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楊樹
只要膽子大,99坦克開回家
我們所生活的21世紀是一個科技發展速度爆表的時代,各種高大上的技術名詞經常充塞於耳,許多先進產品也是以最快速度被推向市場。
在軍事方面亦是如此,小夥伴們肯定對近些年來不斷出現的新型武器裝備一點也不陌生——殲20飛機、99A坦克、東風飛彈……,如果要問這些新裝備是從哪裡來的,大家肯定會說,這當然是先由科研機構研發,再由軍工廠製造出來的啊。
1飛機坦克農民造
但是在中國龐大的人口中,還有著這麼一群人,他們沒有受過什麼專業教育,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更沒有高精尖的設備,卻愣是鼓搗出了飛機、坦克和潛艇……這是些什麼人呢?農民……這可不是在開玩笑,我們可以來看幾個例子。
要說中國農民造飛機的第一人,非四川綿陽老農曹正書莫屬。從1984年開始,他造飛機的行動已經持續了20多年,從旋翼機到固定翼都有,只是以現代的眼光看,他的飛機簡陋至極:
機翼蒙皮是尼絨膠布;機身由輕鋁管加杉木棍構成;發動機是摩託車上的汽油機;飛機輪子則是來自童車……他的飛機多次「改進」,先後六次試飛,無一成功。
——畢竟當年萊特兄弟試飛了幾十次才成功。
農民造飛機也有成功的。浙江衢州市江山農民徐斌比較有文化,2002年浙江分別有兩起「民間發明家」研製土飛機試飛失敗的案例,他發現製造固定翼飛機確實有一定難度,於是他選擇研製另一種飛行器。
他花費3萬元,製造了一架重約130公斤的旋翼機。於2006年7月8日,在轎車的牽引下試飛成功,旋翼機在地面滑跑150米後,成功飛了起來,在50米以內的高度上飛行25分鐘,完成了俯衝、急轉彎等「高難度」動作。
試飛成功後,徐斌被當地媒體稱作「浙江駕駛自製飛機成功上天第一人」。不過他的試飛行為因未經空管部門審批,而被航管部門約談並叫停。自此飛行夢想磨滅......
飛上天確實有一定難度,但是在地面上和水裡面就相對簡單的多。
湖北省丹江口市的養雞專業戶譚勇,冒著老婆要離婚的風險,花費3萬元,僅用幾個月時間研製組裝出一艘長約5米、重約兩噸的潛艇,起名「喜洋洋」號。在老家附近的湖裡試航成功,能潛到約10米深的水下。
▲「喜洋洋」號潛艇
▲「喜洋洋」號潛艇內部的儀錶盤
綿竹市孝德鎮茶店子村農民簡林曾經在海軍服役,退伍後在2014年花了4萬元,為自己6歲的兒子造了一輛長4.5米寬1.6米高2.1米,總重接近3噸「水陸兩棲坦克」,並且塗上了「海洋迷彩」。
瀋陽市康平縣農民李國俊和他的幾個朋友經過6個月的努力,參照模型成功製作兩臺編號為「008、009」的「坦克」,使用方向盤操控,能以每小時20公裡的速度行駛。
▲忙完農活開著坦克溜一圈
能吸引全村小孩的羨慕眼光
最牛的是這位,2016年山東膠州市村民彭豪傑,花費一年時間,在無圖紙參照沒見過坦克實物的條件下,僅依照網上的照片,造出一臺1:1大小,以一臺2.0排量的柴油發動機為動力,時速15公裡,長10米寬3.5米,重20噸的「99式主戰坦克」。
這輛「坦克」除了不能發射炮彈外,機械原理、傳動機構基本與真坦克沒有區別。
▲這件事還上了CCTV-7軍事頻道報導
據說,目前這輛「坦克」被濰坊紅領巾少年軍校看好併購買,作為少年軍校的國防教具
2熱情從哪兒來
花費時間精力金錢來造飛機潛艇坦克裝甲車的農民,遠不止以上幾個人,如果仔細翻查近些年的中外新聞報導,這樣大大小小的例子可能得以百計。在傳統印象中,農民似乎就是「臉朝黃土背朝天」,而飛機坦克潛艇這些東西可是高科技,看上去反差巨大的兩個形象為何能如此怪異的聯繫在一起呢?
從這些新聞中的「事跡」來看,農民「造車」是最容易的,雖然多數只是形似,但具備基本的行駛功能,可以上路。難度其次的是「造潛艇」,只要解決好密封問題,短時間潛水也能辦到,基本上是成敗各半,有的農民甚至還為自己的潛艇成功申請到了專利。
以上兩種「製造」多數屬於自娛自樂的性質,相比之下,造飛機則是更有「情懷」的行動。但造飛機也最難,絕大多數「農民造」只能在地面上打轉,能順利離開地面已屬高手,真正飛翔於天空者更是屈指可數。但從數量上看,「志在藍天」的農民發明家還不少,似乎難度大才更有吸引力。
▲邯鄲90後小夥製造的動力滑翔機
飛機遠比汽車或潛艇要複雜得多,從運動空間來看,飛機是三維運動,汽車和潛艇基本為二維運動。同時飛機對可靠性的要求要高得多,一旦飛機的發動機或操縱裝置出了問題,立刻就會像一坨鐵塊一樣砸向地面,留給飛行員自救的時間往往以秒計。
造飛機用的材料也是最特殊的——汽車和潛艇用鋼板就行,但飛機的航材卻又要結實又要輕,而這也意味著最貴。
為什麼農民會熱衷於製造飛機坦克呢?
首先是有錢,不過看你怎麼理解這個「有錢」。如果單論財富的多少,城市的平均水平確實比農村高一些,但對於大多數城市人來講,更多的財富只是意味著他們的房子更貴罷了,並不一定能拿得出來造大物件的流動資金。
其次,是時間和場地。農村由於農業生產的周期性,有一定的農閒時間,場地更是不缺,一般人家都有院子,空曠的野地也很好找。而這一切在城市裡卻很難滿足——
「城裡人」多數要常年上班,節奏快,業餘時間基本是碎片化的,而且自己做主的地方只有自個兒小家,能帶大院子帶大車庫的,那得是富豪才行……在這些條件的制約下,「城裡人」頂多能玩玩航模。
農民雖然有製造「飛機 坦克」的條件,但也不能忽略,農民造飛機雖然不缺時間和場地,但文化、經濟和物質水平決定了他們只能在非常簡陋的生產條件下「奮鬥」。
心血來潮者多,嚴謹細緻者少,在既無理論指導又無試驗條件的情況下,造出來的基本上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丐版飛機,好點的可以勉強離地,多數只能地面趴,飛出了名堂的可謂鳳毛麟角。
實際上農民造飛機不僅難度大,而且由於缺乏製造和飛行經驗,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2008年4月13日,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田源鎮金樹村農民熊天華,駕駛他所製造的第四架飛機試飛,5分鐘後便因螺旋槳斷裂而墜落在一處山坡窪地上,所幸因為高度低而未導致人員傷亡。
2007年4月8日,曾經多數自造飛機失敗的山東濰坊農民譚成年,在駕駛一架超輕型飛機時,因操作不當墜落在平陰一處農家院中,當場身亡。
3正確的玩法
中國農民造飛機,存在大量技術理論上的問題,很多人連氣動原理都弄不明白,基本停留在萊特兄弟的早期水平上,並沒有航空方面的專業知識,失敗和風險是必然的。
玩飛機得是專業的玩,應該用安全可靠,用真正的航材組裝飛機,而不是七拼八湊的東西。比如,深圳市建築裝飾商人李曉平在自己的門面裡動手製造了我國首架民間越野飛機,並於2013年4月8日成功試飛。
與大多數農民造飛機「跟著感覺走」不同,這架飛機是有著成熟設計和安全保證的,因為它的原型是美國「JDTmini-Max」家用飛機,從圖紙到部分零件也由美國購入——這更接近於工業化條件下普通老百姓玩飛機的「套路」,當然了,價格也肯定不是幾萬塊錢能買來的。
既然造飛上天的飛機有難度,倒不如造個飛不上天的模型,有一部分人確實是這麼幹的,而且還能賺上一筆錢。
2017年曾有外媒報導說在中國某廢棄場區發現一架最新型的殲20戰鬥機。後來發現,其實是武漢市新洲區幾名青年農民在廢砂石廠耗資20萬,歷時14個月,成功建造出一架外形可以以假亂真的殲20隱形飛機模型。
部分景區和企業負責人已經找到他們,提出高價購買的這架模型想法。本來是愛好,沒想到就能賺錢了。
因此,有些抓住機會的人開始以專門生產製造這種1:1的大型軍事模型。
四川射洪縣農民吳智勇對模型製作很感興趣,開了一家模型製造廠,曾為中國航空博物館製作過萊特兄弟的飛機模型,後來為《我的團長我的團》劇組製造了一臺日軍95式坦克和美軍謝爾曼坦克作為道具。
影片《南京!南京!》中6輛仿真日軍95式坦克、一輛日軍輪式裝甲車、一輛英國維克斯坦克也是出自這位農民之手,而最讓他聲名遠揚的是電影《金陵十三釵》中使用了他仿製的日軍94式坦克道具。
上面是山東濟南一位大叔的廠房,他曾是退伍軍人,對於製造這些模型是一種愛好,一開始他造了兩枚火箭模型玩,造好後被廣東的一位客戶出3萬元一枚的價格買走,從此他開始研究生產更大的模型。
▲這是他們製造的直10模型
基本可以以假亂真了
後來,有不少人來採購放在戶外CS基地、愛國教育基地等做愛國教育使用,甚至還有一些海外客戶來購買變形金剛模型,出口到俄羅斯、日本、美國。
軍武菌在某寶上搜了一下,發現確實有不少廠家在生產銷售這種模型,來圖定製,手藝不是一般的強。只要一萬八,99坦克開回家,土豪軍迷可以下單,放在自家院子裡,你絕對會是這條街最靚的崽。
▲只要一萬八,99坦克開回家
上面這些人正應了那句著名的心靈雞湯——「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從中賺到錢,這就是理想的人生」,各位軍迷朋友們是不是也有所心動呢?
不過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真正的武器,無論是飛機,坦克還是潛艇,都不是單槍匹馬的個人能搞出來的。如果你的確是「有錢有閒」,想要造一個會動的模型來玩玩,或者造個灰機灰上天,一定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不然的話,被請去喝茶可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