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代購遭遇嚴打風暴:逃避關稅將面臨重罰

2021-01-09 搜狐網

    海外代購行業明年可能會面臨更為嚴厲的監管制約。

  「針對海外代購更為嚴厲的監管政策,將於明年『兩會』後陸續出臺。『兩會』前會有相應的準備工作。政府正在試點行業和品類(多為大眾消費品),以進一步擴大刺激消費範圍,降低進口關稅、推進貿易自由化等,進一步刺激跨境電商發展。」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透露,目前這個課題由財政部相關單位在操作。

  在具體措施上,一名郵政系統資深人士告訴澎湃新聞,監管部門提出的更嚴厲措施可能包括,要求收件和寄件人都提供訂單、支付、身份證等信息。通過郵政代購方式的郵件要歸到電商範疇,等等。

  海外代購遭遇嚴打風暴

  近幾個月以來,關於海外代購遭遇嚴打的消息頻出。

  滬上一名海外代購人士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海關會以超重為由扣押商品;海關自己還有一個報價清單,但這個收費標準都比較高,「有時候未達1000元,也會被評定為1000元,扣押商品。」

  海外代購的優勢之一是低價,但這種低價往往是以逃避關稅為前提的。

  根據海關總署的2010年第43號公告,個人物品經郵遞方式進境的,海關依法徵收進口稅,但應徵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徵。個人寄自或寄往港澳臺地區的物品,每次限值為800元人民幣;寄自或寄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每次限值為1000元;超出規定限值的應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或退運手續。但郵包內僅有一件物品且不可分割的,雖超出規定限值,經海關審核確屬個人自用的,可以按照個人物品規定辦理通關手續。

  在現行規定下,海外代購的奢侈品等高檔消費品,一般都需要繳納關稅。

  周婷稱,目前針對海外代購的監管力度在加大,過境物品的監管監控加強。個人私自夾帶貨品入境,刑事處罰和經濟處罰都有。

  至於所謂海關「放行慢、查封嚴」等問題,上海海關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介紹,「個人體驗不一樣,其中牽涉運輸、物流等多個環節,海關方面嚴格按照監管流程走。」該人士還表示,經過備案註冊的跨境電商有綠色通道,其他跟一般包裹一樣,按照行李、郵寄進境物品監管,要符合自用合理數量。

  進出口郵件在四季度出現大幅增長,也算行業慣例。上述郵政系統資深人士表示,月環比增幅至少在10%-20%,甚至可以翻一番。

  重罰難以迴避

  周婷表示,監管部門已意識到,代購渠道已影響到國家、品牌商,以及消費者的利益,對行業運作體系的影響也很大。

  她表示,代購不合法,還導致假貨在國內大量滋生。假貨最傷害品牌和消費者。代購雖在價格方面有優勢,但在產品安全性、購物體驗、售後服務等消費服務方面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還可能傷害消費者利益。

  如何嚴格監管,還有待政策公布,但重罰似乎難以迴避。

  上述郵政系統資深人士介紹,代購逃避關稅的處罰因地而異,上海比較嚴格(與廣州、深圳通關方式不同),郵件這塊要補申報。海關認為這批貨超過10公斤,一件商品重複多次,會讓收件人到郵件窗口面洽,提交申報信息,海關會據此計算應交稅額。如果郵件實在太離譜(如過多都是化妝品),海關會讓收件人轉貿易通關(需遞交更多資料,涉及檢驗檢疫),收件人如果不能提供相應資質材料,郵件會被退回。申報信息和申報材料不同,海關也會現場開驗。

  此外,監管部門提出的更嚴厲措施還可能包括,將通過郵政代購方式購買的物品歸到電商範疇管理。

  對此,前述郵政系統資深人士介紹,在這一塊上,郵政還存在異議,因為一些通郵是為了解決境外親朋好友間的禮品饋贈,與代購存在明顯不同,屬特例,海關和郵政還在協商。今後海關將把這一塊進行細分,不會一刀切。一旦切分完成,大數據會對一個人每年購進情況進行篩選,來甄別自用和非自用。

  代購風潮漸起的背景之一是,國人對海外商品消費需求的提升。

  財富品質研究院11月底發布的2015年《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消費者境外奢侈品消費高達910億美元,即78%的奢侈品消費都發生在境外。按現有匯率計算,2015年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高達7400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增加了1000億元。

  周婷表示,高端消費外流情況已達到歷史最高紀錄,對政策制定和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大,必須要調控。她還提到,奢侈品牌目前在國內門店的銷售倒掛嚴重,門店變成廣告牌和形象店。

  奢侈品牌已經開始調整戰術。周婷表示,今明兩年,奢侈品渠道將進行結構性調整和改革,進一步規範線下渠道(做單體店面的升級改造、提升服務功能、增加新的業態等),線上將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和電子商務的功能。未來奢侈品大舉進軍電子商務領域,待奢侈品線上線下整合,結構調整到位,會對代購和海淘造成打擊,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體驗得到提升。

http://business.sohu.com/20151209/n430451251.shtml business.sohu.com true 澎湃 丁蕾蕾 http://business.sohu.com/20151209/n430451251.shtml report 2245   海外代購行業明年可能會面臨更為嚴厲的監管制約。「針對海外代購更為嚴厲的監管政策,將於明年『兩會』後陸續出臺。&l

");}

相關焦點

  • 個人郵寄物品關稅今調整 海外代購面臨重新洗牌
    此次政策的調整,海關不僅將嚴格監管郵寄的物品,還將全面加大旅客攜帶物品的檢查力度,避免國家稅收的流失,海外代購或將面臨一次重新洗牌。  海關新規:50元為徵收額度標準線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最新規定,自9月起,郵遞進入中國境內物品應繳進口稅超過50元人民幣的,一律按商品價值全額徵稅。免徵額度從現在的400到500元統一下調至50元。
  • 海外代購遭遇稅收「封堵」 兩瓶香水繳稅100元
    受到眾多消費者青睞的「海外代購」模式,今後將不得不面臨一道嚴峻的關卡:行郵稅。淘寶網上的一家化妝品海外代購賣家「小魚兒」說起這事兒便一臉沮喪。  海外代購物品中,化妝品一直是「大頭」。按照海關總署2007年發布的《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完稅價格表》,香水、乳液、粉底的完稅價都是每件100元,按照50%的稅率計算,單件物品的稅額是50元。其中完稅價最高的精華液為150元,稅額75元;小件的潤唇膏、指甲油、口紅、睫毛膏等完稅價則在20元至50元之間。
  • 關稅新政致EMS退件驟增 海外代購生意難做
    據記者了解,寄件人在交寄國際郵件時,對於寄不到收件人手裡的郵件可以選擇退運或者放棄,因而這200多件被收件人拒收的郵件將由郵政部門按寄件人當時的選擇進行處理,如果單據上顯示寄件人選擇了退運,將由郵政部門退運至寄件人。如為國際包裹退運,需向寄件人收取退運的費用,而國際EMS退運則免收退運費。
  • 海外代購三部曲之最全簡史
    強盛:2014年「海代」走出灰色地帶 2014年8月1日,海關總署「56號文」生效,「56號文」實施後,個人物品將按行郵稅進行徵稅,未經備案的私人海外代購將被定為非法根據政策要求,跨境電商整個過程的數據需要納入「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與海關聯網對接。此外,進出境貨物、物品信息也要提前向海關備案。
  • 沒了中國代購,澳洲奶粉遭遇「超級風暴」
    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現在仍有很多人心有餘悸,在毒奶粉事件曝光之後,即使相關部門第一時間採取了措施,依舊令很多人不相信國產奶粉,也不敢買國產奶粉,這時候就需要海外代購外國奶粉,而澳大利亞的奶粉曾一度成為很多媽媽們的選擇,有些人親自去海外購買,而沒辦法去海外購買的媽媽們就通過黃牛代購或者親朋好友代購,總之就是通過各種途徑買外國奶粉
  • 海外代購要注意這些 有些要承擔刑事責任
    原標題:海外代購當心入刑     現在,在微信朋友圈和電子商務網站上經常能看到海外代購商品的信息,出國旅遊或者工作也經常受人之託幫忙選購一些商品帶回國。其實,這些都屬於海外代購的形式。
  • 海外代購抱團淘名牌 電子商務欲打造「C-TO-B」
    一直以個人「遊擊隊」為主的海外代購市場不久將迎來一支帶有官方色彩的「正規軍」。近日,由商務部主管的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在其主辦 的「2012-2013全球商品採購季」發布會上宣布,其將與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合作,打造全球最大的「C-TO-B」平臺,首選目標是進口奶粉,通 過匯集全國奶粉訂單,統一下單、集中議價的方式向全球採購優質奶粉,預計比現有代購海外奶粉價格會便宜三分之一。
  • 導遊境外代購不繳關稅被判走私
    假如你有搞代購的朋友,請務必提醒他們,如果不繳納關稅,境外代購就是走私。昨天上午,一個關於導遊代購涉嫌走私的案件在杭州中級人民法院宣判。  導遊代購撈金,逃稅40餘萬  被告人姜某今年36歲,浙江桐廬縣人,在某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做出境領隊。被告人傅某29歲,河南縣光山縣人。
  • 海外代購真的靠譜嗎?擦亮眼,別把自己折騰進去!
    近幾年,網上代購和線下代購現象十分普遍。作為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哪些代購這種行為到底有沒有可能觸犯法律呢?通過在網際網路上搜索「代購」、「犯罪」關鍵詞就可以發現很多代購行為被認定為走私行為,其行為人可能涉嫌走私類犯罪。
  • 海外代購陷生死存亡
    原標題:海外代購陷生死存亡   相較於跨境電商模式,原本就缺乏信任背書以及物流優勢的海外代購,一旦再失去了價格優勢,就將真正進入生死存亡時刻。跨境電商新稅制對行郵稅政策做出調整,將由原來的四檔稅目調整為三檔。
  • 「海外代購」引發熱潮 全方位分析瘋狂背後的優劣
    1  海外代購 最高利潤達50%  這幾天,家住渝北新城麗都的孟燕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將自己的海外代購生意繼續做下去。  自從「離職空姐代購案」曝光以來,孟燕的媽媽已經給她打了兩次電話,勸她重新去找份穩定工作。  「幹這個確實很冒險。
  • 個人郵寄進境物品50元以上徵稅20億海外代購市場面臨挑戰
    離公告中列明的執行日期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海外代購賣家以及各大交流代購心得的論壇上早已議論紛紛。  「這樣一來,隨便買樣東西都超過免徵稅標準啦。」7月15日,淘寶網上一家專做美國代購的店主yoyo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抱怨道。
  • 代購撤退,澳大利亞奶粉大量滯銷!行業遭遇「超級風暴」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日前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消費者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都受到了衝擊,當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代購行業徹底被疫情顛覆,部分代購專賣店倒閉,而嬰兒奶粉更是出現了大量滯銷。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 奶粉滯銷公司股價暴跌30%據ABC News(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熱銷的嬰兒奶粉也出現滯銷情況。
  • 海外代購面臨轉型,天貓國際成為品牌主戰場
    相信大家都有過海外代購的經歷,拎著大包小包趕飛機,或是到處尋找代購朋友,當年火及一時的代購,在今年尤為艱難,長期遊走於灰色地帶的人肉代購大部分已經離場,曾經的輝煌,已是逝去的美好。在2020年海外代購被迫面臨轉型升級之時,有人轉戰其他代購城市,當然也有人選擇跨境電商平臺,知舟認為選擇跨境電商的朋友最後過的都不差。其實,這樣的選擇也並非無跡可尋,背靠大樹好乘涼。據《2018-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個人代購僅佔25.2%,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佔比高達66.4%。
  • 京東全球購山寨貨橫行 將淪為「海外代購」?
    其實,早在電商公司涉足「海外購」業務之前,聰明智慧的中國人民早就發明了一個名字叫「海外代購」,淘寶、微信朋友圈,隨便一搜到處可見做「海外代購」業務的小商家。他們通過無所不用其極的各種手段在海外拿到貨源,又通過無所不用其極的各種途徑帶入國內,當然,他們也有足夠多的辦法繞過海關的高關稅,從而賺取差價。
  • 海外直郵代購為什麼需要提供身份證?
    為什麼購買某些海外商品不需要身份證、或者只需要身份證號碼。而海外直郵代購卻需要提供身份證呢? 這就得區分購買海外商品的渠道了。然後是自稱的人肉代購每天到處飛,這種相比前者相對可靠一點。但也不乏人到處飛到處拍照,但是卻在廣州深圳拿貨再發到客戶手中。畢竟能證明其為真品的所有手續,包括刷卡單、專賣店結帳清單、發票等等,都可以網上另行購得。這樣的代購肯定也是不需要購買者提供身份證的。而一些代購能提供海外專櫃的購買視頻,卻是在國內搭建的專櫃場景,讓金髮碧眼的模特扮演櫃姐,形成了完整的制假產業鏈。
  • 海關總署調整政策 郵購海外奶粉超2罐將徵稅
    本報訊(實習生王晟) 海關總署日前發布新的通告,奶粉應徵稅將隨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關稅免徵額度的調整改變,入境奶粉免徵稅將由原來的25千克降為現在的1.8千克。根據最新的奶粉應徵稅額度標準,按每罐奶粉900克計算,原來最多可寄27罐奶粉免徵關稅,現在調整為最多可寄2罐免徵稅。
  • 華人海外代購為何讓人緊張
    「海外代購」早已成為很多人生活的必備技能。近年來,更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從海外購物,代購商品種類五花八門,代購業務也在飛速增長。隨著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開始把代購當作一種職業,「代購」一詞也變得家喻戶曉,甚至已經作為新詞彙被納入了歐美媒體的話語體系。此前,由美國芝加哥某名牌皮具專賣店舉辦的「代購專場特賣會」,再一次證明了華人代購的驚人購買力。
  • 西寧一女子代購香菸被判1年有期徒刑,為啥?
    點擊播放 GIF 0.0M海外代購須守法對於一些海外代購違反法律法規受到處罰的情況,記者採訪了西寧曹家堡機場海關相關工作人員記者了解到,我省海關旅檢渠道目前尚未發現重大違規超量攜帶貨物並偷逃較大應稅額的案件,但省外其他海關口岸有比較典型的代購案例。例如:離職空姐因多次攜帶從免稅店購買的化妝品入境,通過購物網站平臺銷售,被指控共偷逃關稅100多萬元。最終被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1年、並處罰金50萬元。
  • 海外代購水有多深 記者暗訪代購發貨鏈條(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葛欣鵬  「青島媽媽群海外代購事件」風波仍未停息,這些因為熟人信任而購買所謂海外母嬰用品的媽媽們,由質疑到步步深扒並得出驚人結論:微商口中的海外直郵產品竟然來自國內某地的一個倉庫。  她們至今心有餘悸,但朋友圈滿屏的代購信息仍是真假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