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楓漁火對愁眠」是一種怎樣的愁?

2020-12-13 三葉草青青讀書

在詩人如銀漢繁星的唐朝,張繼算不上出類拔萃。他之所以被後人銘記,乃是因為一首眾口相傳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後,國家動蕩不安,百姓顛沛流離,當了個小官的張繼也被迫流浪。在深秋的一個夜晚,張繼宿在姑蘇城外楓橋底下的小船上,感受著江南水鄉之夜的靜謐幽美,自己卻無處可去,頗有一種「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體會,不禁有感而發。

01密集的意向勾勒出江南夜景圖

首句,詩人便接連甩出三個意象:將要落下的月亮、啼叫的烏鴉、冷寒的空氣。值得注意的是,「霜滿天」不是一種具體意象,而是詩人的感受:天氣很冷。

月落時候,烏鴉開始啼叫。黎明時分,日出之前,最是寒冷。空氣中帶著徹骨的寒意,詩人即使在船艙中,也覺得「羅衾不耐五更寒」。

首句三個意象,已勾勒出江南秋景圖的黑白輪廓,給人一種清冷之感。緊接著,第二句又描繪出三個意象:江楓、漁火、不眠的詩人,為這幅圖增添色彩與細節。

江邊成片的楓樹隱隱約約露出輪廓,借著岸邊漁船上跳動的燈火,依稀能看見楓樹已紅。原來江楓和漁火同詩人一樣,伴著滿懷愁緒難以入眠。

「對愁眠」,是指伴著愁緒入眠,即把江楓和漁火擬人化,實際寫夜深難寐的詩人自己。也有人認為「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此句理解為寒山寺所在的山上的紅楓和山腳下的漁火,對著對面的愁眠山。

其實,「愁眠山」與「烏啼山」都是因為張繼的這首詩而得名的,弄清先後順序,自然不會誤解。

前面兩句,六個意象,包含詩人所見(月落、江楓、漁火)、所聞(烏啼)、所感(霜滿天、對愁難眠),畫面豐富,動靜結合。意象之密集,讓人聯想到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二者在意象的選擇組合與詩意上,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短短十四字,寫出了江南秋夜的靜謐肅寒,反映出詩人羈旅在外的惆悵。

02倒敘手法寫出愁思無限

月亮落下去的時候,代表著夜晚快要結束了,也就是說前兩句描繪的景象,是詩人失眠一整夜後,在將近黎明時所見。

筆鋒一轉,詩人又猛地把思緒扯回半夜,開始寫半夜的所聞。

夜靜悄悄的,詩人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著明天還要繼續漂泊,前路茫茫,不禁心中空落落的,愁腸百結。

突然,幾聲悠遠古老的鐘聲傳來,那聲音古樸而大氣,莊嚴而肅穆,似乎還帶著歷史的回音與嫋嫋禪意。詩人聽了,思緒萬千,更加難眠。

在靜謐的夜晚,一點風吹草動的聲音都能讓人印象深刻,何況是鐘聲,而且詩人還難眠,對鐘聲的印象就愈發深刻。

後兩句都只寫了夜半鐘聲,意象變得疏朗,情感卻更進一步。

「夜半鐘聲到客船」以動寫靜,用鐘聲寫出夜的靜,鐘聲的幽遠也暗示了不眠夜的漫長,將詩人心中的愁思綿延到無盡的遠方。浩浩乾坤,朗朗天地,詩人竟覺得無處可去,長久的漂泊,讓人身心俱疲,又怎能不惆悵?

夜半鐘聲,可謂這首詩的點睛之筆。將夜的靜謐突出,夜的漫長延伸,極大地深化了詩人的離情羈思。鐘聲也讓這幅秋景圖變得有聲有色,從靜態圖變成動態圖。

三葉草以為,好的詩篇,不僅意象美,畫面完整,更是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而張繼的這首詩,具備以上所有特點,難怪流傳千年依然不朽。

相關焦點

  • 江楓漁火對愁眠是什麼意思?
    在整首詩來看,江楓漁火對愁眠獨具趣味,對字引人深思。創作背景:作者是天寶十二年的進士,即公元753年;正直唐玄宗的晚年,與楊貴妃恩愛的日子。唐玄宗晚年多種弊端開始顯現,而他卻享受生活;李林甫、楊國忠當政,邊關重值安祿山等人戍邊。
  • 【詩詞鑑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唐代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夥伴。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鬱的審美情境。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託,使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
  • 每日分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根據張詩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張詩當作於農曆十月深秋時分,江南水邊多植烏桕之類樹木,經霜葉紅,古人詩中多混作為『楓』。故江楓,是泛指江邊的紅葉類樹,不必是楓。」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夥伴。《全唐詩》「漁火」作「漁父」。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
  • 「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對」是什麼意思?
    江楓對漁火,鐘聲傳千年回到題目上,我們把兩個句子連綴在一起,「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何解?首先,他用蒙太奇般的高超藝術手法,在短短十四個字裡,嵌入了六種孤絕又豐盛的景象——天邊即將落下的月亮、水邊樹上啼鳴的棲鳥、浸透了秋意的漫天寒霜、江邊的楓樹、暗淡的漁火,以及,泊船上一夜未眠的那個「我」。
  • 唐詩新讀之——江楓漁火對愁眠
    原作:楓橋夜泊[唐]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一個沉默寡言的年青人在經歷了落榜的沉重打擊後匆匆逃離了喧鬧的京城僱一葉扁舟沿江漫漫而走落寞地飄蕩在返家的路上船輕行疾來到了蘇州城外借宿在江楓如火的楓橋邊上
  • 唐詩欣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來自唐代:唐代:張繼《楓橋夜泊》
    [詩詞原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鬱的審美情境。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託,使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
  • 詩句「江楓漁火對愁眠」,7字有6個字有爭議,各種解釋令人無奈
    因為咱們今天要說的這「江楓漁火對愁眠」中,一共7個字,卻有6個字有爭議。在了解這些爭議之前,咱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有人把張繼這次失眠稱為一場偉大的失眠,因為這場失眠,他看到了江楓漁火,聽到了夜半鐘聲,寫出了這首千古名作。本來是一首不錯的詩作,但這些年來卻因為各種各樣的理解,讓這首詩成為了一首爭議不斷的作品。僅僅是「江楓漁火對愁眠」這一句,就有太多的爭議了,而這些爭議當真是令人無奈得很。先是這「江楓」二字,江楓按我們正常的理解,應該就是指江邊的楓樹。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唐代: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這首七絕,是大曆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鬱的審美情境。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
  • 「江楓漁火對愁眠」何意?北大博士都答錯,詩詞大會專家親自解釋
    詩詞大會第4季曾特意為張繼的《楓橋夜泊》出了這樣一道題,卻把當時的冠軍難住了:張繼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他「愁」的原因最可能是什麼呢?A旅費不足,寄宿遊船。B國家動亂,自己漂泊。C環境悽涼,疾病纏身。如果你的答案是選B,那麼恭喜你,你選出了正確答案。
  • 張繼《楓橋夜泊》詩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詩歌賞析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月落烏啼霜滿天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三個意象用的絕妙,突出一種悽涼的感覺。江楓漁火對愁眠「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裡傷春心」,江邊的楓橋與船上的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此時的詩人也正為自己的前途發愁,面對著周圍的景物難以成眠。
  • 名家解讀丨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第二句,就點明了此刻詩人的所思所想,詩云:「江楓漁火對愁眠」。這一句詩頗值得推究,到底是「江楓」和「漁火」相對呢?還是「江楓漁火」和詩人相對呢?有人認為這個「江楓」是指岸邊種植了很多的楓樹,這些楓樹在黑暗當中隨風搖曳沙沙作響,與漁船中的燈火相對。也有人認為這個「江楓」二字指的是蘇州附近的的楓橋和江村橋,這兩座橋相互呼應,橋下的漁火也相互呼應。
  • 江楓漁火對愁眠,古今的人都在為學業和前程發愁嗎?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簡直太有名了!至今姑蘇城外也就是蘇州城郊,還有一個著名景點叫寒山寺,每天遊覽的人群絡繹不絕。第二句寫「江楓漁火對愁眠」,繼續寫景。第一句渲染氣氛,景象都比較遠,比較空靈。到了第二句,詩人又往近處看:江邊有什麼呢?有楓樹。杜甫《秋興八首》裡面說「玉露凋傷楓樹林」,可見楓樹是獨屬於秋天的顏色,雖然豔麗,但很悽涼。張繼是在半夜時看江邊的楓樹的,當然看不清顏色,只能模模糊糊看見樹影,沒有顏色,只有昏暗和悽涼。
  • 夜落、啼烏、江楓、漁火、寒山寺,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此詩勾畫了夜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有景有情有聲有色。安史之亂後,詩人面對家國之憂,身處亂世的顧慮內心極度「愁」傷。這首七絕以「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鬱的審美情境。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孫道臨解析《楓橋夜泊》
    楓 橋 夜 泊   《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
  • 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難倒北大博士才女,專家:語文課本背鍋
    在第四季詩詞大會的最後一場,陳更在個人追逐賽中一路過關斬將連贏九場,但是最後卻被我們背的滾瓜爛熟的「江楓漁火對愁眠」給難倒了。張繼詩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他「愁」的原因是以下哪一條選項?
  • 10句最美楓葉詩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10句最美楓葉詩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1. 林暗交楓葉,園香覆橘花。——宋之問《過蠻洞》宋之問詩多為粉飾太平的浮華空泛之作,另有少量寫景詠物之作,詩風清新坦蕩。本句出自其一詩,這是作者在其被貶途中所作。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以前,他只是在詩裡讀過江南的詩句,知道它的景色異常秀麗,他尤其喜歡那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佳句。而如今,在夜色下的蘇州城,張繼又看到了另一道美景。這鐘聲仿佛把沉睡的張繼敲醒了,他仿佛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感,便不再沮喪,不再悲傷,滿腔的愁緒和憤怒也隨著這鐘聲煙消雲散了,他的心情在此刻無比澎湃,於是便回到艙內,提筆寫出著名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江楓漁火對愁眠
    這裡的「漁火」只是借用。這一段,與「火」有關的社會新聞和文化新聞此起彼伏。六年前,在巴黎聖母院,筆者趕上了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凝神回憶,塞納河上長長的船隊依稀還行進在音樂聲裡。然而,沒想到那就是永訣。西安奔馳維權女車主漏油車上振臂一哭,汽車板塊股票大跌137億元,活活又一起「新聞次生火災」。
  • 張繼「江楓漁火對愁眠」被網友改成肉麻情詩,是水平高還是假文藝
    事實上,像這種假文藝的改編還有不少,比如把張繼《楓橋夜泊》改寫成: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是你,漁火也是你這就讓筆者更想不通了。張繼寫的是「江楓漁火對愁眠」,人家是看到江楓和漁火都發愁,帶上前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就更是濃得化不開的愁。用這樣的意境去表白,真的很美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