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北魂
文/張寶樹
今夏,我們一行五人,自內蒙講學歸來,小住雁北古城大同,欲南行暢遊恆山,飽覽「絕塞」「紫嶽」的雄奇巍峨。
那天,雨過天霽,暑氣消散,一大早我們就驅車前往渾源縣。出了大同,公路兩旁一片蔥蘢,林木繁茂,莊稼茁壯。跨過水流湍急、蜿蜒東去的桑乾河,一帶遠山映入眼帘。我不禁心頭一喜,莫非那橫空綿亙的山巒便是恆山的巨大的臂膀和強健的脊梁?從北面看山,山顯得陰陰的,蒙蒙的,皺摺處,一抹灰黑暗綠,仿佛藏著不盡的迷濛與神奇,撩撥著我的遊興。俗話說:望山跑死馬。可現代十人轎的腳步畢竟輕捷多了,躍過渾河大橋,我們便立馬山前了。然而,闖入我們眼帘的卻是蒼白無力的一片土黃。入山口,高低錯落的農舍一片土黃,房前屋後的崖壁一片土黃,盤曲而上的公路一片土黃,就連路邊簷下或休息或編織或四下張望的老翁、婦女與頑童們的身上也是一片土黃。汽車過往,黃土飛揚,漫天混沌,晴好的太陽都罩上了一圈昏黃的日暈。十人轎風塵僕僕,喘著粗氣,噴著響鼻,在盤山路上顛簸。我隔窗望去,山上竟無樹,淺草灌木似乎都難以遮蓋那黃禿禿、赤裸裸的土石。滿眼灼熱乾涸,令人乾渴焦躁。這哪裡是疊嶂拔峙、氣勢雄偉的「絕塞名山」?這哪裡是武夷九曲不可比擬的「龍門險關」?這裡有神石東飛留下的飛石窟,有姑嫂投崖化鳥成仙的捨身崖嗎?這裡有靈芝暗生的紫芝峪,有果老騎驢的石坡路嗎?我感到失望沮喪。
正當我們乘坐的十人轎在九曲十八彎的公路上盤旋而上之時,山下的千溝萬壑以及被綜合交錯的溝壑切割出來的蓬勃的綠色,猛地把我驚呆了。頭上是高聳萬仞的斷崖絕壁,腳下是直落千丈的巨壑深淵,想必是古往今來的洪水暴戾恣肆,橫衝直撞,像頭野性十足的猛獸,扯光了大山的青翠的衣裙,撕破了大山滋潤的肌膚,掏空了大山的五臟六腑,奪走了大山的青春與財富,這才將浸透著苦、辣、酸、鹹滋味的無邊的土黃存留世間。你看那溝溝壑壑,象尖爪,象利齒,象血盆虎口,象怒發獅首,還有那條也許淌過淚流過血至今還裸露著白骨樣碎石的乾癟精瘦的山間小河……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恐怖籠罩的氛圍裡和悲劇演化的溝壑中,一點點、一塊塊、一條條、一片片的綠色卻驕傲地存活著,這是何等的頑強堅韌的一種偉力!也許正是由於山水的切割衝刷和掏挖,才成就了這點點塊塊條條片片的少女般的萬方儀容與姿態,也許正是由於滿山的土黃色的壓抑圍困,這生機勃勃的綠色才色調各異、殘弱圖繡:墨綠——玉米,黃綠——小麥,青綠——穀子,褐綠——高梁。舉目俯瞰,令人賞心悅目。面對千溝萬壑的宰割侵蝕,綠色泰然自若,怡然自得,她們背依著大山母親的懷抱,淺唱低吟;在樂觀活潑的小溪的陪伴下,她們向著高遠的青天歡笑舞蹈。啊!我強烈地感受到了生命力的撞擊和震撼。有了這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相得益彰的綠色的點染,整個大背景上的土黃色似乎也頓時消盡了起初的那種荒漠、乾涸、貧瘠之感,瞬間變成了明快、高朗的輝煌和穩健、凝重的莊嚴。
峰迴路轉,一座依山傍水的村莊呈現於眼前了:黃燦燦的土山,綠油油的梯田,齊刷刷的窯洞。碧玉般的大西瓜裝滿了車,高頭大馬正駕轅待發;小片淨潔的場院上,渾身冒油的山民們正打軋剛剛上場的小麥。手扶拖拉機正隆隆作響,仿佛哼著豐收的歡歌;婦人們在河邊浣洗,串串笑語在涓涓山泉的琴弦上潑濺起銀鈴般的和聲;更有不少嫗叟悠然於窯前路邊,觀景聊天……此時,十人轎終於登上了峰巔。驀地,一幅壯美雄奇的青綠山水懸垂而下,我再次驚呆了。噢,這才是名不虛傳的恆山呀!望著恆山那蒼勁、挺拔的身影,我想,如果說北嶽恆山是雁北偉岸、堅強的軀體的話,那麼千溝萬壑中那永生不滅的綠色,不正是雁北頑強、剛毅的魂魄嗎?
作者簡介:張寶樹,1942年7月20日生,男,漢族,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作家》(紀實)籤約作家、河北省散文學會常務理事、天津散文研究會會長、全國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散文福地》主編。
1986年5月26日《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發表處女作《覓春》,從此開始文學之旅,先後發表作品數百篇,200餘萬字。結集出版的作品有:《中國現代寓言賞析》,散文集《生命的輝煌》、《走近真實》、《幸福在彼岸》、《張寶樹散文精選》,報告文學集《寸草春暉——來自教育的報告》,文化隨筆集《造神史話》等。代表 作品和獲獎作品有:《雁北魂》收入《中國遊記年選》,《口琴聲聲》 入選《當代散文選萃》,《生命的輝煌》獲全國「紅玫瑰」散文大 賽優秀獎,《感情的香味》獲全國「人間真情」徵文大賽1等獎, 《生命之旅》獲天津市第四屆「文化杯」散文1等獎,《愛的天平》 獲天津市第5屆「文化杯」報告文學1等獎,散文集《走近真實》獲天津市第11屆「文化杯」最佳散文集獎,《這個女人讓我心靜》 獲河北省散文名作1等獎,報告文學集《寸草春暉》榮獲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主辦的報告文學大型徵文1等獎。
1986年與著名作家袁鷹合作主編《當代中年作家散文選》(31萬字,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1992、1994年先後主編「中國當代美術家」傳記文學叢書兩部《耗牛、駱駝、雄鷹》和《一 代宗師——林風眠》(共計48萬字,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2000年與著名學者、作家林非合作主編「大視野」散文隨筆叢書十二部(170多萬字,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出版發行),2002 年主編「魯迅年」文學叢書五部(88萬多字,遠方出版社出版), 2010、2011年先後主編老年人散文集《為自己鼓掌》和《心靈盛宴》,計60萬字。
1995年鄭重入選《中國文藝家傳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入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中國專家大辭典》, 2001年入選《中國當代文化藝術名人》(作家出版社),2006年入選《中國藝術家寶典》,2010年8月榮獲「國家最高當代文化名人」榮譽稱號,2011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授予「世界當代八大文化聖賢」終身成就榮譽稱號,2011年8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准授予「世界第二次文藝復興先驅者」終身成就榮譽稱號(中國大陸3名)。2012年12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又批准授予「國際文藝泰鬥」終身榮譽稱號。
關於我們
《文學百花》公眾號:w19750503w
編輯微信號:15846436329
QQ號:1107458992
電話:15846436329
1、小說、詩歌、散文、劇本、雜文、書畫、攝影(攝影不能少於六張,人物、風景、家鄉風貌、社會百態等)作品等均可。經審核後發表。一周內未接通知,請自行處理。投稿標題註明「投稿」字樣,謝絕抄襲、文責自負,與本平臺無關。2、稿件須原創首發,即未在其他微信平臺發過(紙媒體、網絡不限),投稿信箱1107458992@qq.com(不接受微信投稿,望請見諒)。3、投稿者自擬「自我簡介」,如想在文章中有你的照片,請和文章與自我簡介一同發到郵箱。4、凡是投稿本刊,一周內不可另投他處(紙媒網絡不限),如有異議,請勿擾。來稿不可能在一兩天內發表,因為來稿量大,本刊要合理的安排時間發表,所以請君莫急,希望我們相互理解和體諒,謝謝配合。5、可關注公眾號、加編輯微信或者QQ號了解詳情,不另行通知。無讚賞無稿酬,發稿7日後發稿費,一般會在第二天發放,與平臺平均分配,後續有讚賞有稿費,用紅包發放,所以要加編輯微信。重點是宣傳創作者的勞動成果,弘揚民族文化,相互學習交流。6、同時歡迎各界朋友加盟合作,把《文學百花》辦的更好,讓我們一起在文學的海洋裡,揚帆起航,共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