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不少國內網絡媒體流傳一則消息:中國主動放棄了泰國高鐵項目,泰方正與日本探討高鐵建設細節。
對此,中國駐泰國大使館通過新華國際正式闢謠,上述消息不實,新一輪中泰鐵路談判將於下個月在昆明舉行。
事實上,中泰鐵路談判至今已經進行了三輪,期間一直充斥著各種虛虛實實的消息。為此,新華國際追根求源,從一些消息人士口中獲悉了其中原委。
所謂「中國放棄」的消息來龍去脈源起於泰國主流的英文媒體《曼谷郵報》當天早些時候的一則報導。
《曼谷郵報》報導稱,日本有意投資北碧-曼谷-沙繳府亞蘭縣和曼谷-清邁的複線鐵路,並且希望將長達700公裡的曼谷-彭世洛-清邁升級為高鐵。
泰國交通部長、空軍上將巴津·佔東表示,「日本看中曼谷至清邁的高鐵投資,是因為這條路線的可行性報告已經出籠,根據報告結果投資前景令人鼓舞。當然,由於涉及的技術問題,此項目也將耗資巨大。「
報導還稱,泰國交通部副部長阿空·丁披他耶拜實4月23日至27日訪問日本,泰國總理巴育已指示阿空此訪要與日本具體商討合作細節,並於4月底將報告提交內閣。
該報導主要援引泰國運輸部長巴津的話,介紹日本與泰國在高鐵方面可能的進展,而其中關於中國的部分,僅有最後短短兩句話:「巴津否認中國仍然有參與曼谷-清邁路線的競標,他表示,在與泰國合作修建從昆明到寮國的鐵路談判破裂後,中國方面已經拒絕曼谷-清邁路線的投資項目。」
就是這最後兩句話,被國內外某些媒體提煉成這樣的標題:「中國放棄泰國高鐵」。
隨後,中國駐泰國大使館發布聲明說,中方願意參加泰國的所有鐵路線項目,因為泰方一開始並沒有表示要修建曼谷-彭世洛-清邁高鐵線路,所以中方沒有參與有關談判。所以,並無中方拒絕投資該項目一說。另外,所謂的從昆明途徑寮國修建到泰國的鐵路線路談判失敗,更是假消息,而且新一輪中泰鐵路談判將於下個月在昆明舉行。
事實上,中泰目前在進行的是長達873公裡的複線雙軌鐵路的合作談判,尚未具體涉及高鐵。在泰國巴育政府的8年基礎設施規劃裡,也尚未包含客運高鐵項目,只不過泰國有關部門一直在對建設從曼谷到華欣、清邁、帕提亞等地的高鐵進行可行性研究。另外,泰國不少實力雄厚的大集團如正大集團、TCC集團也早已對高鐵項目公開表達濃厚的投資意向,近期日本也屢屢釋放希望參與泰國高鐵建設。
圍繞複線鐵路,中泰鐵路合作發展計劃委員會將在下月在昆明舉行新一輪談判。
在雙方談判過程中,泰國直接負責談判的高層和中層官員紛紛出來對媒體表態,介紹談判的進展、細節、難點所在,並且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評論。
泰國主流媒體對談判進行了密集追蹤報導,《泰叻報》、《泰國經理人報》、《民族報》、《曼谷郵報》等泰、英文紙媒,以及Thaipublica, voicetv, Prachachat等主要泰文網站,基本上都在每輪談判前後進行大量報導,甚至發表評論和社論。這些報導有的比較客觀積極,但其中也有不少報導有失偏頗。
消息人士告訴新華國際,某些泰媒報導的失當之處集中體現在如下方面:
其一,泰方媒體抱怨中國提供的貸款利率太高,單純拿數字說話,稱日本對泰利率(2%以下)低於中方(2.5-3%)。在泰國總理巴育訪問日本期間,日本媒體和泰國媒體互相呼應,呼籲巴育政府要重新考慮是否要進行中泰鐵路合作。
消息人士指出,利率數字背後的真實情況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接受日本軟貸款的代價是,必須要從日本進口設備,昂貴的設備費用加上項目建設和後期維護費使得整個項目開支巨大,而且日本提供是日元貸款利率,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是美元貸款利率,兩者的優惠率不同,不能簡單以利率高低進行比較。
其二,有泰媒稱,中泰已經達成協議,甚至言之鑿鑿地羅列一些總造價、貸款期限、債務期限等具體「細節」,但實際上談判仍在繼續,這些細節尚未有最後定論。3月10日舉行的中泰談判之後,泰媒幾乎異口同聲地報導稱,兩國已經籤署了合作和技術培訓備忘錄。據消息人士說,實際情況是,雙方僅僅在採用工程總承包(EPC)這一合作形式上達成協議,但在很多重大方面遠未達成協議,還有待下一輪在中國繼續談判。
其三,《泰叻報》等媒體竟然毫無根據地宣稱,「中方向泰國索要873公裡的鐵路沿線土地開發和使用權」,「這就如同泰國拱手獻出自己的土地,為中國修建供其運送和傾銷商品的免費大通道,並將沿線土地割讓給中國。未來中國製造將徹底佔領泰國市場。」事實上,中方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提出這樣的要求。
中國對泰合作一貫秉持開放態度,比如具體的融資方式問題上,只要能融到鐵路建設的資金,中方並不介意泰方採取何種融資方式,泰方可選擇最適合自己國家利益的融資方式。再如,在合作建設泰國鐵路的過程中,中國還將向泰國轉讓相關鐵路技術,協助泰國培訓鐵路人才,這些都有利於泰國的長遠發展。然而,這些內容,泰媒卻少有提及。
消息人士指出,相關報導不利於公眾了解中泰鐵路合作進展的真實情況,一定程度上給人造成泰國熱衷與日本合作、對中國鐵路不那麼滿意、不那麼歡迎的錯誤印象。
消息人士認為,中泰鐵路合作長達873公裡,是對於中泰兩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合作項目,也事關「一帶一路」戰略在東南亞互聯互通的關鍵線路。在此過程中,需要以辯證眼光剖析和應對複雜局面,考驗各方的信心和定力。
消息人士說,中泰關係整體十分友好,泰國政府對中泰鐵路合作態度積極。但另一方面,泰方認為其鐵路建設需求很大,也希望開放市場,在不同的路線上,同時吸引中國、日本的投資。當然,不排除國際上有一些不願意看到中泰鐵路合作的勢力,刻意製造輿論、企圖破壞中泰友好合作的可能性。應該相信,有豐富走出去經驗的中國企業有足夠的定力加以應對。
消息人士指出,在鐵路乃至高鐵建設上,既要看到,日本在泰國因精心經營、技術紮實已經形成的良好口碑和品牌效應,也要相信中國鐵路擁有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編輯: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