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兩朝同遇國難,為什麼南宋可以延續上百年而南明卻土崩瓦解?

2020-12-23 豐說國際

北宋雖然在大家心裡,重文輕武,導致武功贏弱,長期被北方遊牧民族欺凌,是一個忍辱負重的朝代。而明朝雖也有點重文輕武,但至少明朝武功不弱,明軍戰績赫赫,大多時候是壓著北方遊牧民族在地摩擦的。那為什麼宋明兩朝同遇國難,南宋可以延續上百年,而南明卻土崩互解呢?

一,同遇國難時,兩朝遭遇的對手不同。

同是遇到國難,宋朝遭遇的是外敵,北方的金國。金國剛立不久,也滅了北定的老對手遼國,雖銳氣十足,但因人口不多,要滅大宋王朝,還是力有所不逮。金朝元術雖野心勃勃,孤軍深入南方追擊趙構,搜山檢海,欲滅其國,卻在黃天蕩遭到韓世忠夫婦埋伏,差點回不了老巢。

而明朝遭遇國難是內亂,災民起義。明朝未年,氣候正值小冰河時期,氣溫大幅下降,導致農作物減收絕收,加上政府腐敗,應對失當,造成災民流離失所,起義軍此起彼伏。更要命的是外敵大清長年侵擾大明王朝,可謂內憂外患。農民起義軍拖垮了大明,當崇楨皇帝自殺後,大清順勢入關,南明已無力回天。

二,同遇國難時,民心不同。

北宋在遭遇金國攻擊時,由於應對失當,意外京城失陷,連兩位皇帝及皇子皇孫幾乎被一網打盡,但必竟北宋內部並沒有多大內亂,國力受損也不大,民心還是向著宋朝的。故當趙構逃回南方,振臂一呼,四方兵馬雲集,被擁立繼皇帝位,史稱南宋。

趙構雖談不上英明神武,但也文武雙全,加上許多諸如嶽飛,韓世忠,劉光世等能臣武將輔佐下,短時間也站穩了腳跟。雖然後來趙構有私心,不想北伐迎回二聖,殺掉了不聽話的嶽飛,但金國要滅掉南宋,確實有點勉為其難。

明朝在遭遇李自成攻陷北京時,崇禎皇帝早已內外交困多時。大半個明朝,天災人禍多年未斷。各種災難讓明朝財政早已不堪重負,加上官僚腐敗盛行,致使救災不力,各地流民四起,紛紛起義,攻城掠地,導致國力更加衰敗。

同時關外的大清崛起,長年襲擾大明,朝庭長時間內憂外患,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此時的大明就像一大鍋煮沸的湯,北京的陷落,成了壓死崇禎帝最後的一根稻草。他已沒有信心離都別走,到南方組織力量繼續周旋。

崇禎死後,在南方被擁立的南明政權,一是皇帝沒有號召力,武將擁兵自重。二是明朝早已失掉民心,在清朝快速殲滅掉李自成後,已無實力與清朝相抗衡,轉眼間土崩瓦解。

相關焦點

  • 南宋能偏居百餘年,南明為什麼不行,雖有三個優勢但無忠全完
    南明作為朱姓王朝政權的延續,由1644年開始到1661年終結,短短的十七年存在時間,惹得許多人為之扼腕嘆息。 (1)南明比南宋條件更好 其間,有諸多評論,最不靠譜的就是氣數已盡說。這種觀點,猶如今天有些人一談責任,就說:這是時代、體制、制度的原因。
  • 沒太子的東晉南宋只有一個政權,有太子的南明為何有多個政權
    南明政權沒有堅挺下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的皇族各自佔山為王,出現了很多政權,這樣也就造成了南明力量的消耗與分散,無法抵抗政權統一的清政府的各個擊破。如果南明政權能夠做到政權統一,當時滿清未必能夠絞殺南明,統一全國。歷史上是有例子的。晉朝皇族南下以後,因為只有司馬睿一個政權,因此東晉延續了下來。
  • 宋明兩朝相隔不過百年,是什麼原因,造成兩朝文化差異如此巨大?
    宋朝文化繁榮軍事力量卻薄弱而與之相隔不到百年的明朝,軍事實力卻比宋朝要強得多,可是文化層面與經濟實力卻比宋朝相差甚遠,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朝相距很近卻有如此巨大的文化差異呢?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兩個朝代中間所隔的元朝,雖然元朝統治時間不到百年,但是因為元朝的文化不屬於中原,和宋朝的文化根本不是一個體系的,這也導致了遊牧民族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相互碰撞,沒有產生新的文化,反而導致兩個民族文化相互壓制,最終導致了一定程度的中原文化斷層。
  • 對比南宋中興四大將和南明江北四鎮就知道南明有多廢柴
    而同樣是面臨類似局面的明朝末年,弘光君臣在江南的基礎比趙構可要好得多了,但面對南徵的滿清軍隊,南明的江淮防線卻幾乎是一觸即潰,短短數年南明政權就整個傾覆,這是什麼原因呢?後世史家對比南宋和南明兩個小朝廷的論述很多,總結的原因涉及政治、軍事、經濟、地理、氣候各個方面,我主要想闡述它們在軍隊方面,特別是統帥軍隊的核心將領上面的區別。
  • 同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權,為何元清兩朝的統治時間相差甚遠?
    蒙元和滿清作為少數民族政權都曾統治過中國,並作為大一統王朝被正史所記載,但是二者在一統中國的時間可謂是相差萬裡,清朝國祚長久,歷經十二帝有近三百年之久;而元朝作為世界歷史上徵服裡程最長、統治疆域最廣的朝代,國祚卻僅僅享不到百年。
  • 趙構和義軍的關係沒南明僵所以南宋國祚更長,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南明和南宋在實力上相比,我個人認為是南明更強一些的。明朝自朱棣以來政權就有兩道班子。也就是說南京有一套現成的體系,可以拿到就用,招兵買馬,屯糧任免什麼的。而宋朝是殘垣斷壁,南渡逃荒的北民,趙構都給趕到海裡去了。完顏宗弼率軍好幾次在南邊燒殺搶虐,肆無忌憚。
  • 以佛教、道教、儒教社會地位看,為何東晉、南宋與南明結局不一?
    宗教作為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文化現象,更是人們面對社會現狀、生存環境的一種認知,本質上屬於一種精神寄託,並通過這種精神寄託進而反饋社會,造成對社會的影響,而這種影響自然也是存在著利弊。而在東晉、南宋、南明時期,佛教、道教以及儒教又有著何種的社會地位呢?又會對各自的社會環境產生何種影響呢?
  • 吳三桂殺死南明最後一位皇帝,為啥造反時還要高舉「反清復明」大旗?
    這種現象,不能以狹隘的觀點看待,需要從元、清兩朝的制度以及背景入手。反元復宋的曇花一現滿清與蒙元,都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且完成大一統的朝代。不同於反清復明的此起彼伏,反元復宋運動卻寥寥無幾。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在元朝末年,開河變鈔,民怨沸騰,引發了紅巾軍起義,紅巾軍領袖韓山童自稱宋徽宗八世孫,起義軍骨幹劉福通自稱南宋名將劉光世後人。
  • 文天祥為什麼連拒兩朝皇帝勸降
    原標題:文天祥為什麼連拒兩朝皇帝勸降 原標題:文天祥為什麼連拒兩朝皇帝勸降後來,文天祥參加宋理宗主持的殿試,皇帝看到他試卷上的「天祥」二字,說了一句:「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此後,大家才正式稱其為天祥,並以宋瑞作為他的字。 文天祥出生時,南宋和蒙古的戰爭已經拉開序幕,但戰火尚未波及廬陵,他在還算平靜的家鄉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同大多數時代的讀書人一樣,文天祥的人生軌跡就是讀書、參加科舉考試、做官。他的這條軌跡,一開始還十分順利。
  • 明朝南遷後,為什麼只延續了18年就亡國了?看宋朝的南遷就知道了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皇帝朱由檢自殺之後,明廷還曾因南逃而短暫地延續了一段時間,而這次因外敵入侵而進行的遷移被後世稱為「南渡」,而南渡後建立的政權更被稱為「南明」,歷時18年。事實上,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只有南宋、晉朝和明朝出現過中央集權的「南渡」。儘管這三個封建王朝都放棄了北方的領土,遷到長江流域以南去休養,但細究起來卻發現,只有明王朝「復闢」失敗了。
  • 同為少數民族王朝為何元朝不足百年而清朝卻延續了二百多年
    公元1259年 ,蒙古號稱幾十萬人馬,圍攻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城,卻始終無法攻克,戰亂中連蒙古大汗蒙哥也陣亡在城下,此戰持續七個月,以蒙哥死亡蒙古退兵結束,此戰之後蒙古帝國內部出現內鬥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為南宋續命二十年,直到公元1279年南宋覆滅,大勢已去,忽必烈又答應絕不傷害城中百姓,守將王立這才棄城投降,棄城後,沒有一個人乞求憐憫,守城的32名
  • 為什麼說2020年的鼠是百年難遇?
    2019年即將過去,有些人開始好奇,2020年的運勢怎麼樣,都知道2020年是鼠年,屬相是十二年一次輪迴,根據屬相的不同,運勢方面也各有不同的解釋,用屬相來推算是很有講究的,那麼為什麼說
  • 長寧讀畫:南宋馬遠的《踏歌圖》
    實際生活中的山,尤其是江南地區的山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南宋山水畫中會出現這種風格呢?這是因為像劍一樣的山峰能夠表達南宋軍民反抗金兵入侵的怒火。公元1227年(靖康二年),金人攻陷東京(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後來,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後稱南宋。南宋後來遷都至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
  • 南明河上有艘永不靠岸的「船」,已經停了幾百年!最近爭議有點多……
    > 在貴陽的南明河上
  • 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 南明山專輯
    葉明德 登臨南明山再上南明不陌生,石樑依舊託山閎。低顱唱偈換新語,祈禱驅魔祝太平。 時序百年新變化,國強萬戶沐春風。 胡光祥 題漉雪亭攀猿走壁近看無,小瀑澌澌漉入壺。朝杖醅翁鴻爪覓,摩崖染翰隱操觚。
  • 靖康之恥,徽欽被牽羊禮侮辱,百年後南宋這樣報仇
    然而,這樣一個富庶的王朝卻突然土崩瓦解,迅速跌入谷底。靖康二年(1126年)四月,金軍攻佔北宋都城開封,俘虜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皇室,妃嬪,大臣等萬餘人。首都的財產甚至被洗劫一空。這就是「靖康之恥」。據文獻記載,徽宗和秦皇被護送了一年多,才到達晉都上京。進京的第三天,金人就舉行了獻囚儀式,也就是抱羊儀式。
  • 清軍入關後,南明是否有一絲翻盤的機會?
    宋高宗建炎南渡之時,可謂是個光杆司令,是要兵沒兵要將沒將,還被金兵追得到處跑,哪還有一點帝王的尊嚴,但趙構最終還是穩住的政權,逐步組織力量和金國對峙,雖說趙構比較慫,但要是沒有他也就沒有南宋。南明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大家各懷鬼胎,如果崇禎南渡成功,那麼南明的狀況可能為大為改觀。
  • 朝廷組建的新軍,為什麼在庚子國難中,卻在山東鎮壓義和團?
    朝廷組建的新建陸軍,為什麼在庚子國難中,卻在山東鎮壓義和團?有人覺得奇怪,新建陸軍可是朝廷花大價錢才組建起來的,雖然人數並不多,但是也算是精銳之一了。可是在庚子國難,關乎國運的時候,這支部隊卻遠在山東。袁世凱去山東,不是旅遊的,而是帶著很重要的使命。
  • 朝鮮王朝為何能延續五百多年之久,幾乎相當於明清兩朝的總和?
    它是朝鮮半島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前後延續500多年,時間跨度相當於我國明清兩朝。相較於我國封建王朝至多不超過300年的歷史來看,朝鮮王朝能延續500多年,這在東亞封建時代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那麼這是為何呢?
  • 世界文化遺產,明清兩朝皇宮
    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先後於1987年和2004年被列為同一項世界文化遺產,即:明清皇宮。北京故宮由明朝永樂大帝興建,後來清王朝入住中原以後沿用到被辛亥革命推翻為止。瀋陽故宮則是清王朝入關前的皇宮,後來作為清帝東巡的「行宮」存在。這兩個故宮您都去參觀過後,就會對明清兩朝的歷史有較為直觀的了解。圖為北京故宮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