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武漢城區最具田園風馬路:建在化工地帶,綠草如茵景致獨特

2020-12-15 喵星人日誌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區交通發達,路網密布,城市主幹道遍布,四通八達。一般來講,城區大部分市政道路都有各自的建設標準和規模,但在實際區域裡因為某些原因也會產生例外,比如在主城區洪山境內就有一條充滿田園風格的馬路,它建設在傳統化學工業地帶,但沿線卻是植被茂盛綠草如茵,還有大量平房和果蔬田野,反差之大讓人意外,這條馬路就是焦沙路。

對於主城區內的馬路,很多朋友的印象大概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又或者是商圈遍布、人流如簇。沒錯,大部分主城區內的馬路的確如此,但也有例外,比如這條焦沙路就是很清冷的那類道路。焦沙路位於洪山區以北,處在城市三環線外,跨越四環線近長江的區域,馬路整體呈東西走向,西邊連接21號公路,東邊接壤八吉府大街臨江大道口。焦沙路的整體輪廓並非一條直線或曲線,而是在北邊凸出一大截,圈成半梯形形狀,並且馬路車道只有兩個,屬於支線道路。

進一步來看,焦沙路在洪山區以北的區域裡屬於比較重要的一條道路,這一段位置裡交通規劃陳舊,道路數量有限,除了東西走向的焦沙路,周圍幾乎是空白。與洪山區主城比較,這一帶交通路網並不完善,配套設施有限,並且由於是重工業及化工區,道路建設本身就相對滯後。綜合來看,焦沙路以北,除了武惠堤路外,其他區域全是工業區或者待開發區域,再往北便是長江。焦沙路的存在,東西連接臨江大道和21號公路,同時與化工大道和八吉府大街形成路網,雖然規模有限,好歹有助力通行的效果。

熟悉武漢的朋友都知道,在武昌主城區以北有個青山和洪山交匯的地帶,那裡是城市傳統的重工業區,也是著名的化工區域,歷來是被「淡忘」的角落,焦沙路就位於化工區內。在大多數人印象裡,化工區裡的環境是廠房遍布、煙囪林立、霧氣瀰漫、遮天蔽日,平常人避之不及的地方。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武漢化工區裡的實際情況的確有點糟糕,特別是巨大的煙囪在三環線上就能看到,那裡空氣和視線非常模糊,還帶著異味,且生活區非常少。不過,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對汙染企業的改革,如今同樣處在化工區裡的焦沙路完全變了樣子。

首先,從西段21號公路開始,焦沙路的顏值就涇渭分明起來,入口處的規劃與21號公路完全不同,成排的行道樹種在兩側,還有一大片的綠草皮伸向遠方,看得到那邊是化工區的廠房,映襯在青草區域,有點恍惚。繼續往北,走過焦沙路,路兩邊的行道樹開始變成高大的楓樹,平房和商鋪建在最近的路邊,有了一點鄉鎮街道的氛圍。轉過一個彎,馬路向東延伸後,高大的楓樹變得更加濃鬱,路兩邊的空地開始寬闊起來,平房也密集分布,應該是某一座鄉村或城中村。旁邊有水塘和巷子,低矮的房子建在一起,形成莊園和門戶大院,非常靜謐的環境和氛圍。

繼續向東走,焦沙路兩旁的平房還是斷斷續續出現,但更多的則是一大片田地和果蔬,其中穿插著小路,一派灌木叢和小樹林,綠草如茵的樣子。田地裡種著大棚蔬菜,還有敞開的時令蔬菜,密集度高,應該是規模種植;而空地上有的種了樹,有的是空曠的綠草地,還被圍了起來,猜測是待開發的區域。焦沙路這一段沿線,地勢平坦,向東向南望去都是一望無際的趨勢,東邊看得到城市的四環線高架橋,南邊則是化工區的廠房,距離似乎也不遠。馬路四周環境非常靜謐,聽得到鳥鳴陣陣,有點清幽,很難想像這裡是主城區。

過了四環線交叉的地帶繼續向東,焦沙路還有近三分之二的裡程,這一段路途沿線還是以散落的民房和村子為主,田地也非常多,種滿了果蔬和其他農作物,加上平坦地形,可以瞭望到很遠的地方。車子走到這裡的時候,路上的車流其實已經非常少了,除了偶爾過去的貨車,大多是騎著摩託的村民。雖然接近化工區,但這裡空氣清新,視野開闊,與一般郊區無異。很多村民坐在自家門口曬太陽,偶爾還能看到一輛公交車走過,車上的乘客也寥寥無幾。

焦沙路在接近八吉府大街和臨江大道的時候,終於可以在路上遠望到近在咫尺的工業區廠房了,電線桿林立,煙囪遍布,霧氣繚繞,是化工區該有的樣子。不過,那畢竟是對面的狀態,這一頭的焦沙路還是充滿了灌木叢和樹林,有幾處打了圍樁,看得出也是待開發的區域,意味著不久之後也會是工業地帶。這樣的焦沙路,延伸在化工區一側,植被茂盛,田園風格,真希望可以保留得久一點。

相關焦點

  • 遊覽武漢城區老舊茶廠:建在東湖百畝茶園內,還有一條水上馬路
    對於武漢的印象,很多人會聯想到黃鶴樓、長江大橋、歸元寺等人文景點,但其實在城區內還有很多自然景點,尤其是東湖風景區,佔據了非常廣袤的區域。茶廠建在風景區內磨山社區附近,周圍有配套的百畝茶園,還有一條水上馬路位於湖區中間,景色秀麗,環境宜人,低調又幽靜,是一處難得的休閒旅遊地,它就是磨山攬翠茶園。
  • 遊覽武漢城區老舊茶廠:建在東湖百畝茶園內,還有一條水上馬路
    對於武漢的印象,很多人會聯想到黃鶴樓、長江大橋、歸元寺等人文景點,但其實在城區內還有很多自然景點,尤其是東湖風景區,佔據了非常廣袤的區域。東湖景區裡有原生態風景,也有少量生活區,分散著原住居民,其中更有老舊的企業和單位,比如在磨山社區附近就有一座老舊的茶廠。
  • 武漢城區最具市井氣息馬路:布局如迷宮,雙鐵軌組成火車道生活區
    武漢城區交通發達,路網密布,除了常見馬路街道、隧道涵洞,還有相當數量的鐵路。走郊區的鐵路鮮有人問津,而很多穿越城區而過的鐵路線則成為熱門地帶,這與鐵路毗鄰的生活區有關,並且有些還是密集的老舊生活區。像在武昌區二環線邊上就有一條最具市井氣息的馬路,它修在了一處超大老舊小區旁,全程百米長度,蜿蜒曲折有如迷宮,最有特色的還在於它的首尾兩段有雙鐵路軌道穿過,形成類似邊境風格的火車道區域,非常接地氣,它的名字叫做井市路。一般來說,建在市區的馬路,都會根據居民便捷溝通交流等原則,規劃成直線狀態,但這條井市路完全就是個例外。
  • 遊覽武漢城區最獨特迷你公園:無圍牆無景點,僅由一塊門牌坊組成
    旅遊武漢,除了感嘆於兩江三鎮之布局,最大亮點應該是遍布於城郊大大小小的公園,其中有規模超大的綜合公園,也有面積有限的口袋公園,比如蔡甸區內就有一座非常獨特的迷你公園。這座公園建在馬路邊上,毗鄰村莊和城市邊界,面積非參小,沒有圍牆也沒有景點,僅由一塊溼地和門牌坊組成,它的名字叫做運鐸公園。
  • 打卡武漢城區獨特街道:不鋪水泥鋪地磚,老建築林立如露天博物館
    武漢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城區路網密布,交通發達,尤其中心城區內街道網絡四通八達。在這些街道裡,有區域主幹道,長度動輒十幾公裡,穿越幾個城區;也有毫不起眼的支線街道,看著低調,背後蘊含著豐富故事。不僅如此,街道兩旁還林立著好幾棟古建築,背後蘊含曲折故事,充滿復古風,是打卡拍照的好地方,它的名字叫做保華街。
  • 遊覽武漢城區最特別公園:開發商興建的小區配套園林,充滿文藝風
    旅遊武漢,行走城區,欣賞過繁華商圈的車水馬龍,也見證過靜寂小巷的寥寥塵埃,如果要挑選出武漢城區讓人難忘的風景,那些分布在高大樓宇間的公共綠地和公園一定能上榜單。得益於相關部門的統籌規劃,武漢城區公園的數量在近年來節節攀升,而這其中有一座非常獨特的公園,它位於美麗的漢江之畔,投資興建方是一家房企,是為了搭配自家開發的樓盤而建。
  • 打卡武漢郊區海濱風格馬路:環繞第一大湖泊,景色秀美的街拍聖地
    在武漢遠城區江夏,就有一條最具海濱風情的馬路,它環繞著第一大城中湖湯遜湖南北縱貫,路基鋪在湖邊,行道樹蜿蜒曲折,與馬路和湖面相映成趣,湖光水色相宜,湖面浩渺無際,宛若大海之濱,意境優美,它就是廟山東路。
  • 遊覽武漢城區最幽靜村莊:建在東湖綠道裡,附近藏有被遺忘的公園
    不過,武漢城區並非全是摩天樓,也有很多村莊和原生村莊,像在洪山東湖景區內就有一座非常幽靜的村莊,它與東湖綠道連接,由密集矮舊民房組成,附近還藏了一座神秘公園,這座村莊的名字叫做大廟咀。現在的武漢城區,說有村莊,只有可能是兩種情況,一是即將開始拆遷或等待拆遷的城中村,二是在東湖風景區內的土著居民。
  • 遊覽武漢城區最美校園馬路:梧桐樹下的紅房子,每一幀都是風景
    從整體來看,馬路處在校園中東部區域,馬路呈東西橫向,西段連接南湖路,東段接壤厚德路,沿途多是教學樓和宿舍樓。學院路的長度在1.3公裡左右,與一般市政道路對比,它可能只有兩站公交距離,算不了什麼,但在校園內部,這樣一條馬路卻充滿亮點,最直觀的便是路兩旁的行道樹,是清一色的高大梧桐樹。從梧桐樹的樹齡和樹冠能看出來,它們的種植年代久遠,代表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是難得的歷史遺留。
  • 打卡武漢遠城區最美江景馬路:船舶飄在車窗外,江堤兩側皆風景
    中部地區的大城市中,武漢地理環境優越,城市規模宏大,是一座宜居城市之一。武漢城區內部,交通發達,路網密布,尤其最近幾年,隨著規劃標準和建設速度的提升,公共道路已經變得非常便捷完善,還湧現出了非常多的最美道路。
  • 武漢城區最低調火車站:藏在人跡罕至馬路旁,周圍遍布鐵路軌道
    作為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武漢歷來被稱作九省通衢之地,城區內交通發達,路網密布,尤其鐵路運輸網絡遍及城郊。武漢有四大火車站,分布在城市靠北段方位上,且名字獨特,但只有本地土著及少部分熟悉地理的人知道,在城區以南其實還有數座火車站,只不過它們規模較小,很少被大眾關注。
  • 遊覽武漢城區園中之園:佔地40畝,遍布江南風,盛夏賞荷好地方
    武漢城區湖區眾多,水網密布,生態環境相當優越,非常有利於規劃和建設公共綠道及園林,實際上,在過去幾十年裡,城區也的確建造了相當數量的公共園林。荷園的外部是馬鞍山森林公園,這座公園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熟悉,尤其是在武漢讀書的學生朋友,想必那些年也沒少去森林公園燒烤。從珞瑜東路上的森林公園大門進去,沿著吹笛路一直往北走,大概十幾分鐘就能看到位於馬路一側的半山荷園,它雖然被茂盛的綠林掩映著,但整體古色古香的風格顯得非常醒目。
  • 打卡武漢城區最獨特島嶼:位於東湖水中央,一條小路連出湖中村
    湖北武漢歷來被稱作九省通衢之地,交通發達,水網密布,湖泊眾多,又有百湖之市的美譽。雖然如今城區內湖泊數量遠沒有高峰時期多,但僅僅面積佔前三的幾個湖泊就足夠撐開一片片廣袤的水文生態環境了,尤其是東湖,生態環境良好,景色怡人,其中就有一座非常獨特的島嶼。
  • 長江武漢段最大江中沙洲:種滿特色果蔬,遠離城區的觀景聖地
    #美麗長江之歌##大江大河大徵途# @中國綠髮會 浩浩長江,景色氣象萬千,尤其在不同流域,其景致風格也完全不同。長江江景,險峻奇峰、湍急流水、豐茂支流、人文盛跡,還有大大小小的江中島礁也是一大亮點。比如在長江中遊武漢段就有一座區域內面積最大的沙洲,它位於青山區以北黃陂武湖以南的江面上,作為「遠離」城區孤懸水面的地帶,上面並非荒蕪一片,而是種滿特色果蔬,發展了旅遊,成為武漢知名的觀景聖地之一,它就是天興洲。長江在流經武漢後,水域面積和流速相對放緩,平原地形地貌也造就了區域內多沙洲和島嶼的結果。
  • 武漢城區有條高顏值馬路:湖泊溼地綿延百裡,遍布垂釣場鮮有人知
    在實際生活中,不同區域的城市道路往往也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生存狀態來,像在湖北省武漢市城區,就有一條高顏值馬路。這條馬路毗鄰城市交通的三環線,又緊緊環繞著城中湖湖岸鋪設,一側是湖光水色,一側是生態溼地,綿延百裡,中途還遍布各種垂釣場,景色非常怡人。這樣一條接近原生態景致的馬路,雖然處在城區,可幾乎鮮有人知,宛若世外桃源,它的名字叫做清荷路。
  • 遊覽武漢城區少有的國營老廠小區:建在僻靜湖畔,保留上世紀風格
    武漢城市的發展,是一個新舊替換的過程,尤其對於建築來說,這個替換過程非常明顯。不過,雖然武漢城區類似的拆遷改造進行了多年,但仍然有很多老舊建築因為各種原因得以保留,它們既是城市發展的見證,也是城市文化底蘊的體現。比如在青山區就有一處少見的國營老廠舊小區,它建在湖邊,環境清幽僻靜,鮮有外人駐足,整個建築仍然保留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風格,它的名字叫做471廠湖畔花園。
  • 武漢又將迎來新地標!距城區僅50公裡,體驗歸隱田園的愜意
    近日,小編發現了一處好地方,網上有人說,它是最具親子樂趣的生態公園,是武漢一新地標。在這裡為大家推薦一下它,我覺得它很適合疲憊的我們去遊玩,在那裡可以拋開一切,享受當下帶給你的自然美。它就是武漢的野村谷,距武漢市城區僅50公裡,具體位於黃陂區王家河鎮唐劉橋村,是國家5A級景區木蘭文化生態旅遊的中心地帶內
  • 武漢城區最獨特高校后街:建在大山下,遍布森林植被,最佳遊逛地
    武漢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高校,城區各區域都有高校園區,而基本上所有高校園區附近必然會有幾條專供學生消費的后街。像在洪山區內就有一條非常獨特的高校后街,它建在一座大山腳下,一側完全被山峰堵死,遍布森林植被;另一側則是高校和毗鄰的城中村。
  • 遊覽武漢城區原生態村莊:藏在植物園旁,森林茂盛宛若世外桃源
    當然,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武漢城區的確還有很多類縣城和鄉鎮風格的生活區,比如在東湖風景區內就有很多村莊,其中有一座毗鄰武漢植物園,四周全是茂盛的森林植被,原生態清幽環境,少有人打擾,宛若世外桃源,它的名字叫做小東頭村。說到城市裡的鄉村,其實在中國大部分城市都存在,它們的實際狀況和武漢城區的鄉村也類似。
  • 在武漢城區偶遇森林式馬路:建在超大社區內,梧桐樹蔭四季成景
    武漢是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區面積廣袤、商圈遍布、交通發達,尤其難得的是,主城區裡還規劃有大量公共綠地、綠道,顯示出和諧城市、生態宜居的人文內涵。行走在武漢市區內,經常會在摩天大樓的鋼鐵森林裡,偶遇成片原生綠化區,比如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裡就有一條森林式馬路,它建在一座超大的小區裡,雙向四車道被三排密集樹林隔離,清一色為法國梧桐樹,由此構成了茂盛的樹蔭,宛若森林畫境,它的名字叫做第五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