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系統緊繃 各國蓄力囤積戰略儲備!

2020-12-13 騰訊網

全球糧食系統的脆弱性已經在這場新冠疫情大流行中顯露無遺。

雖然說全球各國糧食的平均自給率超過八成,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全球化糧食分配的基礎上的。中國大量進口美國的廉價大豆,騰出更多空地種植小麥和稻穀;日韓大量進口歐洲、美洲的小麥和玉米,更多的資源生產稻穀和發展高科技農業,由此來看,各主要國家糧食的自給其實均依賴於全球化市場。

所以,一旦逆全球化,全球糧食資源配置受到限制,那麼全球各國糧食的平均自給率將會下降,部分國家可能面臨糧食危機。

日前出爐的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GHI)正在表明這一觀點,當前仍有許多國家面臨飢餓。在GHI數據中,印度在107個國家中排名94位,處於重度飢餓。但情況糟糕的絕非只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盧安達、奈及利亞、阿富汗等國家同樣屬於嚴重級別。

從全球範圍來看,當前糧食作物供大於求。

全球累計庫存穀物有8.17億噸,創千禧年來的新高。在全球完全無產量的情況下,全球各類的糧食儲備仍能滿足5-6個月的需求。

但是,糧食安全並不能簡單地只看自給率,因為真正威脅糧食安全的是全球供應系統受阻,並非供應不足。

從糧食危機來臨前的預兆之一「糧食進口國開始屯糧,政策上出手應對可能爆發的糧食危機,或是通過補貼等方式加大本土糧食耕種面積」來看,不少國家已經開始行動了!

放眼全球農業市場,以第三世界為核心的國家,都開始大肆囤積糧食應對未來的糧食危機。

約旦增加了17個月的小麥儲備並創下歷史記錄;

全世界最大的糧食購買國之一埃及自4月以來把糧食購買量提高了51%;

摩洛哥也將在2020年剩餘時間內免稅進口小麥;

巴基斯坦也在增加小麥和糖的採購;

大米重要供應國之一柬埔寨遭遇強降雨大米出口受阻,政府增加3000萬美元預備金,鼓勵糧食加工企業收購稻穀;

菲律賓限制大米進口以穩定農產品價格;

俄羅斯天氣乾燥或引發新的出口配額,造成全球小麥供應緊張;

土耳其取消45%小麥、玉米、大麥進口稅,以促使農民和貿易商出售庫存,穩定國內價格;

南美巴西、阿根廷、黑海玉米供應耗磬,全球供應擔憂加劇;

阿根廷大豆工人因疫情舉行薪酬罷工,以求提高薪酬

……

這些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跡象表明,更多的貿易商和消費者也在囤貨。各國和消費者的這種囤積行為,加上惡劣的天氣,導致玉米、小麥、大豆等農產品價格同步上漲。其中,全球小麥價格飆升,美國小麥漲到了近六年來的最高水平,最後,這些出口限制造成的供應緊張都在全球市場上顯現出來。

由此可見,世界範圍內的糧食危機在恐慌中不斷蔓延。糧食需求增加、生產中斷和不確定因素將導致新的全球糧食危機,因為價格上漲和糧食短缺造成的全球飢餓將繼續增加。

對於正在提升的全球糧食市場風險,10月21日,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提醒,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外的投機資本對糧食市場炒作有升溫跡象。

此前,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程國強也曾表示,全球糧食市場風險正在提升,相比當前熱炒的供應不足導致的糧食安全問題,更應該警惕的是過度炒作擴大疫情影響所導致的恐慌性糧價波動。

來源:綜合自農業農村部、智本社、博易大師,中華糧網

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世界糧食儲備只夠吃57天 印度難以實現糧食自給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聽到這樣的對比,人們在擔心:全球糧食安全形勢究竟如何?人類該如何應對?  冷戰後已鬧了5次糧荒  英國《衛報》近日報導,世界糧食庫存儲備只有57天,和1962年歷史最高水平81天相比下跌30%。與此相應的是糧價和食品價格的飆升,這對貧困國家來說,簡直就是場災難。
  • 全球糧食儲備紛紛告急,中國做出一項重要決定,東南亞非常意外?
    眾所周知,糧食是生存的基本,而只有吃飽飯,才能有力氣幹其它的事情。不過,最近全球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很多國家面臨著糧食儲備不足的危險,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國家就開始囤積糧食,甚至限制糧食的出口計劃。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畢竟全球疫情大爆發,原油下跌,經濟下滑,再加上現如今的全球儲備糧食,這也讓很多國家都看不到未來。但是就在多國宣布糧食告急的危險之後,中國卻正式宣布增加出口大米的計劃。此前,作為世界糧食出口的幾個大國。越南是最早停止糧食向世界出口的國家,隨後其它的國家也紛紛的響應,其中俄羅斯也限制了葵花籽的出口。
  • 埃及總統要求提高戰略糧食儲備
    埃及總統Abdel Fattah al-Sisi的發言人周二表示,總統已經告知相關部門提高糧食戰略儲備。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日益加劇。埃及是全球最大的小麥進口國。埃及表示,政府的小麥庫存可以滿足3.5個月的消費,大米庫存可以維持4.6個月,植物油庫存可以持續到10月份。埃及供應商品總局(GASC)在3月19日舉行的上次招標中採購了12萬噸植物油,並在2月11日的小麥進口招標會上買入36萬噸俄羅斯和羅馬尼亞小麥。
  • 金東糧食儲備充足,至少可保障半年正常供給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響,多個國家宣布啟動部分糧食出口限制舉措,或加劇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波動。不少市民擔心日後大米緊缺、漲價,在超市紛紛上演「奇幻」一幕——「搶米搶油」,囤積物資。糧庫儲備充足  極端情況全區6個月無憂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進口大米數量是255萬噸,僅佔全國大米消費量的1%。進口大米主要用於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即使不進口,也不影響省內口糧供應。囤大米一說從何而來?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為我們解開了謎團。「部分國家的糧食出口限制,對金東區的糧食供應基本是沒有影響的。
  • 記者探訪金東糧食儲備:至少可保障半年正常供給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響,多個國家宣布啟動部分糧食出口限制舉措,或加劇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波動。不少市民擔心日後大米緊缺、漲價,在超市紛紛上演「奇幻」一幕——「搶米搶油」,囤積物資。還有不少人四處打聽此消息的準確性,猶豫到底要不要囤米? 金東的糧食夠吃嗎?糧價會漲嗎?真的需要囤糧嗎?4月10日,記者走訪了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以及本地多家超市,發現我區糧油米麵供應充足,價格穩定,且我區糧食加工能力已恢復至常年水平,市民無需盲目囤糧。
  • 方言:攜手維護全球糧食安全
    有專家預測,若蝗災持續下去,2020年全球的糧食產量將銳減三成。去年9月,澳大利亞東部和南部發生罕見的森林大火,大火持續了4個月,過火面積達1200萬公頃,影響農牧業生產。2020年以來,全球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多國出現民眾囤積食品的現象。一些國家開始禁止農產品出口以求自保。
  • 農業農村部: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 不必搶購囤積
    央廣網北京4月5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在昨天(4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糧食產量連年豐收,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國家糧食庫存充足,穀物進口數量不大,糧食以及各類副食品貨足價穩,沒有必要搶購囤積
  • 柬埔寨囤積30噸黃金?中國儲備已達1942.41噸!對人民幣意味著什麼
    在全球經濟放緩之際,黃金作為世界公認的硬通貨,一直備受各國黃金持有方的青睞。實際上,今年以來,各國央行都在擴大黃金儲備量。十月初,柬埔寨更是公開表示囤了30噸黃金,以應對任何突發的經濟危機。與此同時,中國央行已連續十個月增持黃金,再次確認了黃金的重要地位無可撼動。這一股來自世界各地的囤金潮,也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 根據國外疫情情況,今年老百姓需要囤積糧食嗎?看完心裡有數了!
    但是隨著海外疫情的爆發,很多國家發布了禁止糧食出口的通知,我國不僅是農業生產大國,同時也是糧食進口大國,所以海外疫情的發生,對我國進口糧食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在這個情況下,老百姓們需要囤積糧食嗎?我們先來看一下2019年我國糧食進出口的情況。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13277億斤,比2018年增長了119億斤,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 全球糧食系統抗災能力需更強大
    《柳葉刀》社論就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稱——  全球糧食系統抗災能力需更強大  國際戰「疫」行動  糧食,人類健康和繁榮的基礎。糧食系統亦是人類影響環境的一個主要途徑。  英國《柳葉刀·星球健康》期刊日前發表社論,探討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糧食安全。文章稱,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及對疫情的控制措施,將從多方面對糧食系統造成影響。
  • 需要囤積糧食嗎?
    我國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最早的國家,在國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後,疫情已得到明顯控制,現存確診患者僅剩兩千餘例,數據表明,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新冠肺炎患者正急速增加,種種跡象表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仍十分嚴峻,疫情拐點仍然遙遙無期。那國外的疫情這麼嚴重,繼續發展下去,會影響到我們嗎?作為老百姓我們應該準備什麼嗎?
  • 今年全球乾旱災害突出 糧食安全成各國嚴峻課題
    如何應對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保證糧食安全,成為世界各國農業氣象減災防災領域中的嚴峻課題。2月16日至17日,「乾旱與極端溫度:可持續農林漁業的備災與管理」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世界氣象組織(WMO)以及來自中國、法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的代表集中討論了極端天氣條件下備災減災的應對之策。代表們一致認為,形勢急迫,各國間需要加強氣象、糧食和環境方面的合作。
  • 西方國家囤積疫苗是破壞全球團結抗疫的不義之舉
    日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刊發一篇題為《發達國家囤積新冠疫苗而窮國卻「望眼欲穿」》的文章,披露一旦相關疫苗獲得各國監管機構的批准,美國、加拿大、英國等發達國家所囤積的新冠疫苗數量,將會超過這些國家的人口總數。那麼,眼下全球這道疫苗「鴻溝」到底有多深?一組組數據揭露出冰冷而殘酷的現實。
  • 約旦:擴戰略儲備 守風險底線
    原標題:約旦:擴戰略儲備 守風險底線 來源:駐約旦哈希姆王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隨著新冠疫情在約旦蔓延,約旦政府面臨的壓力不斷上升,擴大儲備,守住風險底線。根據約旦佩特拉通訊社報導,3月23日約旦阿卜杜拉國王,在王儲海珊·本·阿卜杜拉二世的陪同下,緊急奔赴Ghabawi考察戰略儲備倉庫。未雨綢繆目前約旦新冠病毒確診人數已達127人,為確保約旦民眾在封城期食品安全,國王特別強調:非常時期物資供應關乎國計民生。保障公民對基本物資的需求是政府的首要任務。
  • 增強糧食安全信心 70個中央儲備糧庫將向公眾開放
    為增進社會各界對糧食儲備安全的信心,中儲糧計劃聯動地處祖國大江南北、覆蓋主要產銷地區的70個中央儲備糧庫同步對公眾開放。圖為啟動儀式現場。 周銳 攝 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 周銳)為增進社會各界對糧食儲備安全的信心,中儲糧計劃聯動地處祖國大江南北、覆蓋主要產銷地區的70個中央儲備糧庫對公眾開放。
  • 這是比全球糧食危機更可怕的無底洞
    畢竟疫情的持續蔓延對糧食生產和物流運輸有一定影響,另外最近新聞輿論對糧食緊缺的渲染和多國出不同程度的限制糧食出口,自然從這些隻言片語中做出危機要來的判斷,從「糧荒」變「糧慌」,急忙告訴身邊的人,於是三人成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恐慌的氛圍開始搶糧。為消除民眾的恐慌,政府進行官方闢謠和數據解釋,告訴大家:不必囤積。
  • 全球各國外匯儲備中,美元達到了6.75萬億,那人民幣有多少呢?
    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信息,截止到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各國中「已分配的外匯儲備」總額約為10.93萬億美元規模,與上一季度相比略有下降。分地區來看,咱們中國的外儲仍是最高,分貨幣類型來看美元依舊佔據最大份額。
  • 如果在上海黃金交易所設立黃金儲備中心
    知道世界黃金最多的地方在哪裡嗎,不在金店,也不在中國大媽的身上,在紐約自由大道33號,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地下金庫裡,這裡保存了全世界80多個國家以及國際組織的黃金,有將近7000噸黃金,是全球最大的「黃金存放地」。
  • 實現更高層次糧食供需動態平衡
    在糧食供求長期緊平衡的態勢下,我們仍要始終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全面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大力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糧食供需動態平衡,以糧食供給安全穩定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從「藏糧於庫」到「藏糧於市」  當前我國糧食庫存處於高位,企業商品庫存明顯增加,創近15年來最高水平,東北地區玉米商品庫存已達到上年同期的3倍。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Snyder憂心忡忡地寫道,一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朝鮮近期發布的備忘錄顯示,受高溫、乾旱、洪水等因素影響,朝鮮糧食產量大幅下降,目前已下調人均每日口糧配給;受厄爾尼諾影響,非洲糧食安全也面臨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