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18-07-05 12:54 來源:澎湃新聞
上個月,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發布了《拍攝在上海——上海影視拍攝指南2018版》後,引起影視行業高度關注。近日,這本指南已由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工作人員陸續配送到全市各區工作站,供來滬攝製團隊參考選擇取景地。
首站配送至崇明 人文生態景觀待發掘7月2日,服務機構奔赴崇明工作站,配送《拍攝在上海——上海影視拍攝指南2018版》手冊並進行座談。交流中,雙方都發現,原來崇明是一個擁有豐富影視拍攝資源的好地方。
近年來,隨著上海長江隧橋的建成通車和崇明生態島建設成果日益凸顯,崇明的樸素、明淨、清新,崇明的生態和人文景觀之美,也漸漸被發掘,包括明珠湖公園(西沙溼地公園)、東平國家森林公園、東灘溼地公園、西來農莊等等諸多體現崇明特色的地點,引起了攝製團隊的注意,多部熱門影視劇攝製組相繼進駐,崇明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影視劇中「故事發生的地方」。
這其中,2016年初機構在崇明設立的工作站也功不可沒。工作站不斷致力於提高影視服務的專業性,梳理、甄選了大量崇明影視拍攝取景地,從起初的12家擴展到現有的33家,為來崇攝製團隊提供合適的取景地選擇,並配合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提供優質的取景地諮詢、現場協調拍攝等影視服務。
崇明區文廣影視局副局長高新峰(左邊)和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負責人於誌慶(右)配送到站強調服務 不只是「人肉快遞」一些本來能夠通過商業快遞等方式送達的手冊,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卻選擇自己冒著酷暑和暴雨「人肉快遞」到各區工作站。協會秘書長於誌慶告訴記者:「主要還是強調服務,今年手冊使用了AR技術,我們希望各區工作站能夠更好地向攝製組推介,並使用協會規定的流程。」
在崇明區工作站進行的座談會上,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希望崇明工作站可將多樣化的取景地按類型分類及匯總,以便於影視劇組挑選更合適的取景地。同時要求崇明工作站參照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的協調流程,統一備案、統一管理,逐步形成和完善上海影視攝製服務管理體系。
事實上,上海這兩年影視拍攝環境受到全國攝製劇組稱道,完全是在服務上取勝。作為海派文化、紅色文化、江南文化完美融合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可供選擇的取景地正越來越豐富,目前該機構提供的服務,已遍及全市16個區近200個取景地。在前瞻性地結合高科技、使用AR技術向劇組提供每個取景地的視頻後,劇組的前期勘景壓力大大降低,受到包括著名導演吳思遠在內的影視人的高度讚譽。
「有好的內容,還需要有好的流程,規範的服務,這才能把『上海服務』和『上海文化』品牌真正打響。」於誌慶說。
此外,為了實現打造上海全球影視創製中心的目標,上海影視拍攝服務機構未來還將「立足上海,聯動蘇浙皖」,針對長三角各省區市不同的人文、自然風貌,以服務機構在上海探索的初步經驗作為起點,形成長三角區域聯動的影視協拍服務體系。同時,加強紅色旅遊資源的搜集和梳理,把更多紅色主題影視拍攝取景地納入到《上海影視拍攝指南》中;開啟廣泛的全球影視協拍服務體系建立與合作,以「走出去」、「引進來」的形式推動上海影視產業進一步向全球化縱深發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影視拍攝指南
相關推薦
評論()