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7日,國務院核定並公布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青海省有6地入選。其中古遺址三處,分別為青海省海晏縣尕海古城遺址、青海省共和縣伏俟城遺址、青海省都蘭縣考肖圖古城遺址;以及三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分別是青海省班瑪縣的果洛紅軍溝、達日縣果洛和平解放紀念地(查朗寺)、青海省尖扎縣囊拉千戶院。簡單的資料如下:
海晏縣尕海古城遺址
尕海古城遺址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尕海附近,是環湖五座城中的一座,與三角城古城同時建築。此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尕湖古城坐落在依山面水、平坦開闊的甘子河草原東部腹地,周圍是豐茂的湖濱草原。歷史上這裡曾是羌人活動的中心之一,屬吐谷渾文化範疇。
古城的外觀和布局呈正方形,城池為了適應以馬代步和便於操練軍兵的需要,東西長435米,南北長436米,城牆寬12米,高4.8米。全部用夯土築成,土層6米,城門寬約7米。城內南高北低,東北部為一平坦的廣場,西南部較高,為原來的房屋基址。出土的有漢代的五銖錢、灰色陶片、殘銅鏡等。
都蘭縣考肖圖古城遺址
考肖圖古城遺址位於都蘭縣香加鄉考肖圖溝內,西距青藏公路6公 裡,周圍群山環繞,連綿不斷。1996年6-10月,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發掘工作。 遺址面積達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一2米。共開10x10米探方20個,發掘面積2000平方 米。 初步揭露了一批重要的遺蹟,有塔形建築1座、 覆鬥形祭 臺1座和內外圍牆各1座,並出 土了一批陶、銅、漆、骨、石、鐵等 富有特色的遺物。 遺蹟中最為重要的是塔形建築的發現,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2019年10月,考肖圖古城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伏俟城遺址
伏俟」為鮮卑語,漢意「王者之城」。伏俟城遺址位於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石乃亥鄉菜濟河南的鐵卜加村,是古代連接東西交通的重鎮,東距青海湖約15裡,是最有名的古城遺址之一。公元540年,吐谷渾部落的伏連籌之子誇呂在此建立起青海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國--吐谷渾王國,定伏俟城為都城。作為交通要道的重要驛站,吐谷渾族為南絲綢之路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1986年,伏俟城遺址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班瑪縣果洛紅軍溝
果洛州班瑪縣的紅軍溝原名叫子木達溝,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2019年10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6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經過這裡,在石壁上寫下「北上響應全國抗日反蔣鬥爭!安慶宣」的標語,至今字跡清晰醒目。這是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惟一經過青海的地方。為了紀念紅軍,當地群眾把子母達溝改名為「紅軍溝」,班前鄉吉德寺大經堂前曾設立的哨所被命名為 「紅軍哨所」,一座紅軍走過的獨木橋被稱為「紅軍橋」。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紅軍溝還建有「班瑪紅軍溝紀念館」,始建於2015年7月,2017年8月正式開館。也已成為青海省具有地方特色的黨性教育基地!
果洛和平解放紀念地(查朗寺)
2019年10月,被國務院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查朗寺是達日縣最大的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由朗智班瑪隆多尖措創建於1895年。相傳查朗寺是格薩爾王王宮所在地,後山是嶺國時期格薩爾及眾將祭祀阿尼瑪沁雪山之地,故將寺院取名查朗寺,「查毛朗的寺院」,查毛朗--格薩爾時期嶺國的統稱。
查朗寺內有大、小經堂、十明學院、修行禪院、僧人住房等200餘間,內供有靈塔、佛像、唐卡、經卷等3000餘種珍貴物品。神秘的查朗天葬臺,也稱護林聖地,是青南地區最大的天葬臺,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查朗寺位於達日縣西北部,距縣城19公裡。目前有180名僧人,活佛23人。
果洛州政府投資50多萬元,於2018年8月在查朗寺建成達日縣查朗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基地佔地250平方米,共陳列資料照片50餘幅,實物30餘件。這些珍貴歷史資料充分展示真實寶貴的歷史見證和精神財富。
寺院對面建有果洛和平紀念碑,紀念碑於2008年開工建設,佔地總面積70餘平方米,碑高8.4米,象徵著果洛八月四日和平解放。
昂拉千戶院
昂拉千戶院位於青海省尖扎縣昂拉鄉尖巴昂村,始建於公元1949,原為居住在尖扎地區昂拉千戶的宅院。是青海省諸多舊宅中保存較完整的藏式莊院之一,距今已有70年的歷史。該莊院建築風格獨特,全部用木質結構建造。莊園的大門為磚木雕刻帶門樓,前有磚雕照壁,院內有200多間房屋。整體構思精巧,做工細緻,莊院總體構造保護完整。
1998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