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上消費30萬、周末玩到凌晨三四點,私募人的生活「壕」起來了。
「可以找時間去看看房了,找好一點的小區」,雖然知道公司今年效益不錯,年終獎可以好好期待一下,但是聽到老闆這樣直白的「暗示」,私募人士陳研還是激動不已。
2646.8到3223.18,1769.16到2535.87,這分別是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從年內低點到截至9月24日收盤跨越的高度,也是一場私募狂歡的來由。
私募規模暴增
「總算是看到了希望」,三年前帶領兩個兄弟一起「奔私」的上海陸家嘴某私募創始人白志龍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有些激動。白志龍表示,2020年原本是他給自己的最後期限,苦熬了兩年之後,轉機出現在今年。
他的公司原來一共有2隻產品,業績表現一直處於行業中等水平,折騰了兩年,規模始終做不上來。
今年看到行情回暖,他們趁機發了兩隻新產品試試水,結果賣的比預期好。加上今年業績比較好,管理規模一下子就翻了好幾倍。
陳研所在的私募也在今年迎來了發展「第二春」,去年年底,公司規模3個億左右,現在直接暴增至10億,而且還在繼續增長著。
隨著市場行情回暖,今年私募發行迎來大爆發。其中,3月份是一個重要拐點。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今年前兩個月分別受春節和新冠疫情影響,私募產品備案數為1284隻和1219隻。到了3月份,雖然滬指再次探底,但部分先知先覺的私募卻開始加速發行新產品。
數據顯示,以逆向投資著稱的淡水泉投資3月份發行了多達30隻新產品,平均每天1隻。
淡水泉投資並非孤例。明汯投資、凱豐投資、少藪派投資等不少頭部私募自3月起也都加速推出新產品。3月份備案的私募產品數量達到了2733隻,相較前兩個月實現翻倍。
行情回暖,加上新產品數量增加,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私募管理規模大爆發。
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存續規模為3.15萬億元,相較於2019年底的2.45萬億元,增長了7000億元。同期,證券類百億私募的數量也激增至52家,,增長率超過了四成。
其中典型的如迎水投資,截至9月17日,公司今年已經狂發了140隻新產品,管理規模兩個月前突破百億元大關。
同樣在今年晉升百億私募的還有禮仁投資、寧泉資產、東方港灣、林園投資、寧波寧聚、彤源投資、迎水投資、於翼資產、煜德投資、正心谷資本、漢和資本等。
從事私募銷售業務的王華英透露,行情回暖以後,部分頭部私募的產品根本不愁賣,甚至出現了搶購。
銷售火爆的另一面,部分頭部私募甚至開始主動對「客戶」進行篩選,比如新晉百億私募漢和資本在7月16日發布公告稱,公司開始接受更長鎖定期產品的申購預約,產品鎖定期限為6年。
凡此種種,都意味著私募收入水漲船高。
陳研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前兩年行情不好,公司的日子緊巴巴,幾乎沒什麼活動。而現在幾乎每個月都組織各種吃喝活動,公司也新租了一個面積是原來3倍多的辦公室,裝修十分豪華,預計國慶以後就可以搬過去了。她還聽說老闆8月份花1500萬全款在深圳又買了一套房。
私募到底有多賺錢?
業內人士張杰在接受界面記者採訪時表示,私募真的可以「暴富」。一旦步入收穫期,財富就會以絕大多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快速飆漲。
以2012年成立的凱豐投資為例,據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成立初期由於注重投研,公司養了很多人,「日子」並不好過。現在不僅自己成了百億私募,其後續成立的兄弟企業「昌都凱豐投資」也已經突破百億規模。也就是說,整個凱豐投資的管理規模已經超過了200億元。
再比如說高毅資產,公司成立於2013年5月底,據悉目前管理規模已經接近千億。
高毅資產旗下由馮柳掌舵的「高毅鄰山一號遠望基金」,成立於2015年11月17日,至今未滿五年。根據上市公司中報披露,該產品現身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的上市公司數量達55家,合計持股參考市值高達306.63億元。這意味著這一隻產品管理規模就遠超300億元。
截至今年8月31日,「高毅鄰山一號遠望基金」累計收益率為412.12%,今年以來收益率為47.21%。
不論以怎樣的標準去計算,「高毅鄰山一號遠望基金」這樣一隻巨無霸4年多來創造的收入都不會是一個小數目。
以行業慣例1.5%的管理費標準計算,一家正好100億的私募一年管理費收入是1.5億。一般而言,管理費其實只是私募收入中很小的一部分。
對於私募來說,更加誘人的收入還有業績提成,截至8月底,納入私募排排網統計排名的15781隻私募證券類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27.77%。
以平均收益率計算,一家100億規模的私募,今年前八個月的業績是27.77億元,按照行業比較常見的20%業績提成比例,這部分的收入約為5.55億元。加上旱澇保收的1.5億元管理費,前八個月收入超過7億。
對於普通的私募而言,最大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和辦公費用。據張杰估算,私募員工數普遍較少,就算是百億私募,這兩部分費用一年支出2個億足矣。
此外,對於本身以資產管理為主業的私募機構來說,公司絕大部分收入還可以再進行投資,這部分的收益空間難以估算。
「肯定會把最好的策略先用來管理自己的錢,所以一般自營資金收益要比公司產品平均收益高很多。」一位私募基金經理透露。
白志龍也給界面新聞記者算了一筆帳,公司現在的管理規模是5個億,目前公司產品平均收益大概是50%,保守估計到年底能達到60%,按20%業績提成算是6000萬,加上管理費還有自有資金的一些收益。公司核心人員一共也就3個,也就是說,人均2000萬是保底收入。他推測,那些頭部私募的核心人員估計今年收入都是9位數起步。
私募人的狂歡盛宴
私募造富神話一直以來都是圈內公開的秘密。
在2019年的胡潤百富榜上有不少私募大佬現身,其中混沌投資的葛衛東130億,重陽投資的裘國根夫婦75億,景林資產的蔣錦志37億。
這只是「明面上」的數字。據知情人士透露,景林資產千億的管理規模中,有400億左右屬於「老闆」蔣錦志的個人資產;重陽投資200多億的管理規模中,也有100億左右是裘國根的自有資金。
撇開管理費、業績提成不談,如果按照上述說法,單單是這部分個人資產,以一年30%的收益率計算,這些私募大佬們今年的收益可能就高達幾十甚至上百億!
擁有豐厚的身家,私募大佬們的生活水平自然非同尋常。
網上曝光的資料顯示,葛衛東擁有浦東豪宅九間堂的副樓王,面積1029㎡、佔地3畝,同時在御翠園裡也有別墅。蔣錦志則是陸家嘴豪宅湯臣一品的房東。
除了蔣錦志、裘國根這種級別的大佬之外,行業裡還有很多有錢人。張杰說,自己一個朋友管理的資金也就三五個億,每次分紅了就去深圳買一套房,從華僑城5萬/平方米一直買到現在10萬+/平方米,目前名下至少有7、8套房產。
「只要趕上一波行情就夠了,哪怕後面私募黃了也沒關係」,張杰說。
知情人士李廣文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前幾年葉飛的倚天投資管理規模一度達到50多億,後來雖然公司跌回了中小私募之列,但葉飛掙的錢足以保證生活無憂,「經常看到他發朋友圈,各種高消費場所吃喝玩樂」。
也正因為如此,張杰透露,不少私募基金經理,哪怕明知道自己的策略容量有限,資金量大了會出問題,但是在代表產品取得不錯表現以後,還是會抓緊時間把規模做起來,對他們來說,賺一波就夠了。
雖然今年還沒有結束,但對於很多私募人來說,豐厚的年終獎已經毫無懸念。
白志龍已經計劃好了,年底的時候把一半利潤拿來給兄弟們分,另一半留做公司自有資金去再投資,爭取早點和兄弟們一起財務自由。
陳研則打算,在即將到來的十一假期,帶著家人去看看房。
對這些私募人來說, 2020年註定將是不平凡的一年。
來源:界面新聞 編輯: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