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得熱火的環保生態瓶。
若非親眼所見,真的很難讓人相信小小的一棵水草竟然也有得看、可以玩、還能吃。
在臺灣宜蘭縣員山鄉水草休閒農場——勝洋農場,記者見到了一款款造型獨特、憨態可掬的水草盆栽、環保生態瓶、幸福藻球……有人說,這裡展賣的不僅僅是水草,更是精巧別致的創意。
一個個燈泡狀的水草生態瓶從屋頂垂下來,高低錯落,晶瑩剔透,煞是惹人喜愛。「這生態瓶內裝有底砂、海樹、水草,還有小蝦,放在瓶中一塊兒養,共生共存嘛。」勝洋農場農場主徐志雄指著環保生態瓶說。這樣的獨特創意,讓徐志雄拿到了臺灣休閒農漁業園區創意大賽農業體驗DIY組第一名。
荒廢的魚塘,種起了水草
種水草,徐志雄利用的是自家農場裡的荒廢魚塘。原來,20多年前,徐志雄的父親在宜蘭員山鄉養鰻魚謀生。後來,鰻魚外銷受挫,養鰻人紛紛改行,而他父親是最後一個關掉養殖場,卻也因此背負千萬元的債務。
為了養家償債,徐志雄先在鋼鐵廠上班,後來聽說養水草可以賺錢。抱著試一試的心態,1992年,徐志雄和弟弟便申請貸款300萬元(新臺幣,下同),購買水草生產設備,用廢棄魚塘栽種水草。
種植水草可是新鮮活,沒有經驗可循,在臺灣也買不到介紹水草的書籍,徐志雄只得買來英文版的水草書,下功夫「啃」。只要聽說哪裡有臺灣原生種的水草,兩人就一路找過去,親戚朋友都笑他們「頭殼壞掉」。
談起水草,穿著雨鞋、曬得黝黑的徐志雄眼裡泛光,他說:「水草會讓人著迷。像這種臺灣稀有的水生植物大葉田香,宜蘭的田邊就有,以前農家多拿來驅蚊,其實也可以入菜。」如今,勝洋水草休閒農場總佔地面積約3.3萬平方米,包括水草文化館、生態園、種植區和魚蝦養殖區。
開水族店,打開市場通路
兄弟二人埋頭種水草,卻忘了水草要賣到哪裡。為了推銷水草,他們經常要向批發商低頭。「有時整車水草拉去,人家不要,回來一看都爛掉了,辛苦種出的水草就這樣打水漂了。」徐志雄說。
一次機緣,徐志雄碰到當時的宜蘭縣文化中心負責人,雙方溝通後,決定在文化中心大廳展示他的水族箱。出乎意料的是,水族箱受到了參觀民眾的熱贊。從此,洽詢、訂購的人紛紛來了。
「開水族店,能打開市場通路。」徐志雄這樣想,便讓弟弟負責水草栽種,自己去拓展水族店。「有了水族店,認識很多批發商,我還去學水草造景,回來再教批發商如何利用水草造景,就這樣生意慢慢好了。」徐志雄娓娓道來營銷策略。
水草生意雖然賺到第一桶金,但徐志雄發現做水草批發,像水蘊草、金魚藻等品種銷量大,單價卻很低,一株的批發價是10元,一盤200株也才只有2000元。於是,他決定改種高經濟價值的水草,像大榕、小榕、綠藻球等,市場行情開始越來越好。
水草DIY,轉向休閒觀光
然而,每個月抱著賣水草賺來的三四十萬元收入,並不是徐志雄想要的生活。2002年,他打起轉型做休閒觀光農場的主意。
轉型談何容易?勝洋農場過去主要以種植批發為主,要轉型做觀光,首先得改變水草栽種品種。「最早種的二三十種水草,以沉水性植物為主,現在要把水草品種增至400多種。」徐志雄說。
在當地有關部門的輔導下,他決定通過「遊客DIY」尋找出路。比如,環保生態瓶DIY,喝完豆漿的空瓶拿來做水草生態瓶,小魚小蝦在瓶中遊來遊去;環保苔球DIY,
用農家苔蘚製作苔球,造出獨特的盆栽……同時,在農場開起水草餐廳,讓遊客玩得開心、吃得舒心。「把水草入菜,風味很獨特,可以做養生大餐。」徐志雄透露說,水草餐廳一下子火了起來。
一批批遊客來到勝洋農場,發現這裡不僅能看、能玩,有美味可吃,還能學到水草的相關知識。下一步,徐志雄計劃設立水草生態館,裡面放一些大型水族箱,並提升觀賞性。
如今,這個以「水草」為主題的勝洋農場,藉助獨特的文化館、文創商品、DIY體驗活動,以及美食料理等闖出了一片天。望著眼前搖曳多姿的水草,徐志雄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小水草也能闖出大名堂,勝洋農場走觀光休閒的道路是對的!」記者李向娟文/圖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