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了!這碗面咱北京人一定要吃!

2021-02-16 老北京城

「頭伏餃子二伏面」

7月22日就是二伏啦~  

這碗兒面,咱北京人是一定要吃的!

過去,老北京人吃麵條最講究兩樣:

一是講究麵碼兒要樣多,還要合時令;

二是講究麵條的澆頭要好。

今兒,小編給您預備了幾碗面,

看看有沒有您的最愛?

北京的夏天悶熱,沒有食慾。此時最簡單的莫過於來一碗爽口的芝麻醬涼麵,麻醬香加上筋道的麵條,豐富的面碼,一定會讓人食慾大振,暑意全消!

記憶裡,炎炎夏日,夕陽西下,微風漸起,在小院兒的棗樹下碼好小桌兒,擺好馬扎兒,桌上放好了調料,一個盛滿了涼水裡面放著手擀麵的大盆兒,一家人都圍坐在小桌周邊,邊聊邊吃麻醬麵的場景,讓人無比懷念!

茄子肉丁面,不僅鹹香適口,關鍵是熱著吃,涼著吃都很好吃。一碗吃完,特別滿足。

茄子肉丁面,這個澆頭屬於半葷半素的感覺,當然您要是自己家裡做,葷素的比例隨您自己看著來,不過小編比較饞,喜歡五分肉,五分茄子!

雞蛋西紅柿面是北京百姓飯桌上僅次於炸醬麵的麵食。做法簡單,方便並且營養。可以說它是道菜,也可以說它是碗湯,當然愛吃麵的北京人自然會讓它成為一碗滷,一碗看著就食慾大增的西紅柿雞蛋打滷面!

西紅柿雞蛋面,可鹹可甜,完全由您自己掌握,雖說咱北京人更偏愛鹹口兒,可是絲毫不妨礙西紅柿雞蛋面的酸甜味道。簡單易做,還營養豐富,怎麼也得吃兩碗啊!

要說這黃花木耳打滷面,那可是充分體現了咱北京人吃麵條的講究!而且負責任的告訴您,過去北京辦宴席上的麵條,必須是打滷面。講究得是東北的木耳,口外的蘑菇,上好的五花肉切薄片,配上幹黃花,最後再甩上一個雞蛋花,願意漿糊點您就勾個芡。

煮好了麵條,挑在碗裡一澆這滷,嘿!就倆字「地道」!順便說一句,這只是低配,高檔一點的還要有雞胸,鴨胸,玉蘭片等等配料!

北京人吃麵條可以講究到一碗炸醬配七、八種面碼,也能簡單到倒上醬油一拌就能吃的順溜、奔放。「醬油花椒汆面」黑中透亮、椒香濃厚,再伴以清香的黃瓜絲,別有一番滋味。

炸醬中的肉用肥瘦肉,要分別切丁,鐵鍋裡放油,熱了後把肥肉丁放進去煸炒,把油耗出來一部分,再放入瘦肉丁和切碎的蔥、姜、蒜煸炒幾分鐘後放些料酒,最後把黃醬倒入。之後要用勺不斷攪以免糊鍋,這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工夫了。

所謂炸,即,把黃醬裡的水氣炒得蒸發掉,再把含在黃醬裡的油炒出來。最後炸好的醬呈黑紅髮亮色,盛到碗裡,稀稠幾成膏狀,醬香撲鼻,醬邊汪油。

素炸醬講究的是:小碗幹炸醬配,小把兒抻面,外加八樣面碼(黃瓜絲、小蘿蔔絲、香椿末、水蘿蔔絲、焯熟的豆芽菜、焯熟的青豆嘴兒、焯熟的白菜絲、外加又甜又脆的衛青兒蘿蔔條兒),另外還得配上老醋和辣椒油。

所謂爛肉麵,即用豬肉的碎塊兒做麵條的「澆頭」。俗話說:「管他驢或馬,吃飽了爛肉麵再打鑔」。「打鑔」即指談天說地、瞎聊、侃大山、閒聊之類。爛肉不僅有豬肉,還有牛羊肉、驢肉等等,爛肉不能是成塊兒的好肉,用的都是些下腳料,因此,價錢非常便宜,是舊時窮人解饞的「首選」。

北京的羊肉汆兒面大致可以分為老北京漢民做法和清真做法。漢族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先把羊肉切成薄片,用醬油、香油等餵入味兒,鍋底坐油,先熗蔥花炒白菜絲,然後趁熱在鍋中加水,水開以後把麵條放進去煮,等麵條快熟的時候把餵透味道的羊肉片倒進鍋裡筷子撥散,羊肉片一變顏色再撒上胡椒麵就可以撈出來吃了。

三合油製法簡單,用油炸花椒成花椒油,倒入醬油,再放入些香油,也可少烹點醋,就成了「三合油」。雖然食材簡單,但只要您吃著順口兒,就是合適。

用臭豆腐當澆頭,一定得是趁熱的鍋挑面,味難聞但吃起來特美。盛上一碗這樣的麵條,嘿!您就忒兒嘍去吧,管保您吃一碗想二碗。

老鹹湯兒,在過去家家戶戶醃鹹菜的年代,到了夏天將鹹菜湯蒯出來,煮開後澆在麵條上。您說這是山珍海味嗎?還真不是!但這滋味現在很少能吃到了!懷念!

花椒油主要是夏天麵食的「澆頭」。做法也簡單,切點蔥花放到碗裡,再放入三小勺白糖倒入少量醋備用,在鍋裡放少許油,放入適量花椒,等花椒粒變黑倒入醬油,然後迅速把醬油倒入之前準備好的碗裡,這樣花椒油就完成了。

說了這么半天還是繞不過炸醬麵去,不過小編這次說的是小蝦米炸醬,不是一般的肉丁醬哦!將新鮮的河蝦用油烹至焦酥再倒入黃醬炸制,多放蔥多放姜。味道絕對和肉丁的不一樣,如果沒有合適的小河蝦,蝦皮也是不錯的選擇,充滿海味的炸醬另有一番滋味!

扁豆燜面您肯定也熟吧,是咱家裡常吃的。蒸製過的麵條再炒,吃在嘴裡一點不黏糊油膩,您要是喜歡吃軟乎點兒的,稍微點點兒水就行。做好了嘗一口:肉香、豆角香、面香融合在一起,嘿!面還潤而不粘!

要說咱北京人愛吃麵這一點,

那可是祖輩兒傳下來的,

尤其是到了這夏天,吃麵條是必須的。

北京人在吃麵這事兒上可繁可簡,可鹹可甜,

包容百味而又富於變化,

就是這麼的「講究」!

您看小編今兒給您準備的這些面都還行麼?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


合作聯繫微信號:lsy4833406

相關焦點

  • 二伏,北京人的麵條就得這麼吃!
    「頭伏餃子二伏面」 今天,進入二伏, 北京人,這碗面咱是一定要吃的! 扁豆燜面 扁豆燜面, 北京人接長不短的就要吃上一頓。
  • 今二伏要吃麵!吃芝麻醬麵最過癮!(附視頻)
    今年年二伏是從7月26號開始,到8月14號結束,總共二十天。北京人二伏吃什麼?二伏吃麵,吃芝麻醬麵最過癮!為期20天的二伏來了,昌平區氣象臺23日16時45分發布高溫藍色預警,預計7月24日至25日,昌平區日最高氣溫將達35℃以上,沒有懸念這一夏北京人又將經受「雙中伏」成倍的高溫溼熱折磨。
  • 北京人最講老禮兒,二伏應該吃什麼?
    現在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今年尤其的熱,二伏有二十天,是個雙倍的。北京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在這個節氣裡最適合的就是吃麵了。有人會認為這些都是老黃曆了,不用去遵守,其實這些前人們總結出來的東西,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 今天二伏要吃麵!吃什麼面最過癮?山西人最愛吃的……
    今天二伏要吃麵!吃什麼面最過癮?山西人你今天吃的什麼面呢?全國的小夥伴們今天你們吃麵了麼?看饞了麼……西紅柿雞蛋面雞蛋西紅柿面所需原料皆是日常可見、且容易尋得的食材。做法簡單,味道鮮美,適合各類人群,方便並且營養。
  • 二伏吃麵!吃什麼澆頭的面最過癮最將究?
    頭伏結束,二伏到了,從7月26日—8月14日,為期20天,雙中伏的高溫酷暑滋味,可是真夠受的。頭伏吃餃子,二伏要吃麵,沒有用一碗麵條熬不過的高溫天。靠著一碗碗舒心爽口的麵條,北京人的夏天總算有滋有味了!
  • 關於農耕諺語,「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種蕎麥」這是什麼意思?
    關於農耕諺語,「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種蕎麥。」這是什麼意思?在農村,有經驗的農民一般都知道什麼時候應該種什麼作物,根據不同的天氣和時節,種植的東西往往都是有講究的。而且不同地區和地理位置,他們在什麼時候該種什麼農作物,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一般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作為一個農村土生土長的人,雖然我不懂的很多關於農業種植的知識,但是從小兒耳濡目染,看著大人種地和耕作,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了解的。雖然現在很多蔬菜和水果因為溫室大棚的技術,不再完全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實行種植,但是順應自然生長的農作物,應該才是最好的吧。
  • 二伏吃麵有訣竅,粗糧和面、蔬菜做滷,營養又減肥、還能保護血管
    咱們中國飲食文化悠久,不同節氣都有對應的食物,比如立春要吃春餅、清明節要吃青團、立秋要吃肉貼秋膘。在夏季三伏天裡,也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2019年的「三伏」是從7月12日開始入伏,一直到8月20日,其中頭伏10天、二伏20天、三伏10天總計為40天。
  • 二伏吃麵條,涼麵最受歡迎,分享10道家常做法,涼爽開胃吃不夠
    本期導讀:二伏吃麵條,涼麵最受歡迎,分享10道家常做法,涼爽開胃吃不夠進入「暑伏」後,得經三個「伏」——頭伏(初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伏天」才算結束。「暑伏」天裡,二伏最熱,「頭伏餃子二伏面」。
  • 農事諺語:「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有雨種蕎麥」,是什麼意思?
    農村「諺語」也常常被人稱作「俗語」、「老話」「常言」等,在農村我們可以用老話來說一件事證明自己的立場是正確的,這也說明這種特殊的語言在人們心中重要性。諺語:「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有雨種蕎麥」,從字面上我們不難理解這是一句表達農事相關的語言,現在正值盛夏又是二伏天,天氣異常的炎熱,一年當中對於勞苦農民來說他們依然要進行一些農事活動,這也是歷來一種傳統,而這時人們可能對於一些農事沒有參考時間,往往這些農事諺語就派上了用場,這裡的「「頭伏蘿蔔二伏菜」也是表達在一定時間裡有關這些農作物種植事情。
  • 這4種食物是北京「窮人」才吃的,全吃過的一定是正宗的老北京人
    這4種食物是北京「窮人」才吃的,全吃過的一定是正宗的老北京人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雖然大部分人都沒有去過,但是,相信想去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畢竟北京在我們國家算是一個經濟排名超前的地方,小編我就一直都想去一次,畢竟也是充滿著信仰的地方。
  • 長達20天的二伏開始了 杭州今天可能有暴雨
    但是,7月16日入伏第一天,杭州最高氣溫只有22.9℃,根本不像入伏,而這次從周五開始,杭州的天氣也是涼快得一點沒有要進入二伏的樣子。 杭州周五的最高氣溫只有26.1℃,昨天就更涼快了,最高只有25.5℃,今天的最高氣溫很可能依然還是「2」字頭,最低氣溫22℃,最高29℃,今天白天陰有中陣雨或雷雨,早晨前後部分城區有霧,夜裡雨止轉陰到多雲。
  • 「二伏」一定要吃麵!雞絲涼麵、炒疙瘩、花樣煎餅還有超美味的開邊蝦配河粉……您打算今天做哪道?
    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在此節氣中,運動量不宜過大,同時要注意補水,綠豆湯與西瓜都是這個時期解暑利溼的食物哦! 除了大暑節氣之外,今天咱們也正式進入了「二伏」,都說「頭伏餃子、二伏面」,小二提醒飯糰們,周末快快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麵啦!
  • 今年三伏什麼時候開始,一伏、二伏、三伏總共多少天?農民速看
    《種田的人》帶大家了解更多的農村新鮮事,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按鈕!今天要分享的話題是:今年三伏什麼時候開始,一伏、二伏、三伏總共多少天?農民速看俗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具體指的是,每年夏季到來後的第三個庚日就為頭伏,頭伏是三伏的開始, 第四個庚日被看作二伏,第5個庚日看作三伏,由於每年情況不一樣,所有三伏天周期也不同,2020年三伏天從7月16日開始,8月24天結束,歷時40天。
  • 《情滿四合院》裡的北京人,都愛這碗吃完想舔碗的炸醬麵
    說起炸醬麵來頭頭是道,請人吃炸醬麵,是老北京人方子哥不能演砸了的看家本領!炸醬麵是北京人一年四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吃食兒,一碗麵,讓老北京人來吃也是講究的不行。正如方子哥在節目裡說的,最好吃的那一碗炸醬麵一定是家裡自己做的。但是,如果實在沒有方子哥的好手藝,那麼,帝都這幾家的炸醬麵,您一定要找機會嘗一下!
  • 日本這碗面,普通人都要吃上十幾碗,飯量大的人吃幾十碗太正常
    日本這碗面,普通人都要吃上十幾碗,飯量大的人吃幾十碗太正常!說到日本作為中國人內心當中都是心情很複雜的,一方面我們忘不了之前的國讎家恨,但是一方面日本確實發展得很好,有值得我們中國人學習的地方,而且現在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日本的很多東西都出現在中國的市面上。
  • 這38種北京小吃,北京人都不一定吃過!
    ❤去哪吃: 白魁老號,護國寺小吃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用料為麵粉、奶油、雞蛋、白糖、香草等,吃起來稍有些嚼頭。這東西一問世,便很受老北京人的喜愛。
  • 各國文化對比:韓國人吃飯不能端碗,日本人一定要端碗,中國呢?
    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很多傳統的民族文化,就拿其中的飲食文化來說,受影響的並不僅僅只是我們中國人,甚至連韓國與日本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 涼麵這樣做,酸辣開胃,一大海碗不夠吃
    涼麵這樣做,酸辣開胃,一大海碗不夠吃!二伏也就是三伏裡的「中伏」,屬於三伏天裡最熱的一個階段。進入二伏,天氣更加暑熱難耐,這時候人們常常食欲不振、三餐沒有胃口吃飯,而吃麵食相對好消化吸收,所以就有了「二伏吃麵」的說法。
  • 景海鵬為啥一定要在太空吃碗熱乾麵?
    景海鵬在太空裡為啥要吃熱乾麵?熱乾麵是大多數人對湖北小吃的基本印象。這種麵食是市井小吃,對原料的獨特性要求相對更低一些:那種黃黃的鹼麵條事先已經是熟的,吃的時候用笊籬在熱水裡一焯,再淋上芝麻醬、醬油、辣蘿蔔乾等配料,吃客在碗裡一拌就能吃到嘴,勞動人民三口五口一碗麵就也吃淨了。女作家池莉寫武漢風物的文章很多,其中熱乾麵是多次提到。《煩惱人生》裡的主人公印家厚,每天坐船過江上班,都要帶兒子在碼頭附近的早點攤吃一碗熱乾麵。
  • 江蘇這13碗面,名氣都很大,味道很美,懂吃的人一定不會錯過!
    本期蘿媽分享的內容是:江蘇這13碗面,名氣都很大,味道很美,懂吃的人一定不會錯過! 麵條是中國人的最愛,每家麵店都能做出獨特的味道,北方人愛吃麵條,南方人也不例外,麵條工藝的傳承代表美食在人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中國的地方麵條非常有名,江蘇的麵條最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