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還沒看見聖三一教堂,也能從路邊指示牌找到方向,何況華爾街上,喬治·華盛頓的銅像與聖三一教堂同框(可以點看華爾街)
曾經,位於紐約曼哈頓下城百老匯大道79號(百老匯大道與華爾街交匯處)的聖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是19世紀初紐約最高建築,其高聳的新哥德式尖頂,裝飾著鍍金的十字架,可謂進入紐約港船隻的歡迎燈塔。而今呢?周圍高樓林立,它看上去不起眼,孤獨而寧靜。
世上名叫聖三一教堂的有好幾個:義大利羅馬聖三一教堂,英國倫敦聖三一教堂,俄羅斯莫斯科聖三一教堂,美國波士頓聖三一教堂,加拿大多倫多聖三一教堂,中國上海聖三一教堂……記得那年在莎士比亞的故鄉,我曾冒雨行走在艾文河畔,終於找到了聖三一教堂,是的,那是莎士比亞受洗禮和長眠的地方。
這次走進紐約聖三一教堂,不一樣。
大門上精美的銅雕,非常引人注目。忍不住用手去輕輕撫摸,人物和故事越發栩栩如生,一種沉甸甸的厚重。
聖三一教堂有全紐約最古老的彩繪玻璃。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於1789年4月30日在聯邦大廳宣誓就職後,就來到這裡走走,祈禱,思考。
這裡距「歸零地」很近,2001年9月11日,世貿中心雙子塔的坍塌,撞倒了教堂院內一棵100多歲的無花果樹,那天,教堂敞開大門接納了那些倖存者以及救援人員(可以點看登上自由塔)。
紐約聖三一教堂很著名的,是教堂西側的墓園。有一本書,約翰·S·戈登的《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興起》,其中對華爾街的地理位置是這樣描述的:
「一塊墓地和一條河流之間……」
一條河流指的是東河(East River 可以點看自由,華爾街),一塊墓地,就是聖三一教堂的這塊墓地。
這裡安葬著許多政治名人和金融大亨,其中最著名的是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堪稱天才般的傳奇人物。他私生子出身,華盛頓副官,美國開國元勳之一,憲法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創建了美聯儲的前身也就是合眾國第一銀行,獲稱「美國金融之父」、「華爾街之父」,1804年在與時任副總統的阿倫·伯爾的決鬥中喪生,享年47歲。
美國建國初期,漢密爾頓親自撰寫的3份國事報告《關於公共信用的報告》《關於國家銀行的報告》《關於製造業的報告》,對美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等體制影響深遠。前兩份報告當時就獲得通過並成為法案。第3份報告雖因過於超前被束之高閣,但,其高瞻遠矚為美國後續發展繪就了藍圖,指引了方向。
漢密爾頓的金融哲學和政治遺產,至今影響著世人。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前塑有他的雕像。美鈔10元紙幣上,印著他的頭像。
根據《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傳記》改編的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號稱「值得你變賣家產、抵押孩子也要來觀看的音樂劇」,可見漢密爾頓有多不同凡響。
還說回紐約聖三一教堂。
傳說,教堂墓穴有地下通道,秘密藏有國家寶藏。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國家寶藏》就是以此為背景,從美元符號和《獨立宣言》尋找線索(《獨立宣言》的背面寫著一句話:"Origin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dated 4th July 1776.")並充分融入了共濟會建築的標誌和布局,很神秘。
紐約聖三一教堂,與美國聯邦大廳和證券交易所居於同一街區,別具意義。就像是天堂與地獄的交匯處,這裡是華爾街人的心靈救贖地。
往期分享
登上自由塔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華爾街
自由
記錄自己,給時間和回憶,也給你。讓過去過去,任未來到來,人生之旅,一場小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