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好吃,你對蘭州牛肉麵一無所知,正宗牛肉麵到底是啥樣?
一碗拉麵,一勺辣椒油,一把蒜苗碎和散發清香的香菜,紅亮可口的牛肉麵,代表著蘭州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寫照。
除了好吃,牛肉麵也是蘭州人對美食的熱愛和一種生活方式。
《早餐中國》裡,蘭州那家看了20多年老店,呈現出了蘭州人對牛肉麵,那是多麼愛吃,「吸溜」一聲滿口香,同時也是當地人的早餐生活。
蘭州人吃牛肉麵,那可是忒帶勁,一碗牛肉麵,一小盤牛肉,一小碟酸泡菜,蘭州人叫做「肉蛋雙飛」,吃得津津有味,這裡的人們一天的生活就此開始了。
為了能使牛肉進入華貴的場合,有不少美食愛好者開始鋪設場景,比如像「蘇泊爾」牛肉麵,那樣的場所,一般人都會望而止步,或許是太豪華,也或許蘭州牛肉麵就應該開在街市巷口?難道就不應該進入「奢侈品」的行列?
01牛肉麵,從「一清二白」到「中華第一面」
牛肉麵不是一開始就擁有現在的地位。
根據《甘肅史志》記載,現如今的牛肉麵源自「清代」,以「一清二白」著稱。
清朝嘉慶年間,由東鄉族人馬六七從河南懷慶府陳維精處學成帶入蘭州,然而,一清二白的牛肉麵,顛覆千裡來到蘭州,有點不適合當地人的胃口。
後經陳和聲和馬寶仔的改良,才定格了牛肉麵的標準,也就是現在的「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直到1999年,才得到中國美食協會的認可,被評為「中華第一面」。
素有「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蘭州牛肉麵,以「清」聞名,也被成為「清湯牛肉麵」,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這其間凝聚著陳、馬及後來無數從事清湯牛肉麵廚師的智慧與心血。
自從牛肉披上華麗的外衣之後,嗅覺靈敏的青海商人開始了將牛肉麵帶出了蘭州,開始像全國蔓延紮根,開始在全國遍地開花,然而走出蘭州後的牛肉麵,還是原來的清湯牛肉麵嗎?
也就是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被改名為「蘭州牛肉拉麵」拉麵的「牛肉麵」風靡全國,披上了華麗的外衣—中華第一面。
被改名後的牛肉麵,還是那碗清湯牛肉嗎?
02牛肉麵為啥那樣討人喜歡
如果,像我這樣偶爾吃一次牛肉麵的人(特香),說味道吧,真是經典(百吃不厭)。
那為什麼一碗8元錢的面,使蘭州人不吃牛肉麵就更丟了魂似的呢?
決定性不是便宜,而是快捷和味美。
蘭州牛肉麵主要是牛骨熬製而成的湯的,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著稱,含有豐富的鈣質,鮮香而味美。
雖是小小一碗麵,蘭州人吃牛肉麵不僅僅只是為了好吃而來,更多的還有故事。
牛肉麵好吃,骨湯是一部分,拉麵滑爽也是大多數人所喜歡,再加上經濟實惠,快捷方便,才得以被更多人所喜歡。
03不能在家做,非要到飯館吃,牛肉麵為啥那麼矯情?
除了好吃,關於牛肉麵說得最多的就是想吃的時候不能在家做了。
不能在家做,必須到飯館裡吃……
先來說說為什麼不能在家做著吃。
經過多方證實,雖然是小小一碗麵,在家做確實有點不合適,主要原因是牛肉麵製作工藝繁瑣複雜,既熬骨湯,還要製作精細的拉麵,在家做一是沒有那麼全的調料,總不至於為了吃一碗麵,買夠所有的調料,而是拉麵,牛肉麵之所以筋道,主要還在拉面上,在沒有專業的拉麵技術,是拉不出筋道的面,所以自己在家做未必好吃,而且是費時費力,最後還弄得一鍋糟。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不能在家做的主要原因,畢竟那是中華第一面啊,不是想做就能好做出的,這就是飲食文化,也是能成為中華第一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