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35歲的電焊工王海廣敢於追求夢想。為圓飛天夢,2015年他造了一架三角翼動力飛機,成為西寧造飛機第一人,試飛時由於速度不足,試飛失敗。最近,他又造了一艘快艇,六一兒童節,拉著妻子去西鋼湟水公園人工湖圓夢試航。
幾年前,王海廣帶著妻子從河南農村來到西寧打工,憑著過硬的電焊技術,在西杏園附近開了間五金焊接鋪。
2015年初,王海廣在電視上看到外地有農民造了架飛機,並且成功起飛,這讓他想起了兒時造飛機的夢想。
初中畢業的王海廣沒有造飛機的知識,他認為通過學習,再加上自己的技術優勢,造一架三角翼動力飛機是有可能的。為此,他閒暇時就上網查資料,邊琢磨、邊製作。
機身骨架、三角翼材料使用航空鋁材成本高,他就用鋼管或鋁合金代替。而飛機發動機,則是他用三輪摩託車發動機改裝的。
花了近一年時間,王海廣的飛機終於造好了。這架飛機翼展9.2米,自重80多公斤,時速能達到六七十公裡,發動機馬力很足,經過初步測試,機身穩定性還不錯。
2015年9月底,王海廣找了一處場地首次試飛。試飛滑行時,飛機差點傾覆,螺旋槳也被打碎了。他分析失敗原因,一是跑道太短,二是飛機自重過大,機體設計也有缺陷。
隨後,王海廣對機身做了改進,還加裝了防傾覆裝置。一個月後再次試飛時,機身離地十釐米左右,但就持續了短短幾秒鐘。
試飛時機身平穩,沒出現大的狀況,但他心裡還是發怵,考慮到安全,油門只加到了一多半,飛機最終沒飛起來。
之後的王海廣消停了下來,繼續以焊接工作為生,養家餬口。一晃幾年過去了,王海廣又不安分起來,他說還有一個航海夢要圓,要造一艘快艇。
說幹就幹,經過二十多天的設計、焊接、安裝,一艘全金屬快艇造好了。快艇長3米、寬1.3米、高0.7米,自重40公斤左右,發動機是綠化農藥噴灑藥機上配套的發動機。
快艇螺旋槳以及傳動軸是王海廣設計打造的。為了防止快艇傾覆下沉,他還在艇身前後設計了密閉浮力箱體,整個快艇製造材料成本1500元左右。
6月1日,在朋友們的幫助下,王海廣用三輪車將快艇拉到西鋼湟水公園試航。他說,西鋼湟水公園人工湖水深三米左右,非常適合快艇試航,試航事先徵得了公園安保的同意。
眾人七手八腳將快艇抬放到人工湖上,快艇平衡性及浮力良好,王海廣一個健步跳上了快艇。
發動機啟動順利,可噪聲巨大,奇怪的是,發動機油門開到最大了,可螺旋槳轉速很低,快艇航行的速度還不如牛車。
不一會兒,快艇發動機連接傳動軸的離合器冒起了青煙,王海廣趕緊用備好的水桶舀水,給離合器及傳動軸降溫。
「傳動軸的設計上還是有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出在離合器上,發動機轉速很高,但離合器導致Z形傳動軸及螺旋槳轉速降低,再加上水的阻力,螺旋槳受阻,導致離合器片產生摩擦高溫損壞。」王海廣分析說。
雖然首次試航失敗,但王海廣說,艇身焊接到位,沒有漏水跡象,吃水線也和設計參數差不多,回去後改進傳動軸設計,快艇正常航行應該沒有問題。
6月2日,記者收到王海廣從湟中縣海子溝鄉發來的第二次試航的視頻,視頻中快艇速度明顯提高,航行中船體非常平穩,船舵方向控制良好,不過發動機噪聲依舊很大。
王海廣說,試航後回去發現離合器內的離合片與傳動軸接觸不緊密,導致傳動軸鬆脫無法加力,他調整了離合器,第二次試航基本成功。試航中觀察發現,發動機馬力不足,換一臺大馬力發動機,快艇速度會更快。
「幾年前他造飛機時,因為危險性大,我當時很反對,他是趁我送孩子去老家休假的間隙,趕時間造出了飛機並試飛。試飛那天我才知道,當時心懸在嗓子眼上,好在試飛平安無事。」王海廣的妻子黃平麗說,「他想造船喊了兩三年了,前幾年手頭沒錢,我沒同意,今年經濟條件好轉了,這次他造船,我沒攔著,他想玩就玩。我們雖然老大不小了,但這個兒童節過得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