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綠肥高產栽培主要措施
1、要選擇適宜本地的綠肥種類和品種。不同綠肥種類都有特定的適應性,它所能忍受與生長的環境條件和範圍是有限度的,所以因地制宜選擇綠肥品種比較利於高產。
2、要做好種子處理,保證全苗。在播種前要檢查種子的發芽率,有硬籽率的綠肥種子要經過處理再進行發芽試驗。對於有硬籽率的種子可以採用熱水浸種的方式打破種皮的角質層,例如田菁種子用90℃熱水浸種5min,再轉移到15℃的水中浸泡10min,硬籽率由原來的30%下降到5%。或者用冬前寄籽播種,在冬前夜凍晝化時、種子播下不能吸水的時間播種,利用晝夜溫差打破硬籽,而且可提前生育期,能充分地利用光熱資源。
3、豆科綠肥種子接種根瘤菌。豆科種子接種根瘤菌可大幅度地提高鮮草產量,據湖南省農業廳統計,全省47個種植紫雲英老區的根瘤菌接菌試驗,平均不接種增產22.6%。
4、增施磷肥。豆科綠肥施用磷肥,可經濟有效地取得氮素肥源,起到以磷增氮的效果。
5、混播。將豆科綠肥與非豆科綠肥或同科不同類的綠肥混播,可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發揮不同綠肥的生物優勢。
二、果園綠肥種植技術
1、果園綠肥種類
果園選用綠肥作物要根據氣候、土壤、果樹等因地制宜。常用的果園綠肥有以下幾種。
紫穗槐,春季播種,每畝用種量1~2kg,也可春季壓條。兩年以上的每年收割2~3次,每畝可收穫鮮料1000~2000kg。紫穗槐適應性強,耐旱,耐澇,耐鹽鹼,山坡、堰地、溝壑均可種植。1次種植多年收穫,枝葉易腐爛,肥效高。
綠豆,春、夏季播種,每畝用種量2kg。播後60d長至盛花期收割,每畝可收鮮料1000~1500kg。1次播種,當年1次收穫,生長快,產量高,易腐爛。喜高溫、耐旱、耐瘠薄、不耐澇。酸性土或鹽鹼土均可種植。
田菁,春、夏季播種,每畝用種3~4kg。初花期刈割,每畝收鮮料1500kg。耐澇、耐鹽鹼、耐瘠薄,有養地改鹼功能。
檉麻,春、夏播種,每畝用種量2~3kg。播後50d可收割,每畝可收鮮料2000~3000kg。檉麻生迅速,當年可刈割2~3次。
苕子,秋季播種,每畝用種量2~3kg。初夏收割,每畝可收割鮮料2000~2500kg。苕子植株矮,枝葉茂密柔嫩,易腐爛、肥效高。根系發達,改良沙地效果好。
豌豆,秋季播種,每畝用種7~10kg。晚春、初夏壓青,每畝可收穫鮮料1000~1500kg。
苜蓿,春、秋、夏三季均可播種,當年收割一次,第2年後每年收割3~4次。
2、果園綠肥的用法
1、方法是翻壓,當年在果樹行株間種植生長期短的綠肥作物,可於初花期至花莢期直接翻入土中,使其腐爛作肥,此法適用於成齡果園。
2、為刈青溝埋,在樹冠外圍挖溝,溝寬和溝深均為30~40cm,溝長與樹冠一側相同,將刈割的綠肥與土分層埋入溝中,覆土後灌1次水,此法適用於幼齡或行距較大的果園。
3、是覆蓋樹盤,利用刈割的鮮料覆蓋樹盤或放在樹行間作肥料;第四種方法是漚制,將刈割的鮮料集中於坑中堆漚,然後施入果園。
另外在綠肥生長期要施適量的氮、磷、鉀肥,以緩解綠肥作物與果樹爭肥的矛盾,壓青後適當灌水,以加速綠肥腐爛分解,儘量選用矮生或半匍匐生長的綠肥作物,高稈綠肥作物要及時刈割,播種多年生綠肥作物,4~5年需翻耕重新播種。
三、茶園綠肥
在選擇適宜茶園種植的綠肥品種時應優先考慮下列原則:第一,要儘量避免與茶樹爭肥、爭水、爭光,要求耐旱、耐瘠、需肥和吸水能力不大,適宜在酸性土壤生長和生長期較短的矮稈直立型品種;第二,病蟲發生較少,特別是與茶樹無共同病蟲害的品種;第三,要求綠肥的生物量較大,最好是固氮能力較強的品種;第四,還可考慮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以儘可能提高茶園的經濟效益。同時,參考茶園類型、種植季節、當地茶園土壤性質、氣候特點和種植習慣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選擇綠肥品種。
對一二年生幼齡茶園要選用矮生或匍匐型綠肥,如伏花生、綠豆等,既不妨礙茶樹生長,又有利於水土保持;對於三四年生茶園,可選用早熟、矮生的綠肥,如烏豇豆、黑毛豆、小綠豆等。對於華南茶區,要選用稈高、葉疏、枝幹呈傘狀的山毛豆、木豆等,既作肥料又作茶樹苗遮陽物;在長江以北的茶區可選用苕子等,能提高冬季土壤的溫度。坎邊綠肥要以多年生綠肥為主,長江以北的茶區可選種紫穗槐、草木樨;華南茶區可選擇種爬地木蘭、無刺含羞草;長江中下遊廣大茶區選種紫穗槐、知風草、霜落、大葉胡枝子等綠肥品種。
目前,生產上栽培較多的夏季綠肥有豇豆、大葉豬屎豆、檉麻、綠豆、花生和大豆等;冬季綠肥有紫雲英、黃花苜蓿、苕子、蠶豆、豌豆、肥田蘿蔔和箭舌豌豆等;多年生坎邊綠肥有爬地蘭、紫穗槐和木豆等。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茶園種植綠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促進茶樹生長。因此,儘量不要用幼齡茶園種植其他農作物。在選擇綠肥品種時,不要選擇需肥吸水能力強、高稈、蔓藤的糧食作物,如大麥、小麥、甘薯和玉米等品種;在確定種植規格時,也不要種得太密,特別是不要和茶樹靠得太近,以免影響茶樹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