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幾代人成長的日本卡通形象哆啦A夢,在4月5日被任命為東京2020申奧委員會特殊大使。消息一出,眾多網友轉發微博為哆啦A夢加油,還順便調侃一把:「讓打了多年小怪獸的奧特曼情何以堪」。其實,真正難堪的是我們的孫悟空、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們。
哆啦A夢這樣一個卡通形象有底氣成為申奧大使,是因為它在全球範圍內有廣泛的觀眾基礎。日本是一個擅長賣萌的國度,海賊王、Kitty貓、寵物小精靈等外形可愛、漂亮的卡通形象在全球走紅,日本動畫在全球動畫市場份額已達六成。在日本國內,卡通形象深入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連垃圾袋上都印有卡通圖案。反觀我國,近年來的動漫作品重量不重質,一些大型活動中的卡通吉祥物設計也流於粗糙,如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等。
僅靠賣萌的外表不可能虜獲眾多觀眾的心,哆啦A夢的成功還來源於這部動畫高超的想像力。從天空到大海,從遠古到未來,哪裡都可以成為故事的發生地,五花八門的道具更是這部動畫最具想像力的亮點——據統計,從1969年開始連載漫畫,從哆啦A夢口袋裡掏出的道具已超過2000件。是創意讓哆啦A夢能夠自由飛翔。中國動畫行業目前擁有一流的製作技術,卻沒有創意的靈魂。從造型設計、故事腳本到動畫分鏡,都缺乏想像力,因此,中國「高鐵俠」成為日本「鐵膽火車俠」山寨版的鬧劇才會一遍又一遍上演。
哆啦A夢之所以成為申奧大使,還因為它一直活在當下。《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與哆啦A夢都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如今孫悟空只留在人們的記憶中,而哆啦A夢在原作者逝世後,還不斷煥發新的生機,一直有新的電視版、電影版推出。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現代社會中都市人的壓力,都能在《哆啦A夢》中看到影子,而當代精神中重要的一部分——尊重與友誼,是它一直傳遞的主題。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中國許多經典名著被日本動漫創作者賦予新的內涵,比如脫胎於《西遊記》的《最遊記》講述年輕人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封神演義》則表現人類對自由的追求,都很受歡迎,而我們的孫悟空卻一直在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面對當下層出不窮的社會現象,他是不是也可以作出一些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