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武漢城區老舊茶廠:建在東湖百畝茶園內,還有一條水上馬路

2020-12-24 喵星人日誌

對於武漢的印象,很多人會聯想到黃鶴樓、長江大橋、歸元寺等人文景點,但其實在城區內還有很多自然景點,尤其是東湖風景區,佔據了非常廣袤的區域。東湖景區裡有原生態風景,也有少量生活區,分散著原住居民,其中更有老舊的企業和單位,比如在磨山社區附近就有一座老舊的茶廠。茶廠建在風景區內磨山社區附近,周圍有配套的百畝茶園,還有一條水上馬路位於湖區中間,景色秀麗,環境宜人,低調又幽靜,是一處難得的休閒旅遊地,它就是磨山攬翠茶園。

武漢城市的規劃中,工業區已逐步「由內向外」遷徙,特別是中心城區內幾乎很少看到工廠園區等,相對來說,磨山攬翠茶園的定位有些模糊。嚴格來說,茶園和茶廠屬於種植業,其建在東湖風景區內,也算合規,何況本身在茶園的周邊就是人跡罕至的低調公共綠化區。從整體環境來看,磨山攬翠茶園的優勢也很明顯,種植業不會產生汙染,建在景區內部較為和諧,由魯磨路沿線過去有植物園、梅園等,偏偏再來一座茶園,幾乎將傳統山水田園文化覆蓋齊全,也讓東湖景區的文化定位更上一層樓,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不過,有意思的是,正是這座磨山攬翠茶園,雖然成立有一些年頭,但在普通大眾心中的知名度十分有限。由外地來武漢的遊客,能夠說得上黃鶴樓、龜山、東湖,甚至連東湖境內的磨山景區、植物園、櫻花園、梅園等都耳熟能詳,偏偏對茶園很陌生。這大概率與攬翠茶園的地理位置有關,它建在東湖菱角湖湖畔,與磨山景區和植物園等景點以魯磨路-東湖隧道南北呼應,大部分遊客到達相關區域後都被北邊臨馬路的植物園、磨山景區吸引,而忽略了南邊近湖邊的茶園。

實際遊覽攬翠茶園也的確如此,從魯磨路到公交401/402停車場區域後,需要繼續沿著小路往南到湖邊的方向走很大一段裡程的路,並且這一段馬路周邊鮮有其他景點和人工建築,這就導致幾乎大部分人都會誤以為區域內是待開發地段,因而少了關注點。相比之下,倘若是熟人熟路,則會繼續向南走,順著荒蕪的地段前行,遇山重水複,得柳暗花明,很快就能在綠林之中發現成片的茶園。水泥路曲折通幽,行道樹綠樹成蔭,掩映成一片片綠色地帶,茶園在路旁,高低起伏成片,蔓延至遠處的天邊,雖沒有一碧千裡的氣勢,也足夠令人心馳神往。

沿著茶園向南,過了茶園種植區,慢慢在路兩邊能夠看到廠房,它們被圍牆擋著,只露出一排排屋簷,黑瓦和斑駁的牆壁顯出一定的年代感。走一段停一段,圍牆中有大門,有的敞開狀態,有的緊閉不出,沒有人值守,看得出是停擺狀態。再向南走,很快又能看到一片密集的平房和單元樓,猜測是磨山社區下的生活小區,整個區域面積不大,樓梯也有些蒼老,但路面平整潔淨,行道樹都是清一色的水桶粗香樟,一看是年代久遠的小區。小區公共道路旁停滿了機動車,上下單元樓的有老人也有小孩,在這樣的地方生活,雖然公共運輸不便,好在環境極其優越,非常舒適。

在小區裡轉了一圈,遇到兩處地標,一是果樹藝場,一是茶園茶廠,猜測都是隸屬於此,在此做辦公生產地點。從進小區的魯磨路算中間的距離,小區所在的位置應該是在馬路盡頭和東湖的水岸邊,但周圍被茂盛巨大的樹林遮擋,看不到任何水面。於是根據方位儘可能往小區南邊走,順著小道和水泥路,轉了一圈,在幾棟樓宇間徘徊,穿過一排低矮的紅房子,終於「闖出去了」。那也是一條單車道的水泥路,從小區的西南角出來,路兩旁是茂密的水杉,能看到有淺顯的水面,繼續往南,水杉直線排列,兩旁的水面越來越寬闊,呈放大擴展姿態,等到走進馬路三分之一處,視線終於開朗。

這是一條完全建在水中央的小路,呈南北走向,大有劈開湖面姿勢。小路東西方向均是湖區,汪洋一片;路基建在水上,被行道樹穩固,行道樹的密度很有規律,基本上承載了圍欄的功能。無論開車還是步行,走在路上,沒有一點搖晃感,這可能與路基有關,它並非浮在水面,而是實打實鋪設材料堆砌出的。這樣的路基與一般路基無異,平時均能正常通行,觀景旅遊,垂釣休閒,非常愜意又浪漫的地方。不過,倘若是到了雨季,湖水上漲,這條小路被淹沒,就會消失一段時間。

一處低調的攬翠茶園,其實際區域包含的面積比之遊覽的地方還要多很多,作為景區內為數不多的生態場地,它的茶園茶廠定位本身就是唯一的。很多人到茶園茶廠來,是為欣賞茶園的生態景色,也有人是為口腹之慾,既可以來採茶炒茶收茶,還能品味一下茶園農家樂,到哪都不忘記吃,是真正的吃貨群體。

相關焦點

  • 遊覽武漢城區老舊茶廠:建在東湖百畝茶園內,還有一條水上馬路
    對於武漢的印象,很多人會聯想到黃鶴樓、長江大橋、歸元寺等人文景點,但其實在城區內還有很多自然景點,尤其是東湖風景區,佔據了非常廣袤的區域。東湖景區裡有原生態風景,也有少量生活區,分散著原住居民,其中更有老舊的企業和單位,比如在磨山社區附近就有一座老舊的茶廠。茶廠建在風景區內磨山社區附近,周圍有配套的百畝茶園,還有一條水上馬路位於湖區中間,景色秀麗,環境宜人,低調又幽靜,是一處難得的休閒旅遊地,它就是磨山攬翠茶園。
  • 遊覽武漢城區最幽靜村莊:建在東湖綠道裡,附近藏有被遺忘的公園
    不過,武漢城區並非全是摩天樓,也有很多村莊和原生村莊,像在洪山東湖景區內就有一座非常幽靜的村莊,它與東湖綠道連接,由密集矮舊民房組成,附近還藏了一座神秘公園,這座村莊的名字叫做大廟咀。現在的武漢城區,說有村莊,只有可能是兩種情況,一是即將開始拆遷或等待拆遷的城中村,二是在東湖風景區內的土著居民。
  • 在武漢城區偶遇森林式馬路:建在超大社區內,梧桐樹蔭四季成景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區面積廣袤、商圈遍布、交通發達,尤其難得的是,主城區裡還規劃有大量公共綠地、綠道,顯示出和諧城市、生態宜居的人文內涵。行走在武漢市區內,經常會在摩天大樓的鋼鐵森林裡,偶遇成片原生綠化區,比如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裡就有一條森林式馬路,它建在一座超大的小區裡,雙向四車道被三排密集樹林隔離,清一色為法國梧桐樹,由此構成了茂盛的樹蔭,宛若森林畫境,它的名字叫做第五大道。
  • 打卡武漢城區最獨特島嶼:位於東湖水中央,一條小路連出湖中村
    湖北武漢歷來被稱作九省通衢之地,交通發達,水網密布,湖泊眾多,又有百湖之市的美譽。雖然如今城區內湖泊數量遠沒有高峰時期多,但僅僅面積佔前三的幾個湖泊就足夠撐開一片片廣袤的水文生態環境了,尤其是東湖,生態環境良好,景色怡人,其中就有一座非常獨特的島嶼。
  • 遊覽武漢城區最具田園風馬路:建在化工地帶,綠草如茵景致獨特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區交通發達,路網密布,城市主幹道遍布,四通八達。一般來講,城區大部分市政道路都有各自的建設標準和規模,但在實際區域裡因為某些原因也會產生例外,比如在主城區洪山境內就有一條充滿田園風格的馬路,它建設在傳統化學工業地帶,但沿線卻是植被茂盛綠草如茵,還有大量平房和果蔬田野,反差之大讓人意外,這條馬路就是焦沙路。對於主城區內的馬路,很多朋友的印象大概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又或者是商圈遍布、人流如簇。
  • 武漢城區有條訪梅路:建在景區內,被茂盛樹林包圍,名字來源古詩
    武漢城區路網密布,交通發達,即便是在偏僻的郊區和景區內部,便捷的道路系統也隨處可見。比如在城區東湖風景區內,就有一條很特別的馬路,它建在景色秀麗的5A級景點東湖綠道內,毗鄰磨山景區和武漢植物園。馬路兩側平時鮮有人通行,被茂密樹林環繞,宛若世外桃源,有意思的還有,馬路的名字來自於一首著名唐詩,它就是訪梅路。
  • 武漢最大的原生態茶園,禁止機動車入內,絕美風景堪比世外桃源
    這些年,武漢的城建發展猶如省道進了高速公路一般,速度快得令人有些目不暇接。數座在建的長江大橋、幾十條開始籌建的公路、每年開通一條地鐵線路的速度,幾乎讓武漢一天一個樣。尤其是在對新城區的擴建和老城區的改造上,武漢更是不遺餘力地加大投入,讓整個城市變得更加的便捷和煥然一新。這樣的發展,無論是對經濟的發展,還是對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 遊覽武漢城區原生態村莊:藏在植物園旁,森林茂盛宛若世外桃源
    當然,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武漢城區的確還有很多類縣城和鄉鎮風格的生活區,比如在東湖風景區內就有很多村莊,其中有一座毗鄰武漢植物園,四周全是茂盛的森林植被,原生態清幽環境,少有人打擾,宛若世外桃源,它的名字叫做小東頭村。說到城市裡的鄉村,其實在中國大部分城市都存在,它們的實際狀況和武漢城區的鄉村也類似。
  • 武漢城區餐館一條街:位於東湖景區核心地,700米路上遍布農家樂
    還別說,在武漢城區就有一條特色的小館子街道,它位於東湖風景區的核心地帶,長度不到700米,但街道上遍布各種農家樂菜館、特色館子等,運營的有聲有色,它就是毗鄰武漢植物園的植物園路。東湖景區核心地,吃貨翻出一片天植物園路上的這條農家樂餐館一條街位於武昌區,處在魯磨路終點近團山路交匯的附近,馬路起終點分別均在植物園外圍,但沿著植物園路往裡走,也會路過。這片區域在行政劃分上屬於武昌區,但實際上,已經無限接近東湖景區的範圍了。
  • 遊覽武漢城區營泉村:一山一寺一古墓,人氣不高但很美的世外桃源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城市之一,武漢城區既有車水馬龍的繁華商圈,也有靜寂平淡的老城歲月,只是相對來說,城區的整體顏值較為時尚。客觀來講,武漢新城區的風格,包含有大部分的建設工地和交通路網,但稍微有心的人也能發現其中的自然景點和文化底蘊。
  • 旅行:武漢東湖磨山是一條動態的風景線,簡直讓人流連忘返!
    磨山景區,是東湖風景名勝區的六個景區之一。她居東湖中心,三面環水,逶迤六峰。東一峰,《湖北通志》載:「劉備郊天台,在磨兒山」。因為此峰形圓如磨,故稱磨山。古名磨兒山,形圓如磨,故名。為沿東湖群山中主要山脈,三面環水,六峰逶迤,長達8裡,主峰高百餘米,有「十裡長湖,八裡磨山」之稱,風景極佳。磨山景區從北開始,依次建有楚天極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亭等四景、健身項目-滑道。
  • 漢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城區,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山水清麗!
    漢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城區,景區面積73平方公裡,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主要遊覽景區有磨山景區、聽濤景區、落雁景區、吹笛景區(馬鞍山森林公園)、東湖櫻園、東湖鳥語林等。在這裡可以與自然親密地接觸,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每天早晚都有自行車愛好者在這裡騎車環湖。東湖值得一去的地方。
  • 武漢東湖——遊覽勝地,中國第二大城中湖
    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簡稱東湖風景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毛澤東一生鍾愛東湖,將其稱為「白雲黃鶴的地方」。武漢東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為核心,湖光山色為特色,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為主要功能的旅遊景區,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達數百萬人次,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風景遊覽地,2014年前曾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2014年因武漢中心城區擴大,東湖退居武漢市江夏區的湯遜湖之後,是中國第二大城中湖。
  •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美稱,除了武漢東湖,還有哪些湖泊?
    上世紀50年代,湖北省的湖泊大大小小有1106個,故而有「千湖之省」美名,現如今,湖北的湖泊數量有所減少,大約還有900多個,豐富的江水湖泊資源,滋養了荊楚大地,孕育出燦爛的文明。武漢東湖東湖位於長江南岸,水域面積大約33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的6倍,屬於是我國水域面積最大的城中湖之一,僅次於湯遜湖。武漢素有「百湖之城」之稱,最有名的當屬東湖,早在百年前,這裡與長江相連,水患頻繁,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下令在長江和東湖之間築堤,建閘,至此東湖與長江分離開來。
  • 武漢城區這些相似的馬路:名字一字之隔,風格相差萬裡,背景有趣
    武漢之大,大在城市規模,也大在交通線路,尤其城市主幹道馬路分布遍及三鎮,練成了非常發達方便的路網系統。武漢的交通路網自成型起就烙印上了濃厚的地域特點,比如靠江靠河的地理風格,紅色革命的歷史風格等等。和花樓街一字之差的花福街,則是一條新誕生的街道,它的位置也和花樓街相差很遠,位於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花山。花福街是花山花城家園小區裡延伸出的小區公共道路,街道兩旁是小區,在人氣上和繁華的花樓街沒有可比性。花福街之前一直處於建設中,基建設施良莠不齊,到最近才統一點亮了路燈,新開通了28路公交車。
  • 武漢東湖遊玩最佳路線推薦,拿走,不謝!
    武漢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城區的武漢二環線與武漢三環線之間,景區面積73平方公裡,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公裡,是中國第二大的城中湖 (中國最大城中湖為 湯遜湖 ,同在武漢),更是西湖的六倍,到目前為主,還沒有完全被開發完。
  • 遊覽武漢城區海洋世界:炎熱夏季遊人如簇,這個展館成避暑好地方
    在武漢城區就有幾座海洋世界特色的展館,其中有一座建在東湖之畔的超級景區海洋樂園裡,是很多本地土著必玩的景點之一,即便在如今炎熱盛夏依然遊人如簇。海洋世界裡展館數量眾多,展出的特色生物琳琅滿目,各有特色,尤其熱帶雨林展館更成為另一種避暑的好地方,這處展館就是東湖海洋世界。
  • 武漢曾經萬畝的湖泊,如今只剩百畝,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確實,武漢市如今也是我國新一線城市當中的佼佼者,無論是經濟還是交通都在不斷發展,同時武漢市也是一個旅遊勝地,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去到武漢市打卡,而我們介紹的就是武漢曾經萬畝的湖泊,如今只剩百畝,究竟是怎麼回事?
  • 武漢城區環境最好的村莊:建在森林公園,別人遊玩之地是他們的家
    武漢城區的發展,代表的其實是新舊城區的改造和擴張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對於環境的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居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不過,相對於現代時尚的商品房小區,在武漢城區仍有相當部分的原始村莊和原住居民,比如洪山區境內就有一座可能是市區環境最好的村莊,它建在景色優美的森林公園裡,被茂盛植被覆蓋,只留一條水泥路通向外面。
  • 武漢城區最具市井氣息馬路:布局如迷宮,雙鐵軌組成火車道生活區
    武漢城區交通發達,路網密布,除了常見馬路街道、隧道涵洞,還有相當數量的鐵路。走郊區的鐵路鮮有人問津,而很多穿越城區而過的鐵路線則成為熱門地帶,這與鐵路毗鄰的生活區有關,並且有些還是密集的老舊生活區。像在武昌區二環線邊上就有一條最具市井氣息的馬路,它修在了一處超大老舊小區旁,全程百米長度,蜿蜒曲折有如迷宮,最有特色的還在於它的首尾兩段有雙鐵路軌道穿過,形成類似邊境風格的火車道區域,非常接地氣,它的名字叫做井市路。一般來說,建在市區的馬路,都會根據居民便捷溝通交流等原則,規劃成直線狀態,但這條井市路完全就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