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八期|張曉彤:我家老照片及背後的故事​...

2020-12-21 澎湃新聞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八期|張曉彤:我家老照片及背後的故事​——父親的規矩

2020-12-16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標題下「昆明女聲」可快速關注

重家教、守家訓、正家風,一直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家庭文化傳統。家庭,是我們最早接受教育的環境,是傳承家教家風的核心場所,同樣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堅強的後盾,最溫暖的港灣。

昆明市婦聯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為工作目標,圍繞「傳承好家風好家訓」主題,結合2020年尋找昆明市「最美家庭」活動,5.15「國際家庭日」、「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月」,推出「家風故事匯」系列展示活動,通過講述「名人家風故事」、「模範家庭故事」、「戰疫家庭故事」和「家風家訓故事」,以深度挖掘歷史名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抗疫家庭故事,同時,展示昆明市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科學教子、勤勞致富、鄰裡互助、熱心公益等優秀有代表家庭的家風家訓,家風故事,共同展現昆明風採。

聽家風故事 傳播好家風 凝聚愛國情

家風家訓故事

家庭是最溫暖的港灣,也是每個人最初的起點,一個家庭的家風、家教、家訓,影響著和幫助著人一生,為幫助青少年兒童、家庭與社會共同學習進步,講好普通家庭的好家風好家訓故事,共同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品質,共同建設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傳承好家風,深入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每個家庭都有著不平凡的故事,今天,我們從東川區財政局張曉彤同志家庭老照片裡的故事裡,一同感受好家風、好家訓的重要作用。

老照片

來源:作者投稿

我家老照片及背後的故事

——父親的規矩

作者:東川區財政局 張曉彤

父親出生於60年代,是一個在祖國西北邊關駐守了17年的東川男人,是一個眉宇間帶著英氣卻又掩飾不住滄桑的湯丹漢子,他的肌膚早已被強烈的紫外線鍛造成了紫銅色,以命相許的鐵血職能賦予了他堅定的信念。我是家中的獨女,生在軍營,長在軍營,父親從小就對我立下了嚴厲的家規,不允許剩飯,不允許穿奇裝異服,不允許在同學家過夜,不允許和男同學過於親近。在父親嚴厲的規矩之下,在部隊大院成長的我一直都是鄰居眼裡的乖乖女。

1998年父親轉業回東川時,分配在原東川市工商局紀檢組工作。印象中。父親個子很高,相貌英俊,他喜歡穿著白襯衫、藏青褲子,騎著一輛永遠嶄亮的自行車上下班,從沒有遲到早退。傍晚回到家就著一碗老花豆,悠然自得。我讀高中時,每到春節,父親都要談談家風,立幾條規矩:「守住底線不準違規、勤勞做事清白做人、鍛鍊身體健康第一、知足常樂積善成德……」一條條家規,凝聚著一名黨員,一位軍轉幹部對家庭成員的殷切期盼,所以工作以來我一直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張老照片是在我六七歲的時候我們全家的合影。如今,父親因病去世已經十多年了,但他遺留下來的規矩:誠實、善良、孝順、寬容、有責任心、老老實實做人、勤勤奮奮做事,無時無刻不在鞭策著我,引導著我們傳承家風、努力學習、認真工作、家庭和諧,讓我們用滿滿的正能量繼續前行。

生活近照

來源:作者投稿

一張照片,一段故事,弘揚家風,傳承家訓。

老照片裡承載著的不僅是美好的回憶,亦有思念,更有誠實、善良、孝順、寬容、有責任心、老老實實做人、勤勤奮奮做事家風。

感謝張曉彤同志的投稿,讓我們一起感受家風家訓的醇香。

你想聆聽更多家庭的故事嗎

「家風故事匯」系列展示活動

帶你感受家庭的力量

來源:昆明市婦聯、雲南兒童網

原標題:《【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八期|張曉彤:我家老照片及背後的故事​——父親的規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好家風好家訓】「家風故事匯」電臺直播活動,一起感受學習最美...
    【好家風好家訓】「家風故事匯」電臺直播活動,一起感受學習最美家風!由昆明市婦聯、昆明市文明辦聯合主辦的昆明市2020年傳承好家風好家訓主題活動以5.15「國際家庭日」、「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月」為契機,以多模塊、多角度、多層次的方式開展主題活動,其中「家風故事匯」系列展示活動,從5月15號開始在昆明廣播電視臺FM105開設專欄,每天下午17點57分播出榜樣家庭專題片,並於FM102.8、FM100.8、FM95.4等頻率上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故事展播
  • 講好家風故事,踐行勤儉養德 龍山小學「家風故事匯」潤物無聲
    12月16日下午,在渝北區龍山小學「儉以養德·家風故事匯」德育課堂上,主持人鄢俊老師與全校學生暢聊家風,暢談勤儉,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的事、身邊人教身邊人的形式,將「勤勉持家,愛家愛國」的正確家風思想吹進學生心中。
  • 【家風故事匯】第六十四期|黃玲:我的父親,我們的燈塔
    昆明市婦聯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為工作目標,圍繞「傳承好家風好家訓」主題,結合2020年尋找昆明市「最美家庭」活動,5.15「國際家庭日」、「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月」,推出「家風故事匯」系列展示活動,通過講述「名人家風故事」、「模範家庭故事
  • 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五寨縣婦聯家風故事匯(十四)
    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五寨縣婦聯家風故事匯(十四) 2020-04-13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風故事匯⑤ | 清正廉潔 力挽狂瀾——于謙
    家風故事匯⑤ | 清正廉潔 力挽狂瀾——于謙 2021-01-11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姓家風故事匯(一)|全國五好家庭—王瑞紅家庭事跡
    百姓家風故事匯(一)|全國五好家庭—王瑞紅家庭事跡 2021-01-05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大型融媒體項 「家風故事匯」上線了
    為迎接建黨100周年,在全國婦聯的支持指導下,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聯合新蕾出版社策劃組織的大型家風家教公益融媒體項目「家風故事匯」,近日將在新華網、學習強國APP、中央廣播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中國婦女網、女性之聲、網易、喜馬拉雅有聲平臺等強力推出。
  • 巾幗尚學堂雲宣講第二期,與您分享最美家風故事!
    巾幗尚學堂雲宣講第二期,與您分享最美家風故事!5月21日下午,巾幗尚學堂第二期雲宣講開講,以「聆聽最美家風故事 傳承優良家風家教」為主題,講述了三類截然不同的家風故事。
  • 品悟老照片背後的故事系列之十七丨 「扣林山戰鬥英雄營」的故事
    如今戰旗凱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支英雄部隊背後的故事!這是一支生在烽火中、長在紅旗下的英雄部隊,組建於解放戰爭中,歷經9次調整改革,番號編制屢屢變換,職能任務頻頻更迭,部隊數次移防遷址,始終永葆一顆紅心,聽黨話、跟黨走。
  • 潘家園「偶遇」地質學家袁復禮:一張珍貴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多年來,我在每周六的清晨去潘家園舊貨市場「淘寶」,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先後收集到各式各樣的家庭老照片相冊,有的老相冊本身就是一件珍品。在各式各樣的老照片中,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每個家庭經歷的時代風雨,一張張、一頁頁呈現在你的面前,引發你無窮無盡的思考。閒暇之時,細品這些老照片中的人物,似乎覺得他們正在與你對話、交流、探討,一起體會共同跳動的脈搏和呼吸著宇宙中的同一縷空氣。
  • 玉泉故事匯|歸化城曾經最繁華的街巷之一,如今只留存在老地圖中
    本期《玉泉故事匯》,我們一起去回憶下歸化城曾經最繁華的購物街。(視頻時長04分15秒▼)得名源於餐館晉陽樓巷的位置在今天大盛魁文創園北區的北面,挨著當年的大東街,全長還不到100米。晉陽樓巷產生於哪一年,歷史當中沒有詳細記載,到今天依然是個迷,但是有關這條街的傳說卻不少。
  • 家風故事展播 | 歲月裡的家風故事,我來講,你來聽~(二)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我身邊這些關於家風傳承的感人故事和潤物細無聲的品德。秀出優良家風,講出動人故事一等獎展播四篇(以下排名不分先後)01《我家的傳家寶》作者/馮霞在我看來,家風是一個家族堅守的行為準則,是一個家族信仰的做人根本,是恩澤子孫後代的甘霖,更是一個家族興旺的基礎。我家祖輩雖是農民,大字不識一個,父母讀了些書,卻還是農民,樸樸實實。因此,要說有什麼不得了的家訓或以條幅、以手抄本的方式傳承下來,那肯定是沒有的。
  • 9對夫婦分享家風故事
    9月22日下午,2020廣州市老年人「幸福小康我的家·弘揚廣州好家風」主題活動在白雲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舉行,9對鑽石婚、金婚、銀婚夫婦現場分享家風故事,重溫風雨同舟的愛情親情,傳遞家國情懷。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綜合力量,是社會風氣的涓涓細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在每個家庭中的傳承。
  • 青羊優秀家風故事 |《愛,觸動心靈的力量》
    青羊優秀家風故事 |《愛,觸動心靈的力量》 2020-12-15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美家風•德潤冰城」好家庭故事展播⑦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市婦聯結合2020年尋找冰城「最美家庭」活動、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月,推出「和美家風•德潤冰城」好家庭故事徵集展示活動,面向全市家庭徵集包括名人名家、最美家庭、抗疫家庭和百姓家庭四類,共計148個家風家教故事音頻作品,並在喜馬拉雅設置活動官方專欄
  • 唐燁執導話劇《我家門前有棵樹》:講述當代青年的故事
    話劇《我家門前有棵樹》排練中 富田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高凱)「舞臺上講故事當然不局限於經典,尤其是講關於當代年輕人的故事。」曾經執導過指導過《李白》《蔡文姬》等觀眾耳熟能詳經典作品的北京人藝導演唐燁24日提及新作《我家門前有棵樹》時表示。由北京團市委打造的青年現實題材原創話劇《我家門前有棵樹》當日在「北京劇目排練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
  • 在祖國最南端的城市,講好家風故事
    在祖國最南端的城市,講好家風故事 2020-12-10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殷後人講述好家風故事
    本報訊 昨天上午,以 「留住木棉紅——英雄家風代代傳」為主題的活動在楊殷故居進行,十多個家庭來到楊殷故居和紀念展廳,聽楊殷後人講述烈士英雄事跡和良好家風的故事。隨後這些來自翠亨小學的親子家庭還分享了各自的家書,父母和孩子情真意切的書信表達,讓現場聽眾備受觸動。
  • 【家風家訓】優秀家訓家規、最美家風故事展播(八)
    (遂寧市船山區天宮路天宏南郡江濤)優秀家訓家規16 《楊氏家規》為使族人有優良的家風,特制定此家規,以期遵守:「二十字決」。仁義禮智信,忠孝勤儉廉;貞謙穩潔斷,和合序默節。(遂寧高級實驗學校教師楊明)最美家風故事8孝善為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我自小成長在一個平凡且溫馨的家庭,外公外婆都是老黨員,就是這樣一個淳樸的家庭,雖無錦衣玉食,且以孝善為先,勤勞忠厚,代代傳承。
  • 磚雕門樓裡的家風故事
    當我跨入一座座名門宅第,抬頭凝視著一座座磚雕門樓,仿佛與那些身穿長袍馬褂或西裝革履的先賢會晤,聆聽他們敘說百年滄桑的家風故事。建築雕刻可分為木雕、磚雕、石雕、竹雕、玻璃雕等,木頭與石頭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兩種材料,人們對它有一種親切感;陶磚雖是人造物,但它是水、土和火的結晶,是人類最早的發明之一。用這些材料進行雕刻,其本身就是通過藝術,注入生命,帶有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