5元、10元的,上百元的都是「大利市」了。這個潛規則對於不少動則封數百元乃至上千元紅包的外地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啊。
年過八旬的老佛山餘婆婆表示,佛山人發紅包是一種祝福,並不會在意金額的多少。「佛山人的性格比較內斂含蓄,即使有錢也不會用來在紅包上顯擺。而且俗語說,禮尚往來,如果你包1萬元的紅包,那麼對方至少也要回8千元,這不是令雙方都為難嗎?」餘婆婆解釋道。
「潛規則」三:別人幫你斟茶時,用指尖扣茶杯前的桌面以示感謝
所有的餐廳都有茶位費,按人頭算。上菜前先上一壺茶,最常見的是鐵觀音、普洱、菊花。茶壺離誰近,誰就負責幫周邊的人斟茶。而別人幫你斟茶的時候,你需要用手指指尖扣茶杯前的桌面,以示感謝。
還有更講究的說法是,單身用一隻手指(多為食指),非單身用兩隻手指(食指及中指)。
用指尖扣桌面以示感謝斟茶這種做法,其背後代表的意義,是大多數廣東人根深蒂固的概念,「沒有誰有義務幫另外一個人做一件事」。
就算我們喝醉酒之後勾肩搭背互相吐槽到死,你幫我斟茶(斟酒也適用)的時候,我也要一邊扣桌子,甚至醉醺醺跟你說「唔該」。
大多數時候,餐廳服務小妹上了一道菜或者幫你開了一瓶酒之後,也是要對她說一句「唔該」的。
「唔該」這個詞,可以理解為謝謝,但又不能完全代替謝謝。它表達的是一種打擾的情緒,大概介於「麻煩了」和「謝謝」之間。比如,電梯人太多,可以對陌生人說「唔該幫我按一下7樓」或「7樓啊唔該」;出地鐵的時候前面人太多,借道時可以說「唔該借借」。
關於「唔該」和「多謝」的區別,廣東人的回答:「好簡單,唔該就是別人幫你做了事情,包括遞個東西,倒個水之類的;多謝就是別人把屬於自己的東西給了你了,大到老闆給你工錢、紅包啊,小到給你個蘋果(不是i6啊),給你塊糖,給你份報紙,都可以用多謝。」
吃完飯,埋單的時候你不能大吼一聲「埋單!」,非要大吼的話,應該吼「唔該埋單!」
「潛規則」四:只要飯桌上有人講一句普通話,講粵語的都會自動切換為普通話
就算滿桌子人都在講粵語,只要有一個人講了一句普通話,所有的粵語都會開始切換為普通話。
偶爾會遇到一兩個普通話捉急的,卻又非要講普通話,筆者只能跟他說:「你講白話吧,我聽得懂。」然後他才會順暢地跟我講粵語。
就算如此,一旦他講完,我用普通話回答之後,他又會不自覺地切換回普通話頻道。讓人聽得好捉急。
當考慮到在座者聽不懂粵語的時候,切換語言是對其的尊重,對「自我」的放低。很多佛山的朋友,似乎天生就有」站在對方立場上想「的本領(又或者是從小教育如此),和他們相處總會被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些細節甚至自己都還沒注意到,他們卻幫你提出來。
而與之對應的,是筆者的家鄉——四川。在那裡,方言就是強勢的存在。就算是CCTV拿著話筒用最標準的普通話採訪街頭的人,大多數人都還是用四川話回答:「說啥子?」
「潛規則」五:想很快交朋友,那就聊吃的話題
如果想很快交到朋友,那就聊吃的話題。如果能做到「我知道哪裡有個不錯的餐館下次一起去啊」,效果更佳。佛山人看重吃,但不是亂吃,也重視養生。
在這裡生活的人,不僅不是什麼都吃,而且對於食材的選擇,還非常之挑。四時二十四節氣,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稍微有點廚房經驗的佛山人,都是會分得一清二楚的。
就算你不懂,餐廳的人也會幫你弄清楚。跟佛山人一起吃飯,點一個湯是必須的,尤其是在粵菜館。這裡所說的湯,就是我們所知的粵式老火湯,餐前喝。
「潛規則」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外地人眼中,佛山人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簡直到了「令人膜拜」的地步。
比如煲老火湯的技巧、隨處可見的涼茶鋪、迄今還存在的一些手藝匠人……基本上,在佛山人的住戶門口,都有一個插香的角落。聽說大概是這樣:初一十五逢年過節會上一炷香,家中有事會上香,長久外出歸家之前,也要上一炷香。
逢年過節,各種例牌的活動自然是少不了。
春節的花市,更是盛會。很多人都覺得如今過年的氣氛淡了很多,但花市氣氛依然不減。人們扶老攜幼,一家人一同逛花市,選一盆好植物帶回家,寓意來年好彩頭。
重陽千叟宴免費請長者吃飯
今年23歲的阿芳隨父母在西樵鎮一織廠內工作已有2年時間。阿芳稱,覺得西樵經常舉辦千叟宴或齋宴等,即使不是重陽時節,很多村落也時不時會請村裡長者吃飯。
在南海西樵、獅山、大瀝等鎮街,每一年都有宣揚敬老孝德的千叟宴,尤其是重陽節當天,邀請上千名長者,一同享用盛宴。以順德樂從沙邊村為例,該村連續10多年舉辦千叟宴,全村700多位老人參加。而在順德容桂,每逢重陽佳節,各個社區也都會舉辦敬老活動。
此外,不少佛山鎮街社區還成立了愛心捐助站,捐助站負責人介紹,他們每個月都會給所在社區的孤寡老人提供米、油等生活物品。
宗族祠堂眾 對聯乾坤多
不少外地人對於佛山的第一印象,除了結婚不收紅包外,肯定還有祠堂。佛山有句古話:「順德祠堂南海廟」,正是體現佛山的祠堂廟宇之盛。在來自湖南的陳女士看來,廟宇在外地還可見,但在外地並不多見的祠堂,在佛山卻最常見。
據佛山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明清時期佛山每一宗族必建祠堂一座。根據民國《佛山忠義鄉志》稱,當時佛山古鎮內已有祠堂372座。隨著歷史的演變,至今在佛山的大村落裡,依然能看到清代祠堂的身影。以最具代表性的順德為例,順德祠堂大多小巧、規矩,多是佔地約幾百平方米的明、清等時期建築。
祠堂對聯中更大有乾坤。例如在石樑村循良堂的對聯就為「龍騰四海瑞氣滿神洲源於安定,鳳舞九天祥雲光禹甸出自夏陽。」對聯表明了石樑村的梁氏淵源為西周初的夏陽,後來先人在夏陽建立梁國,後人均以梁國的「梁」為姓。
(綜合廣州日報、網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