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正創新 培養高素質體育人才——聚焦長江師範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三育、四化、六卓越」新師範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近日,長江師範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連續收到重慶市江北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豐都縣教育部門發來的《關於長江師範學院體育專業畢業生綜合評價結果的函》,學院畢業生以工作業績突出、職業水平高、學習能力強得到用人單位讚譽。
這一份份出色的「成績單」,映現出學院對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懈追求。
面對「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之問,長江師範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以「新師範」建設為引領,以新思維、新人才觀、新的教育教學手段,創新「三育、四化、六卓越」新師範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為地方培養優秀師資。
六卓越:科學回答「培養什麼人」這一問題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長江師範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始終把培養什麼樣的體育教育人才放在辦學首位,明確提出培養與新師範相契合的「德高、善教、技強、會說、熟寫、活用」的「六卓越」人才。
「德高」即品德好。要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四個自信」;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紮根人民、奉獻國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有大愛、有大德、有大情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善教」即教學好。要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具備綜合育人的能力。能夠在教育實踐中將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品德養成相結合,自覺在體育教學中有機進行育人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
「技強」即專業好。要具有較高的運動專項技能和深厚的專業知識基礎、紮實過硬的運動項目基本功,做到「一專多能」,能夠做學生專業知識、運動技能上的引導者、示範者和啟發者。
「會說」即口才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具備較強的交流、溝通、演說能力,並且有較高的規範性、嚴密性、邏輯性、審美性、藝術性,能夠不斷啟迪學生的智慧、感化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情趣。
「熟寫」即寫作好。要具備熟寫教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能力,具有教育教學實踐研究的方法和指導學生創新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活用」即應用好。具有靈活運用的能力,滿足社會和行業需求,贏得自身發展。
「三育並重」「四化協同」:科學回答「怎樣培養人」這一問題
學院始終堅持「思想品德、專業技能、師範素質」的「三育並重」原則,以「合作化、一體化、體系化、評價化」「四化協同」為實踐路徑,培養「六卓越」應用型人才。
「學校—地方」合作化,以提升人才質量為中心,充分挖掘學校、社會資源,大力開展聯合辦學,形成校內校外聯動機制。加強與地方中小學合作,建立專項化人才培養輸送機制,提高生源質量,為學生實習實訓和就業搭建平臺;打通人才培養信息渠道,為人才培養提供反饋信息,精準掌握與對接地方學校體育師資需求,為培養「六卓越」體育師範人才發揮基礎性、平臺性、信息性作用。
「教學—團學」一體化。教學活動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注重專業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的傳授與培養,注重師範素質的傳授與訓練,注重思想政治與品德的養成與教育。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認真領悟植根於實踐的中華體育精神的精髓,提高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團學活動圍繞「六卓越」人才培養要求,秉持「三有三形成」育人理念(有品德,形成完美人格;有技能,形成專業規格;有理想,形成職業品格),積極開展各類技能比賽、入職模擬等活動,不斷強化與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專業技能和師範素質,綜合培養「六卓越」體育師範人才。
「學—訓—賽—用」體系化,把教學習得、專項訓練、模擬競賽和實踐應用有機結合,形成完整體系。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術(能);通過課上課下專項訓練進行鞏固、提高;再通過模擬競賽進行運用、提高;最後通過實踐進行提升、完善,形成螺旋式上升過程。從簡單到複雜,從基礎到綜合,從學習到提高到強化到應用的循環往復不斷刺激、持續改進,達到運動技能、師範素質的理想狀態。
「專業技能—師範素質」等評化。專業技能指專業知識技能和專業運動技能,師範素質主要指學生在課程或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教、講、寫、說」等能力。課程考核實行「專業技能、師範素質」等評化機制,把師範素質包括平時學習形成過程納入到期末成績評定中,等同專業知識技能和專業運動技能終結性評價,促進專業技能和師範素質等同發展。
紮根重慶,服務地方:科學回答「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
學院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深入推進校地合作化、協同化,為重慶特別是渝東南地區人民教育需求培養人才、輸送人才。
隨著「三育、四化、六卓越」新師範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推進,長江師院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人才培養質量成效顯著。報考人數逐年遞增,錄取分數逐年提高,生源質量逐年提升,學科競賽不斷突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整體思想素質高,能夠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具備體育教學所要求的運動技能,在工作中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工作業績突出,為增強地方中小學學生體質能力、推動地方教育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絕大部分成為學校、區縣骨幹。
(王麗英)(王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