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的德國,究竟為什麼和萬裡之外的日本結盟,有什麼意義呢?

2020-12-06 深更讀史

二戰時,德國軸心國的盟友主要是日本和義大利,其中義大利有點打醬油的意思,完全是為了充人數罷了,關鍵還是日本和德國兩國。

但是這也令很多人覺得不解,德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相距萬裡。從歷史上看,這兩個國家也並沒有什麼淵源,一戰時日本還趁火打劫,吞併了德國大量的殖民地。更重要的是德國和日本除了野心相同外,根本沒有什麼需要兩國配合的地方,其重點戰略也不一樣,給人的感覺結成盟友似乎沒啥意義。

從二戰的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並沒有給德國帶來互補的效果,也並沒有幫上德國什麼忙,反而把美國拉了進來,氣得希特勒跳腳。

二戰前的德國,究竟為什麼和萬裡之外的日本結盟,有什麼意義呢?

德國和義大利以及日本同為軍國主義,也就是法西斯國家,那麼他們在一起肯定有著更多的共同語言,肯定互相會理解對對方。

在當時除了蘇聯這個另類的國家外,德國和日本包括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是最不受代價的。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如此。

由於共同的目標和戰略需求, 1936年,德國和日本在柏林籤訂《反共產國際協定》。不過兩國其實分歧還是挺大的,這就和雙方的戰略目標以及地理位置有關了。

在德日兩國身邊有一個共同的敵視對象,那就是紅色蘇聯。可在德國看來,除了蘇聯外,最大的對手無疑就是英法。可日本卻希望同盟只針對蘇聯,因為日本不願意得罪美英。當時日本還沒有強烈和美英開戰的心思。

再說了,日本畢竟是個資源小國,還不如德國呢,所以很多資源都依賴於進口,如果徹底把美英法等國得罪了,日本也知道後果很嚴重,至少在開戰前,日本的底氣並不足。

所以雖然籤訂了反共協定,但接下來的談判卻非常不順利。

其實自從一戰後開始,中德兩國關係走上了平等的道路,甚至一度達到了蜜月期,雙方走得非常近,可以說好的就像穿一條褲子。當年德國和中國關係走近,目的很明確,一方面是為了打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另一方面是中國的資源豐富。

但德國為了和日本結盟,拋棄了中國。雖然我們說國家間的友誼是以利益為前提的,但對於德國死乞白賴的要跟日本結盟還是有諸多不解。當時的中國實力不濟,拋棄中國不要緊,但同時也說明德國放棄了從中國進口資源。

不過一直到二戰爆發後,德國和日本才建立了軍事同盟。

但是德國和日本的同盟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德國專心歐洲,日本專注於中國。這本身就是兩個獨立的戰場,互不牽連。

雙方明明最大的敵人是蘇聯,可卻因為自己的小心思,還都與蘇聯籤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恐怕那個時候這兩個國家早已忘記了當初的承諾了吧。

不僅如此,日本竟然轟炸了珍珠港,把美國拉了進來,氣得希特勒罵娘。這之後日本進攻東南亞,希特勒譏諷日本人是「 收穫時的幫手」。

可以看出,德日同盟,完全同床異夢,兩國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遙相呼應,為對方搖旗吶喊一下而已。

相關焦點

  • 德國和日本這對「表面兄弟」,二戰期間結盟到底為了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和日本兩個國家是主要的發起者,義大利有點像打醬油。這三個國家還互相結盟,表現得很「親密」。但實際上縱觀二戰的全過程,義大利至少還跟德國可以相互支援,而日本卻在地球的另一邊,幾乎和德國在戰場上沒有產生任何互動,德國和日本的戰略目標也大相逕庭。
  • 二戰時日本與德國結盟,其實更多的還是一種無奈!
    而在軸心國中,又有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這三個國家,所以,在一般人們的意識之中,日本這個國家與德國其實是盟友的關係,那麼,在真實的二戰之中,日本與德國真的算是盟友國嗎?其實未必!這主要是因為在主要的戰略計劃方面,日本與德國其實並不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德國的目標主要是在歐洲和蘇聯,而日本則是以太平洋和亞洲為主。
  • 日本和德國結盟關鍵是蘇聯,可為什麼又不配合德軍夾擊蘇聯呢?
    這明顯是針對蘇聯的,也讓德國和日本在反共的旗幟下,建立了公開的軍事同盟。後來有了義大利的加入,逐步形成了企圖重新瓜分世界的軸心國集團。不過雙方雖然有意勾結,但其實分歧還是很大的,日本是希望只針對蘇聯,不太願意得罪英法等國。而德國是不顧一切,把英法等國也列入了對手之列。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雖然兩國結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從日本方面來看,關鍵還是蘇聯。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當時主要分為兩個陣營,同盟國和協約國。其中同盟國主要成員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沙俄三國。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不過戰爭結束二十年後,二戰時德國仍舊和義大利結盟。很多人想不通,德國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明明被坑了一次,為何不吸取教訓。
  • 二戰時的日本有多強?為什麼敢「單挑」整個亞洲甚至挑釁美國呢?
    日本在二戰時期強大與否得看和什麼人相比,在亞洲日本絕對稱得上巨鱷,但從整個世界來講,日本可以稱得上強國,但和美國、蘇聯、德國這些國家相比,日本那點實力就不值一提了。日本的軍事實力在二戰時期屬於嚴重的「偏科」。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實力非常之強大。
  • 如果蘇聯與德國一直結盟,二戰會打成怎樣?
    在納粹德國閃擊蘇聯之前的蜜月期裡,德國確實有將蘇聯拉入軸心國陣營的打算,但這項計劃終因雙方在東歐和巴爾幹半島上的分歧而告吹。假如當初德國能夠應允蘇聯開出的價碼,蘇德聯手對抗英美的情況可能會發生。至於蘇聯,只要德國開出的價碼滿足胃口,也可能不會拒絕。
  • 二戰時蘇聯差點加入軸心國,與德國結盟,歷史課本沒寫
    二戰時期的軸心國集團,是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為首的,三個國家於1940年9月27日籤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史稱「三國軸心」。但鮮為人知的是蘇聯曾一度同意加入軸心國,組建「四國同盟」,對於這段歷史,歷史書上並沒有涉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日本和德國同為製造業強國,那麼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而且兩國都曾是二戰時候的侵略國和戰敗國,並且兩國都是以製造業為主的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因此有人說,日本便是東方的德國,而德國就是西方的日本。兩國都有著很強的工匠精神,那麼問題來了,同為製造業強國,很多國家特徵又很相似的德國和日本,究竟誰更勝一籌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 軸心國再度結盟?日本慫恿德國軍艦進入南海,讓人想起二戰
    大國之間的鬥爭波譎雲詭,什麼陰險詭詐的手段都不稀奇,一向喜歡算計鄰居的日本,近日就大放厥詞,慫恿德國積極介入亞太事務。據《環球時報》12月19日的報導,"為了對付中國",日本官員在與德國同僚的一次會晤中表示,東京"強烈支持"德國派軍艦來亞洲,來南海,日本將"與其進行聯合軍演"。
  • 二戰時明知義大利不行,德國為何還要結盟?
    兩次世界大戰當中,義大利都選擇與德國站在同一陣營,由於義大利軍事在歐洲乏善可陳,看起來是義大利對德國的攀附。德國與義大利之間隔著高聳的阿爾卑斯山脈,正常情況下雙方不會產生擴張的欲望,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德國志在西歐和東歐甚至北歐,而義大利一心稱霸地中海。
  • 二戰,日本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二戰日本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我想用一句話來概括,但想來想去,哪句話都不能涵蓋。 如果裕仁有他爺爺那樣的機遇和能力,興許也不會帶領日本做錯那麼多事。 但他21歲當權,30歲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他才31歲出頭,他能有什麼經驗、能力、作為? 戰敗時他才44歲,當權20年不到,40歲前,男人歷練的積累期,執政的「初級中學」,連實習的年齡都不具備,日本就這樣在他手裡發瘋死掉了。
  • 一戰德國已經被義大利坑過,二戰為何又要結盟?四點原因引人深思
    按理說對於這樣的「豬隊友」,德國應該吸取教訓,為何二戰時德國又再次選擇義大利作為盟國呢?在子淵看來,這其中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最終,三人於公元843年籤訂《凡爾登條約》將王國一分為三,形成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而這三個國家便是法蘭西王國、義大利王國和德意志第一帝國的雛形。雖然當初三國分立的初衷是為了保持彼此和平,不過歷史上三國統治者總有渴望統一的心願,彼此之間更是齟齬不斷,拿破崙時期法國更是攻陷了義大利,「幹翻法國」也因此成為義大利參與兩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動機之一。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什麼日本和德國,反思戰爭的態度不同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什麼日本和德國,反思戰爭的態度不同 二戰後,日本和德國的區別,我說一點自己的淺見。1,兩個國家的政治力量不一樣,德國我不是很清楚。
  • 二戰時期的德國,戰鬥力很強,為什麼最後卻失敗了
    自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無視《凡爾賽條約》的限制,開始在大力擴充軍隊的基礎上全面發展經濟和重工業。短短幾年之後,德國陸軍成為了無敵之師,幾乎橫掃歐洲大陸。然而我們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卻是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希特勒也被迫在地下室飲恨自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希特勒的失敗呢?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現在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默默無聞
    在國際社會中,德國和日本一直是比較受到關注的兩個國家。自二戰戰敗之後,德國和日本都接受了強國的「指導」,各自踏上了新的發展道路。時至今日,日本已經是全世界第二發達的國家,其軍事實力也是穩居世界前列。而反觀德國,除了工業同樣發達之外,似乎並沒有展現出什麼軍事實力。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為什麼這說,從二戰中的各自國家的戰績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了,德國佔領了大部分的歐洲地區,日本佔領了亞洲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義大利之佔領了非洲的一小部分地區,從以上就能看得出來,各自的一個大概實力差距了。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詳細討論下各自的差距。
  • 二戰後,德國和日本於廢墟中迅速崛起,到底靠的是什麼?
    其實我覺得崛起這個詞不太恰當,畢竟人家在二戰前也是這世界上有數的強國。但是說復興我又覺得他們不配,因為咱們正在復興,我喜歡我的國家和日本共用這樣一個詞。咱就說他們是再度崛起吧!戰爭沒有贏家,二戰中德國和日本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但同樣自己也是自食惡果,整個國家被打成了一片廢墟,整整一代的年輕男性沒有了。
  • 二戰軸心國,不僅僅只有德意日三國,其實還有五個國家,都不靠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正義的力量和非正義的力量形成了兩大聯盟,這就是聞名於世的同盟國和軸心國。同盟國大家很熟悉,中英美蘇法都屬於這一陣營,他們並肩作戰,為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而軸心國的情況又是如何呢?眾所周知,大家所知道的軸心國,有德國、日本、義大利三個國家。
  • 英國和美國究竟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核武器都由「山姆大叔」操控?
    不過一般情況下這種武器的控制權可是要牢牢掌握在本國手中,但是英國和美國究竟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核武器都由「山姆大叔」操控?1、從北美殖民地開始說起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道道地地的移民國家,因為國家的主體人口幾乎都是外來移民,而作為本地人的印第安人卻遭受了殖民者「血與火」的屠殺與徵服。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的軍隊哪一個更強悍
    一,納粹德國所在的歐洲,是當時全世界工業平均水平最發達的地區,連彈丸小國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工業都有較高的技術和水平,我們抗日戰爭常用的捷克式輕機槍原產地就是那裡,更不消說英法蘇等大國了。所以各方在輕武器上的差距並不大,儘管德國擁有毛瑟98步槍、P38衝鋒鎗和MG42機槍等明星武器,不過是因為曝光率較高 ,實戰中不是壓倒其它各國的決定性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