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王國」金澤,終於有了國立美術館

2021-01-07 騰訊網

「さらば(永別了)。」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館(東京都千代田區)今年年初舉辦了最後一場展覽《Passion20》,在靠近出口的玻璃門上我看見了這三個字。它的搬遷事宜是早在3年前就決定下來的,但看著這些淡白色字母,還是不禁感到一點點小傷感。

到三月初,在皇居旁40多年,日本唯一專為近現代工藝品而設立的國立美術館告別此地,啟程前往相隔300公裡之外的金澤(Kanazawa)。

建於明治時代的百年建築,坐落於皇居附近的北之丸公園內

選擇金澤,自有其理由。石川縣金澤市是400年以來日本最有名的工藝之鄉,在江戶時代,加賀國(金澤所在地)的規模僅次於江戶(現在的東京)、大坂(大阪)和京都。其歷代藩主(藩/han=江戶時代的地方分權單位)在內政治理上很有能力,不僅實現了商品經濟的繁榮,文化藝術也蓬勃發展,現在金澤一個城市還保存有36種傳統工藝(包括政府制定的10種、石川縣指定的6種以及稀少傳統工藝20種),如加賀友禪染色、九穀燒、漆器、金箔、佛龕、蠟燭、三味線、燈籠、煙火等。

這些工藝通過當地教育機構和眾多博物館被繼承下來,與傳統產業相關的中小企業集聚,讓整個城市保持高度的「文化資本」。以始於1954年的日本傳統工藝展(注1)為例,石川縣出身的入選者人數連續18年佔據首位,今年有68名,也是全國最多,無論從歷史還是現狀來看,該縣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工藝王國」。國立美術館的搬遷,這件史無前例的事業是日本政府正在推進的「地方創生施策」之一,他們尋找搬遷新址時石川縣就舉了個手,而作為日本一般民眾,我也沒能想出比它更合適的地方了。

注1:日本傳統工藝展:主辦單位為公益社團法人日本工藝會,展覽內容分為陶藝、染織、漆藝、金工、木竹工、人偶以及諸工藝等七個部門,今年的入選作品共有576件。

金澤的「國立工藝館」是日本海側首個國立美術館,利用了建於明治時代的舊陸軍第九師團司令部廳舍和金澤偕行社,二者通過走廊相連(圖|金澤市提供)

今年十月開館的國立工藝館位於金澤市的「黃金地區」,就在日本三大名園之首「兼六園(Kenrokuen)」周邊的文化圈,沒走幾步就能到石川縣立美術館以和石川縣立歷史博物館,與金澤21世紀美術館也一橋之隔。國立工藝館由兩棟歷史建築物而成,地上兩層,展示區域達到780平方米,與東京的工藝館相比增加了一成,貯藏室也增加二成至480平方米。

左為第九師團司令部廳舍,擁有三個大展覽室。十月底開館時右邊的金澤偕行社尚未對外公開,據說將來會作為多功能區或工藝相關的圖書室(圖|金澤市提供)

舊第九師團司令部廳舍內,第二層樓梯廳。在內部隨處可見明治時期的匠心設計(圖|Takumi Ota)

國立工藝館出入口部分,陶藝家金子潤的泥塑作品《Untitled (13-09-04)》(2013年)(圖|Takumi Ota)

目前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館曾經所收藏的陶瓷及漆器等工藝美術品中,大約七成的1900多件已移至國立工藝館,其中約1400件為「人間國寶(相當於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日本藝術院會員參與的作品,還包括漆藝家松田權六(1896-1986)的《蒔絵螺鈿有職文筥》以及加賀友禪作家木村雨山(1891-1977)的《訪問著群》等。這些金澤出身的大師之作,算是結束多年的「出差」而回到了家鄉。

松田權六《蒔繪螺鈿有職文筥》(部分,1960 年)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該作品的展示期間至2020年11月29日(圖|森善之)

國立工藝館正在舉辦開館紀念展《工之藝術:素材、技術和風土》,展出日本近代的工藝名作約130件,展期至2021年1月11日。在疫情之下該展覽採用了預約制,因館內的人數受限,有預約也得排隊至少二十分鐘,看得出工藝愛好者們對新館的期待有多高。

這次展覽分為三個主題,第一章主題為《素材和技術的因數分解》。工藝品的名稱是素材和技法的組合,這裡的展覽對陶器、玻璃、金工等作品的相關技法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讓觀眾認識到作品背後的素材和製作工程結合之精妙。

加守田章二《曲線雕文壺》(1970年)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森善之)

富本憲吉《色繪染付菱小格子文長手箱》(1941年)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森善之)

板谷波山《冰華彩磁唐花文花瓶》(1929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エス・アンド・ティ フォト)

桂盛行《鶉四分一打出水滴》(1971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森善之)

音丸耕堂《堆漆紅梅香合》(約在1969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森善之)

第二章是《更新「自然」的印象》,介紹每個時代的工藝品如何捕捉了大自然和四季的變化。從明治時代的「絕技」到現代最新的工藝技術,各時代的藝術家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和「大自然」合作。這裡引起許多人的圍觀的是該工藝館唯一的重要文化財、鑄造家鈴木長吉的《十二之鷹》,這次展出了其中三隻。

飯冢琅齋《花籃 あんこう》(1957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森善之)

鈴木長吉《十二之鷹》(部分、1893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エス・アンド・ティ フォト)

七代錦光山宗兵衛《上繪金彩花鳥圖蓋付飾壺》(約在1884-1897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森善之)

增村益城《乾漆溜塗喰籠 龜甲》(1991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森善之)

小島有香子《積層硝子皿 月華》(2013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森善之)

志村Fukumi《紬織著物 鈴蟲》(部分、1959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森善之)

最後的《風土:場所和工藝》是和這次的工藝館搬遷有關,面向觀眾提起土地和工藝的關係之深,展示來自衝繩縣到北陸地方(石川縣所在)的工藝作品。

松田權六《片身替塗分漆碗》(約在1939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圖|森善之)

舩木倭帆《Roemer cup》(製作年不詳),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該作品的展示期間至2020年11月29日(圖|森善之)

鈴木薴紡庵《越後上布 市松草花文著尺》(部分、1958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所藏。該作品的展示期間至11月29日(圖|森善之)

據國立工藝館主任研究員花井久穗(Hanai Hisao)女士介紹,目前參觀者對於工藝館的反應良好。她說:「陳列櫃和燈光設計都燦然一新,很多客人留言說參觀體驗非常好。前一陣子疫情不是比較穩定嗎?金澤稍微恢復了之前的人流,我們也希望大家來參觀國立工藝館的同時,感受一下金澤本身的城市文化。工藝館在東京的時候,附近就只有皇居、外苑公園和中央行政機關,大家來工藝館也只是為了看裡面的展覽。在金澤,周圍全都是文化相關設施,除了兼六園、縣立美術館或博物館之外,還有數不盡的畫廊和工藝家的工作室,大家看完工藝館之後,還可以走到這些地方體驗一下活生生的、和現代生活非常融洽的日本工藝現狀。

如花井女士所說,金澤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和懷古風貌,令它甚至被稱為「比京都還京都」的古都。與京都祇園並稱「日本兩大茶屋街」的東茶屋街,留存下了超過90家明治初期建築物,另外兩條街——西茶屋街和主計町茶屋街,也保留著昔日繁華的高檔餐飲店。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金澤的文化設施之多,幾乎每一條街都有公立或私人企業開設的博物館或文學紀念館,除了能劇、金箔、染布等大主題的博物館之外,點心模板或留聲機等小分類的資料館,也有相當的水平。與京都市區的面積相比,金澤市小了許多(金澤市有約470平方公裡,京都市為830平方公裡),市內大部分文化設施和景點徒步即可到達,小而美的城市剛好適合花一兩天的時間遊逛,讓自己浸在日本文化的精髓中。

東茶屋街是設於1820年的花街,過去是一種社交場合,如今被選為重要傳統建築群(圖|金澤市提供)

現在還有茶屋改造而成的飲食店、雜貨店等(圖|金澤市提供)

長町武家屋敷跡是曾經武士及其家眷居住的地方,保留了當時的土牆和石疊路(圖|金澤市提供)

位於金澤城西側的鼠多門和鼠多門橋。自明治時代被燒毀以來,時隔約140年對其進行復原整修(圖|金澤市提供)

花井女士最後笑道:「金澤這個城市,就連普通藥店的櫥窗都會擺出精美的工藝品,隨便走一走就能感受到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的獨特氛圍。從這點來看,我個人認為國立工藝館搬到金澤,絕對是一件好事。」

看來國立工藝館的搬遷是成功的,而我現在比較關注的是原來的那棟樓,在東京皇居旁邊的紅磚建築。它由陸軍技師田村鎮設計,明治時代的1910年作為近衛師團司令部大樓而建造,1972年成為重要的文化遺產,經過外觀等部分改裝,作為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的分館於1977年開館。據報導,現在該建築由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管理,目前的狀態是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的「分室」,但具體的發展方向還在「討論中」。

希望這棟百年建築物在不久的將來能夠重新向藝術愛好者們開放,我想,到時候在那扇玻璃門上肯定會有一句:「回來了」。

國立工藝館

所在地:石川縣金澤市出羽町3-2

開放時間:9:30-17:30(周一休息,詳情請參考官網)

官網:www.momat.go.jp/cg/

松井康成《練上嘯裂文茜手大壺》(1981年),攝於國立工藝館。松井康成(1927-2003)生於長野縣,重要無形文化財「練上手(neriagede)」保持者暨人間國寶。「練上手」等於是中國的攪胎,是將兩種顏色的陶土結合在一起,以其橫斷面作為器型表面的技術。這次展覽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

吉井忍專欄

吉井忍|日籍華語作家|著有《四季便當》《東京本屋》

(本文為作者原創稿,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除特別註明外,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攝。)

相關焦點

  • 金澤 二十一世紀美術館
    金澤:金澤二十一世紀美術館推薦指數:★★★★藝術風格:開放式,注重與民眾交流型美術館金澤21世紀美術館位於日本西側金澤市,2004年10月揭幕。
  • 國立博物館、美術館紛紛閉館,新冠疫情波及日本文藝界
    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終于波及到了日本的國立博物館和美術館。
  •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金澤21世紀美術館,位於金澤城與兼六園交界處的南側。只是個很普通的現代美術館,但建築設計者則是日本著名的兩位建築設計師,所以這裡是學建築的打卡地。 先圍著建築外面看看,美術館有幾個門,但沒有明確的正門和後門,顯得比較均衡。
  • 藝術與城市零距離: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
    然而,可別以為金澤只有古蹟可以看,金沢21世紀美術館便是一座觀點新穎、打破藩籬的現代藝術景點。大片落地窗創造出開放感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告示牌金澤21世紀美術館內部不僅如此,用大片玻璃落地窗取代水泥牆壁,讓內部空間一目了然,周圍還有大片草坪,是一處開放式的公園型美術館。內部除了陳列作品的展覽室之外,還有圖書館、託兒所、咖啡店等。
  • 融入大陸的島嶼:金澤21世紀美術館
    或許那種狀似京都的幽邃,只在兼六園周邊才能有些許感受。從這座建於17世紀的金澤城藩主的庭園走至廣坂,需要經過一條不算長的下坡路,坡路的盡頭是一塊開闊的土地,土地上以白色為主調的建築,便是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設計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從這樣短短一條坡路的一端到另一端,竟像是穿越了幾個世紀。 從坡路上俯瞰,金澤21世紀美術館是一座「俯身大地」的美術館。
  • 日本建築控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再熟悉不過的,世界上因為一座美術館而被拯救的典型城市案例是西班牙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為這座轉型中的舊港口帶來了無限生機。縱使那些綺麗大都會如紐約巴黎,也都為擁有一座動人的美術館而驕傲著。若說此行最大的遺憾,是由於美術館過於接地氣,現場竟然沒有一個遊覽角度可以像宣傳圖中那樣俯瞰全貌。(建議骨灰粉造訪請隨身攜帶大疆無人機~)退而求其次,上一個手抖的立面全景圖。
  • 日本金澤有什麼好玩的,我來為你指點迷津
    下面,我就為你介紹一下日本金澤有什麼好玩的吧,金澤的時時處處都讓人流連忘返。藝術的殿堂——金澤能樂美術館金澤能樂美術館收藏展示了金澤地區貴重的能面具和能裝束,票價300円。美術館一層展示有能面具,並展示它的製作工藝。地面畫有一比一的能樂表演舞臺,並標示有重要的走位點。
  • 設計連連看 |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請點擊輸入設計連連看 | 東京國立西洋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西洋美術展覽設施,該館在日本東京上野公園裡,始建於1959年,建築面積1萬多平米。目前共收藏有5500件西洋繪畫、雕塑,其中包括魯本斯、德拉克羅瓦、羅丹、馬奈、莫奈、雷諾瓦等藝術家的作品,你可以再這裡欣賞到羅丹的《地獄之門》、莫奈的《睡蓮》等名作。2016年位於東京上野公園地區的國立西洋美術館等7個國家的17個設施作為「勒·柯布西耶建築作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顧問機構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 半澤直樹的故鄉—金澤打卡,愛一波這小城市的傳統風味
    早間金澤站按照預定路線,第一站我們前往金澤21世紀美術館。21世紀美術館位於石川縣金澤市市中心,是一家現代美術館。館內有6間收藏品室,8間特別展覽室。美術館的外形非常有設計感,與金澤周圍其他的博物館和建築物有很大區別。它是一個112.5米直徑的圓形建築,沒有正面或主入口,如透明飄浮的大扁圓島一般,館內採用360度透明開放的玻璃幕牆,室外風景自然融入室內,它曾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除了展區之外,博物館內還有一些公共空間,包括了一個圖書館,演講廳和兒童工作室。 穿插在各公共空間,有一些免費開放的長期展覽。
  • 金陵影像:國立美術館舊址
    它的前身為建於1936年的「國立美術陳列館」,是中國近代第一座國家級美術館,中國的美術館事業發展的開端,是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國立美術陳列館於1936年8月建成。國立美術陳列館由建築師設計,工程由上海陸根記營造廠承建,建築師李宗侃負責監造。
  • 金澤的朦朧美-原創:魏海波
    所以,這次日本海紀行的第一站,我就從金澤開始。金澤與黃金有關金澤,僅僅從地名上看,就與黃金有關。說的是古代有位叫芋掘藤五郎的農民在洗山芋的時候發現了砂金,於是就把這裡稱之為洗出金子的湖泊,這就是金澤的發祥地。
  • 「升龍道紀行」8天7晚 日本金澤-高山-白川鄉定製路線
    1、您將去到日本的中部地區:日本第三大城市名古屋、傳統工藝之鄉金澤、「小京都」高山、童話村落白川鄉、中部山嶽國立公園、奧飛驒溫泉鄉
  • 小島旅行2019 @日本金澤-京都 | 藝術夏令營
    金澤21世紀美術館,像是漂浮在古城裡的一座透明UFO,外圍玻璃牆的色彩與輕盈,拂去昔日美術館給人厚重的思維定式。金澤古城,仍保留著匠人最傳統的手工藝。作為發源地,小小的金澤卻擁有全日本金箔產量98%的巨大能量,日本國寶之稱的奈良東大寺以及京都金閣寺的金箔修復就出自金澤的工藝大師之手。
  •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介紹(地址+門票+交通)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概述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北之丸公園內。這是日本最早成立的國立美術館。以介紹東西方現代美術為宗旨,收集、保管和展示日本現代美術史上的代表作品,舉辦外國現代美術展覽。
  • 金澤 ‧ 輕旅行 | 21世紀美術館、金箔冰淇淋、茶屋街散策...
    ,有如京都般迷人的古都氛圍、有顏值爆表的金箔冰淇淋、有讓相機拍不停的21世紀美術館。花園裡除了有金澤最古老茶室 "麗雪亭" 以及裡千家的茶室 "寒雲亭"(喝茶要先預約),還有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廳 「金澤玉泉邸」。
  • 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坎培拉新館開幕
    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宣布了位於坎培拉的格裡芬胡岸邊的全新當代藝術空間的開幕。目前國立美術館空間有限,無法展出所有的澳大利亞藝術收藏,因此這一新館將是美術館雄心的開端。後續還將對舊館翻修並興建澳大利亞藝術中心(The Centre for Australian Art)。NGA館長Ron Radford說:「我們的願望是為全部澳大利人都能夠在我門的第二階段工程完工前,就有機會觀看我們卓越的當代藝術收藏。」
  • 金澤散步 | 晴耕雨讀​
    男人河金澤過去被稱為「小京都」,但他們早已退出了這個有40多個城市的組織,因為金澤並不喜歡被別的城市所定義。淺野川的茶屋很有京都風情,但最能讓人憶起古都的,大概是犀川。兩家交好也使得前田家能夠在江戶時代維持290年對金澤的統治,進入和平時代後,為了發展經濟,前田家四處招攬工匠來金澤、高岡居住,並給予其諸多優待,金澤的工藝傳統至今已有超過400年,因此被視作「傳統工藝之城」。水戶黃門兼六園之名,意指六勝。宏大、幽邃、水泉、人力、蒼古、眺望。
  •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迎來60周年紀念
    東京2019年4月4日 /美通社/ -- 東京的國立西洋美術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有兩個主要特色。首先,該館擁有亞洲頂級的西方藝術藏品,讓遊客可以追溯從中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的西方藝術歷史。
  • 日本「小京都」金澤 | 這裡沒有東京的繁華,卻有真正的寧靜!
    金澤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在江戶時代是僅次於東京、京都和大阪的第四大城。雄偉的金澤城坐鎮城市中心,充滿著典雅與古意。古舊和風remix時髦現代,四季分明到夏可嬉水冬能玩雪,仲有吃不完的海鮮啜不盡的咖啡,還價廉物美。
  • 雲遊日本 | 小雪未至時的金澤,是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徜徉的模樣
    在《金澤的文學風土中的男女像》一文中,作者這樣說,也是我認為最深刻的闡述了:「陰沉而多雪的氣侯形成了金澤退卻內向而保守的城市性格,也形成了金澤文化被動、受容、韜晦的表現形式。加賀藩為了迴避來自幕府的試探採取隱忍的政治策略,卻在另一方面促進了美術工藝和遊藝的發展。」自江戶時代延續至今的金澤三大茶屋街,分別稱作西茶屋街、東茶屋街、主計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