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三點,福報才會越來越多!

2020-12-12 國學雜談

學佛的人在接受三皈依的時候,都會念到「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這幾句話。其中的「兩足尊」,是對佛陀的尊稱,意思是佛的福和慧都是最圓滿的,是告訴我們學佛要福慧雙修,光有福報沒有智慧不行,光有智慧沒有福報也不行。所以,作為學佛弟子,不僅要開智慧,福報也是要積極去修的。那怎樣才能積累福報呢?做到以下三點,福報必然越來越多。

一,惜福。

想福報越來越多,首先要懂得惜福。惜福跟我們平常說的「摳門」、「小氣」不一樣,惜福不是為了貪財,而是珍惜眼前的福報,不隨便浪費。這就好比自行車輪胎,要想打足氣,首先要看一下是不是有沒有地方扎胎,如果這邊打氣,那邊漏氣,輪胎就永遠也鼓不起來。必須先把漏氣的地方堵住了,再打氣才能越打越多,這個惜福,就等於是堵漏了。

古人常常給我們講:「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吃的每一粒飯,每一件衣服,消費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來自於他人的辛勤勞作,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有人可能認為,錢是我自己賺得,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其實無論是花個人的還是公家的錢,無論是你請客還是別人請客,只要是你消費了,那消耗的就是你的福報,農村老人常說:「人一輩子吃多少米,都是有數的」,你消耗一點,你的福報就會少一點。所以,只有懂得惜福的人,才能留住福報。

二,知福。

在現實社會中,很多年輕人總是怨天尤人,甚至抱怨父母,嫌棄父母無能,沒有錢給他買房子,沒有權力幫他找好的工作,總是跟別人攀比、跟風,總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他,其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只有吃過苦的人,才會懂得知足。母親19歲那年,姥娘去世,姥爺精神失常,母親帶著兩個弟弟兩個妹妹,擔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吃盡了苦頭。所以現在到了老年,越活越快樂,越活越知足,每天就是簡簡單單的粗茶淡飯,什麼零食、營養品、奶粉了等等都不要,衣服一穿就是十年二十年,還都是自己做的,從來也不用買。想給母親花點錢孝敬一下,都是很讓人頭疼的一件事,因為母親真的是做到無欲無求了,太好養了,但她吃啥啥香,身體倍棒,每天高高興興,很開心,做子女的還能有啥要求呢?所以說知福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福;不知福,怨天尤人,就是在折福。

三,培福。

《法句經》中講:「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聖。」

一個人的福報,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騖遠。要想培福,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佛說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孝敬父母,就是在為自己培福。淨業三福的頭一條,就是孝養父母,這是修行的基礎,這個做不到,其他的就都是空中樓閣了,怎麼修也沒有用。如果放著家裡父母無人照管,自己卻去寺廟燒香拜佛求保佑,去外面做義工、做慈善求福報,那就是捨近求遠,不是培福而是消福了。

所以,這三點都要做到,懂得惜福、知福、培福了,福報才會增長,才會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一個家庭,做到這四點,家和萬事興,福報自然來!
    人到中年,如果能做到這四點,則家和萬事興,福報自然來!一、父子和而家不敗釋義:父子和睦,家運就不會衰敗。父,巨也,是家庭的一家之長。子,滋也,是家庭的血脈傳承。父子和睦,家庭的傳承才不會崩塌,家運才能興旺。倘若父不父,子不子,家道不寧,家運就會衰敗。
  • 最積「陰德」的五件事,儘量多做,福報才會綿長!
    多行善舉,自然會廣積功德,才會有福報綿長。祈福避禍是人的天性,有的人只知道向外索求,求神佛菩薩保佑,難免會墜入末流,難成功果;所謂「行善積德」,行善事被人稱頌褒揚,此乃為「陽善」;而行善不為人所知,此乃為「積陰德」。
  • 燒香拜佛時,牢記這兩句話,你的福報越來越深厚!
    隨著社會的發展,燒香拜佛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不僅僅是老太太們的「特權」,甚至很多年輕人,有事無事也到寺院中去燒香拜佛。除了想要有求必應,還希望與佛結緣。近代高僧印光大師講:「欲得佛法真實利益,須向恭敬中求。」因此,很多人懷著虔誠的心,到寺院中燒香拜佛。
  • 佛說:命運坎坷,離不開因果報應,能做到這2點,福報自來
    發人深省的一句話:「人間很美妙,但是下輩子不會再來了,俯首敬紅塵,來世不做人,紅塵三千多磨難,世間百態如雲煙。」沒有一個人不希望,自己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但人生中就是充滿了坎坷,命運總喜歡捉弄人。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比網際網絡還要複雜,在生活中發生的極其微小的事情,都與因果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果規律,就是神通廣大的諸佛菩薩,都不能改變,人生在世不能夠一帆風順,只因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做過缺德事,誰還沒做過幾件缺德事呢,人生哪能皆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 拜觀音菩薩時,嘴上默念三句話,福報自然就來了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都會去寺廟拜一拜觀音菩薩,如果你也有求於菩薩,可以在拜菩薩時,嘴上默念三句話,福報自然就來了。拜菩薩是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很多愚痴的人拜菩薩時,開口就讓菩薩賜福給自己,又想要健康又想要富貴,又想要求事業又想要求平安,這種求佛的方式,並不是最有效的。
  • 無名僧說:一個人福報如何,不是面相決定的,而是看這3點
    然後又受到無名僧的提點,才幡然醒悟。無名僧告誡道:「你盡信書,卻不知『不如無書』的道理。一個人福報如何,區區面相怎麼能定論呢?看一個人福氣好不好,看這三點就夠了。」01樂善好施無名僧說道:「要有好福氣,第一就是要樂善好施。
  • 佛教「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做到這四點,福報滿滿!
    佛教「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做到這四點,福報滿滿!在日常的生活中,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XX真是有福氣」,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是有福氣之人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稱讚那些有福氣的人往往都是事業家庭順遂的,而沒有福報的人,不管他們怎麼拼命去爭,也難以得到成功,每個人都想有福報,佛教「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做到這四點,福報滿滿!第一、心靜:心有多靜,福就有多深。
  • 鬼谷子:人生不可違背的三條天規,順天而行,福報自來!
    從古到今,世人一直探求趨利避害的方法,這就是古人感懷天地,總結的禍福之道。人生變幻,旦夕禍福,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在浩瀚的歷史進程中,古人不斷總結人生,發現有三條不可違背的天規,順之則昌,可享福報:1、做善鬼神欽,作惡遭天譴,積德與兒孫,要廣行方便。
  • 燒香拜佛,許願做到這3點,願望很容易實現
    如是因,如是果,相信許多人對「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都耳熟能詳,就是不學佛的也都曉得這句話。世間有很多人不信因果,但是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卻習慣性地在佛前祈求佛菩薩保佑,這也表明人們當遇到難事,心中總是下意識地,希望有外界力量能夠幫助自己渡過難關。
  • 佛教:能做到這「八德」的人,福報很大!
    佛教:能做到這「八德」的人,福報很大!修行主要是修德。但是世上很多人對「德」之涵義並無深解。俗話說:「積德行善」,故世人誤認為「行善既是積德」。把單純的做好事認為既是修善。修道中的「善」和「德」都是廣義的。那麼,「德」的真實涵義是什麼呢?
  • 佛說:凡事有因必有果,這三件事不要做,否則自損福報,苦果連連
    01開篇序世間萬事皆有因果,不管你信與不信, 這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因凡事既然發生了,就會有它發生的理由、有它發生的果報,該發生的早晚都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也不會到來,正如佛說:凡事有因必有果,這三件事不要做,否則自損福報,苦果連連。
  • 佛教:人過中年,擁有這三樣才是最大的福報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只要真心學佛信佛自然會有福報,也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但他們不會給你豪車別墅給你名利錢財給你白富美或者高富帥,而是各種善緣,對中年人來說,如果您能擁有下面這三樣,那其實已經是得到加持了,只是可能自己還沒有感覺而已。
  • 佛教:積陰德可以轉天心,想改變命運就要做到這三點,阿彌陀佛!
    佛教:想要改變命運,就要多積陰德,做到這三點,命運會越來越好!佛說:萬事皆因果。佛教講究因果業力,你種下什麼因,便得什麼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著是,欲知後事果,今生作者是。」說的就是因果。要廣積陰德,改變命運,就要做到以下三點。廣積陰德要做到的第一點:日行一善無論是積陽德,還是積陰德,都是以慈悲心為基礎。慈就是給眾生快樂,悲就是去除眾生的痛苦。日行一善,就是要每日以慈悲心對生活。
  • 婆媳生活在一起,做好這三點,才會家庭和睦
    婆媳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們的現代家庭的重要問題,現代社會獨生子女比較多,父母的養老問題就無可厚非地落到了孩子的肩上。
  • 佛說: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浪費!
    人這一生,能享多少福,能吃多少糧食,是有定數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的福報就像一個聚寶盆,用一點少一點,你用的節儉或者往裡面多存一點,福報才不會枯竭。人要懂得惜福培福,沒有福氣的人,什麼都得不到。
  • 福報晚來的人,身上往往有三個特點,你有嗎?
    所謂福報,可以被認為是事業成功,也可以被認為是家庭和睦,每個人對福報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整體而言,福報,都是可以讓人們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安居、樂業。但福報,是需要靠人力去積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可能有的人積累幾年就能獲得福報,而有的人直到進入人生下半程才遇見自己的福報。
  • 佛教:供養三寶的福報與功德,你都知道嗎?
    佛教:供養三寶的福報與功德,你都知道嗎?每個人的一生,都與福報脫不開關係。而福報,也是因果業力體現出來的一種方式。學佛之人都知道,想要修得福報與功德,那麼供養三寶一定要做。千萬不能陷入到以錢養人的誤區,這樣就得不到福報與功德。我們供養三寶,既是在向佛法親近,更是向佛菩薩這些圓滿具足、福報具足之人,培植福報。佛法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經典的故事:在佛陀生活的那個時代裡,有一位名叫阿冕樓馱的尊者,當然,他出身時並沒有尊者的稱號。因為他的出身非常不好,是一位貧窮的農夫。
  • 做到這三點,受孕機率高,生的寶寶更健康
    做到這三點,受孕機率高,生的寶寶更健康現在的生活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很多人因為高強度的工作而經常將自己弄得筋疲力盡。男人如果工作壓力過大,會導致腎氣不足,就很難保證自己精子質量和存活率。所以在和自己的妻子準備要小寶寶的時候第一就是要保證自己休息時長,其次要跟自己的妻子多溝通溝通感情。
  • 佛教:在拜觀音菩薩的時候,牢記這三點,便可福報無量!
    我們有這樣一個慧根,有這樣的福報和與佛法結緣,卻為什麼不從根本上解放自己,提升自己而只是祈求菩薩幫自己解決暫時的困難呢?這種方式的信佛,無疑是撿芝麻而丟了西瓜,這不是智者的一個表現。信佛不如去學習佛,學佛不如成為佛。所有的眾生之所以成為眾生,是因為他們被顛倒和迷惑。如果眾生不顛倒,就能夠達到與菩薩相同的成就。
  • 佛教:這些徵兆的出現,往往代表著「福報」在劇減!
    但錢財亦不是萬能的,可以說這世間無有任何一個物品是萬能的。在佛教中講「萬法由心造,一切因緣生」,不管何物,只有在這個緣到了,才會覺得這個東西真正適合自己。譬如在福報耗盡之時,氣運不順之時,往往適合自己的是什麼?那就是通過一些方法去積福,通過一些方法去改變氣運不順。雖說行善是積累福報之事,但切記不要等到福報耗盡之時方知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