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爸再次更新了關於兒童病毒性腸胃炎的科普文章

2021-01-19 童爸育兒


¥科普文章匯總¥ 病毒性腸胃炎(腹瀉 / 輪狀)。童爸匯總的關於兒童病毒性腸胃炎的科普文章(包括脫水、益生菌、補鋅、蒙脫石散、乳糖酶)。最後修訂:2019.3.4。

關鍵詞:腹瀉、輪狀、腸炎、痢疾、拉肚、蒙脫石、思密達、腸道病毒、腺病毒、腸胃炎。


前言:病毒性腸胃炎往往伴有腹瀉和嘔吐,有時候也被稱為秋季腹瀉,這是因為秋季是病毒性腸胃炎最高發的季節。其實春季也是腸道病毒感染比較高發的季節,最近從童爸20多個健康群有較多的案例反饋,我再次更新了腹瀉筆記。特別提醒:美國感染病學會(IDSA)發布了感染性腹瀉的診斷和管理指南,指出糞便白細胞檢測並不推薦用於急性感染性腹瀉病因檢測。換言之,也就是說針對腹瀉做大便常規其實並無什麼意義。當孩子腹瀉輕微的時候,主要根據孩子的症狀來判斷感染類型。而腹瀉很嚴重(例如反覆高燒+有膿血)則懷疑細菌感染,需要考慮做細菌培養。此外在公眾號發送諾如嘔吐腹痛補液鹽益生菌補鋅食物不耐受大便等關鍵詞都可以獲取到這些筆記的最新版本。


綜述:兒童病毒性腸胃炎主要由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腸道腺病毒星狀病毒等引起,特別以輪狀病毒(以腹瀉為主要症狀+早期可能有嘔吐)諾如病毒(嘔吐更為顯著+可能有腹瀉+也可能沒有腹瀉+病程短2-3天)最為常見。輪狀病毒感染以頻繁水狀腹瀉為主要症狀,同時可能伴有發燒和嘔吐(也可能沒有)。其實不必過分就追究病毒性腸胃炎是哪種病毒造成的,因為針對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或者嘔吐,重點都在於及時補充補液鹽,家庭的治療原則是補液補鹽不止洩。某些腸道病毒感染更容易誘發熱性驚厥(往往是輕微的單純型熱性驚厥)、腸套疊和輕微的心肌炎(表現為心肌酶升高)。當孩子出現脫水、精神狀態非常萎靡、大便有膿血、腹痛嚴重懷疑腸套疊或者腸梗阻都應該及時就醫。但是家長要懂得心肌酶增高未必就是心肌炎,目前針對病毒性心肌炎並無特效治療方法,多以支持療法為主。棒棒醫生曾經指出護心藥和營養心肌藥都不太靠譜,例如常見的果糖二磷酸鈉和輔酶Q10這類藥,我認為都只有安慰劑效應。


兒童腸道病毒感染中,少數孩子也可能會有大便帶有血絲,有時候也能查出白細胞。化驗大便有幾個白細胞或者有隱血,這根本不是使用抗生素的指徵。美國感染病學會(IDSA)發布了感染性腹瀉的診斷和管理指南,指出糞便白細胞檢測並不推薦用於急性感染性腹瀉病因檢測。換言之,也就是說針對腹瀉做大便常規其實並無什麼意義。而當症狀很嚴重(例如反覆高燒+大便有膿血)懷疑細菌感染,需要考慮做細菌培養。母乳餵養的嬰兒很少見到細菌性腸炎,即使是細菌感染也只有很少幾種情況需要用抗生素治療。國產輪狀病毒疫苗為第一代輪狀疫苗,需要每年接種。我對國產輪狀病毒疫苗持弱推薦的態度,3歲以上兒童幾乎都被輪狀病毒感染了,所以不再推薦接種國產輪狀病毒疫苗。三歲內兒童如果感染過一次輪狀病毒了,我也不再推薦接種。目前國內也引進了進口的輪狀病毒疫苗,家裡有新生兒寶寶的都可以考慮接種。


#童爸點評庸醫# 我真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醫生喜歡對嘔吐的兒童做血常規呢?嘔吐本來就很容易引起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比例的升高,這時候做血常規看到了這兩個數據超標,其實是無意義的啊!過去的幾年裡看到了很多張嘔吐後的驗血單,這除了給醫生濫用抗生素以藉口,還有什麼用呢?


當孩子在生病早期,症狀主要為【反覆發燒+輕微的呼吸道症狀】,或者【反覆發燒+輕微的腸道症狀】,這個時候並不容易判斷到底是什麼疾病。因為呼吸道病毒感染在早期可能會有輕微的腸道症狀(例如腹瀉/嘔吐),而腸道病毒感染在早期也可能會有輕微的呼吸道症狀(例如咽喉紅/咳嗽)。一般來說還是要持續觀察,在疾病發生的24-48小時後,往往就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了。如果是呼吸道病毒感染,會出現顯著的咳嗽、鼻涕、打噴嚏、咽喉紅腫、咽痛等症狀;如果是腸道病毒感染,會出現頻繁的水狀腹瀉(每天三次以上)、嘔吐、腹痛等症狀。而輕微的呼吸道或者輕微的腸道症狀,一般可以僅僅在家觀察即可。


兒童腹瀉的重點都在於及時補充補液鹽,家庭的治療原則是補液補鹽不止洩。如何管理補液方案?低滲口服補液鹽溶液(ORS)可作為輕中度嬰幼兒和兒童脫水、任何原因引起的成人急性脫水、嘔吐和嚴重腹瀉引起的輕中度脫水一線治療方案。中度脫水且不能口服ORS患者,可考慮經鼻胃管(國內極少使用)使用口服補液鹽溶液。一旦兒童開始補液,應管理其維持補液方案,應使用ORS補充所丟失水分,直至腹瀉和嘔吐症狀明顯緩解。因為國內很多地方缺乏適合兒童口味的補液鹽,有些兒童拒絕接受口服補液鹽溶液,這時候家長需要靈活應對,例如可以把補液鹽凍成冰棒給孩子吃。兒童腹瀉的時候特別容易造成紅屁屁,這時候要加強護理預防尿布疹,這方面科普可以在童爸育兒公眾號對話框發送【尿布疹】就可以看到。


國內藥店有一般只有兩種型號的補液鹽:「口服補液鹽Ⅰ」和「口服補液鹽Ⅱ」,而幾乎沒有低滲配方的「口服補液鹽Ⅲ」。如果你買的是Ⅰ號和Ⅱ號,在衝泡的時候,按照說明書規定的1.5倍衝水(比如說明書規定是1包配500毫升的水,那你需要1包配750毫升水)。如果你買的是Ⅲ號補液鹽,那就完全按照說明書的衝泡比例。三代補液鹽屬於低滲配方是更好的選擇,例如國內常見的博葉口服補液鹽III(見附圖),一般可以在網上藥店輕鬆買到,例如在京東大藥房購買往往可以最快速度到貨。你也可以選擇國外的一些口感更好的三代補液鹽。



純母乳的寶寶只要能正常吃母乳,發生嚴重腹瀉的可能性較小。一般來說都可以繼續母乳餵養,只需要在醫生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增加一些低滲的口服補液鹽就可以了。很多母乳餵養的寶寶,只需要增加母乳餵養的頻率,就可以保證孩子體內的水平衡而避免脫水。孩子感染腸道病毒後出現腹瀉,往往會造成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不過大多數孩子症狀輕微,不需要常規更換無乳糖奶粉。配方奶餵養的孩子,如果在普通飲食下腹瀉持續超過2周沒有改善,則要考慮更換為無乳糖奶粉(腹瀉奶粉)。


補液開始後何時可以進食?腹瀉期間,嬰幼兒可繼續行母乳餵養(強推薦,低等級)。補液期間或補液完成後,可恢復符合其年齡段的正常飲食。年齡較大的兒童,飲食不加以限制,包括穀類、肉類、酸奶、水果、蔬菜。不推薦含高濃度單糖的食物,包括碳酸飲料、果凍、罐裝果汁、甜點心和其他含糖飲料。不推薦進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急性嘔吐期(嘔吐頻率:每5-30分鐘就會嘔吐一次)時,要禁食也要禁水,讓腸道保持休息,因為這時候腸道處於興奮狀態,進食或者餵水後很可能會導致再次嘔吐。即便孩子很想喝水也暫時不要給孩子喝。當嘔吐進入緩解期(嘔吐頻率:每1-2小時嘔吐一次)後,可以每5-10分鐘少量餵流質、口服補鹽液、母乳、果汁(但不建議食用糖分較高的果汁比如蘋果汁、梨汁等),原則是由少到多,密切觀察。更多內容可以在【嘔吐】筆記裡查看。


病毒性腸胃炎(腹瀉)的病因包括: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腸道腺病毒、星狀病毒、札如病毒等。輪狀病毒最常見於6月齡至2歲的兒童,諾如病毒嘔吐症狀最為顯著,腺病毒感染無嘔吐但往往腹瀉時間可能長達兩周。幾種病毒特點分別如下:


輪狀病毒–輪狀病毒感染最常發生於6月齡至2歲的兒童。在溫帶氣候地區,該病發生在秋季和冬季。輪狀病毒感染很難與諾如病毒感染相區分;兩種病毒感染都常引起中重度胃腸炎,但諾如病毒感染時嘔吐往往更為顯著。


諾如病毒–諾如病毒感染可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從輕度疾病的發熱和水樣腹瀉,到更嚴重疾病的發熱、嘔吐、頭痛和全身症狀,也可發生無症狀的感染。大約一半的病例伴有發熱。潛伏期一般為24-48小時,症狀常驟然發作,一般持續48-72小時,並迅速消退。與其他病毒引起的胃腸炎相比,諾如病毒感染時患者的嘔吐更為顯著。如果有腹瀉,則一般為中等程度(24小時4-8次)。糞便未見黏液,糞便白細胞為陰性。在起病之後,糞便中排出諾如病毒的平均持續時間為4周,並且最初的24-48小時中排出量最大。


腸道腺病毒–在溫帶氣候地區的兒童中,腸道腺病毒(腺病毒血清型40和41型)是引起流行性胃腸炎的少見病因。鑑別特徵包括,腺病毒感染者無嘔吐、潛伏期長達10日,並且症狀持續時間長達2周。


星狀病毒–星狀病毒包括8種血清型(HAstV-1到HAstV-8),全世界均有分布。星狀病毒感染可發生於所有年齡組;在成年人中,該病毒的致病力似乎不如諾如病毒感染。在溫帶地區,該病毒感染的高峰出現在冬季月份。散發性星狀病毒性胃腸炎主要發生於4歲以下的兒童,潛伏期為3-4日。臨床表現包括低熱、腹瀉、頭痛、不適和噁心;嘔吐的發生頻率相對較低。症狀一般持續2-3日。


札如病毒–札如病毒感染主要累及嬰兒和幼兒,全年均可發生。尚不確定該病毒感染的潛伏期。



羅百竹:今天整理文件,發現上個月有位寶媽因為孩子腹瀉諮詢了卓正診所的李凌媛醫生。孩子化驗大便白細胞滿視野,黏液兩個+,但是綜合考慮孩子的症狀之後李凌媛醫生做出的判斷是以對症處理為主,暫時不用吃抗生素。李凌媛醫生回覆:「腹瀉的輕中重度並不是根據大便化驗結果,而是根據是否有高熱、脫水、腹瀉持續的時間,嘔吐持續的時間、每天腹瀉的次數綜合判斷。即便懷疑為細菌性腹瀉,也不首先推薦使用抗生素,因為大多數病原菌所致急性腹瀉均是自限性。對於痢疾樣腹瀉,疑似霍亂合併嚴重脫水,免疫缺陷病,以及有慢性潛在疾病的兒童推薦應用抗生素。或者有高熱、病情遷延不愈腹瀉超過一周以上也考慮使用抗生素。」


翟醫師:因為大便有血絲/潛血 在過敏性腸炎也是常態,所以基本可以下這樣的結論: 大便常規化驗,看到白細胞和潛血,無法把腸道細菌感染和過敏性腸炎區分開來。即使是腸道細菌感染,也只有少數幾種情況需要用抗生素,大多數的腸道細菌感染也都是可以自愈的。腸道感染,是否需要用抗生素我一般要考慮以下因素:1.孩子的年齡:嬰兒期,特別是純母乳餵養,腸道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極小。2歲以上孩子腹瀉,細菌感染的機率增加。2.是否有高熱?如果腹瀉,特別是水樣瀉,伴隨低熱,往往考慮腸道病毒感染,例如輪狀病毒。如果有39度以上的高熱,同時有膿血便,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大。3.化驗血常規的情況,如果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細菌感染可能性大。嗜酸性粒細胞高伴隨輕度貧血,則有可能是過敏性腸炎。



①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六版:腹瀉和脫水(470)


② 新媽媽大學:兒童腹瀉你需要知道的知識


③ 知貝健康:在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爆發前,這5點你必須知道!


④ 卓正診所:「秋季腹瀉」的真兇:輪狀病毒


⑤ 裴洪崗:輪狀病毒和腹瀉


⑥ 媽媽育兒熱線:孩子嘔吐了怎麼辦?把水留住的秘密?


⑦ 兒科醫生媽媽:腹瀉的家庭護理


⑧ 卓正診所:兒童秋季常見病之腹瀉預防與居家護理


⑨ 歐茜醫生:寶寶腹瀉,家長該做和不該做的


⑩ 歐茜醫生:腹瀉時一定要緊急去醫院的9種情況


11、翟醫師:化驗大便白細胞——這個檢查還有必要嗎?


12、翟醫師:化驗大便白細胞——Uptodate上怎麼說?


13、二喵居士:一圖看懂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



關於輪狀病毒疫苗、口服補液鹽、益生菌、補鋅、蒙脫石、腹瀉奶粉、乳糖酶等,推薦這些科普文章:



1、夏天的陳小舒:寶寶腹瀉、嘔吐怎麼辦?輪狀病毒疫苗、口服補液鹽、益生菌、補鋅…哪個更靠譜?


2、孔令凱醫生:兒童急性腹瀉應該吃什麼?


3、兒科大姚:醫生「吵架」的正確方式—兒童腹瀉到底該不該補鋅?


4、小兒外科裴醫生:拉肚子,要吃蒙脫石嗎?


5、 裴洪崗:孩子拉肚子,要不要吃「腹瀉奶粉」?


6、那唐元:乳糖酶能治腹瀉嗎?


7、怡禾科普:蘋果汁可以止瀉嗎?


8、知貝健康胡豔:寶寶腹瀉還帶血絲,應該如何護理呢?


9、翟醫師 :母乳餵養嬰兒大便帶血絲問題【公眾號PEDI

最近微博回答了幾個母乳餵養嬰兒,大便帶血絲的問題,有些共性:都是化驗大便隱血陽性,有白細胞/紅細胞,醫生就認為是細菌感染,給抗生素治療。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母乳餵養嬰兒,細菌性腸炎很少見。即使是細菌感染,腸炎需要用抗生素治療的也就很少幾種特殊情況。診斷腸道細菌感染不能靠大便常規,要做細菌培養才行。過敏性直腸結腸炎(食物蛋白誘導的直腸結腸炎),大便化驗照樣可以有白細胞/紅細胞。有一些急性胃腸炎,例如輪狀病毒感染的腹瀉,少部分孩子也可能會有大便帶血,有時候也能查到白細胞。總之,不要像一化驗血常規白細胞高就用抗生素一樣:看到大便化驗有白細胞,更不要就認為是細菌感染而給抗生素。嬰兒腹瀉,需要抗生素的機會更少,我已經幾年沒有給腹瀉的嬰兒開過抗生素了。



更多腹瀉知識推薦這些:


① 2017 IDSA:感染性腹瀉診治指南


② 指南速覽:AGA和IDSA感染性腹瀉診治相關指南


③ 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


④ 卓正診所:有種腹瀉,與抗生素有關


⑤ 卓正兒科鍾樂:不需要藥物治療的慢性腹瀉,你的孩子有過嗎?


⑥ 方舟子:我們為什麼會拉肚子?



在【童爸育兒】公眾號的對話框發送關鍵詞【腹瀉】或【輪狀】就可以獲取此文的最新版本,相關關鍵詞還有【諾如】、【嘔吐】、【腹痛】、【益生菌】、【補鋅】、【食物不耐受】、【大便】、【尿布疹】,發送【關鍵詞】三個字或者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就可以獲取所有的關鍵詞列表。

相關焦點

  • 寶寶為何會患上急性病毒性腸胃炎?
    兒童急性病毒性腸胃炎是十分常見的一種胃腸道疾病,只要寶媽寶爸餵養稍有疏忽,寶寶就能遇上。急性病毒性腸胃炎表現為嘔吐、發燒,拉肚子,雖來得急恢復快,但寶寶一點兒也不好受。如果寶寶患上急性病毒性腸胃炎該怎麼辦?有沒有預防措施?
  • 冬季如何正確預防兒童病毒性腸胃炎?兒科專家來支招
    冬季如何正確預防兒童病毒性腸胃炎? 鄂爾多斯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 劉萍來源:康巴什發布原標題:《冬季如何正確預防兒童病毒性腸胃炎
  • 兒童病毒性腸胃炎多發 專家提醒:謹防"病從口入"
    昨天,記者從煙臺市各大醫院兒科門診了解到,近期患感冒和病毒性腸胃炎的小患者較多。不少孩子出現上吐下瀉及發燒等症狀。
  • 【特別關注】新型病毒性腸胃炎蔓延?謠傳!
    最近, 一則「新型病毒性腸胃炎在全國迅速蔓延」的傳言,在微信朋友圈裡發酵,引起很多家長的擔憂和恐慌。傳言稱:這種新的病毒性腸胃炎,也就是所謂的諾如病毒症狀表現為發燒,上吐下瀉,目前各大醫院的兒科病房都非常緊張。那麼,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病毒,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今天上午, 記者來到廣西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兒科門診,發現前來就診的寶寶還真不少,多數是發燒咳嗽,伴隨嘔吐,這讓家長們都很擔心。
  • 網傳新型病毒性腸胃炎 其實是秋冬多發常見病
    原標題:網傳新型病毒性腸胃炎 其實是秋冬多發常見病  南方日報訊 (記者/歐雅琴)新的病毒性腸胃炎正在蔓延?近日,不少東莞市民的朋友圈都在傳諾如病毒的消息,讓人憂心忡忡。記者1月6日從東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諾如病毒並不是新的病毒,其感染性腹瀉也只是一種在秋冬季節多發的常見病,並非如傳言的可怕。
  • 益生菌與健康:急性胰腺炎、放射性腸炎和病毒性腸胃炎
    減少病毒性腸胃炎上一刻你還很好,下一刻你就可能因為腹瀉而衝向廁所,伴隨腹痛和噁心,甚至可能嘔吐或發燒病毒性腸胃炎,通常也被稱為腸胃感冒,這是由腸病毒感染所導致的。病毒性腸胃炎是由一種感染小腸的腸病毒引起的,它通常通過被病毒汙染的食物、飲料、器皿、糞便和唾液傳播。生的貝類也可能含有腸病毒。由於病毒性腸胃炎通常要經過一到兩天的潛伏期才能感覺到症狀,所以很難跟蹤到病毒的來源。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腸胃炎最臭名昭著的病毒。
  • 患上病毒性腸胃炎,擔心會傳染?一文為你解說
    病毒性腸胃炎患者最主要的症狀就是會出現嘔吐、噁心甚至還伴有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這些都是由於人體受到病毒感染所導致額。可以配合一些抗病毒的藥物進行調理,同時還需要配合使用保護腸黏膜的藥物,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切記私自濫用藥物,避免對身體造成不適。
  • 昆士蘭爆發病毒性腸胃炎!2個病區隔離!傳染性極強,稍有接觸就有危險 …
    嘔吐可能很頻繁,在兒童中更為常見。人們也可能有噁心,發燒,胃痛,頭痛和肌肉酸痛。尤其是幼兒和老人的症狀可能會很明顯,嚴重時可能會脫水。而且病毒性腸胃炎傳播途徑也廣得嚇人,不僅通過汙染食物和接觸傳播,甚至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簡直是防不勝防。
  • 冬季常見病之急性腸胃炎
    原創 消化感染科 張婷 上海市兒童醫院健康科普 收錄於話題#秋冬季防病;4個一到秋、冬季節,有些孩子會發生上吐下瀉的症狀,這可能就是得了急性腸胃炎。急性腸胃炎並不少見,爸爸媽媽應該如何應對呢?問:急性腸胃炎有哪些原因?答:兒童發生急性胃腸炎的原因,第一位肯定是感染性原因。感染中以病毒感染居多,我國腹瀉監測網的數據清楚的顯示,當孩子得了急性胃腸炎,90%的可能性是病毒性感染,而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瀉中,60%-90%是輪狀病毒引起。
  • 新型病毒性腸胃炎蔓延是謠傳 諾如病毒並不可怕
    近日,一則關於「新型病毒性腸胃炎在全國迅速蔓延」的傳言在微信朋友圈裡廣為流傳,引起很多家長的擔憂和恐慌。傳言稱,這一新型病毒叫做「諾如病毒」,孩子感染後上吐下瀉,嘔吐時呈噴射狀,腹瀉難止直到脫水,症狀十分嚴重,建議家長必須做好防護措施。事實真如傳言說的那樣嚴重嗎?《生命時報》第一時間聯繫到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輝,對此進行求證。
  • 網傳新型病毒性腸胃炎蔓延 其實是秋冬多發常見病
    新的病毒性腸 胃炎正在蔓延?近日,不少東莞市民的朋友圈都在傳諾如病毒的消息,讓人憂心忡忡。記者1月6日從東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諾如病毒並不是新的病毒,其 感染性腹瀉也只是一種在秋冬季節多發的常見病,並非如傳言的可怕。
  • 什麼是病毒性腸炎 這些偏方治病毒性腸炎
    病毒性腸炎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會得的一種疾病,有許多人得過病毒性腸炎,病毒性腸炎會傷害大家的身體,那麼請問什麼是病毒性腸炎?病毒性腸炎吃什麼好?治病毒性腸炎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什麼是病毒性腸炎病毒性腸炎是一組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 病毒性腸胃炎時該怎麼吃?醫師給出建議
    這時候去看醫生,經常會被診斷為病毒性腸胃炎。病毒性的腸胃炎主要是被「諾如病毒」感染造成的。它的潛伏期約1~3天。由飛沫及口水傳染。一開始會吃不下東西、肚子脹痛,之後會有嘔吐、腹瀉,嚴重者有發燒和全身酸痛的症狀。一般來說,病程3~5天,控制飲食和多休息可以讓病程更快好起來。
  • 秋冬季警惕病毒性胃腸炎---消化病公益科普0161貼
    病毒性胃腸炎又稱病毒性腹瀉,是一組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特點為起病急,一般先後類似感冒症狀的發熱及全身不適待症狀,消化道症狀主要為腹瀉,排水樣便或稀便,一般沒有腹痛,可伴有噁心、嘔吐;民間所言胃腸型感冒也與其有交集。
  • 如何防治兒童夏季急性腸胃炎?
    隨著暑期的到來,夏季急性腸胃炎,出現腹瀉、發熱等症狀的兒童到醫院就診的數量也逐漸增大。急性腸胃炎是一種胃腸黏膜的急性炎症,多發病在夏季,夏季氣候炎熱、潮溼,適合細菌、微生物繁殖,食物易發生腐敗和變質。兒童的消化系統尚不成熟,局部抗感染能力較差,加之生長發育快,胃腸道負擔重,稍有不慎,就容易患病。如果兒童有外感或飲食不節的患病史,並出現了噁心嘔吐、腹痛、大便次數和形狀改變以及發熱等症狀,多是患上了急性胃腸炎。
  • 2020年兒童閱讀大會亮相中國童書博覽會
    中國童書博覽會自2020年10月4日開展以來,可謂精彩紛呈,驚喜不斷。各種各樣新鮮有趣的互動活動更是燃爆現場,引得大小朋友流連忘返!由中國出版協會指導組織的2020年「兒童閱讀大會」於10月12日在中國童書博覽會現場舉辦,眾多出版界、閱讀界、教育界以及圖書發行、新媒體等領域的國內、國際行業大伽齊聚一堂,共議兒童閱讀未來發展。
  • 腸胃炎原來是這樣傳染的!預防原則以及患者的飲食護理
    每年秋冬季,是病毒性腸胃炎的流行期,而夏季則是細菌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因食物保存不當或料理環境不佳,若吃下這些充滿細菌的食物,就容易患上腸胃炎。不論是何種類型,腸胃炎在一年之中如影隨形,任何時候一不小心都可能遭到感染。腸胃炎是什麼?
  • 急性腸胃炎是如何「起鬨」的?致病4個因素,症狀表現都不一樣
    急性腸胃炎跟細菌、寄生蟲、病毒等感染以及飲食、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餵養的方式等因素有關。這種疾病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常常由「糞-口途徑」傳播,發病的主要群體是兒童,而且兒童的症狀更為嚴重。該病有多種發病原因,不同類型表現出來的症狀都是不一樣的,下面來了解一下引起急性腸胃炎的4個因素:病毒性因素、細菌性因素、寄生蟲因素、非感染性因素。
  • 秋冬呼吸道、病毒性胃腸炎進入高發季,專家提醒:兒童預防要做好手...
    這兩天,禾城的最高氣溫直逼30度,早晚溫差進一步拉大,據嘉興疾控部門監測,目前我市已進入秋冬呼吸道疾病,以及病毒性胃腸炎高發季節。兒科專家提醒,兒童預防這些疾病,最主要的還是要做好手衛生。在市婦保院兒科,儘管已經開了七個診室,不過,排隊就診的兒童還是很多,咳嗽聲、哭鬧聲此起彼伏。市民林先生說,這幾天小孩子有點喉嚨痛,然後咳嗽,有一點點的發燒,醫生說是扁桃體發炎,幼兒園裡面請假還是蠻多的,基本上平均每天都有五六個、六七個都是在請假的。
  • 嬰兒常見病之急性腸胃炎——病因症狀
    小兒急性腸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嬰幼兒的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對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不適應就容易發病。急性腸胃炎時小兒腹痛難耐,上吐下瀉,這時家人應立即帶小兒就醫。(4)氣候變化,如過冷使腸蠕動增加,過熱使胃酸及消化酶分泌減少,也可能誘發急性腸胃炎。症狀急性腸胃炎分為病毒性腸胃炎和細菌性腸胃炎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