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個有紀念意義的節日——清明節

2020-12-13 中華歷史人物講評

我國有四大傳統節日,按照時間順序分別為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其中,最早的節日為春節,大約在商朝。但要論紀念意義的第一個傳統節日,非清明節莫屬。因為清明節始於春秋,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原先清明是對應於農事的節日,春秋時期我國是農業國家,講究春耕春種。另一個節日叫寒食節,兩個節日日期相近,經過宋元定型,便合成了一個節日。

這寒食節來源於晉文公。晉文公的名字叫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四處流亡。因重耳胸懷大志,就是在流亡,也有不少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他。曾經有一次逃難在深山中,食物匱乏,大家都奄奄一息。這時有個忠臣,名叫介子推,把自己的大腿割下一塊肉,烤熟後給給重耳吃。刮肉補瘡,都是極為痛苦的事,由此可見介子推的忠心。三國的劉備窮途末路時曾遇見一個獵戶,把自己的妻子殺了做飯給劉備吃,就和介子推一樣。

這晉文公成為君王,對介子推要報恩。可是介子推躲了起來,背著老母躲進了深山裡。介子推對母親說:「我跟隨大王,是因為他是英明君主。現在大王已經當政,我不願意讓他來報恩。」老母親點頭稱是。晉文公派人上山放火逼他出來,沒想到把介子推和老母親一起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通知全國,每年的這一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第二年,晉文公親自祭奠介子推,他的寵姬把柳樹的根枝折斷,編成柳圈戴在頭上。晉文公大加讚賞,吩咐從人效仿。宮廷一旦有舉動,民間很快就能順從,這叫做「上所好,下即仿之」,很快這種柳圈祭奠傳到老百姓之中,霎時間全國都按照這種方式進行。晉文公便把這天又親定為清明節,用於紀念親人或至交好友。

經漫長的演變,大約在宋元之際,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二為一,就有了我們今天祭奠祖先和掃墓戴圈的風俗活動,也成為了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年四月,人們經過了冬天的嚴寒,迎來了春天的溫暖,便出門踏青、親近自然,感受春天。按照古代農曆的表達,清明並非單指四月的哪一天,而是指整個時間段,有十日前八日後不同的說法。而這段時間,要麼春雨綿綿,不絕絲絲;要麼陽光和熙,暖風襲人。

所以在清明節前後出門,有著兩種不同的意義。一方面是對先祖或至交好友的祭奠,戴上柳圈插上柳枝,到墳前打掃墳墓,放鞭逐晦,完成紀念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是帶上家人,或者邀約三兩好友,踏青遊玩,完成親近自然的一種方式。

在近代,我國提出中華復興的戰略綱領,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恢復為傳統節日的主張,深得廣大民眾擁護。尤其對於清明節,更是給予了三天的假期,讓大家一掃陰霾,以春天的溫暖去除自己冬天的嚴寒,用充分的時間在清明節期間去祭奠、踏青,從而達到健康和諧的生活目的。

相關焦點

  • 清明節到來,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它的本質意義是什麼
    清明節到來,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它的本質意義是什麼?大家都知道,農曆三月十二是我國的清明節,這個節日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了,意義十分重大,雖說如今人們思想越來越開放了,一些傳統思想也逐漸少了,可是對於一些傳統風俗人們卻依然十分重視。
  • 2021年清明節和復活節是同一天 兩者有什麼不同節日由來介紹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清明節最新資訊 > 正文 2021年清明節和復活節是同一天 兩者有什麼不同節日由來介紹
  • 清明節的來歷和意義,清明節的祝福語,這些你有知道嗎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清明節的來歷和意義,學習清明節的一些正確的祝福語:於是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是緬懷已逝生命,激發現有生命,紀念自己身邊的,自己親近的已逝的親人,感謝先人賜予我們生命的一個節日。
  •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 這一天是我國傳統而盛大的春祭節日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這一天是我國傳統而盛大的春祭節日,同時也是重要的二十四節氣之一,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翻看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古詩詞,我們總可以看到關於清明的不少美麗詞賦,而透過詩句我們也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有關清明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 歷史上第一個黃金周居然起源於「清明節」?
    清明清明節,在漢族的幾個大節日中是唯一一個以二十四節氣之一為節日徽記的全民大節日。這麼特殊的節日是如何起源、傳承、發展的呢?據考證,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假期黃金周竟然和清明相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漢武帝與清明節相近的,還有在當時比較重要又類似的節日。
  • 我國有哪些傳統的重大節日?
    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也就有了非常多重要的節日。其中最重要的的傳統節日就是我國的除夕。在我國,除夕代表著辭舊迎新,是新舊交替之際,很多人都在這一天會換上新衣服,以此來表示對新年的敬重!在除夕的晚上人們一般都不睡覺,這叫守歲。
  • 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來歷及意義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一覽
    2019年清明節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清明節的由來的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是不同的是,這一天還是我國的一個有著紀念意義的傳統節日,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清明一到,天氣漸暖、春暖花開,萬物生長,清明節是怎麼由來的呢?人們又有哪些風俗習慣呢?1、據說我國的清明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清明原是一個節氣,清明時節,降水逐漸增多,氣溫升高是農民播種的好時候,和清明節相近的還有一個節日叫「寒食」,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日子,由於這日子相近,就漸漸的合成了一個節日。
  • 為什麼4月4號是清明節,清明節的來由有什麼意義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我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餘韻悠遠,流傳至今,清明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這段時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古稱之為《清明》.
  • 清明節,既是一種家族的節日,也是一種國家的節日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有著重大的紀念意義和延續意義。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它既是一個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 什麼是清明節為了紀念誰 臨沂人知道清明節具體含義嗎
    清明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關於清明節的含義和由來不知道各位網友都清楚嗎?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 福清市廣泛開展2016年「我們的節日·清明節」活動
    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孝敬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充分挖掘我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福清市委文明辦以「緬懷先烈,傳承文明」為主題,在全市範圍內廣泛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系列活動,繼承弘揚傳統文化,倡導文明祭掃新風,營造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共同締造文明福清、美麗福清,推進福清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 你知道清明節的意義嘛?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借問 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隨著春天百花的悄悄淡去,又即將迎來綿雨紛紛的清明時節。清明節是中國最傳統的祭祖節日,從古至今,已綿延千年之久。現在小編要給大家講一講清明節的由來。
  • 清明節又被稱之為「鬼節」,我國的3大鬼節,都是哪些節日?
    清明節又被大家稱之為「鬼節」,其實在我國有3大鬼節,大家知道這3大鬼節都是哪些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簡單聊聊有關於「鬼節」的那些事兒。其一,清明節。清明節是3大「鬼節」之一,也是國人最為注重的「鬼節」,在這一天人們會為已經故去親人掃墓,祭奠故去的人。
  • 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比較多的國家。那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3、清明節:在每年的4月4號,清明節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的習俗除了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等一系列活動。清明節一般都是要禁火的。清明節既有掃墓的悲酸淚,又有踏青的歡聲笑語,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 清明節是為了紀念誰 臨沂人知道介子推的故事嗎
    很多傳統節日都是為了紀念人物而設立,那麼清明節是不是也存在這樣一個人物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作為節日是為了紀念誰呢?
  •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古詩清明節朋友圈怎麼發
    清明節放假三天。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出入境窗口2019年4月5日~4月7日連休,2019年4月8日(星期一)上班。 ​一轉眼,清明假期就即將到來了,在這個我國傳統的節日裡,有哪些風俗呢?那麼,來到了清明節,目前流傳下來的有哪些清明節相關的風俗活動呢?
  • 佛教中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此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物,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類,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  清明節的習俗大約始於周代,是一個充滿祥和愜意氣氛的節日,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 忠孝仁根 亙古傳承——我們的節日清明節活動綜述
    有這樣想法的絕非烏老一人。4月2日,在清明(寒食)節發源地介休綿山隆重舉辦了2008介休綿山中國清明 (寒食)文化節開幕式。隨後,還將有一系列的紀念介子推的活動。「我們舉辦此次清明(寒食)文化節就是要傳承我國這一傳統的民俗節日。在新時期,繼承和發揚介子推這種忠烈的精神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繼續探索和挖掘這種忠烈精神的深刻內涵也是這次文化節的一項主要內容。」
  • 清明節原本並非掃墓節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清明節原本並非掃墓節日:最初可能是「狂歡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多少年前,杜牧名作《清明》描摹清明節春雨中所見,餘韻邈然,流傳至今。世人熟知,清明節的重要習俗有折柳、掃墓等,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最開始這其實跟清明節沒什麼關係。要了解清明節的由來,就先要了解其他兩個節日:上巳節和寒食節。這三個節日的日期非常接近,一般都在農曆三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