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昆明女聲」可快速關注
重家教、守家訓、正家風,一直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家庭文化傳統。家庭,是我們最早接受教育的環境,是傳承家教家風的核心場所,同樣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堅強的後盾,最溫暖的港灣。
昆明市婦聯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為工作目標,圍繞「傳承好家風好家訓」主題,結合2020年尋找昆明市「最美家庭」活動,5.15「國際家庭日」、「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月」,推出「家風故事匯」系列展示活動,通過講述「名人家風故事」、「模範家庭故事」、「戰疫家庭故事」和「家風家訓故事」,以深度挖掘歷史名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抗疫家庭故事,同時,展示昆明市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科學教子、勤勞致富、鄰裡互助、熱心公益等優秀有代表家庭的家風家訓,家風故事,共同展現昆明風採。
聽家風故事 傳播好家風 凝聚愛國情
家風家訓故事
家庭是最溫暖的港灣,也是每個人最初的起點,一個家庭的家風、家教、家訓,影響著和幫助著人一生,為幫助青少年兒童、家庭與社會共同學習進步,講好普通家庭的好家風好家訓故事,共同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品質,共同建設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傳承好家風,深入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每個家庭都有著不平凡的故事,今天,我們從昆明市東川區教育體育局黃玲同志的家庭照片和文章裡一同感受最美家風。
照片:黃玲家庭 來源:作者投稿
《我的父親,我們的燈塔 》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
作者:昆明市東川區教育體育局 黃玲
我的父親,生於1938年3月,是昭通市一個煤礦廠的工人,沒有太高的文化。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男人,撐起了一個七口之家。
小時候,只要父親一從廠裡回來,我們一家可高興了。我、妹妹還有大黃狗總會飛奔跑出一兩公裡的路將父親迎接到家。一到家,他就燒水,然後幫妹妹我倆洗澡、洗頭、梳小辮,父親的關愛就像一縷陽光,總讓我們感到溫暖如春。
但平靜的生活有的時候也會起波瀾。
1988年,父親才50歲,就因矽肺病離休,當時廠裡有頂崗政策,可以由適齡子女頂崗,大姐要去,我的父親卻死活不讓大姐去,說大姐是女娃娃;哥哥說自己是男娃娃,讓他去頂崗,替父親分擔。爸爸苦思了好幾天,最後,也沒讓哥哥去頂崗。只是懇求我們姊妹幾個都要好好學習、努力讀書,將來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出路。當時,我的哥哥姐姐都理解不了,不讀書就能有工作,為什麼父親不讓去呢?
長大後,才明白父親不讓哥哥姐姐去頂崗的原因。父親說:井下採煤特別危險,沒有人知道會不會塌方;也沒有人能確保運煤的軌道車不出故障;更沒有人能預測得到,下井以後,是否還能看見第二天再升起的太陽。工作相當辛苦,掙的都是血汗錢,還時時刻刻冒著生命危險。他怎麼捨得自己的兒女去承受他承受過的這一切……
父愛如山,深沉、高大、默默無言地給予女兒以依靠,我深深體會到了如山般深沉高大的父愛。
父親因為沒有多少文化,對子女的教育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他說得最多,以至於我們耳朵都聽了起繭子的話就是:你們個個都給我好好學習,無論考起什麼樣的學校,也無論考上學費多麼昂貴的學校,我砸鍋賣鐵都會供你們上好學。正是這些樸實無華,甚至聽上去還「土裡土氣」的話語,催我奮進,在我心中植入一股韌勁:我要好好學習,為了父母,更為了自己。憑著這股韌勁,我不敢懈怠、不敢讓父親失望,便卯足了勁一直向前衝。
對於子女的教育,父親是非常認真、十分重視的。只要學校召開家長會,父親是一定要去參加的。而且,家長會結束以後,別的家長都走了,只有父親總要去找老師仔細了解我們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了解完以後,總不忘記告訴老師:嚴格要求,該打就打,該罵就罵,等孩子有出息的時候,會記得您的好的。
正是父親這種真摯、樸實的關愛,我沒有理由不好好上學。
2000年,皇天不負有心人,十年寒窗,我終於不負父親的期望,圓夢大學。原本以為學費、軍訓費、書費、住宿費、夥食費……一系列的費用問題,會讓父親畏難。可父親卻說:沒事,家裡有積蓄,大不了再買一頭豬,況且,還有三四畝地的烤菸,這些都是錢。再說了,只是第一年學費貴一點,日子會越來越好的。父親無所畏懼的安慰,促使我上大學後,更加努力了。
後來,雖然我們長大了、工作了、各有各的家了,但父親對我們的教育卻是分毫未減。
去年他生病住院,我請假回去探望他,一見面還是那幾句話:無論幹什麼工作在哪個崗位上,都要腳踏實、一心一意、求真務實地工作;無論自己生活怎樣,都不能喪失善良,唯有這樣,人生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闊。父親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他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標杆。
十多年來,我一直以父親為榜樣,時刻謹記父親的教導。工作中,我團結同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生活中,我尊老愛幼、樂於助人、與人為善、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2020年3月19日,父親與世長辭。父親這一生平凡而又偉大,不僅僅給了我們姊妹健全的軀體,更給了我們正直的靈魂,他更像一座燈塔,指引著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堂堂正正的做人,勤勉努力的做事。在他的養育下,我的姊妹都已成家立業,都已有了各自的工作或事業,沒有一個給國家和社會拖後腿的。
我的父親,我們的燈塔。您的教誨,我們將永遠銘記於心,並照顧好母親的晚年生活,教育和培養好自己的子女。我們也將把您「言傳身教、催人奮進、教人求真」的家風家教傳承好,以您為標杆,把我們的子女培養成為一個正直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照片:黃玲家庭 來源:作者投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最好的老師,不僅在學習和工作生活當中用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幫助孩子們成長,更在精神層面指引著和幫助著孩子,讓孩子們不會迷茫和走入歧途。
父母的一舉一動既然是家風的創建者,父母的一言一行也是家風的維護者、監管者和踐行者,用實際行動幫助每一位家庭成員成長和進步。
感謝黃玲同志的投稿,讓我們共同感受良好的家風家訓。
你想聆聽更多家庭的故事嗎
「家風故事匯」系列展示活動
帶你感受家庭的力量
來源:昆明市婦聯、雲南兒童網
原標題:《【家風故事匯】第六十四期|黃玲:我的父親,我們的燈塔》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