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北篇(1)

2020-10-19 udoliu

海北藏族自治州的 西海郡故城遺址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舊址、門源古城及海晏縣尕海古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體情況如下:

海晏縣尕海古城遺址

尕海古城遺址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尕海附近,是環湖五座城中的一座,與三角城古城同時建築。此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尕湖古城坐落在依山面水平坦開闊的甘子河草原東部腹地,周圍是豐茂的湖濱草原。歷史上這裡曾是羌人活動的中心之一,屬吐谷渾文化範疇

  古城外觀和布局呈正方形,城池為了適應以馬代步和便於操練軍兵的需要,東西長435米,南北長436米,城牆寬12米,高4.8。全部用夯土築成,土層6米,城門寬約7米。城內南高北低,東北部為一平坦的廣場,西南部較高,為原來的房屋基址。出土的有漢代的五銖錢、灰色陶片、殘銅鏡等。

西海郡故城

西海郡故城位於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的金銀灘上,俗稱三角城,為西漢新莽時代所設西海郡郡城遺址。 1988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漢書》的記載,公元5年(西漢平帝元始五年),王莽派人誘使遊牧於青海湖地區卑禾羌獻地臣服,以其地築此城,定名西海郡,與已有的東海、南海、北海三郡齊名,取四海歸一之意。公元89-104年(東漢永元中)也曾一度設置,後來又廢棄不用。在城址內發現的西海安定元興元年作當銘文瓦當,是很好的斷代依據。南涼和西秦時改稱海西郡,又稱三角城。故城保存得相當完整,東西長650米,南北寬600米,城牆殘高達4米,基寬8米,頂寬2米,四個城門的門址保存完好。城內出土了篆刻有「西海郡虎符石匱始建國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戒造」銘文的虎符石匱,為省級重點文物。

門源古城

門源古城位於門源縣城東南部、浩門河北岸的一塊臺地上。隔河與照壁山相望,東、西臨古城東路與古城西路,北為房舍建築物,距東關街二百米,俗稱古城。

門源古城建於宋代,被命名為大通城,浩門河並因城名而改為大通河,具體築城年代當在1099年宋軍收復河湟地區至1125年西夏攻佔門源期間。關於古城被毀的原因,民間有駱駝客屠城的傳說。

門源古城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5月國務院公布門源古城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舊址

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舊址,又稱原子城,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地原址是風景優美的金銀灘草原,王洛賓在此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首民歌1957年選址,1958年籌建二二一廠牧民隨後遷出。19624月,青海省與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商定:在當地建立地方政權,名稱為青海省人民委員會礦區辦事處(簡稱青海礦區),行使地專級地方行政權力,作為省人民委員會的派出機關,但不作為一級地方政權組織。19807月,青海省政府根據國家民政部和二機部的意見,將青海省礦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青海省礦區辦事處,辦事處與221一套機構、兩個名稱,人員編制屬工廠。

二二一廠建成後,一大批科學工作者長期隱名埋姓,在原子城進行科研工作。青海原子城是我國核工業發展的搖籃,我國第一枚原子彈、氫彈在這裡誕生,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在這裡培育;這裡是我國民族工業的重要基地,是新中國現代工業興起的重要標誌。

 

19955月,原子城完成使命,光榮退役,並整體移交海北州地方政府,取名為西海鎮,成為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相關焦點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青海省
    今年10月7日,國務院核定並公布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青海省有6地入選。此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之一,2019年10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青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果洛篇(七)
    拉加寺拉加寺是青海省黃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魯派寺院,青海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受七世達賴指派,名僧阿柔格西堅贊鄂色(1726-1803年)於清朝隆三十四年(1769年)建成拉加寺,拉加寺採用色拉寺傑巴扎倉教程。
  • 青海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南篇(六)
    隆務寺隆務寺位於黃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隆務鎮鎮西山腳下,地處隆務河中遊河畔,氣候宜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位於同仁縣北1公裡的年都乎鄉政府所在地北山腳下的年都呼村,是青海省最古老的寺院之一。2013年3月,和日寺經牆及和日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大境門長城
    2019年夏季張家口、大同遊記第9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境門長城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1476公裡(1978-1982年間普查數據),素有「長城博物館」之稱譽。長城這個文保項目挺有趣,1961年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八達嶺、山海關、嘉峪關三段長城是作為三個單項被列入的,其後的二三四批各有一些增加。直到第五批時,新評上的與以前評上的合併為一個整體的文保項目「長城」,也就是說,從這之後再有新評上的某段,就只是國保單位「長城」的一個子項了。張家口的大境門長城就是這種情況,它是在2013年被納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範疇。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張家口堡
    2019年夏季張家口、大同遊記第7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家口堡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張家口堡俗稱堡子里,為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萬全右衛指揮使張文率兵修築,而張家口地名的由來,據說起因是洪武年間移民來此的民戶以張姓為多,總之是隨著這次建堡而終得定名了。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石家莊毗盧寺
    id=1598440308067028448我一直熱衷於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幾日隨手查了下石家莊到底有多少處,發現竟有39處之多,這倒著實讓我吃了一驚。因為石家莊市既沒有什麼悠久的歷史,也缺乏旅遊資源,我是常為朋友來了帶去哪玩而苦惱。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青州真教寺
    但出了東門(只是一個位置概念,實際並無門了)進入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昭德古街後,就忽然變成一番冷清的光景,各家門戶緊閉,路上鮮有行人,這與我心中所想大有差異。在昭德街中段有一座真教寺,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行至面前,發現大門也是緊閉,正待鎩羽而歸之際,側面的小門「咿呀」一聲打開,一位回民大叔走將出來,詢問得知可以參觀,言談間也頗友善,這才放下心來。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張家口蔚縣南安寺塔
    2019年夏季張家口、大同遊記第4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蔚縣南安寺塔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南安寺塔年份久遠,工藝精湛,早在2001年就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本身的文物價值之外,塔基之下更有地宮暗藏玄機。我不曉得文物工作者之前是否知道地宮藏寶之事(早年的著作中,未見提及),但這些寶貝倒是被賊人給盯上了。2010年,山東人王某租下對面的民房偷挖地道,直接打入南安寺塔地宮中,將沉睡千年的眾多文物洗劫一空,整個過程持續數月,而當地人渾然不知,直到寶物遺失數月後才有人報案。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寧波天寧寺鹹通塔
    春遊浙江第1篇:邂逅千年古塔——寧波天寧寺塔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這次為期一周的浙江之行,在遊山玩水中兼得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18項(蔣氏故居、西湖十景有諸多子項),如果時間允許,我也希望能把它們都記錄下來。昨日方歸,假期積壓的事務「百廢待興」,忙碌了一日,今晚抽空換換腦筋,就先開個頭好了。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蔚州靈巖寺
    2019年夏季張家口、大同自駕遊記第3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蔚縣靈巖寺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全國叫這個名字的寺廟有很多,論起知名度,蔚縣靈巖寺無疑比較低調,不過它卻是僅有的四個國保「靈巖寺」之一(其餘三個在濟南、成都、漢中)。靈巖寺的情況如同上一篇的常平倉,也是不再正常開放,但掏點錢可以給你開門參觀,不過這值守的老大娘可不如常平倉那哥們好說話,堅持要收我們三張票錢(我們一行六人,除了我都是免票人群),並說「我可是看你們大老遠來一趟才讓你們進去的」。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臨城普利寺塔
    id=1612411905013361953中秋遊雙塔(臨城普利寺塔、元氏開化寺塔),這次乃是真正意義上的尋訪,我覺得還是應該趁熱打鐵先把它們記錄下來,今先寫其一,東北的待以後慢慢補齊吧。從石家莊沿新元高速(老G4)一路向南,在柏鄉/臨城收費站下高速後一路向西,這條路叫趙雲大道(臨城也號稱趙雲故裡,這事在這篇文裡我先不多說了),新近建成,在百度地圖上還查不到名字,但坦誠的說,這路開起來感覺真不錯。左轉進入太行大街,南行過環島後從第一個路口拐進去,這是臨泉路,雙向堵的一比。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石家莊元氏縣開化寺塔
    id=1612736020114497593在中秋遊雙塔(臨城普利寺塔、元氏開化寺塔)之行中,前者頗感驚喜,後者近況堪憂,今天就再來說說開化寺塔吧(普利寺塔文章連結見篇尾)。圖4:塔紋飾古樸,但周遭電線環繞數年前,我和我爸曾偶然來過一次,彼時開化寺塔剛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久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普陀山法雨寺
    春遊浙江第5篇:法雨潤物細無聲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到了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獲朝廷賜名為「護國永壽鎮海禪寺」,但此後三度毀於火。年),康熙皇帝敕令重建毀於「紅毛鬼」(荷蘭人)的普陀山名剎寶陀觀音寺和護國永壽鎮海禪寺,這便是如今的普濟寺和法雨寺了。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南宮普彤塔
    在陪同參觀冀南烈士陵園後,順路去了南宮市區內唯一一處國保單位——普彤塔,趁著記憶清晰,就先把這篇寫了吧。這是因為明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的一場洪災,把原來的南宮縣城整體淹了,猛烈的洪水過後,縣城向東南遷移而去,普彤塔成為舊縣城碩果僅存的遺蹟。因先去的烈士陵園,我們是從縣城穿南宮湖過去的,這一路很狹窄不太好走,最後拐進了一段遍布牲畜糞便的村道,終於來到普彤寺門前。(如果是直接去普彤寺,下了高速在S324東行第一個路口左拐,是新修通的一條路,路況非常不錯)。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元中都遺址
    2019年夏季張家口、大同遊記第8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中都遺址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在我前面本來還有倆哥們拐了進來,一看要門票還齁貴(40元一張),扭頭就走,我便成了唯一的遊人。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齊齊哈爾黑龍江省圖書館舊址
    此行我特意前往或順路訪得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十餘處,齊齊哈爾是本次東北遊的第二站,這裡給我留下的記憶最深,故今日就先從這裡寫起。11日上午遊覽扎龍溼地返回市區後,即前往著名的龍沙公園,除了遊園放鬆之外,我還有一重要目的,就是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黑龍江省圖書館舊址了。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正定開元寺鐘樓與須彌塔
    大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一說是發生過重大戰爭之地),以「開元」年號為名,故改名開元寺。這也是為何全國有如此多「開元寺」的原因所在了。>圖4: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照年),重修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一仍唐制。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大同雲岡石窟
    2019年張家口、大同遊記第14篇&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42篇:雲岡石窟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雲岡石窟始鑿於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此前,太武帝拓跋燾大舉滅佛,文成帝拓跋濬登基後恢復佛教,他接受了高僧曇曜的建議,在都城平城(大同之古稱)以西的武州山上鑿窟建寺弘揚佛法,當時稱之為武州山石窟寺或靈巖寺。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篇):張家口宣化古城
    其中,清遠樓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朔樓於1996年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清遠樓。宣化城牆於2006年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與清遠樓、鎮朔樓合併為宣化古城。戰國、秦漢時,天下分36郡,宣化屬上谷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縣(州縣同治),明代為宣府鎮,清朝改為直隸省宣化府。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青州雲門山石窟及石刻
    由於回來後工作繁忙,更新一時停滯,直到今天才開始第一篇,話題與見聞雖有不少,也只能暫時從簡,先確保四篇國保單位的順利完成吧。其所涵蓋的疆域,從上古的天下九州之一,到漢代的一「省」,到明清的一府(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再到如今的蕞爾一縣(青州市乃縣級市也),這可真是落差年年有,今年格外大啊!不過具體到縣境,自漢以來卻也都是上級機構(州、郡、路、府)的治所,可謂區域中心所在,千百年間的厚重積澱,自是不容小覷。雲門山,正是青州一處菁華薈萃之地,舊時的青州八景,便以「雲門拱壁」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