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三一教堂的風和雨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宗教那麼多,卻依然有著不可撼動地位的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以及基督教,其實單說我自己的話,是不相信任何什麼宗教的,但是卻是在我外婆的影響下,既是並沒有以成為他們的教徒與信眾,但是卻還是對他們的某些理念與觀點,有著深厚的興趣,也覺得有著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外婆在以前,是一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從小就接觸了一些西洋文化,然後不知怎麼的,就信奉起了基督教,這一信,就是一輩子。我從小跟外婆在一起的時間最長,雖說並沒有被影響著成為信徒,但是也對著不一樣的文化深感興趣,最重要的是,因為到了後來,外婆身體一直不好,她一直想去的基督教堂,也一直都沒有去過,所以導致我,如果方便的時候,都會在去到一個地方,順道去一下他們的教堂。就像上次和小二去上海一樣。
上海個種鴿養的教堂有很多,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也只能去上其中一個,在做了比對之後,我決定去這個經歷了風風雨雨的在上海建立最早的也是曾經最華麗的這個在原公共租界的中心地段的聖三一教堂。其實小二並不相信這些,也對這些不感興趣,但是他知道我是因為外婆的原因,如今我外婆已經去世了七八年了,但我卻還是習慣保持著這個習慣,他知道便也不說什麼。只是偶爾跟我鬥個嘴,緩解一下他的無聊。這個聖三一教堂,最早建立是在1847年就已經建立的聖三一禮拜堂,當時規模並不大,卻是像現在一樣,是一個專門為英國僑民當中的聖公會教徒所準備以及提供服務的場所。
後來年久失修,在1850年之後的一兩年裡分別對它進行了大姑一抹的修建整改,也正是在這兩年裡,這裡的兩個牧師接連發生了意外,一個不小心溺水死亡,另一個不小心掉下了屋頂,接連斃命。這也一度成為一個比較靈異的事情。但是現在我跟小二看見的試衣鏡經過重新修建之後的一個佔地規模還算比較大的,布局結構等都是很正規的基督教堂的模式。只是整個教堂外側牆體全部採用清水紅磚砌築而成,所以整個教堂看上去都是水紅色的,所以又別稱「紅禮拜堂」。據說這個教堂也是之後在周末的時候才開放,允許那些信徒進入。我們當時沒有趕上周末,所以就只是在外圍轉了轉,但是卻也發現這整座建築並非是傳統的哥德式建築教堂,反而有點新哥德式,也就是哥特復興式。是在原來的哥特風格基礎上,加以改動,比如整個教堂幾乎到處都是的尖券,但是卻又在入口的廊處設計了半圓拱券,等等各種細節上的小設計。雖然在沒有什麼其它的東西,但是也能看的處他曾經歷的風風雨雨,不知道外婆來到這裡,會不會很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