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報》第98期 域外美術
初秋的金澤依然多雨。攜裹著潮溼氣息的陣陣微風,拂動著枝丫上搖搖欲墜的葉子。作為日本北陸地區最大的都市,金澤常被稱作「小京都」。然而這風雨中的金澤,哪裡看得到一絲京都的影子呢?或許那種狀似京都的幽邃,只在兼六園周邊才能有些許感受。從這座建於17世紀的金澤城藩主的庭園走至廣坂,需要經過一條不算長的下坡路,坡路的盡頭是一塊開闊的土地,土地上以白色為主調的建築,便是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設計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從這樣短短一條坡路的一端到另一端,竟像是穿越了幾個世紀。
從坡路上俯瞰,金澤21世紀美術館是一座「俯身大地」的美術館。在地勢較低的空地上,美術館顯得十分醒目,就像一座扁圓的白色島嶼。白色立方體和圓柱形的建築結構,為美術館分割出了不同的功能空間,建築內部的各種設施,也並不是被盲目地塞進建築中,而是通過多個圓形形成了流暢的分區。美術館也因此被「有秩序地解構」。此外,全景、全角度的玻璃牆,又讓景色產生了室內室外兩兩相望時的溝通感。在此,白色並未顯得過分冷清,而是以一種輕巧、純粹的姿態,消解了現代建築的異樣感。
金澤21世紀美術館外景
「島嶼」的內部空間也十分豐富。圖書室、兒童室、餐廳、茶室、藝術品商店等一應俱全,而儲物櫃、傘擱架、輪椅和兒童推車租借處等設施為觀者提供了便利,同時,導盲犬也允許被帶入美術館。種類繁多的設施與商店大都是圍繞著展覽區域建設的。圓形的建築空間形成了圓形的展線,目前,美術館共設有14個展廳。觀者進入展覽區域,從1號展廳開始觀賞,之後便可以沿著圓形的展線,一直流暢地走到14號展廳。除了常規展廳外,館內還設有4個「光庭」,即展示裝置或露天作品的庭院,安德羅·埃利希(Leandro Erlich)的名作《泳池》(The Swimming Pool)便在其中一個「光庭」展示,此外還展示著法國藝術家、植物學家派屈克·布朗克(Patrick Blanc)的《綠橋》(Green Bridge)。值得一提的是,館內的門票費用是階梯式的,大部分展覽區域非常平價,小部分特展區域再額外收費,公共區域則全部免費開放。
如此看來,金澤21世紀美術館並不是一座無聲地漂浮在海洋上的白色孤島,而像是一座保有熱情的、試圖讓自己融入大陸的島嶼。妹島和世也曾坦言,透明的玻璃和圓形的設計,是為了形成一種吸引觀眾的親切感;而美術館最基本的色彩,白色,則延伸了光線,無論是天花板還是地面都因反光而顯得相對統一,也使整個空間形成了一種同質的空間。有人形容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的設計,既具有穿透與流動性,又飽含了亞洲人獨有的含蓄與朦朧。或許正因如此,才讓這座建築在甫一建成的2004年,便一舉奪得了當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
適逢午後,中學生已經結束了一上午的學習,開始「見學」。「見學」是日本學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即不在課堂上課,而集體到美術館、名勝古蹟、社區等地實踐學習。對於金澤當地的學生而言,金澤21世紀美術館便是再好不過的見學場所。
墨西哥藝術家費爾南多·羅梅羅(Fernando Romero)的大型裝置《包裹》(Wrapping)就安裝在美術館北入口的草坪上。這個由金屬絲網和鋼管構築的裝置,設有兩個帶臺階的入口,觀者可以站在臺階上以不同的角度觀看。它就像一個由金屬製成的「包裹」,呈多邊形的放射狀。在《包裹》的不遠處,則散布著德國藝術家佛羅裡克·克拉爾 (Florian Claar)的裝置《聲場3號獻給阿麗娜》(Klangfeld Nf.3 Für Alina)。緣何稱作「散布」?因為這是一件由12根喇叭形管子組成的作品,每根管子都被埋在地下,通向另一根管子。有人對著其中一個喇叭說話,聲音就會從另一根管子的喇叭裡傳出來,有些像小時候的「土電話」。然而,相通的兩根管子往往離得很遠,說話者的聲音不知道會從哪裡冒出來。
費爾南多·羅梅羅 包裹
這兩件富有互動性的作品,無疑成為了學生和孩子的最愛。無論是一起登上《包裹》的梯子進行一次「探險」,還是在《聲場3號獻給阿麗娜》的各種喇叭前說話,都讓學生和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另外,在金澤21世紀美術館外,還有一件格外引人注目的裝置,那就是丹麥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彩色活動房子》(Colour Activity House)。紅、黃、藍三原色的三片彎曲的玻璃,環繞著一盞有著黑色柱子的白色街燈,形成了一個旋風式的小亭子。實際上,亭子的顏色取決於觀者觀看的角度,因為不同角度、不同原色的層疊,形成的視覺效果是不同的。天色漸暗、華燈初上時,這個亭子裡的街燈也會亮起,這時,裝置就變成了一個多彩的燈塔。由於其絢麗多變的色彩,《彩色活動房子》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遊客駐足、拍照。而在美術館內,無論是在餐廳還是在大廳,透過同側的落地玻璃窗,都能直接欣賞到這件作品。
安德羅·埃利希 泳池
在金澤21世紀美術館內,有一件美術館的「壓軸」藏品,甚至許多人就是專程來看這件作品的。它就是上文提到的,阿根廷藝術家安德羅·埃利希的《泳池》。在觀看《泳池》之前,工作人員會特意囑咐參觀者,最好在有陽光時觀看,觀看時先進入地下。為什麼要進入地下?實際上,《泳池》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下是空的,塗有藍色塗料,排水口、泳池爬梯等都和真正的遊泳池無二,能夠容納十餘人。而地上則是觀看的部分,泳池爬梯從地上深入「泳池」。地上和地下,中間相隔的是夾有10釐米水的兩扇透明的玻璃。從地上看去,「泳池」中似乎溢滿了深邃的水波。觀看空間和觀看方式的分割,並沒有割裂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反而更增添了觀賞的樂趣,且一同構成了這件作品試圖表達的現實之中的幻象。
當然,金澤21世紀美術館內外的裝置作品遠遠不止這些。但這些作品的相似之處,都是與觀者的互動性、與建築或自然的融合。無論白天還是傍晚,無論陰雨綿綿還是驕陽似火,金澤21世紀美術館都能夠成為市民休憩、遊玩的場所,它絲毫沒有傳統美術館「白盒子」式的嚴肅,也沒有讓藝術與觀者產生距離感,或許就像妹島和世所說的:「這是一座開放在街市裡,如同公園一樣的美術館。」
● 相關連結 ●
妹島和世,日本女建築師,1956年出生於日本茨城縣。
西澤立衛,日本建築師,1966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
1995年,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成立了SANAA建築設計事務所。2004年,兩人以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設計贏得了當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2010年,SANAA建築設計事務所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
SANAA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的主要建築,包括岐阜縣立國際情報科學藝術學院、迪奧表參道旗艦店、金澤21世紀美術館、託雷多美術館玻璃藝術中心、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等。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導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 官方微信:izgmsb
►聯繫我們: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