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老祖先說「地下有寶貝」,而滄海桑田,世間萬物最終都歸於塵土,我們腳下的土地包容了所有,而那些埋在深處、隨著地殼運動形成的地質奇觀,一經面世,便往往驚豔世界。
龍巖龍崆洞,地處武夷山脈南段,位於 龍巖市新羅區雁石鎮龍康村,距龍巖市區有48公裡。福建的諸多地質景點,大多位於武夷山和戴雲山脈,那裡在數億年前的古生物時代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多次的地殼運動後,才形成如今這樣壯觀的自然景觀,而龍崆洞就是這樣演變而成。
凡是能稱得上風景勝地的溶洞,大多都有宏偉壯觀、綺麗秀美、靜謐幽深的特點,而龍崆洞可以說包攬了所有特點,並且淋漓盡致地顯示出自己獨特的景色。龍崆洞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四面被群山環抱,在雲海縹緲、修竹成林的山林之間,獨享這一片清幽美麗,是一處原野型的溶洞風景區。
只有真正進入洞內,才能真切體會到龍硿洞的宏大,它就像一座百轉迂迴、富麗堂皇的地下城,一個天然的大迷宮。其秀美的景色徵服了眾多遊客和地質專家,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是龍巖國家公園的主景區之一,被譽為「華東第一洞」,更有「洞中桂林」的美譽。
龍空洞洞口怪石嶙峋,洞頂草木翡翠,形似皇冠,外面看根本無法想到洞內還藏有乾坤。進入洞內,有一數米寬前洞,可容納五十餘人,堪比一個休息廳。再往前走,有三門並列,分別命名為「幸福門、平安門、招財門」,稱為「三仙門」,跨過中門,再行數米,就可以看到石床、石象、古猴、石鷹、石蛇、石蛙等眾多惟妙惟肖的景觀。
龍崆洞最深處達2000餘米,最高處50米,整個景觀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層。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大洞套小洞,迂迴曲折,四壁鍾乳懸掛,千姿百態,變化無窮。洞內空氣清涼,與外面的燥熱簡直是兩個世界。
洞內除主洞外還有16個分洞:布帆洞、鍾洞、龍傘洞、田螺洞、冬瓜洞、蛇洞、玉石洞等,一聽洞名就可以知道洞內的景觀是什麼了。龍宮是龍硿洞最大的大廳,可容納幾千人,分為前後廳,這是一幅幅郊野山水景色和靈光聖潔塑像交替展現的藝術畫面,充滿著豐富的想像力。
這裡很少有人工修葺的痕跡,就這樣把一座多層次結構的洞穴,鋪陳得那麼變化多端,井然有序,使人們領略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奧妙。漫步其中,不禁讓人驚嘆大自然的創造力以及現代技術處理造成的光影夢幻。
通往龍傘洞是一條幽徑,遊人需魚貫而行。彎腰曲身進入洞內,一把錦緞般的金黃色大龍傘舉手可及。此傘張錦成蓋,傘面成蜂窩狀,均勻密布,像朵超大蘑菇。據說,用手摸摸龍傘或從傘底走過,就可保一生平安。這把龍傘是國內唯一的一把,被稱為龍崆洞的鎮洞之寶。
地質學上把這種懸掛在洞頂由上而下生長的稱為「石鐘乳」,而把地面往上長的稱為「石筍」,「石鐘乳」往下長,「石筍」往上長,每一萬年長二十釐米,他們最終將連接在一起。當石鐘乳與石筍連接在一起時,就成為了「 石柱 」,這種「千年一吻」的壯麗景觀,充滿著多久時間的累積。
翻過小山嶺,淌過地下河,田螺洞中有一對田螺,螺殼紋理清楚,似在緩緩蠕動。拾級而上到冬瓜洞,一顆大冬瓜,高掛頭頂,瓜上有蒂,蒂上長葉,形態十分逼真。穿過小巷,進入玉石洞,仿佛置身於水晶宮,洞中有形態各異的大小石筍,玲瓏剔透,令人目不暇接。
諸洞中最大的是觀音洞,裡面可容納千人,一尊鐘乳石觀音,婷婷立於石壁之上,右有太上老君,後有煉丹爐和水簾洞及長達300餘米的地下河,仿佛來到了神仙洞府,也許在此可以邂逅一段仙界奇緣,而自己就成了神話傳說中的主人公。
龍崆洞出洞口原只是一暗河出口,後以人力開通與外湖相接,可由此乘船而出。從逛了一個多小時的幽深古洞一出來,明亮開闊的湖光山色撲入眼際,讓人有恍若隔世之感,又好似穿越時空,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強大的視覺衝擊,出洞後可以飽覽湖光山色,在綠色叢林中穿行,遠離塵世紛擾。
據統計全世界目前已經開發的溶洞超過 1600多 個,而在這其中我們中國就佔了一半,並且每年還不斷有新的溶洞被發現。這些存在了上億年的地下「寶貝」,是大自然最美的饋贈,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場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